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光 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 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 1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唐 王维 2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唐 孟浩然 3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4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杜甫 5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6 记 即游记 承天寺 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点明游的地点 夜 点明时间 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分析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7 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他出身世族地主 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 7岁知书 十多岁传文 在诗词 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 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与父苏洵 x n 弟苏辙 zh 并称为 三苏 作者简介 8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 新法 改革之风大盛 由于他反对王安石 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 神宗元丰二年 1079年 因御史李定 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 新法 而被捕入狱 这就是当年有名的 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记承天寺夜游 正是写于他被贬官 谪居黄州之时 写作背景 9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读1 学生用心聆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要求 感受字音 感受语感 感受节奏 10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 su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q n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z o 荇 x ng 交横 盖竹柏 b i 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朗诵指导 明确字音 11 记 承天寺 夜游苏轼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 夜 解衣 欲睡 月色 入户 欣然 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 遂 su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怀民 亦未寝 q n 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 如积水空明 水中 藻 z o 荇 x ng 交横 盖 竹柏 b i 影也 何夜 无月 何处 无竹柏 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明确停顿 自由朗读 然后分男女小组竞争式朗读课文 12 记 承天寺 夜游苏轼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 夜 解衣 欲睡 月色 入户 欣然 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 遂 su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怀民 亦未寝 q n 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 如积水空明 水中 藻 z o 荇 x ng 交横 盖 竹柏 b i 影也 何夜 无月 何处 无竹柏 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学生范读后全班齐读课文 13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户 门 欣然 高兴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我解开衣服 正打算睡觉 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十分美好 于是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疏通文义 14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念 考虑 想到 与 一起 遂 于是 就 寝 睡觉 相与 共同 一起 步 散步 中庭 院里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 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于是 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5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盖 大概是 庭院中的月色 如积水般清明澄澈 仿佛有藻 荇交错其中 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闲人 清闲的人 耳 罢了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6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我解开衣服 正打算睡觉 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十分美好 于是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 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于是 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色 如积水般清明澄澈 仿佛有藻 荇交错其中 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7 重点字词解释 1 解衣欲睡2 月色入户3 欣然起行4 遂至承天寺5 怀民亦未寝6 相与步于中庭7 积水空明8 藻 荇交横9 盖竹柏影也10 但少闲人 想要 打算 照进 高兴的样子 于是 就 到 睡觉 共同 一起 形容水的澄澈 纵横交错 大概是 只是 18 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月色很美 2 作者怎样描写月色的美 请用原文回答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描绘月色的 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给你怎样的感受 再读课文 探究理解 品味语言 19 庭下如积水空明 20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1 比喻 写景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月色 积水空明 竹柏 藻荇交横 清澈透明 清丽淡雅 奇特的想象 新奇的比喻 月光如水 皎洁 空灵 22 1 欣赏到如此优美的月色 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体会情感 23 领悟 闲 之意 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2 闲人 即清闲之人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闲人 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可见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 无所事事的人 而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24 3 小组讨论 一个 闲 字都包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请结合写作背景试着揣摩 25 回顾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 1079年 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 说他写诗讽刺了 新法 八月 将他逮捕入狱 这就是 乌台诗案 长时间的审问折磨 苏轼差一点丢了脑袋 由于范镇 张方平等的营救 案件惊动两宫 十二月苏轼获释出狱 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但不得 签书公事 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26 闲人 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 但是被一贬再贬 流落黄州 在内心深处 他又何尝想做一个 闲人 呢 赏月 闲人 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27 全文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 闲 字上 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漫步的悠闲 自我排遣忧闷的豁达乐观等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28 同学们 记承天寺夜游 不仅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水墨画 是一颗即使在不平遭遇中仍然用一颗恬淡的心灵去欣赏生活中的美的敏感心灵 更是一种饱经忧患仍然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是一种 宠辱不惊 闲看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 漫观天外云卷去舒 的旷达情怀 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 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 但人性中豁达 乐观等美好的心态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漫漫人生长路 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 身处低谷 那时 请你记住承天寺夜游 记住苏轼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29 中考链接1 下面对加横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念无与为乐者 思念 B 遂至承天寺 于是 就 C 怀民亦未寝 睡觉 D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 一起 2 用现代汉语翻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分 3 本文写作时 苏轼已被贬黄州 当时 他备受监视 近乎流放 揣摩文章最后一句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 A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漫步的悠闲 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 30 4 下列红色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解衣欲睡 从民欲也 怀民亦未寝 寿终正寝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称心遂愿 欣然起行 日行千里 想要 欲望 睡觉 寝宫 卧室 于是 就 称心 如意 行走 31 5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文章运用比喻描写月色 独具匠心 十分精妙 真可谓如诗如画 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 真让人心醉神迷 B 结尾一句既有赏月的欣喜愉悦 也暗含遭贬谪的落寞孤寂的心情 更表现出一种自我排解的达观 C 文章不长 因此记叙的要素未能交代清楚 D 文章写景很有特色 看似写水 实则写月光 虚实结合 耐人寻味 C 32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 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文章第 句叙事 交代了夜游的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叙述自然流畅 C 文章第 句中的 遂 亦 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的喜悦 D 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 写月突出其明 写影突出其形 写水突出其清 D 33 7 用原文填空 本文叙事抒情 都突出了一个 闲 字 一是入 夜 即 可见其 闲 二是 月色入户 便 又见其 闲 三是 与张怀民步于中庭 仔细欣赏 和 足见其 闲 最后又以 两字 画龙点睛 解衣欲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