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doc_第1页
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doc_第2页
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doc_第3页
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doc_第4页
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甲平台)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的人体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内容包括X线成像、 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等,现代医学影像学源自传统的X线诊断学,随着电子计算机及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影像学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其它临床各学科地发展。学习医学影像学是要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学会使用各种成像技术为临床服务,为学习观察分析各种影像学图像奠定一定基础。该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临床医生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医学影像知识:X线、超声、CT、MR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分别描述呼吸、骨关节、循环、消化、泌尿、中枢神经与头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检查方法、基本病变和常见病变的典型基本影像学诊断。重点为X线成像。适当介绍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应用。能够满足执业医师考试的技能考试要求。主要适合于临床医学专业。本大纲是老师授课和学生考核的依据。课程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1. 熟悉X线、超声、CT和MR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与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最新发展动态。2. 掌握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3. 学会对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并结合临床作出综合判断。4. 重点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胸部、腹部的正常及基本病变X线、CT表现,掌握几种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5.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解剖、基本病变和几种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6. 了解介入放射学的概念、诊疗方法及主要的临床应用。二、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2. 见习看片,注意参考实习指导3. 自学与讨论,注意网络课程和影像教学素材库4. PBL教学三、学时分布:69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3学时,实习27学时,自学6学时,PBL 3学时。授课时数分配内容(理论授课)时数内容(见习看片)时数总论6骨骼和肌肉系统3骨骼和肌肉系统6胸部(肺与纵隔)3胸部(肺与纵隔)6胸部(心脏与大血管)3胸部(心脏与大血管)3腹部(急腹症、胃肠)3腹部(急腹症、胃肠)3腹部(泌尿、肾上腺)3泌尿、肾上腺3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3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3介入放射学3超声总论实习3B超总论3自学6B超各论3PBL3合计3333总计(理论见习+自习+PBL)69按课程实际运行情况,本大纲按放射影像部分和超声影像部分分别描述。放射影像部分第一篇 总 论【授课目标】1. 掌据X线与CT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2. 掌据X线诊断与CT诊断的应用范围、价值和限度3. 掌握常用的X线与CT检查方法及其选用原则4. 掌握X线与CT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以及诊断原则5. 了解数字X线成像、MRI成像基本原理,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6. 了解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及信息放射学的有关知识 【基础知识要求】1. 基础医学知识:解剖学、病理学等2. 临床基础知识:临床内外科为主【教学内容】第一章 X线成像一、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1. X线的产生与特性X线产生X线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防护)2. X线的成像基本原理:X线穿透力,组织结构密度和厚度差异,X线片显示3. X线成像设备二、X线图像特点三、X线检查技术 明确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是X线检查的基础1. 普通检查:透视、摄影2. 特殊检查3. 造影检查4. X线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安全、简便、经济,先普通检查,再考虑造影四、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五、数字X线成像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七、X线防护(自学)八、常用专业术语:1. 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2. 