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以天津市大港区为例的实证分析 目 录 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1一、引言2二、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2 (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2 (二)消费结构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2 (三)经济增长对消费具有促进作用3三、对天津市大港区的消费状况与经济增长状况进行的实证分析3 (一)大港区的基本情况介绍3 (二)大港区的消费与经济总体状况3 (三)实证分析4四、对策建议18 (一)解决就业问题18 (二)优化保障制度19 (三)加大教育投入19 (四)提高居民收入20参考文献21附 录23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以天津市大港区为例的实证分析摘 要:天津市大港区是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79年建区三十年来,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大港区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在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意愿不强,也成了阻碍大港区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如何促进居民消费,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应该成为“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一个有益探索。本文应用弹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对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大港区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如何促进消费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弹性分析,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度 Abstract: Dagang district of Tianjin is the important constitution of Binhai new district, since 1979 built the Dagang district,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door polici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very kind of careers,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 However i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preading circumstance, Consumers will are not strong, it also become one of the causes of block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promote consumer, consumption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Should also be maintain economic growth, overcome the crisis, seek high level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In this paper using elastic analysis、correlation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 、 cluster analysis and grey correl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empirically,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stimulate consumption.KeyWo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analysis, elastic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grey correlation 一、引言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三者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而中国的最终消费率 最终消费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用公式表示为: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X 100%。其中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2004年为54% , 2005年降为51.8% , 2006年又进一步下降为50%,明显可以看出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断减弱。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266.8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消费增长空间巨大。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拉动居民消费是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增长的有效措施,可以确保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二、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生产和消费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决定着生产,生产和消费是相互依存的。(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体现在消费增长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组成部分。从需求角度看,在开放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是影响经济波动的三大基本因素。消费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GDP的形成过程。因此,消费的增长,也就直接表现为GDP的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主要指消费的变动不仅会直接影响其他相关需求的变动,而且还会通过其他相关需求的变动影响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其表现形式是消费拉动投资,投资被拉动起来后,也会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二)消费结构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变化。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发生了重大转变。居民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吃、穿、用的物质消费,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衣着、交通、信息、服务性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精神和服务消费,加速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需求扩大,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大大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消费结构升级极大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三)经济增长对消费具有促进作用 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使得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会不断得到满足,居民消费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就大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成这样一个规律: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增加?消费结构改变?经济进一步增长。消费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我国现在处于居民消费升级时期,文化教育消费、闲暇消费在居民消费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和拉动作用,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扩大内需,增长居民消费。三、对天津市大港区的消费状况与经济增长状况进行的实证分析(一)大港区的基本情况介绍 大港区1979年建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是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港区城乡交错,是一个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为主导,兼有农业的新型滨海城市。大港区的GDP总量在天津市各区县排名中名列前茅,2007年以302.5亿元排名第五。大港区总面积1113.8平方公里,全区常驻户籍人口37.6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7.16万人,现辖5个街3个镇,其中5个涉农街镇、7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0.49万人、31156户。