尚文学校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1页
尚文学校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2页
尚文学校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3页
尚文学校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4页
尚文学校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尚文学校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父亲死后,阿廖沙与母亲、外祖母乘船前往尼日尼,轮船行驶得很慢,在路上他们走了好多天,但在阿廖沙看来,这些天恰恰是充满了美的日子。B . 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讽刺手法和虚构的情节,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C . 保尔在筑路时,遭受了严寒的侵袭,患上了伤寒并发肺炎,生命垂危,被送回家,但他并没有被疾病夺去生命,终于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D . 红岩中的刘思扬虽然是资产阶级出身,却是一位知识分子的楷模、真正的共产党人,于重庆解放后被敌人杀害。2. (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是有香气更是_。_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_。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_了。A . 司空见惯 但是 寻常 沉醉B . 唾手可得 因为 寻常 沉迷C . 司空见惯 因为 平凡 沉迷D . 唾手可得 但是 平凡 沉醉二、 书写 (共1题;共5分)3. (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1)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o tu_ , 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2)太和殿俗称jn lun din_ , 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3)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li li_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4)仰望殿顶,中央zo jng_有一条巨大的雕金pn lng_。三、 默写 (共1题;共20分)4. (20分)默写填空(1)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2)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3)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4)兔从狗窦出,_。(汉乐府十五从军征)(5)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6)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7)兔从狗窦出,_。(汉乐府十五从军征)(8)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9)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10)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1)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12)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_?_”(次北固山下);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_?_”(黄鹤楼)。(13)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4)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_?_”(次北固山下);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_?_”(黄鹤楼)。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5分)5. (15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忽然,我被一只很有力的手拉住,我感到自己被托出水面来了,并听到这样的声音:“先生,请靠住我的肩膀,那样会游得轻松一些。”我一手抓住A的胳膊,“是你呀!”我说。“正是我,”A答:“我来伺候先生。”“就是刚才的一撞把你跟我同时抛入海中来的吗?”“不是。为了服侍先生,我就跟着先生跳下来了!”“那么,我们完了!”“也许完了,”A安静地回答,“不过,我们还可以坚持几个钟头,在几个钟头内我们可以做不少的事!”现在我们唯一的生路,就是希望“林肯号”放下小艇来救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尽力支撑着,时间愈久愈好,等待小艇到来。于是我决定节约使用我们的力量,使两人不致同时筋疲力尽。下面是我们的办法: 我们这样替换着做,就可以在水面浮好几个钟头,也许可以一直坚持到天亮。“丢下我吧!丢下我吧!”我对他说。“丢下先生?永远不可能!”他答,“就算我死了也要保护好先生!”我立刻爬到这个半潜的海怪身上,或者说是爬到我们救命恩人的背上。我试着用脚感受这个巨兽。很显然,它的皮毛坚硬无比,钢叉难入,不可能是松软肌肉的海洋哺乳动物。我又想,这个坚硬的外表只是外壳而已,像史前的多骨动物一样,我把它归进类似海龟、短吻鳄一样的两栖爬行动物。但不是!它的背光滑油亮,并不粗糙。当受到撞击,它会发出刺耳的响声,毋庸置疑,它是由上了螺栓的钢板组成的 。这个怪物,这个惊动整个科学界,让船员大惑不解的东西,应该是一件人类的杰作!(1)请说一说选段中人物A是谁,选文表现出该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2)请回忆名著,在选文横线处填写适当内容。 (3)请说一说第段有何作用。 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6.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刘瑜“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解放前为理想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后却在屡次政治运动中保持沉默、随波逐流,很难说仅仅是因为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他们害怕被革命队伍抛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孤儿”。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真相,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你可以不勇敢,可以不说真话,可以逃避;但是不要阻止那些善良而又有勇气的人们说话,以及为了他人而付出的血汗。当一些人为了这个社会在付出的时候,请不要嘲笑他们的“卑微”和“愚蠢”。应该谨记: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节选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B . 沉默在根本上都源于怯懦,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C . 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有时候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保持沉默。D . 直视沉默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等。(2)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文章、两段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原因。 (4)以下事例,适合放在文中哪个段落?请简要阐述理由。 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大声地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指出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吃人的社会,被家人和村人当作是发了狂的疯子。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7. (8分)通过“黄河,母亲河”的综合实践活动,你对黄河是否有更多的了解呢?(1)请写出与黄河有关的俗语(或谚语)和古诗各一句。俗语(或谚语):_古诗:_(2)请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公益广告语:_(3)黄河面临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北京雾霾天气是我们面临的空气污染问题,作为中学生的你们,怎样身体力行的保护身边的环境呢?至少说出两方面你的具体做法。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 (7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送郎四补阙东归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唐钱起 唐 郎士元无事共干世,多时废隐沦。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相看恋簪组 , 不觉老风尘。 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劝酒怜今别,伤心倍去春。 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徒言树萱草,何处慰离人。 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注】这两首诗是二人为对方送别时所作。郎四,即第二首作者郎士元,字君胄,唐代诗人。补阙,官名。钱起,即钱大,钱徽之父,字仲文,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进士。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之说。簪组,借指官宦生涯。盩厔(zhu zh)县,县名。郑礒(y),人名。(1)以内容分,这两首诗属于送别诗。钱诗中的_字和郎诗中的_字有异曲同工之意,都写出了诗人送友人离去时的无奈、不舍之情。(2)郎诗颈联“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对仗工整,被高仲武评价为“可以齐衡古人,掩映时辈”。试对此联作简要赏析。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9. (17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乙】王冕者,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注释】辄:总是(常常)、就。 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曷:通“何”,为什么。 执策:拿着书。(1)解释加点字词。普少习吏事( ) 家人发箧视之 ( ) 卒用其人( ) 暮乃反(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普明日复奏其人曷不听其所为B . 太祖乃悟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C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人不得上,以实奇(于园)D . 读之竟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3)翻译下列句子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4)赵普和王冕两人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字数:600字以上。诗歌戏剧除外,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书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