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不锈钢锅盖多工序复合模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说明书+开题报告等】【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1页)
编号:74062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8-22
上传人:机****
IP属地:浙江
88
积分
- 关 键 词:
-
冲压
模具设计
不锈钢
锅盖
工序
复合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说明书
仿单
开题
报告
讲演
呈文
优秀
优良
毕业设计
论文
- 资源描述:
-
【冲压模具设计】不锈钢锅盖多工序复合模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说明书+开题报告等】【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冲压,模具设计,不锈钢,锅盖,工序,复合,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说明书,仿单,开题,报告,讲演,呈文,优秀,优良,毕业设计,论文
- 内容简介:
-
5月底前给我 提前安排 接新单冲刺 图纸和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 目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年级、 专业 : 姓 名 : 学 号 : 指 导 教 师 : 完 成 时 间 : 1 摘 要 本设计是对给定的产品图进行冲压模具设计。冲压工艺的选择是经 查阅相关资料和和对产品形状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冲压模具的选择是在综合考虑了经济性、零件的冲压工艺性以及复杂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产品毛坯展开尺寸的计算是在方便建设又不影响模具成型的前提下简化为所熟悉的模型进行的。文中还对冲压成型零件和其它相关零件的选择原则及选择方法进行了说明,另外还介绍了几种产品形状的毛坯展开尺寸计算的方法和简化模型,以及冲压模具设计所需要使用的几种参考书籍的查阅方法。 【关键词】 工艺、工艺性、 冲压工序、冲压模具 、尺寸 2 目 录 摘要 第一章 零件图及工艺方案的拟订 件图及零件工艺性分析 5 艺方案的确定 6 第二章 工艺设计 定排样方案 8 定裁板方案 9 序的合并与工序顺序 11 算各工序的压力 11 力机的选取 12 第三章 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选择 合 模的设计 15 第四章 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具 刃口的计算 17 第五章 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必要的计算 19 第六章 压力机的 校核 3 力机的 校核 26 第七章 模具的动作原理及综合分析 具 的动作原理 27 第八章 凸凹模加工工艺方案 模、凸模加工工艺路线 29 具装配 33 第九章 设计心得 35 第十章 致谢辞 36 【参考文献】 37 4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冲压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几乎都有冲压加工生产,它不仅与整个机械行业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冲压工艺与冲压设备正在不断地发展,特别是精密冲压。高速冲压、多工位自动冲压以及液压成形、超塑性冲压等各种冲压工艺的迅速发展,把冲压的技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型模具材料的采用和钢结合金、硬质合金模具 的推广,模具各种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冲压设备和模具结构的改善及精度的提高,显著地延长了模具的寿命和扩大了冲压加工的工艺范围。 由于冲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成本低以及可加工复杂形状工件等一系列优点,在机械、汽车、轻工、国防、电机电器、家用电器,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行业应用非常广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工业产品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冲压模具作为个部门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可以说,模具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模具技术人员短缺,要解决这样 的问题,关键在于职业培训。