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中国法律史英文名称:Chinese Legal Histor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 时: 3学时/周 学分:3适用对象: 法学本科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民事刑事诉讼法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中国法律史是教育部规定的法学本科学生应学习的十四门核心课之一,为必修课。开设对象是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中国法律史指导思想是:通过对中国近五千年的法律发展历史的学习,了解我国法制历史的变迁,从而系统的掌握中国法制发展的规律,认清中国法制发展的趋势,加深对中国当代法学的理解.English introduction: Chinese Legal History is one of the fourteenth legal core and compulsory courses stip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is opened for the junior in the first semester.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is course is: through studying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should know the change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master the regularity of Chinese legal development, know clearly the trend of Chinese law and deepen 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law.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法律史是教育部规定的法学本科学生应学习的十四门核心课之一,为必修课。中国法律史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目的是为了总结中国历史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活动、立法成果、法律原则和法制特点。2、了解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司法状况,包括各种类型政权的司法机关、司法体制、诉讼制度和狱政管理等。3、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产生的、有重要影响的法律思想。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与特点和夏商法律制度(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2、了解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2)教学内容第一节、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1、 华夏部落联盟:国家的雏形。2、 从部落联盟规范到国家法律第二节、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1、 战争与法律2、 血缘与法律3、 祭祀与法律4、 裁判与法律5、 民族融合与法律(3)思考与实践1、中国奴隶制法律制度在形成中出现了哪些特点?(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多媒体第二章 夏朝、商朝的法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夏朝法制的基本内容2、掌握商朝法制的基本内容(2)教学内容第一节 夏朝法制1、 夏朝法律的基本内容2、 夏朝法律的特点第二节 商朝法制1、 商朝法律的基本内容2、 商朝法律的特点(3)思考与实践1、什么是奴隶制五刑?2、夏商法律制度的特点是什么?(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多媒体第三章 西周法律制度(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西周的法律思想、西周的立法概况(九刑、周礼、吕刑)2、掌握西周的刑法原则、主要刑名、司法机关(中央、地方)、审判活动与狱政制度、西周的财产与婚姻制度。(2)教学内容第一节 立法活动 1、 家国一体与宗法原则2、 九刑与吕刑3、 周礼与礼刑关系第二节 刑事法律制度1、 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2、 刑事法律的特点第三节 民事法律制度1、 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2、 民事法律的特点第四节 司法制度1、 司法机构2、 诉讼制度3、 审判制度(3)思考与实践1、西周礼与法的关系是什么?2、西周的刑法原则与内容是什么?3、西周的家庭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西周司法制度的特点是什么?(4)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和讨论、多媒体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教学目的和要求1、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了解春秋时期法律变革的背景;掌握公布成文法运动的论争和意义;主要立法。2、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了解战国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立法概况,掌握战国时期魏国的法经、战国时期秦国的法律制度。(2)教学内容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活动1、 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2、 立法原则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1、 成文法的公布2、 诸侯国法律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 诸侯国法律的变革2、 法经3、 商鞅变法(3)思考与实践1、简述法经的内容和特点。2、简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运动的成果及意义。3、试述商鞅变法及其影响。(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与讨论、多媒体第五章秦朝的法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秦朝的法制思想、从云梦书简看秦朝的主要立、2、掌握秦的主要法律形式、刑事法制、民事法制、司法监察制度、秦朝法律的总体特征。(2)教学内容第一节 立法活动1、 立法原则2、 法律形式3、 律令简牍出图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1、 官吏管理2、 监察制度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1、 刑法原则2、 主要罪名3、 刑种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1、 所有权2、 债第五节 司法制度1、 司法机构2、 诉讼制度3、 审判制度4、 秦朝法律制度的特点(3)思考与实践1、简述秦法制的总体特点和历史教训。2、简述秦朝的主要刑事立法。(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多媒体 第六章汉朝法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汉朝的立法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2、掌握汉朝的法律形式和主要立法、春秋决狱及汉代法律儒家化。3、掌握汉文景帝时期的刑法改革。4、掌握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汉朝的司法、监察制度。