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章复习要点肖鹏.doc_第1页
1-4章复习要点肖鹏.doc_第2页
1-4章复习要点肖鹏.doc_第3页
1-4章复习要点肖鹏.doc_第4页
1-4章复习要点肖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由来考点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来到草地上人仍在森林中类人猿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森林古猿解题警示 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环境的改变起了决定性作用。森林的消失,使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并在适应这种环境的过程中,逐渐进化成人类。考点2 生殖系统 考点3 青春期1身体变化: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5 器官迅速发育,出现遗精(男性)、月经(女性)现象。2心理变化:生活中常有较多矛盾心理,性意识开始萌动。3卫生保健:正确对待遗精和月经现象,女孩要注意清洁,避免着凉等经期卫生。在青春期期应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文体和社会活动,健康度过青春期。考点4 人的生殖过程1受精过程: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2胚胎发育: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内继续分裂分化形成胚胎。发育成熟后,从阴道排出。解题警示 子宫在人的生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受精卵的形成不是发生在子宫,而是在输卵管。而且子宫本身并不能直接为胚胎的发育提供物质交换,物质交换是通过胎盘完成的。点击名题考题1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 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B.为了躲避敌害C.为了扩大领地 D.由于地形和气候变化解析 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这部分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了古人类。答案 D变式题1 1000万2000万年前,地球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于 的大量消失,迫使部分 下地生活,并逐渐进化成了人类。考题2 女性生殖系统中,能产生卵细胞和雌性激素、激发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特征的是( ) A.输卵管 B.卵巢 C.子宫 D.阴道解析 卵巢是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对知识理解不透,往往误选C。答案 B点拨 男、女生殖系统结构虽然不同,但有共性之处。主要生殖器官卵巢(女性)和睾丸(男性)的主要作用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变式题2 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 ,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 ,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产生 ,分泌 。考题3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不属于青春期身体发育特征的是( ) A.大脑兴奋性较弱B.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C.出现第二性征D.长出腋毛解析 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和卵巢迅速发育,分泌性激素。在神经系统和性激素的调节作用下,人体形态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出现第二性征。在青春期,神经系统功能增强。答案 A考题4 母爱是伟大的,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负担明显加重,她要为胎儿提供所需的养料和氧气,排出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母亲和胎儿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 A.胎盘 B.肾脏 C.脑 D卵巢解析 形成胚胎前受精卵分裂所需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胎儿发育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胎盘由母体获得,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胎盘由母体排出。答案 A点拨 有关母体与胎儿之间物质交换的问题要把握胎盘的作用来解题。考题5 图1-7-1为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图,从1949年开始,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为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 、晚育、 、优生。解析 观察曲线图,从1949年开始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答案 迅速增加 晚婚 少生 人体的营养考点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三大能源物质: 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既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原料,也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三者又有不同的主要作用。 1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原料, 2 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3 常作为人体贮备能源的物质。 考点2 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系统的组成:2主要消化器官及功能:口腔:牙齿、舌、唾液腺。胃:左上腹部,有胃腺分泌胃液,胃液内有胃蛋白酶和盐酸。小肠: 4 和 5 的主要场所。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特点:a.长约56米;b.有环形皱襞,皱襞上长有小肠绒毛;c.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有多种消化液。3各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液中的酶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胃腺胃液胃蛋白酶肝脏胆汁不含消化酶胰腺胰液多种消化酶肠腺肠液多种消化酶解题警示 有些同学误以为胃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其实小肠的形态结构最适于消化、吸收,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考点3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试管实验材料处理方法实验结果1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均匀放入37水中5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摇匀不变蓝2馒头碎屑、2mL清水搅拌均匀变蓝色3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部分变蓝色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 6 的分泌以及 7 的咀嚼和 8 的搅拌都有关系。考点4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合理膳食,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每日摄入总能量中早、中、晚能量比为 9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3关注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注意食品的清洁、检疫、保质期等,不吃有毒的食品,如发芽的马铃薯、有毒蘑菇等。考点5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酶酶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开始于口腔)胆汁酶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开始于小肠)酶蛋白质 氨基酸(开始于胃)2吸收: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解题警示 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但因为不含消化酶,不能改变脂肪的化学性质。脂肪的最终消化是通过肠液胰液里的酶实现的。点击名题 考题1 (1)很多同学不吃早饭就去上学,这些同学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同学不吃早饭为什么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现象? 。解析 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可以为人体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答案 供能不足变式题1 李同经常皮下牙龈出血,我们断定他可能是体内缺乏 ,他就当注意多吃些 。变式题2 医院护士在为患病儿童进行静脉注射时,常加上一支维生素D针剂,其作用是 。(2)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青少年在饮食中应注意适当多补充的营养物质,又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的主要原料(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解析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能源物质,既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原料,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其在作用上又存在着差别,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的构建,脂肪主要用于贮存能量。