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与养生.doc_第1页
天时地利人和与养生.doc_第2页
天时地利人和与养生.doc_第3页
天时地利人和与养生.doc_第4页
天时地利人和与养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天时地利人和与养生修改版 作者:关博昂长春中医药大学国学研究会会长 天时、地利、人和,最早出于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本是指:作战时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对作战的影响,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在后世的兵书和其它著作中也屡次提及,“天时、地利、人和”对于战争的作用勿需多说,可以说它是战场致胜的总纲领,我认为这句话不但对战争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养生也极具价值。 先论“天时”,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说法,人作为自然的衍生物,只有顺应大自然的四时变化,昼夜更替,调整自己的活动,才能在自然中健康的生存和发展。顺应天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四季变化,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一年之中,自然界呈现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变化,万物与之对应,表现出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智者之养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的养生理论,那么顺应四季养生又该遵循怎样的要则呢?黄帝内经中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四时之气,春生以冬藏为条件,冬藏以秋收为条件,秋收以夏长为条件,夏长以春生为条件。人类养生也要遵循:“生、长、收、藏。”这个定律。 春季养“生”,天气回暖,地气上升,万物始发,这个时令,我们要早睡早起,多出去走动,这样才能帮助身体内气机的生发。夏季养”长”,夏季是天地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这时,阳光充沛,热力充足,万物都借助这一自然规律加速生长,人在这一时期应该晚睡早起,多晒太阳多出汗,散出体内的瘀滞之气,使气血运行更加通畅。秋季养”收”,秋季是自然界收获的季节,这时天气下降,地气收敛,人也应该早睡早起,收敛精神不使外散,以缓和秋日的肃杀之气,安定气神。冬季养”藏”,冬季是一年中的闭藏季节,人体新陈代谢减慢,人体阳气处于蛰伏状态,此时应该早睡晚起,避寒就暖。 顺应“天时”,除了要顺应大的四季变化,还要遵循昼夜更替的规律,一天之中,随着昼夜变化,阴阳消长,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发生相对应的改变,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气门乃闭。”说明人体阳气白天多趋于表,夜晚多趋于里,中医认为最佳的睡觉时间是十一点以前,准确的说,到十一点的时候已经进入熟睡状态,因为这时候,人体脏腑中的胆要开始休养了,经过白天的忙碌,人体的胆气就会减弱,身体已经不能再承受过度的负荷,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以养胆气。黄帝内经有“凡十一藏取决于胆”的说法,“藏”同“脏”,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一个脏器的运行都取决于胆气的生发,胆气充盈,其他的脏腑才能很好地运转。凌晨一点到三点是肝经当值的时间,这个时段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间,我们的思维和行动都需要肝血的支持,如果这个时候,不好好休息,经常熬夜会对肝造成很大的伤害。肝出现问题,人体通常表现出来的症状通常是:咽干,腹泻,面色晦暗等。凌晨三点到五点,这时候轮到肺经当令,在中医当中,肺是非常重要的,黄帝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人体各脏腑的盛衰情况,必然在肺经上有所反应,我们身体的经脉是从肺开始的,而凌晨三点到五点也正是一天之中阳气的开端,也是人体脏腑养精蓄锐准备苏醒的一个重要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肺要对全身进行气血分配,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深度的睡眠,就会干扰肺对身体气血的输送,那么第二天人就会感到四肢乏力,非常疲惫。所以说,没有十分要紧的事,就尽量不要熬夜。现在有些人依仗自己年轻,经常玩通宵,即使现在身体不会出现明显的病症,但已经埋下了隐患,待进入中年以后,身体就会发难,待那时亡羊补牢晚矣。 睡觉其实也是一种养生,诗词为证,白居易的“消宵一觉睡,可以销百疾”。陆游的“美睡宜人胜按摩”,半山翁有诗云:“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世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可见古人很早以前就发现了睡觉对身体的养护作用。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分配时间注意休息。 再论“地利”,早在内经时代,中国古人就已经认识到居住环境和健康寿夭的关系,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中黄帝有:“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何故也”之问,岐伯答道:“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盛者先天,阴盛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可见中医早在两千年前就认识到了居处环境与养生的关系,因此黄帝内经强调养生应“和于阴阳,安于居处”.唐代孙思邈非常注重居处环境养生,并列举处法,择地,缔创等专篇阐述。古人对居处环境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地利“, 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指所居住地地理环境,从小的方面可以精确到居室环境。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并非所有的地方都适宜人居住,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人造成不同的影响,古人利用有利于人的自然环境,如:山岭、海岛、风景区之中建筑庙宇或居所,说明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谈到特殊的地理环境会引起地方病“凡遇山水坞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瘿病”即指地方性肿大而言,还有某些地方出现的大骨节病、克山病、地方性氟病、食道癌等,说明人体的健康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直接相关。当地的气候、土壤、水、空气、植被等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仔细分析最新的中国长寿之乡评比出的长寿地区,可以发现:这些长寿地区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他们都处于北纬38度以下的南方地区,而中国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现长寿区,这些长寿区大多沿江河分布,从气候条件上来说,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暖温带,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优美,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些规律也佐证了不同地区对人的生命健康长寿影响不同。 我们身处的区域,气候,环境非人力所能左右,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调整自己的活动来达到养生的目的,例如:南方人喜食辛辣食物,这就和南方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南方地区地势低洼,又濒临海洋,多雨多雾,一年之中少见太阳,这种气候条件之下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度相当,汗液难以排出,时间久了,就容易患风湿寒邪等病症,经常食用辛辣食物,有利于排汗,驱除体内寒邪湿气。而我国山西等地“西方人”则爱吃酸类食物,这是因为他们地处的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长期饮用,钙质在体内积累,易形成结石,这一区域的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多吃酸类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病症,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内经有云:“药治不如食治”,这些都是不同地域的人民调节饮食来适应环境的典例。 从居室环境方面来说,就我国的地理位置而言,房屋朝向以坐北朝南为佳,有利于室内采光及温度,湿度的调节,卧室空间不宜过大,睡眠空间适当偏小一些反而会使使人感到亲切与安全,这和人们普遍存在的私密性心理有关。居室内的装饰应以方便生活,赏心悦目为佳,不宜太过奢华,色彩能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因此卧室之中应以暖色调为上,可以适当在室内放几盆绿色的植物,比如文竹,龟背竹等,既能缓解视疲劳,还能吸收室内的有毒气体,净化室内空气,其它家具的布当以安全,舒适,方便为原则,居室环境养生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共识,中医“安于居处”的居室养生观念,已为多数人认可。 顺天时,从地利,重在人和。人和又可以分为个人自身和外部两个方面,中医自古有“大喜伤心、大悲伤肺、大怒伤肝、大忧伤脾、大恐伤肾”由此可见,心理、精神状态对于人的气血和五脏六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的因郁致病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人生活混乱,他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严重损害,一个人过着无规律的生活,他就会常处于疲惫之中,他的形体必然受累而致伤气损精。心神由于受到不断的干扰,他就无法静下来凝聚精气,这样一来,人体三宝的精、气、神都无静无根,必然会大量消亡,人体正气就会减弱,此时若外邪趁机而入,人体就会患病。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还有“养生之法,以养心为主,一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养心要扫除一切杂念,而这些杂念的来源,就是外物的诱惑。人的本心是质朴纯正的,由于受到外物利欲的影响,人的心性便失之于偏执,被物化了,如此一来,一个人就无法把握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