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从高考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_第1页
【精品】从高考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_第2页
【精品】从高考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_第3页
【精品】从高考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_第4页
【精品】从高考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高考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建湖教研室 周洪池,策略,“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复习,复习:复-重复,恢复。习-习惯,熟悉。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 。,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根据考试大纲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学案和学生训练题。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教学资源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解题能力。教学内容以双基为主体,力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在方法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反复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新旧理念复习思路比较,根据考试说明整合教学资源,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复习的思路和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自身的基础和能力,明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内容以能力提高为目标,力求以物理模型解决生活、生产和科技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方法上教师以引导为主线,学生能够在自主和合作的情况下提高综合素质。,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0年江苏省物理考试说明,选测科目各科满分为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分为A+、A、B+、B、C、D六个等级。, 2010年江苏高考方案,从高考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主干知识是复习的重点方法总结是复习的灵魂生产生活是复习的载体基础内容是复习的关键,主干知识是复习的重点,强化主干知识中的重点攻克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把握高考经常考的热点重视教学反馈的生成点,2010高考试卷知识结构,10年第2题,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在同一个题目中对磁场变化和面积变化两个不同方式产生感应电动势 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对电磁感应这个主干知识理解要全面。,10年第4题,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受力分析是对物体运动分析的基础。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如在受力分析时养成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情况下从平行于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分解力,抓住平行于运动方向进行处理。,09年第2题,10年第3题,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考物体平衡问题的热点。,10年第5题,09年第8题,08年第6题,场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三年高考中分别以电场线、等势面、电场空间分布、电势空间分布呈现,要求学生对抽象的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10年第4题,09年第3题,08年第1题,08、09、10三年高考中,试卷从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航天飞行三个角度对本知识点进行了考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高考时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个主题也是高考中的热点。,三年中实验考查情况比较,10年第4题,电磁感应与动力学结合的问题,是近年江苏高考物理必考题,形成必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试卷的结构和教材的分布造成的,前两年中以压轴题出现,2010年则以基础计算题出现,关于电磁感应及动力学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应是学生复习过程中要过关的内容。,09年第15题,09年第15题,10年第14题,动力学主要是对几种中学阶段常见的运动进行研究,本题中涉及到了圆周运动、匀变速运动、平抛运动,覆盖面比较广。,本题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09年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平抛运动模型,着重考查平抛运动的对称性。,08年第13题,10年第15题,电场、磁场或电磁场交替作用,是高考中必考内容,10年高考题中重视了对时间时刻的考查,这也是否10考试说明调整的一种呈现方式。,09年第14题,本题模型为电磁场的交替作用。,8年第14题,本题模型为电场、磁场、重力场共同作用。,10年第12A题,选修模块中不出现难题,3-3中重点考查内容为分子运动论、热力学定律和气体性质,固体和液体性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则在选择题中可能会出现个别选项支,以保证试卷有较全面的覆盖面。,10年第12B题,3-4中重点考查内容为几何光学、机械振动机械波,前两年还考了相对论,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的考查频度较底。,10年第12C题,3-5中重点考查内容为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核在三年高考中出现频率略低。,复习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学科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轮、二轮和三轮复习内容,要明确每个轮次解决的问题。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三轮复习中明确的目标。 在复习专题时,明确在这个专题中要解决什么问题,在选择复习素材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有没有更好的题目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在细节问题上多留心多思考,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肯定有很大的帮助,也只有多留心多思考,才能摒弃复习过程中的诸多低效或无效行为。,方法总结是复习的灵魂,方法是解物理题目的工具方法是解物理题目的突破口,10年第4题,09年第4题,08年第5题,图像法是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方法。考查的一类问题是识别物理过程,如上述三个例子,这类问题要求考生看清坐标轴和图线变化。另一类问题是用图像法分析问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题目中的物理过程,一般情况下作速度图像的比较常见。,10年第14题,物理解题中正常以数学为工具,本题应用了数学中的一元二次函数极值法。,08年第15题,09年第15题,积分是数学中近年新增的知识点,在前两年高考中频繁出题,可见物理试卷中非常重视数学方法的应用。如何用好数学方法,在平时教学中应多加总结。,10年第15题,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反向加速运动,物理试卷中常用的方法有:整体法,隔离法,极值法,几何法,图像法,微元法,逐差法,积分法,归纳法,降维法,假说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法 ,一份试卷中仅有15道题目,考前学生训练的题目有上万,但这些题目在高考中不可能出现。物理知识点110个,解题方法数十种。如果平时学生以解决题目为目标,而不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升华,是对教学过程资源的浪费。,生活是复习离不开的载体,生活中的想象:所谓想象,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建立模型解题:可以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特点或运动规律的分析,根据事物的机理或运动规律建立模型。,10年第1题,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10年第3题,建立质点模型,解决不共面的四个力平衡问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10年第4题,在解本题时要建立质点模型,竖直面圆周运动模型,匀变速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模型。,基础内容是复习的关键,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有用 考题中有很大的比例是直接考基础知识的 难题往往是多个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本题以电磁感应中的两个基本情况,是考查电磁感应知识的最基础的问题。,10年第2题,10年第7题,本题考查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是基础问题。在平时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过好这个关。,选修模块和实验题的考查中,出现的多数是基础的内容。,10年第14题,10年第14题,本题考查多个知识点。涉及到的运动有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解题时用到的规律有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运动学公式、运动的分解。 如果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根本谈不上解决这类综合问题。因此在基础过关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综合训练,或者进行综合训练时不能丢弃基础内容。,规范答题是复习过程中不可放松的要求,学生在平时考试中常常出现不该丢的分却没拿到,一个小小的粗心、疏忽会丢掉关键分,例如单位、数量级、字母、符号、脚标等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学生应试方面的不足,不能合理安排时间,不重视检查等,尽管在考试说明中未把表达能力单独列出,可是,理解能力涉及到的解释和说明;推理能力要求的“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实验能力中“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数据,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获取知识的能力涉及的“找出规律”;分析综合能力涉及的“解释”、“评价”,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表达。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抓住典型例题,先理解,然后让学生一字一句写下来,文字叙述不但要尽可能流畅,而且要符合逻辑,专业语言必须表达规范。各个符号要符合规定,作图要规范,数字答案要有单位,符合有效数字规则。,学生主体是复习高效的保障,鼓励学生立足课本,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教师要适当降低复习的综合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教会学生用物理语言和思维去解决物理问题,增强学生复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提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复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勇于发言的胆量和勇气。建立畅通的师生交流渠道,使师生能在民主、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的复习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商。教会学生在仔细、认真、大胆分析遇到的陌生问题,让他们发现题目的知识点是学过的、熟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资料选用是复习的平台,教师上课材料的选择学生练习材料的编制,学科思维是复习的境界,学科科学思维的形成途径学科科学思维的作用,对象诊断是复习效益的保证,学生对物理学科的需求学生物理基础现状学生知识的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明确“标准”的要求,了解“学生”的期望,把握“内容”的特色,制定“备考”的计划,2010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特色,实验考查更加重视对物理实验基本原理、基本操作过程的考查。与09年相比,实验题试题平稳过渡,仍然不设置高难度的台阶,却综合考查了考生必备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例如力学实验是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探究加速度与力、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探究空气阻力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考查了利用数据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