(二)大港区的消费与经济总体状况 进入新世纪后,大港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1998年GDP为79.74亿元,2007年大港区GDP达302.5亿元,比1998年增长近4倍。1998年大港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为6053元,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12314元,比1998年增长了两倍多。1998年大港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203.02元,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5405元,比1998年增长了约2.5倍。 大港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升级,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呈现先降后稳的态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94年的46%降至1998年的33.41%,随后1999年-2007年趋于平稳维持在33%-38%左右。2000年以来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则平稳维持在33%-36%左右。(三)实证分析 1.相关统计指标分析 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的百分点是本文使用的统计指标。 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是否明显的统计指标。它是GDP增长率与消费需求增长率之比,说明消费需求每增长1%能够带动GDP增长的比例关系。用来描述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小于1表示对经济增长拉动较弱。 消费弹性系数分为名义消费弹性系数和实际消费弹性系数,名义消费弹性系数是指现价经济增长率与现价消费增长率之比;实际消费弹性系数是指消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后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消费增长率之比。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的数据不易取得,我们使用现价即名义消费弹性系数进行分析。 贡献率是反映在某种数据的变化中,它的各个构成要素分别做了多大贡献。各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是指一定时期各需求增量占当期GDP增量的比重,反映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最明显地反映经济自发增长态势的统计指标。 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的百分点是各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与GDP增长百分点的乘积,反映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增长所起的拉动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统计指标得出经济的名义增长率中有多少个百分点是由于消费需求增加而拉动的。 各统计指标公式: 名义消费需求弹性系数GDP名义增长率/消费需求名义增长率。 各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各消费需求的增量/GDP增量100%。 各需求对GDP增长拉动的百分点GDP增长的百分点各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我们用取得的天津市大港区地区年GDP和居民年消费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见附表1。居民消费又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计算出的各统计指标值见附表2。 (1)居民消费需求弹性分析 图1 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弹性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弹性折线图 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弹性平均为1.55,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弹性平均为4.72。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弹性在1999-2007年间多数年份均大于1,说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强。再来看看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弹性,1999-2007年间,除2002年的弹性系数0.288小于1外,其余绝大多数年份均大于1,说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强。说明大港区居民消费富于弹性,实施刺激消费的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2)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图2 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的折线图 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平均为13.82%,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平均为1.55%。部分年份贡献率是负数的原因是当年居民消费相比上一年减少了。城市居民消费需求1999-2001年波动较强烈,从1999年的44.5206%,下降到2000的-9.503%,后2001年升至31.4515%,其后年份波动较为平稳,在3.839%-15.8415%间浮动。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低于城市,与城市相比不太理想,贡献率峰值为2002年的7.9387%,与大港区2002年全面推行的农村楼房化工程有很大关系。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大港共建楼房200多万平方米,把全区74个行政村建成3个镇区和18个中心居住区,使全区80%的农民全部住上楼房。2002年农民人均居住消费1759.5元,2001年仅为316.3元,2002年贡献率自然较大。其余年份其贡献率始终在1%左右波动,对大港区GDP的贡献很低。 (3)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的百分点分析 图3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增长拉动的百分点的折线图 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的百分点与贡献率的正负、变动趋势是一致的。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的百分点平均为1.4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的百分点平均为0.32个百分点。1999-2001年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起伏较大,最高可以拉动经济增长2.9116个百分点,最低年份是-1.6259,原因是当年城市居民消费相比前一年下降了。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的百分点总体低于城市,除2002年拉动GDP1.5846个百分点外,其余年份波动很小,1999-2007年平均拉动GDP增长0.3158个百分点,是相当低的。2.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1)相关分析理论介绍 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一些现象与另外一些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相关分析是研究不同变量间程度的一种十分常用的统计方法。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程度和方向的统计量。相关系数通常用r表示,它没有单位,其值在-1?+1之间。r等于+1或-1时,其中一个变量记为Y可以确切地用另一变量记为X的线性函数来表示。r的绝对值越接近1,则变量X、Y间线性相关的程度就越大。若变量Y随着变量X的增减而增减,即两变量变化的方向一致,则这种相关称为正向相关,r大于零;若若变量Y随着变量X的增减而增减,即两变量变化的方向相反,则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r小于零;若r等于零,则可认为变量X、Y不是线性相关。 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任何两个变量之间都有简单相关关系,而这种相关关系中夹杂了其他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偏相关衡量任何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使与这两个变量有联系的其他变量都保持不变。必须在固定其他变量,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关系数称为偏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的检验:数学上可以证明,在X与Y都服从于正态分布,并且又有总体相关系数0的条件下,可以采用t检验来确定r的显著性。 先计算t值,t,然后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和自由度(n-2),查找t分布表中相应的临界值(或p值)。若(或p)表明r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若(或p),表示r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偏相关系数的检验思路与相关系数检验思路相同。 (2)大港区的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偏相关性分析 以大港区GDP(万元)和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作偏相关性分析:以农村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country)为控制变量。