我们做为踏入社会的当代学生,就应该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现在学好理论基础。毕业设计是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之后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希望能通过这次设计,能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模具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5 现代模具工业有“不衰亡工业”之称。世界模具市场总体上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维持在 700 亿至 850 亿美元,同时,我国的模具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我国模具产业总产值保持15%的年增长率(据不完全统计, 2005 年国内模具进口总值达到 700多亿,同时,有近 250个亿的出口),到 2007 年模具产值预计为 700亿元,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出口将从现在的每年 9000 多万美元增长到2006 年的 2 亿美元左右。单就汽车产业而言,一个型号的汽车所需模具达几千副,价值上亿元,而当汽车更换车型时约有 80%的模具需要更换。 2005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 550 万辆,预计 2007 年产销量各突破 700 万辆,轿车产量将达到 300 万辆。另外,电子和通讯产品对模具的需求也非常大,在发达国家往往占到模具市场总量的 20%之多。目前,中国 17000 多个模具生产厂点,从业人数约 50 多万。1999 年中国模具 工业总产值已达 245 亿元人民币。工业总产值中企业自产自用的约占三分之二,作为商品销售的约占三分之一。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 50%,塑料模具约占 33%,压铸模具约占 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 11%。 模具的发展是体现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我国而言,经过了这几十年曲折的发展,模具行业也初具规模,从当初只能靠进口到现在部分进口已经跨了一大步,但还有一些精密的冲模自己还不能生产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生产需要。随着各种加工工艺和多种设计软件的应用使的模具的应用和设计更为方便。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 展,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也越来越趋近于国际化。现在模具 6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大提搞了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效率。减短了生产周期。采用模具 可提高模具质量,大大减少设计和制造人员的重复劳动,使设计者有可能把精力用在创新和开发上。尤其是 和 软件的应用更进一步推动了模具产业的发展。数控技术的发展使模具工作零件的加工趋进于自动化。电火花和线切割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对模具行业起到了飞越发展。模具的标准化程度在国内外现在也比较明显。特别是对一些通用件的使用应用 的越来越多。其大大的提高了它们的互换性。加强了各个地区的合作。对整个模具的行业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冲模是实现冲压生产的基本条件 目前正朝着以下两方面发展 :一方面 ,为了适应高速、自动、精密、安全等大批量现代生产的需要,冲模正向高效率、高精度、高寿命及多工位、多功能方向发展,与此相比适应的新型模具材料及其热处理技术,各种高效、精密、数控自动化的模具加工机床和检测设备以及模具一方面,为了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试制或小批量生产的需要,锌基合金冲模、聚氨酯 橡胶冲模、薄板冲模、钢带冲模、组合冲模等各种简易冲模及其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精密、高效的多工位及多功能级进模和大型复杂的汽车覆盖件冲模代表了现代冲模的技术水平。目前, 50 个工位以上的级进模进距精度可达到 2 微米,多功能级进模不仅可以完成冲压全过程,还可完成焊接、装配等工序。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制造出达到国际水平的精度 7 达 2 5微米,进距精度 23 微米,总寿命达 1 亿次。我国主要汽车模具企业,已能生产成套轿车覆盖件模具,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 但在制造方法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正在不断向传统制造技术渗透、交叉、融合形成了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其中高速铣削加工、电火花铣削加工、慢走丝切割加工、精密磨削及抛光技术、数控测量等代表了现代冲模制造的技术水平。