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7).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7).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7).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7).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结合背景理解文章。 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4、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词的读音 2、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3、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为何,那一段又是过渡段,请探讨。 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4、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明确: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第二课时 四、赏析课文,思考问题: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18段) 1、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那时”指什么时候? (12岁前) 2、“乐园”乐在何处呢?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依据来 A、有趣的景物; B、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C、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你觉得哪些方面最有趣呢?(自由) 3、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 明确:(1)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静态的事物)-植物 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动态的事物)-动物 妙在: 从整体到局部,从植物写到动物,从静景写到动景,写作角度不 断变化,而层次甚为分明。 (2)形容词如:“碧绿”(菜畦) “紫红”(桑葚)、“黄”(菜花、 蜂);=从颜色上写色美 动词如“长吟”“伏在”“直窜” “低唱”“弹琴”等。用词准确、精练而生动。) “肥胖”(黄蜂)、“高大”(皂荚树)、“臃肿”(根)、“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从视觉上写 “长吟”(鸣蝉)、“弹琴”(蟋蟀)=从听觉上写音美 “又酸又甜”(覆盆子)=从味觉上写味美 黄蜂肥胖何首乌藤与木莲藤缠络,形状各异。状美 (3)第二段妙在: 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桑葚、菜花是春末的,鸣蝉在盛夏,蟋蟀在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构思精巧) 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 4、美女蛇的故事作用。(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对描述百草园产生了什么作用?)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 作用: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这段使用了什么手法? 分析:作者在记叙百草园的景物时,插叙了一段有关美女蛇的传说,使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这段传说引起了作者的担忧、幻想,也使作者总结人生的经验、教训。这些心理完全符合儿童的特点,因此使人感觉到百草园更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 5、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拉、罩。 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 总结: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实际上百草园其实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 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为什么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这么有趣? 点拨:作者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的。可见童年的鲁迅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好奇、天真幼稚的孩子。 第三课时导入新课:百草园给鲁迅无限的乐趣,鲁迅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婴儿他就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这节课我们首先看看他在这里怎样生活。五、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1、学生品读过渡段,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2、学生活动,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 明确:(1)学生根据第10段的叙述来画。他记得这样清楚,可见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味怎样的人?者对他态度如何? 明确: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鲁迅对先生的态度是: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3)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明确:A、神态描写: 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动作描写: 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C、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强调:刻画人物。我们要根据中心的需要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4)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分析: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5)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4人小组展开讨论) 明确: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或者认为这里的生活也让人难忘也有欢乐的,只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谈,言之有理都可,应给于肯定。 如,认为枯燥无味,可从繁琐的礼仪、教学方式的单调、不允许学生提问、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等方面来谈。认为欢乐,可从老师较为开明、老师知识渊博、有机会便跑出去玩、老师读书入神可在座位上做游戏画画等角度来谈。 六、拓展延伸: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2、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课后练习题)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偏向)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明确: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3、三味书屋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 分析:结论很明显,三味书屋的教育是失败的。 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这种逐利趋势之徒,旧制度的维护者与社会基础。这样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七、写作特色: 1、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中间用过渡段。 2、写百草园重点写了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重点写了私塾先生读书神态,层次分明。 3、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 4、笼罩全文的是一种依依深情。 八、课后作业: 1、理解课堂笔记; 2、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00字)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童年鲁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