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3. X线诊断(x-ray diagnosis)4. 荧光透视(fluoroscopy)5. 放射摄影(radiology)6. 造影剂(contrast agents )第二章 计算机体层成像一 、CT成像基本原理与CT设备 1. 成像基本原理: 扫描后由探测器接受通过人体X线转变成可见光,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计算机处理排列成矩阵,再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CT图像2. 设备:普通CT、螺旋CT、电子束CT二、CT图像特点: CT值具有量化概念,人体各组织CT值范围-1000(空气)至+1000(骨),水吸收值只为0三、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和限度 1. 技术:CT平扫和增强,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灌注成像; 2. 应用:CT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头颈部、腹部及盆腔、胸部及心脏与大血管等部位疾病检查3. 专业术语: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CT值单位:Houlsfield unit(HU)第四章 磁共振成像1. MRI成像基本原理 、MRI图像特点、设备、常用检查序列、技术及其他各种检查技术 2. MRI临床应用3. 专业术语1)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2) T1成像T1 weighted (T1WI) image 3) T2成像T2 weighted (T2WI) image4)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5) 流空效应flowing void effect第五章 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及综合应用一、不同成像的观察与分析1X线成像观察与分析 1) 全面观察 2) 熟悉正常,识别异常3) 具体分析:(部位、分布、数目,范围、大小,形状、边缘,密度 、回声、信号、增强、其它图像处理,周围组织改变,生理功能改变,动态观察)2CT观察与分析1) 平扫或增强 2) 窗技术 3) 病变的密度:高、低、等或混杂密度 4) 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数目和边缘 5) 增强CT值并与平扫比较, 强化均匀性6) 注意邻近器官受压、移位和浸润、破坏等情况7) 还要结合临床情况及其它影像检查作出综合判断3MRI观察与分析1) 信号强度:等信号、低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 2) 仔细观察扫描方位3) 病变在每个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强化方式 4) 病变大小、形态、数目、部位及其比邻关系5) 还须密切结合临床4医学影像学征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注意同征异病和异征同病2)结论有三种情况: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二、不同成像方法的优选和综合应用第六章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1. PACS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临床应用2. 信息放射学【重要知识点】1. X线与CT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2. X线诊断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3. 常用的X线与CT检查方法及其选用原则4. X线与CT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以及诊断的原则【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 (多媒体)6学时2. 第二课堂:20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X线机房、CT机房、X线观片室、CT观片室、各登记室,由带教老师引导放射科工作流程,CT、X线机操作方法,并指定学生模拟病人作胸部透视、CT扫描,进行现场观摩。【考核检查】1. 考核要求: 识记1) X线的产生和特性2) X线成像基本原理、图像特点3) X线检查技术及其选用原则4) CT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5) 普通CT、螺旋CT、电子束CT的概念6) CT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7) 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方法熟悉8) MRI成像基本原理 、MRI图像特点9) MRI序列技术及其他各种检查技术 10) MRI临床应用11) 医学影像学征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领会12) 不同成像方法的优选和综合应用13) 图像的存档和传输系统14) 信息放射学执行检查15) 教学日志提问记录16) 技能考核第二篇 骨骼与肌肉系统【授课目标】1. 了解骨关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掌握骨关节的正常X线、CT表现,熟悉骨关节与软组织MRI表现3. 掌握骨关节的基本病变X线、CT表现,熟悉骨关节与软组织基本病变MRI表现 。4. 掌握骨关节外伤主要X线诊断,了解骨、关节结核及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典型X线、CT表现,了解上述病变及软组织疾患MRI诊断。【基础知识要求】1. 基础医学知识:骨、关节及软组织正常解剖 ; 与骨代谢有关的内分泌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2. 临床基础知识:与骨、关节疾病(尤其肿瘤、炎症)相关的病理学【教学内容】一、概述骨肌系统及关节有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是骨关节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也有一定限度CT显示骨内小病灶及软组织效果更佳,MRI对软组织及骨髓病变的分辨率优于X线和CT。