高速铣削加工不但具有加工速度高以及良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主轴转速一般为 1500040000r/,加工精 度一般可达 10 微米,最好的表面粗糙度 1 微米),而且与传统切削加工相比具有温升低(工件只升高 3 摄氏度)、切削力小,因而可加工热敏材料和刚性差的零件,合理选择刀具和切削用量还可实现硬材料( 60工;电火花铣削加工(又称电火花创成加工)是以高速旋转的简单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再需要制造昂贵的成形电极,如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 置有电极损耗自动补偿系统、 成系统、在线自动测量系统和动态仿真系统,体现了当今电火花加工机床的技术水 平;慢走丝线切割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相当高,功能也相当完善,自动化程度已达到无人看管运行的程度,目前切割速度已达到 300工精度可达 米,表面粗糙度达 1 微米 ;精度磨削及抛光已开始使用数控成形磨床、数控光学曲线磨床、数控连续轨迹坐标磨床及自动抛光等先进设备和技术 ;模具加工过程中的检测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三坐标测量机除了能高精度地测量复杂曲面的数据外 ,其良好的温度补偿装置、可靠的抗振保护能力、严密的除尘措施及简单操作步骤,使 得现场自动化检测成为可能。此外,激光快速成形技术( 树脂浇注技术在快速经济制模技术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利用 术快速成形三维原型后,通过陶瓷精铸、电弧涂喷、消失模、熔模等技术可快速制造各种成形模。如清华大学开发研制的“ 多功能快速原型制造系统”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惟一拥有两种快速成形工艺(分层实体制造 熔融挤压成形 系统,它基于“模块化技术集成”之概念而设计和制造,具有较好的价格性能比。一汽模具制造公司在以 工的主模型为基础,采用瑞士汽巴精化的高强度树脂浇注成形的树脂冲模应用在国产轿车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冲压工艺是塑性加工的基本加工方法之一。它主要用于加工板料零件,所以有时也叫板料冲压。冲压不仅可以加工金属板料,而且也可以加工非金属板料。冲压加工时,板料在模具的作用下,于其内部产生使之变形的内力。当内力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板料毛坯或毛坯的某个部位便会产生与内力的作用性质相对应的变形,从而获得一定的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 冲压生产靠模具与设备完成加工过程,所以它的生产率高,而且 9 由于操作简便,也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利用模具加工 ,可以获得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或难以制造的、形状复杂的零件。 冲压产品的尺寸精度是由模具保证的,所以质量稳定,一般不需要再经过机械加工便可以使用。 冲压加工一般不需要加热毛坯,也不像切削加工那样大量的切削材料,所以它不但节能,而且节约材料。冲压产品的表面质量较好,使用的原材料是冶金工厂大量生产的轧制板料或带料,在冲压过程中材料表面不受破坏。 因此,冲压工艺是一种产品质量好而且成本低的加工工艺。用它生产的产品一般还具有重量轻且刚性好的特点。 冲压加工在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各种民用轻工产品 以及航空、航天和兵工等的生产方面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各种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冲压生产都是十分发达的。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冲压生产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冲压工艺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发展,这些革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工艺分析计算方法的现代化 ( 2)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的现代化 ( 3)冲压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 4)新的成型工艺以及技术的出现 ( 5)不断改进板料的性能,以提高其成型能力和使用效果。 