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1.1.2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黑龙江省绥化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1.1.2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黑龙江省绥化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1.1.2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黑龙江省绥化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1.1.2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黑龙江省绥化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1.1.2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和地球仪 1 运用地球仪 说出经线与纬线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 图文结合 合作探究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3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激情投入 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2 掌握特殊的纬线和经线 3 分析总结纬度和经度的变化规律 4 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 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法指导 1 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 并用红笔勾画课本 2 熟记基础知识 并进行知识梳理 3 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用红笔做特殊记号标注出来 讨论时和同学讨论 研究 自主预习 三 纬线和纬度 1 赤道 2 纬线 最长的纬线是 3 纬线的特点 a形状 b长度 c指示方向 4 纬度 a 起始线 b 纬度范围 c表示方法 赤道以北为 用 表示 赤道以南为 用 表示 d变化规律 向北逐渐增大为 否则就是 e高 中 低纬划分 5 特殊纬线 a 23 5 n 23 5 s 66 5 n 66 5 s 标出 b 南北半球分界线 在地球仪上 与赤道平行的线 在地球仪上 南北两极等距离的地方环绕地球一周的线圈 赤道 圆 不等 东西方向 赤道 0 90 北纬 南纬 n s 北纬 南纬 1 纬度大小与纬线长短有什么关系 2 南纬一定在南半球 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吗 3 东经一定在东半球 西经一定在西半球吗 探究 思考一 纬线和纬度 纬线和纬度 北纬 n 南纬 s 向北度数增大 向南度数 赤道 赤道 地球赤道经过11个国家和地区 1740年 南美洲厄瓜多尔在首都基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赤道纪念碑 此外 非洲的乌干达 肯尼亚 刚果 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也建有赤道标志 世界上最雄伟的赤道纪念碑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的赤道纪念碑的四面刻有字母e s w n 分别代表东 南 西 北四个方向 并书有 这里是地球的中心 字 碑顶放置大地球仪 北极朝北 南极朝南 中间用白线标示的赤道从球面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阶上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0o 0o 23 5 66 5 90o 90o 几条重要的纬线 23 5 23 5 23 5 66 5 66 5 66 5 南北半球的划分 知识网络 纬线和纬度 纬线 纬度 概念 特点 划分 特殊纬线 半球划分 高 中 低纬度划分 四 经线和经度1 经线及特点 a形状 b长度 c指示方向 2 经度 a起始线 b经度范围 c表示方法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 用 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 用 表示 d变化规律 向东逐渐增大为 否则就是 3 特殊经线 a 0 经线 180 经线b 东西半球分界线 20 w 160 e经线 半圆 相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0 180 东经 西经 e w 东经 西经 探究 思考二 4 纬线圈与经线圈有哪些区别 5 如果给你一条经线 你能否找出与它正相对的经线 6 为什么要以20 w 160 e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 而不是用0 180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呢 经线和经度 经线和经度 西经 w 东经 e 向西度数增大 向东度数 0 本初子午线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有座子午宫 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线 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 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 它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东西半球的划分 小结 经线和纬线 小结 经度和纬度 小结 1 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 认识了地球的形状 2 知道了要用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 3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利用地球仪可以研究很多地理问题 4 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组成经纬网 可以在地球仪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 练习 写出各点的纬度 150 00 150 a b a 北纬150 150n b 南纬150 150s c 南纬400 400s d 北纬700 700n 练习 写出各点的经度 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