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体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社体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社体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社体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社体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4010061总学时数:54学 分:3一、课程性质及任务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健康教育和体育训练奠定基础,能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科学地指导教学和健身,以达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防治运动性伤病的目的。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绪 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熟悉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二)课时安排 :1学时(三)主要内容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发展简史,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第一章 健康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健康的诸因素,熟悉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三)课时安排 :1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现代健康观 (0.5)课时1、 健康的概念2、 健康的分类3、 影响健康的因素第二节 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0.5)课时1、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2、缺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第二章 运动与环境(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了解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及运动建筑设备的卫生要求。(三)课时安排 :1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0.5)课时1、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二节 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0.5)课时1、热环境2、冷环境3、高原环境3、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第三章 运动与营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人体所需七类营养素的营养功用、供给量和来源,掌握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及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 难点: 平衡膳食的概念(三)课时安排 :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基础营养 (2.5)课时1、宏量营养素2、微量营养素3、其他膳食成分第二节 健康膳食指导 (0.5)课时3、第三节 运动员营养 (1)课时1、运动宏量营养素2、运动与微量营养素第四章 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自学)第五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身心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变化规律,掌握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 难点: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课时安排:5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2)课时1、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的影响2、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3、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4、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第二节女子的体育卫生 (1)课时1、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2、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3、女子月经期的育卫生第三节 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1)课时1、体育锻炼对中年人的影响2、中年人的解剖生理特点3、中年人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第四节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1)课时1、体育锻炼对中年人的影响2、老年人的解剖生理特点3、老年人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第六章 体格检查(自学)第七章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熟悉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判断、机理,掌握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难点:运动性疲劳的机理(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概述 (0.25)课时1、运动性疲劳的概念2、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第二节 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 (0.25)课时1、 主观感觉2、 客观指标第三节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0.5)课时1、劳逸结合2、物理措施3、营养补充第八章 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和下午课外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二)课时安排:1学时(三)主要内容第一节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0.5)课时1、 健康分组2、 体育课的医学观察3、 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评定第二节 早锻炼和课间操、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 (0.5)课时第九章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自我监督的内容、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了解比赛期的特殊医学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 :自我监督的内容和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难 点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三)课时安排:4学时(实验2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自我监督 (0.3)课时1、主观感觉2、客观检查第二节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要求 (0.3)课时第三节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 (2.3)课时1、心率2、血压3、蛋白尿、血红蛋白4、心电图5、吸氧量、肺活量第四节 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0.1)课时第五节 比赛期的特殊医学问题 (1)课时 1、兴奋剂2、控制体重3、人工月经周期 第十章 运动性病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熟悉各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与体征,掌握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 :各种运动性疾病处理及预防难 点 :各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三)课时安排 :5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过度训练 (0.5)课时1、 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 处理3、 预防第二节 运动应激综合症 (0.5)课时1、 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 处理3、 预防第三节 晕厥 (0.5)课时1、 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 处理3、 预防 第四节 运动性贫血 (0.5)课时1、 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 处理3、 预防第五节 运动性腹痛 (0.5)课时1、 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 处理3、 预防 第六节 肌肉痉挛 (0.5)课时1、 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 处理3、 预防第七节 中暑 (0.7)课时1、 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 处理3、 预防第八节 运动性脱水 (0.5)课时1、 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 处理3、 预防第八节 运动性猝死 (0.8)课时1、 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 处理3、 预防第十一章 运动损伤的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熟悉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掌握运动创伤的原因、发病规律、预防原则。