二、检查方法1. X线检查2. CT检查3. MRI检查4. 血管造影方法三、正常影像学表现 1. 骨和关节的结构与骨的发育2. 长骨3. 脊柱 结合解剖和生理,讲授四肢长骨与关节以及脊柱在生长期及成人期的正常影像所见四、基本病变1. 骨骼的基本病变:概述骨骼基本病变在x线上主要表现为密度、大小与形状上的改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2. 关节的基本病变:(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五、比较影像学:目前X线平片仍是骨、关节常用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在具体应用时还要根据疾病性质、临床诊治的要求和不同成像手段的特点,恰当选择其它的影像检查方法。六、常见病诊断1 骨外伤 1) 骨折:讲授骨折的X线表现、骨折愈合及骨折的并发症X线表现和儿童骨折特点, 长骨骨折、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2) 关节外伤:关节脱位2 骨、关节与软组织感染及其它病变1) 骨结核:讲授骨、干骺端结核、脊椎结核以及关节结核X表现。2) 退行性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病变的X线、CT表现。3 骨肿瘤 1) 良性:骨巨细胞瘤、骨囊肿2) 恶性:骨肉瘤、转移性骨肿瘤、软组织肿瘤阐明良恶性瘤的基本特点及鉴别要点。【重要知识点】1. 骨、关节及软组织的正常X线、CT表现2. 骨、关节及软组织基本病变X线表现3. 骨、关节外伤、骨、关节结核及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典型X线、CT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 :(多媒体)3学时2. 见习看片:骨、关节及软组织X线、CT各类教学片3. 自习:多媒体教学光盘、网络课程和影像素材库【考核检查】1. 考核要求识记1) 骨、关节及软组织正常X线表现2) 骨、关节及软组织基本病变的概念、X线、CT表现3) 骨与关节外伤、骨良性及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1) 骨结核、关节结核X线、CT表现领会:不同影像检查手段的特点、价值以及在骨关节疾病诊断中应用顺序2. 执行检查1) 教学日志提问记录2) 技能考核3) 实习诊断报告4) PBL成绩【专业词汇】1) 骨质疏松osteomalacia2) 骨质软化osteosclerosis3) 骨质破坏destruction of bone4) 骨膜反应periosteal reaction5) 骨折fracture6) 关节脱位dislocation第三篇 胸部 第九章 肺与纵隔【授课目标】1. 了解肺与纵隔影像检查方法2. 掌握正常胸部X线、CT表现3. 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CT表现4. 掌握肺炎、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纵隔原发肿瘤的典型X线及CT表现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5. 了解MRI在胸部疾病的应用。【基础知识要求】1. 基础医学知识:胸部解剖(包括断层解剖); 呼吸生理 2. 临床基础知识:胸部疾病病理【教学内容】1. 引言: 概述肺与纵隔有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CT检查是肺与纵隔疾病有效的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也有一定限度,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MRI对纵隔肿瘤定位和定性价值优越。2. 检查方法: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3. 正常表现:讲授胸壁、纵隔、横膈、胸膜以及肺部的支气管、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肺血管、肺叶、肺段、肺小叶和腺泡正常影像学表现。肺门、肺纹理正常表现。注意肺野同肺叶及肺段的关系。肺部要结合解剖和生理进行讲解。 4. 基本病变表现:概述呼吸系统基本病变在影像上主要表现为肺野透亮度的改变和肺野中出现异常的密度与形态的阴影。 肺部病变: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肺实变;空洞与空腔;结节状影与肿块阴影;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钙化阴影。 胸腔病变(胸腔积液(游离性积液、局限性积液)气胸及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五、比较影像学1. 胸部影像检查的比较:X线经济简便、应用广泛、整体感强,CT用于隐匿病灶、纵隔病变,MRI对纵隔、肺门病变显示好,不用增强2. 胸部影像检查的优选:在选择不同成像技术时,注意因时而异,因病而异,因人而异,本着先简单后复杂,先经济后昂贵,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选六、常见疾病诊断1. 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2. 肺结核:概述X线检查在防痨工作中的作用,结合病理特点选择不同阶段有代表性而又常见的病变,以发展的观点讲授其X线表现。注意结核病的最新分型。3. 肺肿瘤:结合X线分型及转移途径,阐明原发性肺癌(中心型肺癌、周围型)X线、CT及MRI表现。4. 纵隔原发肿瘤:肿块的位置对于定性诊断由很大帮助。肿块的内部结构特性,如CT值高低,MRI信号强弱等对于鉴别实性、囊性和脂肪性病变有特殊的价值。【重要知识点】1. 正常胸部影像学表现2. 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3. 肺炎、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纵隔原发肿瘤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 (多媒体)3学时2. 见习看片,肺与纵隔X线、CT各类网络教学片3. 