(2)教学内容第一节 立法活动1、 从“黄老无为”到“独尊儒术”2、 法律形式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1、 官吏管理2、 监察制度第三节 形式法律制度1、 刑法原则2、 主要罪名3、 刑种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一、 物权二、 债法三、 婚姻家庭和继承第五节 司法制度1、 司法机构2、 诉讼制度3、 审判制度4、 “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3)思考与实践1、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2、简述汉朝的主要立法。3、简述汉朝的法律形式。4、试比较汉朝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和唐朝的“同居相为隐原则”的区别。5、简述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及意义。(4)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与讨论、多媒体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概况。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思想、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3、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监察制度。4、了解司法机关的变化、诉讼制度的特点、监察机关的发展。5、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兴起与发展。6、掌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变化的总体认识。(2)教学内容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1、 曹魏法律制度2、 晋朝法律制度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1、 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2、 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3、 南北朝时期法制法制的特点(3)思考与实践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3、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兴起与发展。4、试论述“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多媒体第八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1)教学目的与要求1、隋朝的法制概况了解隋朝的立法概况、掌握隋朝法律的总体特点2、唐朝的法律制度了解唐朝的法制思想;掌握主要法典和法律形式、唐律的基本内容;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司法、监察和狱政制度;唐律的总体特点及其影响 (2)教学内容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1、 隋朝立法概括2、 隋朝法律内容3、 隋朝司法制度第二节唐朝立法活动1、 立法原则2、 法律形式3、 唐律疏议的内容及其影响第三节 唐朝行政法律制度1、 职官管理2、 监察制度第四节 唐朝刑事法律制度1、 刑法原则2、 主要罪名3、 刑种第五节 唐朝民事法律制度1、 身份2、 物权3、 契约4、 婚姻家庭与继承第六节 唐朝司法制度1、 司法机构2、 诉讼制度3、 审判制度 (3)思考与实践1、简述隋朝的主要立法。2、简述封建制五刑的发展过程。3、简述唐朝的主要法律形式。4、唐律的主要篇目及其历史地位。5、唐律的总体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讨论、多媒体第九章 宋朝、元朝的法律制度(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理学与宋代法律思想的变化;掌握宋代法律制度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变化。2、了解宋朝民事法律制度。(2)教学内容第一节 立法活动1、 立法原则2、 法律形式3、 宋刑统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1、 官吏官吏制度2、 监察制度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1、 刑法原则2、 主要罪名3、 刑种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1、 物权2、 契约3、 婚姻、家庭和继承第五节 司法制度1、 司法机构2、 诉讼制度3、 审判制度(3) 思考与实践1、简述理学与宋代法律思想的变化。2、宋朝法律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变化。3、简述宋朝的土地制度和契约制度。(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与讨论、多媒体第十章 元朝法制(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原则立法活动2、掌握元朝行政法制、刑事法制、民商法制和司法制度的内容3、了解原则法制的特点(2)教学内容第一节 原则的立法活动1、 蒙元政权及其立法原则2、 大元通制与至正条格第二节 元朝法律基本内容1、 行政法制2、 刑事法制3、 民商法制4、 司法制度第三节 元朝法律的特点1、 民族融合与法制汉化2、 因俗而治与保留习惯法3、 身份不平等与僧侣特权4、 高压控制与刑罚残酷(3)思考与实践1、元朝立法原则是什么?2、元朝立法成就有哪些? 3、元朝法律特点是什么?(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多媒体第十一章 明朝法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明朝重典治国的法律思想;掌握明朝的主要立法、明朝刑事法律制度发展变化及其特点;了解民事经济法律制度;掌握司法制度与监察机关(2)教学要求第一节 立法活动1、 立法原则2、 法律形式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1、 官吏管理2、 监察制度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1、 刑法原则2、 主要罪名3、 刑种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1、 物权2、 契约3、 婚姻、家庭与继承第五节 司法制度1、 司法机构2、 诉讼制度3、 审判制度(3)思考与实践1、明朝重典治国的法律思想及其体现。2、明朝“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刑法原则。3、明朝的法律的总体特征。(4)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与讨论、多媒体第十二章:清朝法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前清朝的主要立法原则、前期的立法成就;掌握行政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以及诉讼法律制度的内容。(2)教学内容第一节 立法活动1、 立法原则2、 法律形式3、 大清律例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1、 行政体制2、 官吏管理3、 监察制度4、 民族管理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1、 刑法原则2、 主要罪名3、 刑种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1、 民法渊源2、 物权3、 契约4、 婚姻家庭与继承第五节 司法制度1、 司法机构2、 诉讼制度3、 审判制度(3)思考与实践1、鸦片战争前清代的主要立法成就2、鸦片战争前清代法律的总体特征(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多媒体 第十三章 清末法制改革(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清末法制变革的原因和背景;掌握清末修律中宪政的出现、行政法制的变化、刑事法制的变化、民事法制的变化、经济商事法律的变化、诉讼法制的变化等。