答案 C点拨 首先要掌握三大有机营养物质作用上的共同之处,再把握不同之处。对维生素、无机盐的学习则要注意多联系食物来源和缺乏症。考题2 根据图1-8-1消化系统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2)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腺是 ,它所分泌的消化液的名称和作用分别是 。(3)图中6除能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消化外,还能分泌 ,调节 。解析 本题考查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及主要功能。结合食物向下行走途径及消化腺开口进行识记。肝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起到乳化作用,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答案 (1)8小肠 肠壁内有肠腺(2)4肝脏 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小颗粒,增大与消化酶接触的面积。(3)胰岛素 血糖浓度点拨 这类题首先要熟悉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了解各器官所在的位置,然后再把握各器官功能。变式题3 观察小肠的内表面,你会发现有许多环形的 ,其上还有许多绒毛状突起是 ,这些特点大大增加了小肠的 ,与小肠的 功能相适应。考题3 你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一实验中,口中咀嚼馒头,馒头变甜主要是因为馒头中的淀粉在 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了麦芽糖。解析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都有关系。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答案 唾液淀粉酶考题4有的家长认为,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肉类等,认为馒头、米饭、面包之类的营养不多,可以不吃,这些家长的观点符合合理营养的要求吗?请说明理由。解析 本题结合实例,实在考查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知识。答案 不符合。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确实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但如果每天只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含糖类的食物,会造成糖类提供的能量不够,从而通过分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造成蛋白质不合理利用。考题5 (1)牛奶、鸡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最早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2)消化和吸收早餐中的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是 。解析 淀粉、蛋白质、脂肪最早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口腔、胃、小肠,而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答案 (1)胃 氨基酸 (2)小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考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血液组成:(1)血浆:由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组成,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2)血细胞:种类动态结构特点功能1无细胞核,两面凹圆饼状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2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吞噬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3无细胞核,最小,形状不规则加速凝血,促进止血2血量:占体重的78。考点2 血管1三种血管的比较。种类456定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壁薄,弹性小管壁非常薄,只有 7 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大小较小较大管的内径仅有810微米,几乎只能允许红细胞 8 通过血液速度快慢最慢瓣膜有无无有静脉瓣无出血颜色鲜红暗红红色出血速度血流猛急,呈喷射状血流较缓和慢慢渗出2毛细血管与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管壁薄、管腔小、血流速度慢等。考点3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位置:位于胸腔中部,略偏左。2结构:3解题警示心壁由心肌构成,心壁的厚薄与该处射出血的流量有关,左心室射出的血流经全身,右心室的血流经肺,因此左心室壁最厚。考点4 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2途径:如右图3血压:血液在血管中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正常值:舒张压8千帕12千帕,收缩压12千帕18.7千帕。4脉搏:脉搏的频率应同心率一致。解题警示血循环路线看似复杂,其实有规律可循: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考点5 输血与血型1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2输血关系表:某人的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AA、OA、ABBB、OB、ABABA、B、AB、OABOOA、B、AB、O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考点6 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英文缩写项目正常值诊断疾病RBC红细胞男性:500万个/微升女性:420万个/微升贫血(低于正常值)WBC白细胞500010000个/微升有炎症(高于正常值)Hb血红蛋白男性:14克/100毫升女性:12克/100毫升贫血(低于正常值)PLT血小板10万30万个/微升解题警示 贫血不是指血量不足,而是指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点击名题考题1 人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具有多种功能。组织细胞中所需要的氧气主要是通过血液中的 来运输的。解析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另外,红细胞还可以运输部分二氧化碳。答案 红细胞变式题1 对危重病人抢救时,常会给病人吸氧。氧气进入病人血液后会和 细胞上的 结合,从而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点拨 这类题要把握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并注意不要将养料和氧两个概念混淆。考题2(1)动脉出血要比静脉出血要危险,原因是( ) A.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B.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大 C.含有更多的白细胞和抗体 D.无含氮废物和二氧化碳解析 动脉血流速度最快,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大,血流快,不易止血,危险性大。答案 B(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在显微镜下看到图1-10-1所示血管。毛细血管是其中的 ,观察到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解析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小动脉和小静脉间的血管,血流速度最慢,管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在图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点:为细小分支;内部红细胞单行流动来进行判断。答案 红细胞变式题2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判断毛细血管的主要依据是 。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不同的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是 的。考题3 (1)图1-10-2是人的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A是左心房,B是 。心脏左侧收集来自 (填血管名称)的 ,并把血泵到全身各处。解析 观察心脏结构时,所描述的“左、“右”是指心脏在体内时本身的左右,因此我们看到的左侧恰是心脏的右侧。体循环起于左心室,止于右心房;肺循环起于右心室,止于左心房,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答案 左心室 肺静脉 动脉血(2)人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这一结构特点与心室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是( ) A.接受全身的血液 B.接受肺部的血液 C.把血液压到心房 D.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解析 心房与静脉相连,接受回心血液;心室与动脉相连,通过心室的收缩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答案 D考题4 (1)图1-10-3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在心脏四腔中, 的壁最厚。血液流经6后, 物质明显减少。经过1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若在患者d处输药液,应在 处扎胶皮管(填c或e);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 。解析 这类题要熟悉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并了解在各处毛细血管中发生的变化。答案 4 左心室 葡萄糖 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e 2 右心房变式题3 某同学服下头痛药,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