自习,多媒体教学光盘、网络课程和影像素材库【考核检查】1考核要求识记1) 正常胸部影像学表现,2) 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3) 肺炎、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纵隔原发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领会:胸部影像检查的比较及优选2执行检查1) 教学日志提问记录2) 技能考核3)实习诊断报告PBL成绩【专业词汇】1 空洞cavity2 空腔intrapulmonary air containing space 3 支气管充气征air bronchogram第十章 心脏与大血管【授课目标】1. 了解心脏大血管的影像检查方法。2. 掌握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血管多层螺旋CT表现。3. 了解心脏增大与肺血异常,了解常见大血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基础知识要求】1. 基础医学知识:心脏与大血管解剖2. 临床基础知识:心脏疾病病理 【教学内容】一、检查方法1. 普通X线检查(透视;摄片)2. CT:( MSCT)3. MRI:)(心血管MRI的主要优点,MRI检查技术:心电门控技术、成像方法、脉冲序列、心肌灌注成像)4. 心血管造影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5. 首选影像检查:传统X线、超声心动图(USG)二、影像观察与分析:结合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生理、讲授其正常X线、CT、MRI表现,并讲解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时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造影表现。1. 正常影像学表现1) 正常X线检查所见: 正常情况下仅显示心脏各房室和大血管的轮廓,不能显示内部结构和分界(分别讲授心脏大血管在不同检查体位时的投影:后前位。2) 判断心脏大小的基本方法:心胸比例2. CT检查:大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3. MRI检查:各轴位解剖与CT所见相同( 心肌 心内膜 瓣膜 心包)二、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1. 各房室形态和大小异常:分型: 二尖瓣型 主动脉型 普大型;心脏增大包括心壁肥厚和心腔扩大,或者两者并存。 轻度增大0.51-0.55, 中度增大0.56-0.60, 重度增大0.60以上);各房室增大;全心增大。内部结构异常:常用超声检查,MSCT和MRI也可很好显示。2. 冠状动脉异常:冠脉造影仍为金标准,MSCT、MRI也可用于检查冠状动脉3. 肺血改变:肺充血、肺淤血及肺静脉高压、肺血减少、肺水肿4. 肺动脉高压三、比较影像学1. X线平片:显示心脏、大血管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搏动,但腔内结构无法显示,肺血管情况提供良好观察,目前仍为心血管的基本检查方法。2. MSCT:包括CT和MR技术,无创和微创检查方法,评价心肌活性、心肌血流灌注、心肌病、心脏肿瘤、心包疾病等可取代心血管造影3. 心血管造影检查:对于冠心病及冠心病介入治疗有独特的价值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上,选择检查方法的次序为无创、少创到有创四、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断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X线表现:价值有限。心血管造影: 诊断金标准并可行治疗CT表现: MSCT对显示心壁、心肌收缩、室壁运动功能等较好MRI表现:价值较大,显示缺血心肌灌注减低,信号改变及运动异常 2. 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重要知识点】1. 正常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学表现。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多媒体)3学时2. 见习看片:心脏与大血管的X线、CT各类教学片3. 自习:同上【考核检查】1. 考核要求识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熟悉: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及诊断领会: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在心脏与大血管疾病应用中的地位,最新进展,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查手段打下基础。2. 执行检查1) 教学日志提问记录2) 技能考核3) 实习诊断报告4) PBL成绩【专业词汇】1. 肺血增多increasing pulmonoary blood vessels2. 肺血减少decreasing pulmonoary blood vessels3. 肺淤血pulmonary congestion4. 肺水肿pulmonary edema第四篇 腹部【授课目标】1、 了解腹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特点2、 了解腹部影像解剖(包括影像断层解剖)及生理特点3、掌握腹部的正常X线表现与CT表现4、掌握腹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5、掌握腹部急腹症、肝肿瘤和胆系结石和梗阻的X线、CT表现与诊断6、了解胃肠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泌尿系结石及梗阻病变的影像诊断【基础知识要求】1、 基础医学知识:熟悉人体腹部正常解剖结构、腹部正常X线影像解剖(包括影像断层解剖)及生理特征。2、 临床基础知识:熟悉腹部结构的病理特征。【教学内容】 概述腹部属软组织密度,与邻近器官缺乏自然对比。除某些急腹症外,大多数需造影检查,检查时需透视与照片相结合;肝脏、胆系、胰腺、肾、肾上腺、腹膜后区及盆腔器官则以CT为主。 一、急腹症:1、 检查方法:以X线平片, CT。2、 正常X线表现:3、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 常见急腹症的影像表现:肠梗阻胃肠道穿孔二、胃肠道1、 引言:阐明胃肠道X线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作用与限度。指明早期诊断需与其他检查结果,如内窥镜检查结果相结合的重要性。2、 检查方法:以X线平片、消化道钡餐、钡剂灌肠为主;结合胃肠低张双对比造影、CT、MRI 3、 正常X线表现:结合解剖和生理,讲授胃肠道的正常x线表现及胃的正常CT表现。