图4 偏相关系数表1 GDP代表大港区GDP(万元),city代表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country代表农村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 得到的偏相关系数0.879,p0.002在0.01下线性关系显著,表明大港区GDP与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有强相关性,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对大港区GDP影响显著。 以大港区GDP(万元)和农村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作偏相关性分析:以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为控制变量。图5 偏相关系数表2 GDP代表大港区GDP(万元),city代表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country代表农村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 得到的偏相关系数0.442,p0.234在0.01下线性关系不显著。表明大港区GDP与农村居民年消费总额有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农村居民年消费总额对大港区GDP影响不很显著,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也说明大港区农村居民消费提升潜力很大。 3.对大港区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线性回归分析 (1)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在线性相关条件下,两个和两个以上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数量变化关系,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现这一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假定因变量Y和p个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可以用线性函数来近似反映。多元线性总体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Y+,是随机扰动项:是总体回归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本假定如表1所示: 表1:假定名称假定条件说明对扰动项的假定1、正态性0, 且Cov0ijYN且Cov()0(ij)2、零均值3、同方差4、互独性对自变量X的假定5、非随机解释是确定性变量6、不相关解释变量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对X与的假定7、不相关CovX,0 (2)模型的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 判定系数是对回归模型拟合程度的综合度量,判定系数越大,模型拟合程度越高。判定系数越小,则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越差。01,1,说明总离差可以完全由所估计的样本回归直线来解释。 调整的判定系数。由于判断系数的大小受到自变量X的个数p的影响。可以证明,增加自变量X 的个数,回归平方和增大,从而使得增大。在含自变量个数p不同的模型之间比较拟合程度时,判断系数就不是一个合适的指标。 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检验解释变量对因变量Y的线性作用是否显著。原假设:0(j0,1,2,p)被择假设:(0,1,2,p)给定显著性水平,查表得临界值(或p值)。若(或p),拒绝,对Y有显著线性作用。若(或p),接受,对Y没有显著线性作用。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F检验就是检验总体回归方程是否显著。即检验所有的参数是否都等于0。 原假设。被择假设:不全为(j0,1,2,p) 若F(或p),拒绝,回归方程显著成立,所有自变量对Y的影响是显著的。若F(或p),接受,回归方程不显著,所有自变量对Y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D.W检验 D.W检验是一种检验序列自相关的方法,该方法的假定条件是: 解释变量X非随即;随机干扰项为一阶自回归形式:;回归模型中不应含有滞后应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即不应出现下列形式:;回归模型含有截距项。 若0D.W.,则存在正自相关;若 D.W. ,则不能确定;若 D.W.4-,则无自相关;若4- D.W.4-,则不能确定;若4- D.W.4,则存在负自相关。一般地,当D.W.值在2附近时,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3)实证分析,建模过程 先将附表1中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做出关于GDP与居民消费的线性回归方程:以大港区GDP(万元)为因变量(Y),以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city)、农村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country)为自变量X1,X2。选用的是强迫引入法。即将事先挑选好的因子,强制一步进入方程,而不管各因子质量如何,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有多大。 图6 模型摘要 0.967 0.958 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高,拟合的比较好。D.W.1.621。查表在5%显著性水平上,n9,k2, 0.629,1.699。由于 1.621 ,则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自相关。 图7 方差分析表 F103.185 sig00.05,拒绝原假设,回归方程显著。图8 回归系数 Y-5.8E-017+0.789X1+0.21X2(0.000)(4.882)(1.303) X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t检验sig0.2340.05,未通过t检验。 因此模型不可取,要把X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剔除,重新建立模型。这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明显,影响不是很大。因此,农村居民消费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以大港区GDP(万元)为因变量(Y),以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city)为自变量X1,剔除农村居民年消费总额country。数据已经标准化。 图9 模型摘要 0.959 0.954 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高,大港区GDP变动的95.9%可以由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解释。D.W.1.969。 查表在5%显著性水平上,n9,k1, 0.824,1.32。由于 1.9694-,则无自相关.模型的检验结果是可以相信的。图10 方差分析 F188.279 sig00.05,拒绝原假设,回归方程显著。图11 回归系数 变量通过t检验,得到回归方程:Y4.40E-017+0.979X1(0)(13.721) 得到大港区城市居民消费总额每提高1万元,大港区GDP提高0.979万元,说明大港区城市居民消费增加,会很好的促进大港区GDP增长。 4.对天津市大港区居民消费的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 (1)理论介绍 本文使用的是分层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对它们进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很大,于是根据多个观测指标,找出能够度量样本(或变量)之间相似度的统计量,并以此为依据,采用某种聚类算法,将所有的样本(或变量)分别聚合到不同的类中。 分层聚类分析也叫系统聚类分析,是聚类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聚类过程是:开始把参与聚类的每个样本(或变量)各视为一类,然后根据两类之间的距离或相似性逐步合并,直到所有的样本(或变量)合并为一个大类为止。 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色系统之间的一种系统。白色系统是指一个系统的内部特征是完全已知的,即系统的信息是完全充分的。而黑色系统是指一个系统的内部信息对外界来说是一无所知的,只能通过它同外界的联系来加以观测研究。灰色系统内的一部分信息是已知的,另一部分信息是未知的,系统内各因素间具有不确定的关系。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它是以各因索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 灰色关联度是系统内的各因素随时间变化时,其变化方向和速度的关联程度,用来描述因索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的。灰色关联度愈大,则样本数据反映出两因索的关系愈强;灰色关联度愈小,则样本数据反映出两因索的关系愈小;灰色关联度分析,优势在于分清主导因索和潜在因索。 为了弱化原始时间序列的随机性,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各评价指标的含义和目的不同,因而指标值通常具有不同的量纲,即使有的量纲一样,但绝对值大小也不一样,为了便于进行比较,需对各指标按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减少随机因素的干扰。本文使用初值比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设参考序列为, 被比较序列为,无量纲化处理:, 关联系数定义为:式中,为第k个点与的绝对误差。称为分辨率,01,一般取0.5。 为两级最小差。其中是第一级最小差,表示在序列上找各点与的最小差。为第二级最小差,表示在各序列找出的最小差基础上寻找所有序列中的最小差。 是第二级最大差,其含义与最小差相似。 在算出序列上与序列的关联系数后,计算各类关联系数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r称为序列上与序列的灰色关联度。 (2)对天津市大港区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的聚类分析 由于大港区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在2002年才开始统计,故我们将城市居民消费分成两个阶段。