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五人墓碑记》(语文苏教必修三)_第1页
【基础练习】《五人墓碑记》(语文苏教必修三)_第2页
【基础练习】《五人墓碑记》(语文苏教必修三)_第3页
【基础练习】《五人墓碑记》(语文苏教必修三)_第4页
【基础练习】《五人墓碑记》(语文苏教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人墓碑记基础练习本课时编写:合肥皖智中学 瞿静静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张溥(p) 溷(tn)藩阉(yn)党B. 谥号(y) 猝(c)发 冏(qing)卿C. 逡(qn)巡 曷(h)故矫(jio)诏D. 社稷(j)投缳(hun) 扼腕(wn)2、下列各项中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指南录后序B.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五人墓碑记C.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五人墓碑记D.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程度副词,十分,极)五人墓碑记3、下列对五人墓碑记和指南录后序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两文均以“大事件”为背景展开叙述,指南录后序叙事具体,脉络清楚,为抒情充分张本;五人墓碑记叙事抓住重点,叙中带议,涉笔成理,使人深思。B. 文天祥出使之时,正是南宋朝廷危急之际,可说得上是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展现了一代“忠臣”的坚贞气节;而他“欲一觇北”,却又显示出对形势估计不足。C. 五人墓碑记开篇点题,一开始就突显了全文的中心议题“义”,课文最后更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五位义士牺牲的价值。D. 五人墓碑记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五人”进行比较,引出了正义与邪恶两方的较量,启示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4、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下列人称方式不属于一类的一项是()A. 因之B. 冏卿C. 孟长D. 文起5、下列四种表达在句式上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B. 吃食堂。(日常用语)C. 求人可使报秦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D. 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一)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选自五人墓碑记 (二)(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选自史记 苏武传注:题目编者后加。羝:d 公羊。6、选出下面表达不正确的一项()A. 五人墓碑记中五个普通人以自己的正义之心成就了自己的千古名声。B. 苏武牧羊的事迹广为流传,文中单于见卫律劝降不成,又让常惠劝降。C. 大阉“投缳”,固然是“圣人出”,也是五个人的努力的结果。D. 单于劝降的做法很残酷,但是苏武并没有屈服,正是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威武不能屈”。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什么是碑? 碑本是坟墓的一种标志,它记载着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后来推而广之,不光是为死者立碑, 应用到生人,譬如一个官员调离,当地有人立碑 他歌功颂德。事实上这种大块的碑, 石头做的大块布告碑。譬如修一座庙,前面立一块碑,说明庙的缘起;皇帝办了一件事,臣下恭维, 皇上自吹自擂,也刻一块, 不是布告碑? A / 而且 给 还是 并且 竟然 B / 也 为 就是 或者 岂 C 毕竟 还 替 不是 与 / D 或许 甚至 让 也是 / 难道 二、课内巩固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斥骂B. 颜色不少变少:稍微C. 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D.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悲哀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佯狂不知所之者A.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B. 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C.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D. 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10、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B. 魏忠贤畏惧正义撤回军队,没有马上对抗暴的民众进行残酷镇压。C. 魏忠贤未能篡夺帝位,后又畏罪自缢,这里有五位志士的一份功劳。D. 张溥与复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树立起一块墓碑,并在上面镌刻了碑文。11、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B.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C.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D.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12、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变志之人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勇毅。B.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通过这一设问说明五人之死,重于泰山。C. 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还要荣耀。D. 选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记的缘由和目的,歌颂“五人”的高尚品格。13、下列划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大阉亦逡巡畏义逡巡:欲进不进、犹疑不决的样子B. 佯狂不知所之者佯狂:假装疯狂C. 一旦 抵罪 抵罪:犯罪D. 又有剪发 杜门 杜门:塞住门,不与外界交往14、下列各句中,与“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一句句式相同的是( )A.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B. 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C.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D.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1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是文段的主题,这个主题,本身就包含着许多对比的因素:“死”与“生”,当然是对比;有“大”就有“小”,有“重”就有“轻”,有“匹夫”就有“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以至“高爵显位”,这里都有强烈的对比。B. 写“四方之士”“过而拜且泣”,“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是为了表现对“五人”的同情、仰慕乃至向他们学习的崇高感情。号召人们向“五人”学习,继续跟阉党余孽做斗争,正是张溥写五人墓碑记的目的。C. 文段将“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将假设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将“四方之士”“豪杰之流”的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与五人仗义而死、重于泰山作对比,突出了五人的形象,强化了文章的主题。D. 五人墓碑记并不孤立歌颂五人。作者在对比中,指斥了阉党,暴露批判了“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高爵显位”等;在映衬中,赞美了周顺昌,肯定了“郡之贤士大夫”。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系列的对比和映衬,才充实了歌颂“五人”的思想内容,加强了歌颂“五人”的艺术力量。参考答案1、 基础知识1.【答案】CA、 “溷”的正确读音为hn;B、“谥”的正确读音为sh,“冏”的正确读音为jing;C、正确;D、“腕”的正确读音为wn2. 【答案】D【解析】“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中“非常”是古今异义词。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这里“非常”应解释为“非同寻常”。句子翻译为:篡位的阴谋(很)难立即发动起来。3.【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全文综合把握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语言、手法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文本。D项,对比的目的,是突显“五人之死”的“曒曒”,而非正义与邪恶的较量。4.【答案】B【解析】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这里用官位称呼人,其他是用字称呼人。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四类。学习文言特殊句式可借助现代汉语的分析句子结构知识,会划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明确这几种成分的位置关系。A. 被动句,“于”表被动;B.状后倒装句,准确的表达是“(于)食堂吃”;C.定后倒装句。D.宾前倒装句。6.【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归纳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这类题必须在掌握文言文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内容和原文内容反复对照和辨析,查看有无异议。根据文章中的意思,“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可以看出“又让常惠劝降”错误。7.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含关联词)的能力。做此类题时,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中,空是对前面问句的回答,用“或许”不妥,所以排除D;空联系前后文,应该是对“大块的碑”的肯定的说明,所以排除C;空前后两者情况,是选择关系,说明任意一种情况下的行为,所以排除A。2、 课内巩固8. 【答案】D【解析】哀:为而哀9.【答案】 D【解析】第一个为:是;第二个为:替。第一个之:的;第二个之:到。10.【答案】C 【解析】A应为把头颅和尸体合到一起埋葬,原文为“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B“没有马上对抗暴的民众进行残酷镇压”错,原文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C表述正确;D是张溥写的碑记并非镌刻,原文为“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11.【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并能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来判断其意义和用法,判断的基础是理解句意。D项,于:介词,向。其余三项均为介词,在。12.【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写法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我们整体把握文意,注意总结每一段的内容,关注陈述对象、具体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还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来龙去脉等,同时要注意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正确翻译。C项,“比周顺昌还要荣耀”之说无据。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实词含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一般要联系语境推断,将各个选项的解释代入原文,看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C项,抵罪:犯罪受惩罚。 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识能力。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