4、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概述胃肠道病变如肿瘤、溃疡多引起胃肠道的轮廓、大小、位置、粘膜和功能的改变。 5、常见病的x线表现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注意胃良、恶溃疡的鉴别)。(2)胃癌、肠癌(以讲述X线表现为主;了解CT、MRI影像特点,着重强调其对腔外侵犯及转移情况观察的优越性)。 三、肝脏、胆系、胰腺 概述CT、MRI、US检查是肝脏、胆系和胰腺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指明其作用及限度。并简述影像学新技术:PTC、ERCP、MRCP、螺旋CT双期扫描、动态增强MRI等(一)检查方法(CT、MRI、US为主)。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常见病影像学表现(重点讲述CT表现)。 1 肝脏1) 肝囊肿2) 肝血管瘤3) 肝癌2 胆系1) 胆系结石(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3 比较影像学4 梗阻性黄疸(首先明确有无梗阻,确定梗阻平面,分析梗阻原因。)【专业词汇】1. 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cncreatography(ERCP) 四、泌尿系统1、 引言:概述位于腹膜后的肾脏、输尿管及盆腔内的膀胱等泌尿系结构,其位置比较深,与邻近器官缺乏天然对比,泌尿系疾病除观察泌尿系阳性结石和异常钙化外,平片价值有限。一般均需进一步造影、CT、MRI等影像检查。2、 检查方法(X线平片、造影、CT、MRI):3、 正常X线和CT表现:结合解剖、生理讲述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的正常X线表现(包括平片、尿路造影、CT、MRI)。并指出CT、MRI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4、基本病变:概述泌尿系病变不仅引起影像学形态的改变,还会导致肾脏功能方面的变化。肾盂、肾盏异常表现:积水扩大,肾盂、肾盏破坏;其分别常见于哪些疾病。肾脏数目、大小、形态和位置异常。肾脏肿块。异常钙化。肾血管异常。5、常见病的X线和CT表现:泌尿系结石(X线、CT)。泌尿系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X线造影、CT、MRI。强调CT、MRI对肿瘤的定性诊断、侵犯范围和转移等评估的重要性)。(3)比较影像学(强调平片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CT、MRI对肾实质、膀胱等肿瘤的诊断尤为重要)【专业词汇】1. 排泄性尿路造影excretory urography2. 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3. 逆行尿路造影retrograde urography4.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selective renal arteriography【重点知识点】1、 腹部影像学检查方法2、 腹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3、 腹部影像常有的基本概念4、 常见疾病的影像特征【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多媒体,并引入PBL教学方法)3学时。2、 自习: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光盘题库与网络课程和素材库等,提高学生自学兴趣。3、 见习:腹部正常及常见疾病的X线、CT、各类教学片【考核检查】1、 考核要求识记腹部正常影像学表现。腹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影像特征。腹部常见的基本概念。熟悉:腹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领会: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分别在腹部疾病应用中的地位,最新进展,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查手段打下基础。2、 执行检查加强平时考绩和做好教学日志提问记录PBL。做好学生自学问题提问记录和实习情况记录。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授课目标】1、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影像检查方法。2、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平片和CT)。3、 掌握颅脑与头颈部几个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4、 了解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5、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正常X线影像解剖特征(包括影像断层解剖)。【基础知识要求】1、 基础医学知识:熟悉人体神经系统与头颈部正常解剖结构及其正常X线影像解剖特征(包括影像断层解剖)。2、 临床基础知识:熟悉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病理特征。【教学内容】一、引言:阐明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疾病x线检查的价值和限度。二、检查方法 1. X线平片、DSA2. CT(包括CTA)3. MRI(包括MRA,强调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三、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正常表现四、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 颅脑与头颈部外伤(X线、CT)2、 颅内与头颈部肿瘤(CT、MRI):脑肿瘤、鼻咽癌。3、 脑血管疾病(DSA、CT、MRI):脑出血、脑梗塞4、 头颈部炎症的影像学表现(X线、CT):副鼻窦炎、中耳乳突炎【重点知识点】1、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X线表现。