10 毕业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也是一个重要的专业实训环节,它综合性强,应用 知识面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产品增多,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市场竞争激烈。模具作为一种工具已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之中。模具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部门都越来越多地依靠模具来进行生产加工。模具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已成为当代工业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之一。现代工业产品的品种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的发展和技术经济水平。 为了更进一步加强我们的设计能力,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毕业之际,特安排了此次的毕业设计。毕业计也是我们专业在学完基础理论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所设置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次设计的目的: 一、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冲压模设计的实际训练,从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能力。 二、巩固复习三年以来所学的各门学科的知识,以致能融贯通,进一步了解从模具设计到模具制造整个工艺流程。 三、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等。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经验不足,错误难免,敬请老师批评、指导,不胜感激。 11 第一章 零件图及工艺方案的拟订 件图及零件工艺性分析 一、零件图 图 ( 1 1) 工件图:如图 1 1所示 材料: 1锈钢 , 板厚: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产品 所用的材料为 1不锈钢,软状态, 其力学性能如下: =430 b=540 s=400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 零件图上未注公差等级,属自由尺寸,按 确定工件尺 寸的公差 12 尺寸较小,厚度 一般 ,属于普通冲压件,但有几点应该注意: 该冲裁件的材料 1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由 于板料 厚度一般 , 且在各个转角出均有圆角过渡,比较适合冲裁。 有一定的生产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的选择和模具结构的确定,保证模具的寿命。 制件较小,从安全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模具结构上设计好推件和取件方式。 艺方案的确定 对工序的安排,拟有以下几种方案: 落料 拉深 冲孔 切边 卷圆 , 单工序模生产。 落料 拉深 切边 冲孔 卷圆, 复合冲压 。 落料,拉深,切边, 冲孔 复合模 卷圆,采用多工序复合模生产。 方案 模具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但成形制件需要 两 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工序分散,搬运半成品要浪费大量时间。生产效率较低;工件的精度也难以保证。 方案 复合模结构一般,比较容易制造。节约了半成品搬运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 易于保证孔的质量和制件精度。 方案复合 模结构复杂; 制造精度高,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且能保证制件的精度,且产品精度比较高。 13 综上所述,根据生产效率、精度、所使用的机床、卸料方式、废料出料、板料的定位方式、制造成本等方面分析最 终确定方案 三 。由于考虑到工作量和难度问题,本设计只需要设计落料,拉深,切边,冲孔复合模。 第二章 工艺设计 定排样方案 展开尺寸的计算 : 拉伸件毛坯展开尺寸,通常按毛坯面积等于制件面积的原则确定。 拉伸件的毛坯尺寸,很难预先精确地计算,这是因为拉伸件壁部在拉伸过程中厚薄程序,随毛坯退火与否、压边力的大小、凸凹模间隙以及变形程度等因素有关。因此难以保持拉伸件完全均匀一致的高度,通常需要修边,将不平齐的部分切去。所以在计算毛坯之前,要在拉伸件上增加切边余量。 计算展开尺寸是将制件按工序反过来推 算,本工件按工序,最后一道工序是 卷圆 ,也就是说 卷圆之前 的工序是切边,可以计算 卷圆 前的切边尺寸,由于 卷边 是圆的,形状规则,材料流动均匀,所以可以直接按中性层计算切边尺寸,很设计中计算切边直径为 227。 根据相对凸缘直径 D/d=227/190=表的修边余量为 根据产品 拉深的 实际 面积,根据总面积计算,根据总面积不变原则计算展开尺寸 D=248, 此尺寸目前是待定,在实际生产时需调节。 