1998-2001年是第一阶段,此阶段未统计服务性消费;2002-2007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统计了服务性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需要通过聚类分析分类,然后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通过分层聚类,我们把大港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分为两个阶段。 如下图15所示:图15 冰柱图 1993-2001是第一阶段,2002-2007是第二阶段。 (3)对天津市大港区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的灰色关联分析 1998-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灰色关联分析 数据见附表3所示。利用附表3的数据,通过使用EXCEL,计算出八项消费支出与生活消费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如表2所示: 表2:类别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居住关联度0.9450.8990.7740.8260.691类别交通及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关联度0.8560.8150.868 数据来源:利用附表3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 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食品衣着杂项商品与服务交通及通信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 这一阶段对大港区城市居民消费影响最大的两项是食品和衣着消费,医疗、娱乐等享受型消费对大港区城市居民的吸引力不大,影响最小的是居住消费,收入首先用于吃饭穿衣。 2002-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灰色关联分析 数据如附表4所示。利用附表4的数据,通过使用EXCEL,计算出八项消费支出与生活消费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如表3所示: 表3:类别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城市服务性消费关联度0.8080.7670.620.6520.647类别交通及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关联度0.7330.6470.4950.830 数据来源:利用附表3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 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杂项商品与服务食品衣着交通及通信医疗保健城市服务性消费=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2年以后大港区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有了变化,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消费支出意愿最大,食品合衣着的消费意愿即灰色关联度变小了,城市服务性消费支出意愿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相同,说明大港区城市居民不仅仅满足于吃穿等基本生活消费,其他非物质消费增加了,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1993-2001年大港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 数据如附表5所示。利用附表5的数据,通过使用EXCEL,计算出八项消费支出与生活消费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如表4所示: 表4:类别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居住关联度0.9700.9140.8740.6040.919类别交通及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关联度0.8940.9670.781 数据来源:利用附表3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 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食品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衣着交通及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医疗保健。 这一阶段,食品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最大,由于农民收入还不高,子女教育花费占农村家庭收入比例大,收入基本用于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资料,农村居民对家电、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意愿不强。 2002-2007年大港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 数据如附表6所示。利用附表6的数据,通过使用EXCEL,计算出八项消费支出与生活消费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如表5所示: 表5:类别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居住关联度0.7590.8430.7090.7980.779类别交通及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关联度0.7560.8560.804 数据来源:利用附表3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 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衣着医疗保健居住食品交通及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2年以后大港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主要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衣着、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上升,食品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下降,说明大港区农村居民不仅仅满足于吃穿等基本生活消费,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保健。 大港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当地的相关产业起了导向和推动作用。居民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从2001年的29.38台增加至2007年的75台;居民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从2001年的49.72个增加至2007年的216.25个;当地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量2007年为21251万元,餐饮业企业利润总量2007年为75994万元。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当地电信业、服务业、餐饮业发展迅速。2007年迎宾超市、物美连锁超市等大型超市及晟新宇连锁超市落户大港,推动了当地零售业的发展。大港区已建成30个畜牧小区,冬枣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冬枣产业体系成熟,远销国外。这些产业的发展都对大港区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天津市大港区是研究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典型例子,具有代表性,可以将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清楚,便于研究出一系列增加居民消费的有效措施。四、对策建议(一)解决就业问题 就业是安民之本。大港区始终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市场、法律等手段,全方位扩大就业总量,强化职能部门促进就业责任,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创新政策措施。积极改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门路,以项目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重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人群的就业帮扶安置工作,从而促进全社会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吸纳闲置劳动力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依托经济资源优势为主导,以社区为重点,以民营企业为载体,以创业项目为引导,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争取在2009年年内实现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二)优化保障制度 大港区区委区政府拿出更多的财力用于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支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构建“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区政府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快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到2011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要求。为解决居民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大港区不断扩大养老、医疗保险统筹覆盖面。全区纳入医疗保险统筹单位1363个,参保人员达到10.94万人。