3、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4、 颅脑外伤、脑卒中、脑肿瘤、中耳乳突炎、副鼻窦炎的影像特征。【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多媒体,并引入PBL教学方法),3学时。2、 自习: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光盘题库与网络课程和素材库。3、 见习: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及常见疾病的X线、CT、各类教学片【考核检查】3、 考核要求识记颅脑外伤、脑卒中、脑肿瘤。熟悉: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断层解剖。领会: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分别在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疾病应用中的地位,最新进展,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查手段打下基础。【专业词汇】1. 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rteriography2.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第六章 介入放射学【授课目标】1、掌握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2、掌握介入放射学主要技术。3、 了解介入放射学的主要临床应用范围及价值。4、 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常用设备和药物5、 了解DSA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临床应用指征和价值(自学)【基础知识要求】1. 基础医学知识:熟悉人体血管解剖。2. 临床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一、介入放射学(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进展及基本概念二、基本技术1. Seldinger技术:是Seldinger发明的技术:即先用穿刺针进入表浅大血管,如股动脉,再将导丝引入,留置,拔出针管,最后放入导管的一套基本方法。它是介入放射学的先导技术,目前在此基础上已有了很大的发展。2. 常用的介入技术与治疗原理:可用五个字来概括:灌,堵,通,引,封。三、基本内容及临床应用1、血管介入技术经导管栓塞术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成形术,激光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撑器)心脏瓣膜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2、非血管介入技术管道狭窄扩张成形术经皮穿刺引流与抽吸引流胆管结石的介入处理经皮椎间盘脱出切吸术经皮针活检经皮瘤内药物注射治疗肿瘤经皮神经根阻断术治疗肿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自学) DSA检查方法:静脉法和动脉法临床应用(头颈、胸腹部、四肢血管)与常规血管造影比较【重点知识点】1、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2、介入放射学的主要技术。【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多媒体,并引入PBL教学方法), 学时。【考核检查】1、考核要求识记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Seldinger技术熟悉:介入放射学的常规方法。领会: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分别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最新进展,为科学合理地选择诊断和治疗方法打下基础。【专业词汇】1.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3. 栓塞术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TAE)超声诊断部分课程基本要求:(一)性质和任务阐明超声医学发展并普及,已成为检查与辅助诊断全身各系统疾患的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技术。在临床心血管、腹部、妇产及浅表组织器官等方面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二) 课程目标1、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超声诊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认识超声诊断仪器的类型、超声诊断技术发展概况与新进展。2、了解常用的超声检查基本方法、操作步骤及其检查应用范围。3、重点掌握肝脏、胆囊、妇产科和心脏的正常切面解剖、正常超声图像及最典型常见病的超声图像表现。第一章 超声成像总论【授课目标】了解超声的基础物理及成像基本原理、图像特点;了解超声的临床应用范围、价值和限度;了解超声常用的检查方法及其适用原则;了解超声检查设备及其相关技术和成像原理;掌握声像图的观察分析方法、图像特点。其中:理论授课 3 学时,见习3 学时【教学内容】(一)超声波的定义(二)超声波的常用物理量:(三)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的物理特性(四)四种类型:1、 无波反射型(无回声)2、 少波的反射型(低回声/弱回声)3、 多波反射型(强回声/高回声)4、 全反射型(含气型 )(五)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超声(六)超声声像图的成像原理及声像图定义(七) 超声诊断仪器的类型及其成像原理、性能特点与临床应用1、 超声诊断仪器的设备类型及其成像原理:2、 超声诊断技术的优点:3、 超声检查技术及其在临床的应用4、 超声检查新技术:先进的介入性超声: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治疗体腔内超声:经直肠腔内超声、经阴道腔内超声三维超声:静态三维成像和动态三维成像(四维)。5、超声诊断应用范围内脏软组织器官:肝、脾、胰、肾、子宫、卵巢、前列腺浅表软组织器官:眼、甲状腺、涎腺、乳腺、睾丸、阴茎含液性空腔脏器:心脏、血管、胆、膀胱、胃、肠(阑尾炎)。