(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 :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难 点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三)课时安排 : 1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0.25)课时1、运动损伤的概念2、运动损伤的分类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和潜在原因(0.25)课时1、发病规律2、潜在原因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0.25)课时第四节 运动损伤的预防(0.25)课时1、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2、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第十二章 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掌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处理原则与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开放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难 点:开放性运动损伤的处理(三)课时安排 :2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0.5)课时1、擦伤2、撕裂伤3、刺伤第二节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与处理 (1.5)课时1、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2、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第十三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出血的分类,熟悉骨折、关节脱位的分类、原因、症状,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止血、包扎,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等急救方法,以及抗休克的急救措施。(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 :指压止血法、心肺复苏术难 点 :心肺复苏术(三)课时安排: 8 学时(实验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出血的急救 (1.3)课时1、 出血的分类2、 止血的方法第二节 急救包扎的方法 (1)课时1、绷带包扎法2、三角巾包扎法第三节 骨折的急救 (1.3)课时1、骨折的原因2、骨折的分类3、骨折的症状4、骨折的急救原则5、骨折的固定方法第四节 关节脱位的急救 (1)课时1、 肩关节前脱位2、 肘关节后脱位第五节 心肺复苏 (2.3)课时1、人工呼吸2、胸外心脏挤压第六节 搬运伤员的方法 (0.7)课时第七节 抗休克 (0.4)课时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针灸、拔罐等常用治疗方法。熟悉伤科的中草药常用方剂、物理及固定疗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伤科的中草药常用方剂、物理疗法、固定疗法难 点:各种疗法的操作(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中草药疗法 (0.3)课时1、中草药治疗损伤原则2、伤科常用中草药3、治疗损伤的常用方剂第二节 针灸疗法 (0.2)课时1、 方法2、取穴原则第三节 拔罐疗法 (0.1)课时第四节 物理疗法 (0.2)课时1、 冷冻疗法2、 热疗法第五节 固定疗法 (0.2)课时第十五章 常见运动损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肌肉拉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症状、诊断,掌握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 :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处理方法难 点 :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三)课时安排 :2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软组织挫伤 (0.3)课时1、损伤机制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二节 肌肉拉伤 (0.3)课时1、损伤机制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三节 滑囊炎 (0.5)课时1、损伤机制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四节 疲劳性骨膜炎 (0.3)课时1、损伤机制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五节 骨骺损伤 (0.5)课时1、损伤机制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十六章 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熟悉人体各部位常见运动损伤的受伤原因、损伤机制、症状、体征、处理及预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 :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处理难 点 :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三)课时安排 : 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肩部损伤 (0.8)课时1、解剖概要2、肩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3、肩袖损伤第二节 肘部损伤 (0.5)课时1、解剖概要2、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3、肘关节内侧损伤第三节 腕及手部损伤 (0.7)课时1、解剖概要2、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3、腕舟骨骨折第五节 膝部损伤 (0.5)课时1、解剖概要2、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3、膝关节损伤第六节 踝及足部损伤 (0.7)课时1、解剖概要2、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3、 踝关节扭伤第七节 头及躯干部损伤 (0.8)课时1、脑震荡2、腰扭伤第十七章 按摩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按摩的概念、作用、注意事项,熟悉运动按摩、伤科按摩及按摩常用穴位,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了解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 :按摩基本手法难 点 :按摩手法操作技术、按摩取穴方法(三)课时安排:8学时(实验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0.5)课时1、按摩机制2、按摩注意事项第二节 常用按摩手法 (3.5)课时第三节 按摩的应用 (4)课时1、 运动按摩2、 治疗按摩第十八章 医疗体育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医疗体育概念、生理作用、手段和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二)课时安排:1学时(三)主要内容第一节 医疗体育的概念和特点 (0.25)课时第二节 医疗体育的方法和手段 (0.25)课时第三节 运动器官的功能评定 (0.25)课时第四节 医疗体育的应用 (0.25)课时第十九章 常见慢性伤病的医疗体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并掌握常见慢性运动系统损伤的医疗体育方法。掌握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医疗体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 :常见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难 点 :常见慢性疾病的医疗体育方法(三)课时安排: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常见慢性运动系统伤病的医疗体育 (2)课时1、脊柱测凸的医疗体育2、肩周炎的医疗体育3、慢性腰腿痛的医疗体育第二节 常见慢性病的医疗体育 (2)课时1、冠心病的医疗体育2、糖尿病的医疗体育3、高血压的医疗体育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演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实验示教学四、成绩考核方式(一)考核形式: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技能测试在实验课中进行。(二)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 20%(包括技能测试成绩)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姚鸿恩.体育保健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二)主要参考书目1陈吉棣 .运动营养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杨静宜、徐俊华.运动处方.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曲绵域、于长隆. 实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