展开图纸如下图所示: 14 拉伸次数的确定 ,产品带有锥度,切拉深高度不高,所以可以一次拉深实现。 外形最大尺寸为长 度 48,材料厚度为 根据材料性能,由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定搭边值: 工件间: 边: a= 条料下料 宽度为 248+2 2=252, 剪切公差: =料与导料板之间的间隙: c=料步距为 248+2=250; 一计算工件实际面积 计算得 工件 实际面积为 124 124= 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 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 为 =s 100% ( 3) =1 50 252 100%= 15 式中 F 一个步距内冲裁件面积(包括冲出的小孔在内); n 一个步距内冲裁件数目; B 条料宽度( s 步距; 二分析排样方案 为保证条料送进的刚性和稳定性以及正确处理工件 送料与载体的连接关系,应考虑沿零件 纵向排样和 横向排样, 由于本设计中产品外形是圆的,纵向和横向,无论是操作,还是在材料利用率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无需考虑如何排样。具体排样图如下: 图 2 2) 算各工序的压力 已知工件的材料为 材料是 1厚度为 剪切强度 =550拉强度 b=700屈服强度 s=400 落料 力: d 孔 16 = 248 550 =N) =深力的计算 190 700=中 F 拉伸力( N); 拉伸直径( 材料抗剪强度( t 材料厚度; (K 修正系数(查表可得), K= 冲中间孔 力: = 16 550 =N) =切边 力: F4= =227 550 =N) =料力: P2=k 卸 F (查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得: k 卸 = 17 冲压力 大小为 F=2+4=2=k 卸 F=一工序的最大总压力为: P=F+ 压力机的选择 根据以上计算和分析, 再结合车间设备的实际情况,选用公称压力为1600 单 柱固定台压力机(型号为 160B)能满足使用要求。 压力机的具体参数 如下 公称压力: 1600块行程: 160 滑块行程次数: 32次 /最大封闭高度: 480大 装模 高度: 375闭高度调节量: 120 模柄孔尺寸:直径 75工作台面尺寸: 790后) 710右) 垫板厚度: 105力中心的确定 , 模具压力中心是指冲压时诸冲压力合力的作 18 用点位 置。为了确保压力机和模具正常工作 。 采用解析法求压力中心, 首先 : 落料 力 ,得 2 拉深 力 得 3 冲 中间孔 力 ,得 4 切边 力 , 得 1 X 轴的力臂 Y 轴的力臂 X 轴的力臂 Y 轴的力臂 X 轴的力臂 Y 轴的力臂 X 轴的力臂 Y 轴的力臂 根据合力距定理: = ( .) /( ) = ( ) /( ) F 冲压力到 X 轴的力臂; 0 F 冲压力到 Y 轴的力臂; 0 19 第三章 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选择 根据确定的工艺方案和零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预选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模具的制造 条件及安全生产等,选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 合 模的设计 本设计中采用 倒装落料 拉深 冲孔 切边 复合 模 。工件厚度一般( t=,故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弹性卸料装置除了卸料的作用外,在冲孔时还起到压紧工件的作用。 上 模 弹性力由橡皮产生 。 复合 模的结构形式如图 3 1 所示。 20 图 3 1) 21 第四章 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孔 、 落料 、拉深、切边 模 落料,冲孔 尺寸 刃口 设计和计算 该冲裁件外形尺寸为落料件,选凹模为设计基准件,只需计算落料凹模刃口尺寸由凹模的实际尺寸按间 隙要求配做。 工件精度要求为 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表 冲模制造精度为 ,取 冲孔凸模和落料凹模尺寸按下列公式计算: 冲孔时 )- p 落料时 p 式中 Dp 分别为落料和冲孔凸模的刃口尺寸( 为落料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为冲孔件的最小极限尺寸( 工件公差; p 凸模制造公差,通常取 p= /4; p 刃口中心距对称偏差,通常取 p = /8; 凸模中心距尺寸( 最小冲裁间隙( 落料凹模尺寸: /4 =0=248+切边凹模尺寸: /4 22 =0=227+落料凸模尺寸: /4 =248 落料凸模尺寸: /4 =227 冲孔凸模尺寸: )- /4 =16+0=孔凹模尺寸: Z)- /4 =16+2 伸模 凸凹模圆角半径对拉伸工作影响很大。毛坯经凹模圆角进入凹模时,受弯曲和摩擦作用,若凹模圆角半径过小,因径向拉力增大,易 使拉伸件表面划伤或产生断裂;若过大,则压边面积小,由于悬空增大,易起内皱。因此,合理的选择凹模圆角半径很重要。具体数值查表可得。 拉伸的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对拉伸力、制件质量、模具寿命等都有影响。