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学案1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学案1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学案1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学案1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学案1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诗词五首导学案第1课时导学设计第1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前二首古诗词,能流利的背诵。2、理解诗词的大意,领会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句子。3、领会诗词的意境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4、感受古诗熏陶,陶冶情操,激发情致。【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理解大意。【学习难点】领会诗词意境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知识链接,积累常识1、关于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多才多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他的山水田园诗即能概括地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出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开元九年(721)进士,因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裕。金兵入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况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世多感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有易安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代最有才气也是最有特色的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2、关于作品及背景归园田居 晋文熙二年,也就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的次年(406年),他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归园田居五首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抒发了质朴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课文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写陶渊明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终南别业 作者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曾隐居于终南山本诗即是此时所作。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这首渔家傲与作者南渡以后的一贯词风有所不同。它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长相思 这首诗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时路上写的。当时皇帝出行还要野营,仍保持满族传统。一个身居京城贵族之家的青年对这种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野营生活,既不习惯,又觉新鲜,词中写出了他的真切感受,并表达了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词辞句流畅,又不少跌宕,有些像李后主词风。【探究活动二】学习归园田居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法指导: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感情,读出韵味。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说说本首诗歌的大意。学法指导: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3、细读诗歌,体会意境。(1)作者从何而归?归往何处?为何而归? 官场;归往田园 ; 官场腐败,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2)你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体会到了什么?劳动虽然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3)“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反映了作者劳作的艰辛和劳动带来的轻松喜悦的心情。(4)田园生活很艰苦,作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即使有小小的不愉快,但确使自己心愿达成,辛苦之中,保全了高洁的人格。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可以看出。4、研读诗歌,体会情感。填空:归园田居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辛勤劳作生活,表达了诗人归隐园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质 。【探究活动三】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初读诗歌,把握节奏。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整体感知感情。学法指导:根据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来朗读。2、再读课文,理解诗意。说说诗歌大意。学法指导:结合注释来了解诗歌的大意。3、品读诗歌,体会意境。(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字说一说。学法指导:从关键词语和句子来赏析。这首诗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写出了水天相接浩瀚无边的气势,“蒸”从视觉显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了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既是听觉也是触觉,写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2)前半部分写景,以引出下文“欲济”“羡鱼”的比喻。引用诗文典故有何意义?诗人以“欲济”“羡鱼”的比喻,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丞相引荐的愿望。最后两句点名主旨,巧妙引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写出自己欲钓不能,白白的羡慕他人钓鱼的心情。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自己从此不再做“坐观者”,变为执竿垂钓的人。4、研读诗歌,体会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学法指导:从词的颈联和尾联来分析。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愿望。【探究活动四】当堂检测,积累背诵背诵诗歌。第2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后三首古诗词,能流利的背诵。2、理解诗词的大意,领会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句子。3、领会诗词的意境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4、感受古诗熏陶,陶冶情操,激发情致。【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大意。【学习难点】领会诗词意境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学习终南别业1、 初读诗歌,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法指导:根据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读。2、再读诗歌,把握大意。说说诗歌大意。学法指导:结合注释能说出大意即可。3、 研读诗歌,领会意境。学法指导:学习诗词,要学会将诗词中的意象再现成画面,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意境。(1)首联主要是什么?首联交代了购置终南别业的原因。(2)颔联主要写了什么?请你结合具体的内容赏析。这两句诗概括了山居得到的乐趣。第一句写出了诗人的勃勃兴致,自得其乐。第二句写出了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3)用自己的话描绘颈联所展现的图画,并说说其中蕴含的认识哲理。画面:我随意而行,走到哪算到哪,不知不觉走到了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恰好看见闲云从山中升起。哲理:告诉人们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4)尾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偶然”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具体描绘其悠闲放任之乐趣。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4、 品读诗歌,体会情感。说说本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作者情感与诗中景物(意象)有关。这首诗没有描写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探究活动二】学习渔家傲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学法指导: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感情,读出韵味。2、再读诗歌,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学法指导:结合注释能说出大意即可。3、 研读诗歌,领会意境。