自学内容: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谐波成像、声学造影等。(八) 超声图像分析与诊断1外形2边界和边缘回声3. 内部结构特征4. 后壁及后方回声5. 周围回声强度6. 毗邻关系7. 量化分析8. 功能检测(九) 超声成像诊断原则1以正常解剖生理基础理论为依据,分析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超声图像,并认识其正常的超声图像表现。2.以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知识为依据,发现异常,分析其病理基础。3明确影像诊断是以影像为诊断依据的,有一定限度,须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查结果,全面综合分析,才能提出正确诊断。自学内容: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谐波成像、声学造影等。【重要知识点】超声成像的原理、图像特点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 (多媒体)3学时。(二)、见习3学时:分成若干小组,20人一组,30分钟/1组,分别到B室、彩超室,各带教老师轮流进行讲解。1、 见习地点:临床技能实验室或B超室;2、 见习要求:通过见习要求了解:超声检查的工作程序;超声诊断仪的种类、基本构造和成像方法;耦合剂的作用;超声图像的记录及存储方法(热敏记录仪、图文工作站的使用);直观正常心脏、肝脏、胆道系统、肾脏、子宫的超声图像;实地观察不同的病人超声检查及超声诊断报告书写和图文工作站的使用,进一步提高认识。【专业词汇】ultrasound超声ultrasonography超声成像gray scale灰阶real time imaging实时成像B-mode ultrasoundB型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彩色多普勒超声sonogram (echogram)声像图strong echo 强回声 hyper echo 高回声 ico echo 等回声 hypo echo 低回声 poor echo 弱回声 anecho 无回声 acoustic shadowing 声影第二章 心脏与大血管【授课目标】了解心脏大血管的超声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表现。【基础知识要求】心脏与大血管解剖 心脏疾病病理【教学内容】一、检查方法:心脏大血管的影像检查首选超声心动图(USG)1. B型超声心动图(B超)2. M型超声心动图(M超)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W、CW),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 (CDFI)二、影像观察与分析结合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生理、讲授其正常超声心动图表现,并讲解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时超声心动图及造影表现。三、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超声心动图表现1位置异常 2各房室形态和大小异常,内部结构异常:最常用的手段是超声检查。3运动异常:运动增强、减弱、消失、局部矛盾运动。4心包病变 :心包积液四、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断(一)风湿性心脏病1、 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表现:诊断价值较大病理:瓣叶不同程度增厚,卷曲,可伴钙化,粘连造成瓣口狭窄,乳头肌和腱索缩短、粘连,使瓣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血液动力学血改变:二尖瓣狭窄左房压力升高心腔扩张、肥厚肺淤血左室、主A萎缩。 【超声特点】(1) 左室长轴切面观:(2) 二尖瓣口横切面:(3) 四腔心切面:(4) 彩色多普勒:根据瓣口面积缩小程度,将MS分为轻度(1.52.5cm2)、中度(1.01.5cm2)、重度(1.0cm2。 自学: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先天性心病1、房间隔缺损1) 病理:第一孔型(原发孔型)缺损,第二孔型(继发孔型)缺损(占80%)2) 血液动力学改变:左房血液经缺损分流入右心房右房、右室增大肺血流量增加肺A 高压右心衰表现:二尖瓣型心脏 右房、右室增大 肺增宽左房不大 肺充血3) 超声心动图表现:【超声特点】(1) 左室长轴切面:(2) 四腔图切面:(3) 声学造影:(4)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显示红色(左向右分流)分流束穿越房间隔进入右房并指向三尖瓣口,于收缩中、晚期及舒张早期流束最大,色彩鲜亮,肺动脉内及三尖瓣口可见多彩血流。脉中多普勒显示舒张期为主的正向湍流频谱,持续时间不定,分流速度达40mm/s以上。2、自学内容:法乐四联症、心包积液 【重要知识点】正常心脏与大血管的超声图像表现。心脏与大血管基本病变的超声图像表现。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超声诊断 专业词汇heart and great vessels 心脏大血管angio cardiography 心血管造影cardiac enlargement 心脏增大pulmonary hypertension 肺动脉高压rheumatic heart disease 风湿性心脏病mitral stenosis 二尖瓣狭窄mitral insufficiency 二尖瓣关闭不全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rpulmonale)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先天性心脏病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室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房间隔缺损patent duct arteriosus 动脉导管未闭cardiomyopathy 心肌病pericardial effusion 心包积液aortic dissection 主动脉夹层aneurysm 动脉瘤第三章 腹部【授课目标】一、理论授课1、 了解腹部超声的检查方法、分析原则和诊断原则,2、 了解腹部脏器的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