(2)教学内容第一节 清末社会与法律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2、 国家主权与不平等条约3、 社会危机与法律变革第二节 预备立宪1、 戊戌变法2、 “仿行宪政”与立宪方案3、 资政院与咨议局4、 钦定宪法大纲5、 重大信条十九条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1、大清现行刑律2、大清刑律3、礼法之争与刑事法律变革第四节 民商法律制度1、大清民律草案2、财产与身份:民事法律变革双轨制3、商事法律第五节:司法制度与领事裁判权1、 诉讼立法2、 司法机构改革3、 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3)思考与实践1、 清末修律的背景。2、 清末修律宪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清末修律中刑事法律制度的变化有哪些?4、 清末民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5、 清末修律诉讼法律制度的内容和特点。(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与讨论、多媒体第十四章 民国前期(1912-1927)的法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立法的背景。掌握北洋政府时期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法和司法解释。制定法既包括援用的清末法律,也包括新颁行的大量单行法令。司法解释包括当时最高审判机关大理院创制的判例和解释例。在制定法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大理院的判例和解释例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统一法律规范、补充法律漏洞的作用,成为这一时期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学内容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法制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大纲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南京临时政府的其他法令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法制1、 从“天坛宪草”到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2、 刑事法律3、 民事法律4、 司法制度 (3)思考与实践 1、简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大纲的主要内容。 2、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3、简述北洋政府时期的民事法律体系。(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与讨论、多媒体 第十五章 民国后期(1928-1949)的法制(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民国后期立法的背景;掌握:民国后期在宪政、行政法、刑事立法、商事立法和经济立法方面的成就和特点,一方面形成了“六法体系”,另一方面,“六法体系”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同时具有很强的政治斗争的色彩。(2)教学内容第一节 宪法 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2、“五五宪草” 3、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1、 行政立法概括2、 行政法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第三节刑事法律制度 1、1928年中华民国刑法 2、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3、 刑事法律的特点第四节民商事法律制度1、 中华民国民法2、 商事法律3、 民商事法律的特点第五节 经济法律制度1、 经济立法概括2、 经济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六节 司法制度 1、中华民国法院组织法与立法体制 2、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 3、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 4、司法制度的特点(3)思考与实践1、 论述民国后期的立宪情况。2、 简述民国后期行政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 简答民国后期刑事法律的构成和特点。4、 论述民国后期民商法法律内容及特点。5、 简述民国后期的法院组织法、诉讼法和司法制度的特点。(4)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多媒体第十六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权法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立法的背景;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权的三个阶段:中华苏维埃时期、抗日民主政权时期、解放区民主政权时期立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2)教学内容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权的法制发展概况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制2、 抗日民主政权法制3、 解放区民主政府法制第二节 宪法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性文件2、 抗日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3、 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刑事法律2、 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3、 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民事经济法律2、 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事经济法律3、 解放区民主政权的民事经济法律第五节 司法制度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司法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Module12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 2025年度航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股东出资与航空材料协议
- 2025版三亚二手房买卖合同合同附件及补充协议
- 2025版行政协议法院审理中当事人权利义务合同解析
- 2025年度茶叶电商平台广告投放合同
- 2025年度万科地产项目配套工程验收合同范本
- 2025版地下停车场建设施工合同gf
- 2025版石材加工厂承包质量监控与追溯协议
- 2025年乳胶漆涂料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版国际教育装备展览会合作研发协议
- 2025年机关事务管理局招聘考试大纲
- 中老年唱歌教学课件下载
- 主城区积水易涝点排水防涝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参考模板)
- 早期现代舞课件
- 碳固持效应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北师大新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除法的应用(二)》教案
- 口腔医保政策解读
- 2024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单招《数学》模拟题库附答案详解(精练)
- 油菜病虫害防治课件
- 农民农机安全培训课件
- 小学一年级体育上册教案表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