学法指导:结合具体句子及句子的内容来进行赏析,尤其是要从几个动词所描绘的情景来赏析。(1)说说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上阙“天接云涛连小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首二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句中的动词用得尤为贴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的结合起来,描绘出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 “转”“舞”二字将人在风浪中的感逼真地传授给了读者。“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梦上天境,天帝询问去向。意境开阔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下阙,借回答的话,抒发胸臆。慨叹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却遭不幸,未找到光明出路。“路长”“日暮”写词人晚境孤苦无依的痛苦。“谩有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最后三句表示要向大鹏乘风高去,奔向仙山,寻求幸福。(2)词的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借用典故,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4、 品读诗歌,体会情感。这首词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结合最能表达作者情感和愿望的句子来赏析。本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探究活动三】学习长相思1、初读诗词,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词,初步体会词人的情感。学法指导:读出词的节奏和词人的情感。2、 再读诗词,理解词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学法指导:结合注释能说出大意即可。3、研读诗词,领会意境。思考回答: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怎样的意境?学法指导:紧扣词中的景物和关键词语。上阙将千里看到的景物,浓缩为“山”、“水”,“一程”、“一程”的叠用,写出了身离家乡之远,也写出了长途爬涉之苦。“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心在关内。心系故园。“夜深千帐灯”,可见军帐之多,队伍庞大,深夜羁旅于野外,思乡之意更浓。“风一更,雪一更”,气候变化渲染了孤寂的氛围,打断了思乡之梦,沮丧之余更怀念宁静祥和的故园。4、品读诗词,体会情感。这首词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词抒发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写尽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蓄地透漏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情绪。【探究活动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古代诗人钟情于湖光山色,其中对洞庭湖的描写屡见不鲜。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这样描写洞庭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终南别业既具体描绘了诗人悠闲放任之乐趣,又写出了诗人天性淡然、超然物外的风采的诗句是: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句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长相思中被盛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夜深千帐灯。长相思是写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你能否写出其它的思乡之情的句子。(两个)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导学目标】1、学生自学积累文学常识。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三首古诗词,能流利的背诵。3、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4、让学生感受古诗熏陶,陶冶情操,激发情致。【导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理解大意。【导学难点】引导学生领会诗词意境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导学一】知识链接,积累常识(5分钟) 1、导入语: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学习古诗词,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可以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五首古诗词,让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2、揭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3、学生自学知识链接的内容,用双色笔将相关重点内容做上标记,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导学二】学习归园田居(15分钟)1、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在农村生活过吗?下过田吗?欣赏过田野的风光,看过天上的白云吗?假如你去过,你觉得田园生活是怎样的呢?假如你没有去过,你又觉得田园生活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来看看陶渊明心目中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2、指名同学介绍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4、以竞读方式读诗歌,看谁读的最有感情,并评点。4、齐读一遍,强化记忆。5、对照注释理解诗词大意,学生先自学,后交流,师生互相补充。6、对照导学案上的3、4题的内容,学生先自学,再小组讨论完成思考题。7、小组派代表展示,师生评点、纠错、补充。【导学三】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5分钟)1、过渡语:韩愈的马说告诉我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孟浩然想施展自己的才华,想进朝廷做官而苦于无人引荐,那么,他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自荐的呢?现在我们来学习他的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指名同学介绍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预设问题:“干谒诗”: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写的一种诗,相当于自荐信。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4、以竞读方式读诗歌,看谁读的最有感情,并评点。4、齐读一遍,强化记忆。5、对照注释理解诗词大意,学生先自学,后交流,师生互相补充。6、对照导学案上的3、4题的内容,学生先自学,再小组讨论完成思考题。7、小组派代表展示,师生评点、纠错、补充。【探究活动四】当堂检测,背诵诗歌(10分钟)1、过渡语:大家对诗歌赏析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来完成积累背诵。2、学生朗读、背诵五首诗词。3、组长抽背,教师巡视。4、教师抽背。第2课时【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后三首古诗词,能流利的背诵。2、理解诗词的大意,领会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句子。3、领会诗词的意境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4、感受古诗熏陶,陶冶情操,激发情致。【导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理解大意。【导学难点】引导学生赏析诗领会诗词意境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导学一】学习终南别业(12分钟) 1、导入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后面三首,更深入地领会古诗词的魅力。2、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出目标。3、过渡:有言道“王维巧手也难做,况我拙手怎能描。”由此看来,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绘画的高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被称为“诗中有画”的诗。4、指名同学简介作者及背景。5、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6、 指名学生朗读,评点。7、分组朗读诗歌。8、学生结合注释以自学形式同桌交流式完成诗意的理解。9、小组合作研读诗歌的意境。教师可在此追问:(1)第一句中的“道”指什么?(佛教)(2)诗中有画的句子是哪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10、小组派代表展示,师生共同评点补充。11、独立思考回答作者的情感,师生纠错,补充,有难度的教师小结。【导学二】学习渔家傲(13分钟)1、过渡语:李清照是南宋婉约派词人,但她的渔家傲是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一篇少见的浪漫主义名作,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词的不同魅力。2、指名同学介绍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4、以竞读方式读诗歌,看谁读的最有感情,并评点。4、齐读一遍,强化记忆。5、对照注释理解诗词大意,学生先自学后交流,随机抽取学生发言,师生互相补充。6、对照导学案第3题的内容,学生先自学,再小组讨论完成思考题。7、小组派代表展示,师生评点、纠错、补充。8、追问: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从那里可以看出?是真梦吗?从“仿佛梦魂”可以看出,不是真梦,而是幻想。9、随机抽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