间隙过大,容易起皱,制件有锥度,精度差;间隙过小,增加摩擦,导致之间边薄严重,甚至拉裂。因此,正确地确定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是很重要的。 拉伸模间隙是单面间隙,即凹模和凸模直径之差的一半。 本次设计的模具结构为有压边圈的,在选择间隙时可以直接查表,拉伸一次成型,所以查表可知间隙为 ( t 为材料厚 23 度。 凸、凹 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主要考虑模具的磨损和拉伸件的回弹。尺寸公差在最后一道工序考虑,本次设计只有一道拉伸,所以要考虑。 1)、制件标注外形尺寸 凹模尺寸为 L d=( 凸模尺寸为 L p=( . 5 Z) ( 2)、制件标注内尺寸 凸模尺寸为 L p=( 凹模尺寸为 L d=( Z) 其中 L拉伸件的外形或内尺寸 拉伸件的尺寸偏差 L d拉伸凹模的基本尺寸 L p拉伸凸模的基本尺寸 Z凸凹模双面间隙 具体计算如 下,制件标注外形尺寸,按此公式计算 凹模尺寸为 L =296 24 L =76 凸模尺寸为 L Z) = Z) =深台阶高度保持一致。 凸、凹模工作表面粗造度要求:凹模工作表面和型腔表面粗造度应达到 角处的表面粗造度一般要求 模工作部分表面粗造度一般要求 第五章 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必要的计算 模具零件的选用 成形 零件 一、 冲头 冲头 材料选用 火硬度达到 58用直接 式凸模 (如图 5示) ,圆形凸模 与拉深凸模 采用台阶式固定, 用螺钉固定 : 25 图 5 二、 落料 凹模 凹模材料选用 火硬度达到 58凹模采用螺钉固定 结构, 与 下 模板 配合, 这样简化了模具的结构,节省了材料的成本。外形尺寸 与凹模配作 26 三 、 落料切边 凸 凹模 凹模材料选用 火硬度达到 58凸 凹模 是圆的,壁厚比较薄,可以采用固定板,与固定板过盈配合,固定板与上模板 采用螺钉固定结构,与 上 模板配合, 外形 可 以采用精车或者是内外圆磨加工到尺寸 。 四 、 拉深凸模 凹模材料选用 火硬度达到 58凸 模 是圆的, 用螺钉直接与下模板固定,表面可以采用数控车加工或者加工中心做,达到精度要求。 27 五 、 拉深 凹模 凹模材料选用 火硬度达到 58模 是圆的, 直接用螺钉与上模板连接,表面可以采用数控车加工或者加工中心做,达到精度要求。 支撑固定零件 上、下模座中间联以导向装置的总体称为模架。通常都是根据 28 凹模最大外形尺寸 D。选用标准模架。凹模最大外形尺寸 D=360 用 19#中间导柱圆形 模板,方便操作 。模具的闭合高度 h = 219249 上 下 模座选用 材料为 模板厚度 60,上模板厚度 50。 再 由凹模板 和模架尺寸确 定其它模具模板的尺寸如下 : 凸模固定板: 360 18 凹模: 360 60 卸料板 : 360 15 上模板: 635 420 50 下模板: 635 420 60 卸料零件 采用弹性卸料板卸料,根据卸料力的大小取卸料板的厚度为15由于卸料板与 定位销 在安装时有干涉,因此,在设计卸料板时需加工让位, 由冲压手册表 10用 弹簧 , 设 使用 树脂 的个数为 6 个, F=10820N 则每个 树脂 所承受的负荷为 F 顶=10820/6=1803( N),由 F 顶 ,选择 树脂直径 规格为: 25 390, 3 h 顶 = =28/1390 F 顶 +h 工 +h 修模 =20+3+3=26 选用的 树脂及数量 满足要求 上、下模座螺钉选取 由凹模周界 : 360 60选用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参照模具各零件的具体情况, 29 上模座选用 4 颗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固定 。 下模座选用 4 颗 内六角圆柱 头 螺钉 固定 。 ( 螺钉 ) 卸料螺钉 查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 15取卸料螺钉 选用 圆柱头 内六角卸料 螺钉 ( 卸料螺钉 ) 其 主要参数: 6 l=14 4 H=10 t=8 s=10 .9 L=55 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 上模座选用 两颗 10 50 的圆柱销钉 定位 下模座选用 四 颗 10 70 的圆柱销钉 定位 30 (圆柱销钉 ) 参照模具各零件的具体情况,合理布置螺钉、圆柱销的位置,从 76和 76中选适当的规格与尺寸。 导向装置 本模具采用圆形导柱、导套式的导向装置。导柱与导套之间采用间隙配合,配合精度为 6 。导柱与导套相对滑动,要求配合表面有足够的强度,又要有足够的韧性。所以材料选用 20 钢,表面经渗碳淬火处理,表面硬度为 58 62 导柱选用 81 中的 B 型导柱,直径 507 、长度 L=180。 导套选用 81中的 径 5 0 mm、0 5 极限偏差为 长度 L =80 第六章 压力机的校核 压力机的校核 1、闭合高度的校核 所选压力机的最大 装模 高度为 375合高度的调节量为1207555次设计模具的的闭合高度 H=H 上模座 +H 凸模 +H 凹模 + H 下模座 31 =50+90+36+60 =236 70 55 不 能 满足 在调试模具时,下模需要加垫铁。 2、工作台面尺寸的校核 所选压力机的工作台尺寸为:左右: 710 前后: 790 而模具的外形尺寸为: 635 420 根据工作台面尺寸一般应大于模具底座 50 70工作台面尺寸满足 。 