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达尔文 进化论 这表明元谋人已经知道用火 这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经过科学家鉴定 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形体特征 现代人 古猿 北京人 通过比较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 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额头眉骨颧骨嘴巴下颌 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用火遗迹 北京人的使用的石器 在遗址中 还发现了虎 豹 熊 鹿 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 在这样的环境中 北京人怎样生存下去呢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 只靠单个人的力量 无法生活下去 因此 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 共同劳动 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过着群居的生活 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煤的自燃 雷电生火 偶然碰撞生火 森林自燃生火 火种从哪里来呢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 还会 天然火 保存火种 火山爆发 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山顶洞人 2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里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已经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现代人 使用打制石器 会磨光和钻孔技术和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 有了装饰品 这能够说明什么 答 山顶洞人已经有了衣服穿 有爱美的意识 已经有衣服穿 4 处于氏族公社时期 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居住在一起 氏族 血缘 公有 平等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 没有私有财产 共同劳动 共同享用食物 氏族特点 170万年 70万 20万年 3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西南周口店 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与现代人基本相似 会制造工具 用火 天然火 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保存火种 打制石器 人工取火 原始人群 氏族 个体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有较多猿的特征 课后练习题 1 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 写道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 古人最需要的是 a 学会制造工具b 住在山洞里c 懂得用火d 过着群居生活2 下列古人类中 最早会人工取火的是 a 山顶洞人b 北京人c 元谋人d 半坡人 d a 3 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今天 a北京市b云南省c陕西省d河南省4 在原始社会 由共同祖先繁衍下来 并带有血缘关系是生活集体是 a原始人群b远古人类c氏族d国家 b c 二 辨析改错 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1 在风雨交加的一个夜晚 山顶洞人的火种不慎被雨水浇灭了 他们懊悔不已 以后他们又不得不生吃食物了 2 在远古时期的某一天 两个北京人为一只倒毙的肿骨鹿发生了争执 他们都认为这只鹿是自己打死的 它应该属于自己 3 在我国历史上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的原始人先后有元谋人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直立行走 制造工具 能够用火 大脑发达 产生了语言 人类越来越强大 观察与思考 四种现代类人猿图 为什么人类能不断进步 而他们却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 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用火遗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