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微精品之微测试02第01期含解析.doc_第1页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微精品之微测试02第01期含解析.doc_第2页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微精品之微测试02第01期含解析.doc_第3页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微精品之微测试02第01期含解析.doc_第4页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微精品之微测试02第01期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45分钟 总分50分)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基础小题1(2017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4月模拟调研)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俗语“一叶落而知秋”,蕴含着古人对事物内在规律的尊重和把握,潜藏着古人见微知著、知天达命的智慧。B尊敬他人是品性,也是一种态度。人与人交往,敬意是少不得的,即使是夫妻两人之间,很多时候也需要相敬如宾。C落日余晖中,我们拾级而上,登上这座临江的历史名楼,凭窗远眺,晚霞尽染,大雁南飞,江边的景物历历在目。D人间四月,该是芳菲尽的时候,可是在红崖高原草甸,春天才刚刚开始。草木返青,繁花似锦,椿萱并茂。【答案】D2(2017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B专业术语“断崖式随着股票、房价、反腐等社会热点进人公众视野,并被拓展了使用范围,变成了流行词语,成为人们运用夸张手法的新宠。C“十三五”期间要加大金融宏观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同时,将道德约束融人进去,改革现代市场发展下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D朗读者中“朗读”重文字,“者”重人,两者的融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在结尾加上“精神力量”;C项在“期间要”后加上“在”;D项偷换主语,“从而”改为 “使我们”。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3(2017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质量监测四)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与上下文协调一致,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陆龟蒙隐居甫里,喜欢养鸭。_?一是择其勇者斗鸭,二是择其美者逗鸭,_。陆龟蒙生性豪迈,善交朋友,每有文人墨客、贩夫走卒到访,他都奉以一道鸭肴慷慨款待。相传,有一次,一位常来的食客给陆龟蒙提意见,“能不能把鸭肴换个吃法”。他冥思苦想数日,终于有了新的烧法,那就是鸭中包鸽、鸽中包雀、雀中包蛋,鸭皮油炸,鸭子口衔一朵石榴花,下垫一枚大大的荷叶。单看这样的工序,配料之众多,流程之繁复,一定耗时又耗力,所以说,古代的美食,总是要和文人墨客沾点边。与其说甫里鸭是陆龟蒙待客的私房菜,_。【答案】 (1)他养鸭干什么 (2)三是择其嫩者烹鸭 (3)不如说它彰显的是古代文人的情趣。4【2017届河南安阳高三二模】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概括其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5分)(1)内容: (2)寓意:【答案】(1)内容:画面的中间是一位被搀扶着的乐呵呵的老人,他左手拄着拐杖,右手伸出大拇指;老人右侧,年轻爸爸两手搀扶着老人,说“我的父母也需要帮助”;左侧,孩子也高兴地扶着老人,说“爸爸,我也帮助老爷爷”。(2)寓意:言传身教,尊老敬老代代相传。【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结合漫画的内容提示概括。阐述漫画的寓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如本题从爸爸和孩子的话语中可知,尊老敬老是言传身教的。5(2017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仿真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辛弃疾在破阵子里用“ , ”两句,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兵”的雄壮场景。(2)“ , ”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3)在逍遥游中,庄子用水、风作类比后推出大鹏要展翅高飞也须要有力依凭的句子是“故九万里, ”。【答案】(1)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3)则风斯在下矣二、(2017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11分)别吴仲俊【宋】吴锡畴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棟花风。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老来同。注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作恶:指忧郁不快。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貝象人笔,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B颔联中“未干”既指桑叶上的雨水未干,也指诗中的人物因为离别而整夜流泪、此时泪水未干的情景。C颈联从前两联对景物的描写中跳出,侧重写人,“微吟”“半醉”等词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情态。D尾联虚实结合,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景渲染得真切动人,同时最后一句中的“老来同”也暗示了诗人的年龄。E全诗在结构安排上富有章法,“起”“承”“转”“合”四部分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联成功实现由景到人的转换。15“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答案】14BD15构思巧妙。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了友人间离别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手法精妙。“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表达诗人的感伤。“浅紫”“深红” 使用借代的手法,以“次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用词精妙。“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写出春天离去的空寂之感。三、【2017届福建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中国缺少创世神话,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宇宙发生说,也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思维认为宇宙是一永恒的存在。天地万物如何产生、存在,也是古代中国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屈原的天问最明显地表达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对宇宙起源、构成的兴趣。中国哲学的主流看法虽然认为天地万物不是永恒存在着的,而是有其发生历史的,但天地万物的发生不是由一个外在于宇宙的人格力量创造出来的。