全区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单位1181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人员达15.1万人。城市无工作也上医疗、养老险。城市居民,个人交一定保额,男60岁,女50岁,每月领一定养老费,最低700元/月。农民每人每月交20月,最高大病报销2万,60-80岁老人每月有一定生活补贴。另外在全区每个街镇都建立了养老院,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三)加大教育投入 大港区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普及义务教育减免学杂费,取缔乱收费,加大对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生活费用的补贴。为减轻困难家庭子女入学负担重的问题,大港区每年拨出一定的教育专项资金,并每年定期面向广大群众组织开展一些慈善捐款活动,筹集资金,建立助学基金,把政府的政策、财力和民间的资金结合起来,用于扶持困难家庭子女,切实解决他们入学难的问题,避免上不起学的现象发生。大港区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优质、均衡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标准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建设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生态高教园区规模,提升档次,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学和技术开发培训机构,到2010年入住园区的各类高校和培训中心达到15所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超过95%。围绕“适用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把滨海中专建设成华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名校。(四)提高居民收入 大港区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每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0%以上,除了正常的工资收入以外,鼓励居民增加资产性收入,如入股分红、土地流转、银行利息等收入。同时在税收和产业政策上鼓励居民创办经济实体,使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调节高收入群体的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不悬殊、分层次”的新分配格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使得居民的收入膨胀性增长,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构造“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即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才能促使居民敢于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 大港区认真贯彻实施中央关于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区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扶持。大港区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农民,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对大港区经济发展有很好的拉动作用。 总之,通过对大港区的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说明消费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消费增加可以有效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可以很好的拉动消费增加。拉动消费需要从促进就业、优化保障制度、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居民收入几方面努力,这些是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居民消费的根本之举。居民没有了后顾之忧,没有了生存压力,才敢于消费,乐于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形成“消费增加?经济增长?消费增加”的良性循环,才能促进大港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1 大港区统计局.大港统计年鉴(1993-2007)M.天津:天津市大港区统计局.2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黄润龙.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SPSS软件实用教程(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 美古拉扎蒂,林少宫译.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 日白砂堤津耶,翟强译.通过例题学习计量经济学(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2.7 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齐福全,陈孟平.京津沪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3):53-59.9 Sayed Hossain,Ming Yu Cheng.Bangladesh:building for a better futur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2002,2910:813-821.10 李建伟.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经济学动态,2003,(3):9-13.11 车春鹂,高汝熹,李铁霖.低消费率对中国经济危害的实证分析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8,(11):69-73.12 Michael Rauscher.Economic Growth and Tax-Competing Leviathans J.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5,12:457-474.13 Nissim /.nomic growth and its effect on public health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2009,363:252-273.14 Katalin Martinas.About Irreversibility in EconomicsJ.Open Sys & Information Dyn,2000,7:349?364.15 Takashi Kamihigashi.Almost sure convergence to zero in stochastic growth modelsJ.Economic Theory,2006,29:231-237.16 李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5):12-17.17 杨汝岱,朱诗娥.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吗?基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经济研究,2007,(12):46-58.18 臧旭恒.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65-72.19 鲁茉莉.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4:75-76.附 录 附表1 :大港区GDP、居民消费数据年份GDP(万元)实际GDP增长率(%)名义GDP增长率(%) 199879745000199984956811.16.542000994912001106848710.27.3920021281785.523.519.9620031535823.915.119.8220041889446.918.423.0220052482764.113.631.4200627328426.710.07200730250846.710.69年份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增量(万元) 1998128343.574901999151546.805323203.23042000137730.6880-13816.11732001160855.978523125.29052002176223.063215367.08472003206652.299730429.23652004220227.873013575.57332005241759.562021531.68902006280393.656038634.09402007326689.188646295.5326年份城市居民年消费总额增长率(%)农村居民年消费总额(万元) 1998020901.2198199918.07920300.03282000-9.116723727.2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阳山中学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安市重点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杭州市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公司真题试卷及答案
- 殡葬考试题及答案
- 街舞考试题及答案
- 肩袖损伤试题及答案护理
- 电除颤(技术)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青海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施工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锦江区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 《水浒传》每回检测题及答案
- 《光电显示应用技术》课件-第一章 显示技术基础
- 病患陪护员培训
- 冲击地压防治培训课件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共21课时)
- 船舶行业维修保养合同
- 影响宠物毛发质量的因素研究进展
- 网约车司机礼仪培训
- 山东省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