3、 滑块行程的校核 滑块行程应保证方便地放入毛坯和取出零件, 所选压力机 滑块行程为 40足 。 综上,所选压力机 足需要。 第七章 模具的动作原理及综合分析 具 的动作原理 本模具 (装配图如图所示) 在一次行程过程中完成制件的落料 、 拉深、 冲孔 、切边 全部工作 : 当压力滑块下行时,毛坯料被压在凹模 与 凸凹 模 ,冲头与凸凹模之间作用下一次 完成工作 。 本次设计 的 复合 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经一次送料定 32 位,在模具的同一部位同时完成 两 道工序 ,其冲裁件的相互位置精度高 ,对条料的定位精度 也比较高,因为需要用导料板对条料宽度进行导向 。冲压件精度高 , 可以很好的保证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模具结构较 一般 ,制造精度要求 比较高 ,制造周期短 ,价格相对较低,节约了成本 。 工序较集中排除了半成品搬运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种模具适用于生产批量大 ,精度要求高 ,内外形尺寸差较大的冲裁件。冲孔废料由凹模孔向下排除 , 切边废料由顶废料板顶出。 这样 操作方便 ,生产效率提高很多。 所选的模架螺钉等零件都是从标准件中选取 ,这样可有效的降低成本。 第八章 凸凹模加工工艺方案 8 1 凸模 ,凹模加工工艺路线 落料切边 凸 凹模加工工艺 卡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设备 1 备料 将毛坯锻成 2802 热处理 退火 3 车加工 车端面及外形 , 厚度 留 磨量 直径光出即可 车床 4 热处理 淬火 ,回火 ,保证 4 5 磨加工 磨刀口平面 平面磨床 33 6 磨加工 磨 内孔和外圆到尺寸 内外圆 磨床 7 退磁 钳工退磁 8 钳工 磨各 配合面达要求 9 检验 冲孔凸模 加工工艺卡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设备 1 备料 备料 902 热处理 退火 3 车外圆 车外圆达配合尺寸 车床 4 车工作尺寸 车工作尺寸达要求 车床 5 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加工型腔部分 加工中心 6 钳工 抛光达表面要求 7 热处理 淬火 ,回火 ,保证 2 8 钳工 磨平上下表面达要求 9 检验 冲孔凹模 加工工艺卡 34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设备 1 备料 备料 602 热处理 退火 3 车外圆 车外圆达配合尺寸 车床 4 车工作尺寸 车工作尺寸达要求 车床 5 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加工表面和孔直径,达到要求 加工中心 6 钳工 抛光达表面要求 7 热处理 淬火 ,回火 ,保证 2 8 钳工 磨平上下表面达要求 9 检验 落料 凹模加工工艺卡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设备 1 备料 将毛坯锻成 3702 热处理 退火 3 车加工 车端面及外形 , 厚度 留 磨量 直径光出即可 车床 4 热处理 淬火 ,回火 ,保证 4 35 5 磨加工 磨刀口平面 平面磨床 6 退磁 钳工退磁 7 线切割 线切割加工中间孔和定位孔,保证尺寸 线切割 8 钳工 磨各配合面达要求 9 检验 8 根椐复合模装配要点,选凹模作为装配基准件,先装下模,再装上模,并调整间隙、试冲、返修。 序号 工序 工艺说明 凸、凹模预配 装配前仔细检查各凸模尺寸以及凹模形孔,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尺寸精度、形状。 将各凸模分别与相应的凹模孔相配,检查其间隙是否加工均匀。不合适者应重新修磨或更换 凸模装配 以凹模孔定位,将各凸模分别压入凸模固定板的形孔中,并挤紧牢固 装配下模 在 下 模座上划中心线,按中心预装凹模、固定板 ; 在下模座上, 用已加工好的 凹模 板 分别确定其螺孔位置,并分别钻孔,攻丝; 36 装配上模 在已装好的下模上放等高垫铁,再在凹模中放入 纸片,然后将凸模与固定板组合装入凹模; 预装上模座,划出与凸模固定板相应螺孔、销孔位置并钻铰螺孔、销孔; 用螺钉将固定板组合、垫板、上模座连接在一起,但不要拧紧; 将卸料板装在已装入固定 板的凸模上,装上橡胶和卸料螺钉 ,并调节橡胶的预压量,使卸料板高出 凸模下端约 1 复查凸、凹模间隙并调整合适后,紧固螺钉; 安装 定位销 ; 切纸检查,合适后打入销钉 试冲与调整 装机试冲根椐试冲结果作相应调整 37 第九章 设计心得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结合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认真独立地完成了本次毕业设计。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实际的操作计算,我对以前所学过的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更深刻的认识, 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比较系统的联系起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