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万物如果有一个开始,这个开始应该是自生、自然的。如汉代道家宇宙论认为,天地是从虚空中逐渐生成了气,又由气的凝聚而生成天地。所以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化生出来的。宇宙不是创造出来的,那么存在着宇宙之内的主宰者吗?回答不是否定的。商周时代承认帝或天为宇宙之内的至上神,但早期中国文明中的“上帝”并不是创造宇宙和人的神,而是在宇宙之内的主宰者,不是宇宙之外的创造之神,而是宇宙之内的事务主宰。就人不是上帝所创造这一点来说,使得在中国文明中“人”的地位必然高于基督教文明中“人”的地位,“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的古老观念,表示在气论的背景之下,人可以获得高于宇宙内其他一切事物和生命形式的地位。正如中国哲学中易学哲学所主张的,人是与天、地并立的“三才”之一。中国哲学本来就有“与天地参”的传统,人能参与天地化育、参与大化流行,故“参与”论是十分中国的。人既能参与天的生成,又能与天相感相通。在宋代理学中,也出现了一种主张,如邵雍和朱熹,他们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或天地不是永恒的,它在消灭之后会有一个新的宇宙或天地来代替它;同样,在它之前也曾经有一个旧的宇宙或天地存在,而被它代替了。这意味着,一切生成的东西,都会走向消亡。这种生成与消亡借助“气”的聚散来说明,是非常自然的。而在它消亡之后,也一定会有另一个天地按照自然的途径再生成出来,这个循环是没有穷尽的。在这个意义上,李约瑟称中国的世界观和宇宙模式是“没有主宰却和谐有序”,既是有理由的,却又是不准确的。从新儒学的观点来看,主宰是有的,对于宇宙来说,主宰不是超越的,而是内在的。这个主宰,商周时为“帝”为“天”,但宋代以来,宇宙内的主宰已经被理性化,成为“理”或“天理”,对“理”的推尊成为1000年来成熟的中国文明的主导性观念。理即是宇宙、社会的普遍原理和法则。宋代朱熹是肯定这一“理”的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朱熹说过:“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元代思想家吴澄也是以太极为“道”、为“至极之理”。他说:“太极与此气非有两物,只是主宰此气者便是,非别有一物在气中而主宰之也。”这种主宰说只是功能意义上的,没有任何实体的意义。(节选自陈来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缺少创世神话,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也表达出对宇宙发生、构成的兴趣,思考宇宙是否是永恒的存在。B中国哲学主流看法认为天地万物不是由一个外在于宇宙的人格力量创造出来的永恒存在,而是有其发生历史的。C帝或天在商周时代被承认为宇宙之内的至上神,但并不是宇宙和人的创造之神,而是在宇宙之内事务的主宰者。D基督教有“上帝”创造人而中国却没有“上帝”,这一点使得中国文明中“人”的地位高于基督教文明中的“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基督教文明不同,中国哲学家认为,世界不是被人格化的上帝创造出来的,而是化生出来的。B宋代邵雍和朱熹提出主流看法外的另一主张,他们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或天地不是永恒的。C从新儒学的观点来看,李约瑟称中国的世界观和宇宙模式是“没有主宰”的说法是不够准确的。D宋代以来,有哲学家认为,宇宙之中受到一种主宰的引导和制约,此主宰不是神,而是道或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道家宇宙论认为,天地是从虚空中生成了气,又由气的凝聚而生成天地,天地万物的开始是自生、自然的。B中国哲学中的“三才”说和“与天地参”传统,体现了人可以获得高于宇宙内其他事物和生命形式地位的主张。C朱熹的“理”、吴澄的“道”,都是宇宙之内的主宰,但是这种主宰说只有功能上的意义,没有任何实体的意义。D宋代以来,宇宙内的主宰被理性化为宇宙、社会的普遍原理和法则的“理”,中国文明的主导性观念开始成熟。【答案】1D2B3D 四、【2017届湖南湘西自治州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刘铮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靖康之乱”后,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从吕氏春秋、四民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则要落后得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采取轮作复种制。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起的突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南迁过程中,能够顺利到达南方地区并且能生存下来的,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当时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具有从事土地开发的强烈冲动,他们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士族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终于使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其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并且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使各族人民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摘编自中“国国学网”作者同题文章,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不是人们的主动行为,而是战争、动乱等原因被迫进行的。B从北方迁往南方的人员都是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而具有一定权力的官员没有迁移到陌生的南方。C从北方迁到南方,路途遥远,需要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因此,老人和小孩子能顺利到达南方的很少。D原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要比南方地区的经济更发达,但随着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南方地区的经济超过了北方地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南方地区的开发、发展,南方逐渐改变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后来居上,打破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经济格局。B面对一无所有的大量南迁人员,南方当地政府无力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此时,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刚好迫切需要劳动力。C一直以来,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要发达得多,这一点,吕氏春秋等文献资料中有明确的记载。D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人口南迁而向南传播,再向边疆地区渗透,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作了贡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隋唐五代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