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8.3 明治维新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8.3 明治维新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8.3 明治维新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8.3 明治维新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8.3 明治维新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明治维新 你知道当今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姓氏的由来吗 明治政府时期废除身份制 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 由于时间仓促 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给自己起姓 家的周围是稻田的农民就根据 田 的特征姓田中 藤田 吉田 或野中 藤野 野田 家住河边的姓河边 河本 渡边 或川口 川端 川崎等 如果住在山脚下 姓山本 山中 山口 请思考 1 明治政府除了废除身份制还有哪些措施 2 明治政府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 废除旧体制1 加强中央集权 1 内容 取消幕府的 接着又逐步收回了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1871年 政府宣布 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 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 原各藩大名迁到 定居 2 作用 统一的 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封建领地 废藩置县 东京 中央集权 2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1 内容 取消大名和公卿的名称 改称 华族 武士改称 士族 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被称为 宣布 废除武士佩刀和 格杀勿论 的特权 以 的形式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2 作用 适应 的一种新的社会体制建立起来 平民 四民平等 公债补偿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 明治维新 在广义上是指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过程 狭义上是指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 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逐步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建立起新的制度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进行的改革运动 知识点拨 1 废藩置县的意义 1 结束了各藩领主的割据势力 巩固了新政权 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2 为全国范围内实行更大规模改革创造了条件 3 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是如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 1 废藩置县 有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2 四民平等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为资本主义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3 公债补偿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 二 发展新经济1 措施 1 币制改革 1871年 以金本位的纸币 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2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确认 允许土地买卖 3 地税改革 征收统一的土地税 新的土地税以 支付 为国家的工业化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日元 土地私有 货币 4 殖产兴业 政策 从西方国家引进生产技术 设备和人才 创办 供私人企业效仿 建设近代 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 特点 大力扶植和保护 的发展 大部分国营企业被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 样板 企 业 交通通信事业 私人资本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 单位 千捆 注 内的数字为相对于国内总消费的百分比 日 高村直助 日本纺织业史序说 探究分析 1 明治政府为发展经济作了哪些政治准备 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 废藩置县 作用 消除了封建割据局面 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 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取消武士特权 实行 四民平等 作用 建立起新的社会体制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工业的发展状况 这一发展得益于哪一政策 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 发展状况 国内生产迅速增长 国外输入占国内总消费比例迅速下降 或国内消费来源由以国外输入为主转为以国内生产为主 政策 殖产兴业 从西方引进生产技术 设备和人才 创办 样板 企业 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 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 日本为促进经济的发展还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提示 币制改革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地税改革 为工业化提供财政保障 4 结合所学知识 探究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征 提示 国家创办示范工厂 带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 倡导 文明开化 1 含义 明治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 文明 2 表现 1 许多日本学生被派到 留学 翻译西方著作 2 仿照欧美国家模式 进行教育改革 建立了 体制 1871年 明治政府成立 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 3 在生活习俗方面 明治政府也大力推进 资本主义 欧美国家 近代教育 文部省 西化 特别提醒 文明开化 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 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文化科学 生活方式等 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 目的是为振兴现代教育 教化国民 实现日本的近代化 四 建立新军队1 措施 1 实行 建立常备军 2 建立 仿制先进武器 大力改进军事装备 3 设立军事院校 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2 结果 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 3 特点 1 日本军队称为 2 军人接受 教育 必须效忠天皇 3 只向 负责 不受内阁干预 义务兵役制 军工企业 皇军 武士道 天皇 阅读下列材料 1872年 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 太阴历 而同西洋各国一样 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 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 一周为7天 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 此前 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 如3月3日 5月5日 7月7日等 都是从中国传入的 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 规定新的节日 要求民众届时庆祝 如神武天皇即位日 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 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 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探究分析 1 日本改变历法属于哪一改革主题 这一改革主题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提示 文明开化 政策 本质含义 向西方学习 即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2 在学习西方文明方面 明治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 翻译西方著作 进行教育改革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成立文部省 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生活习俗方面 大力推进西化 3 据材料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 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提示 特点 以天皇及皇室为中心 努力摆脱传统 不断西化 原因 神化天皇权威 加强统治的需要 顺应 文明开化 政策 4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日本历法和节日改革的效果 思路分析 以日本节日改革为切入点 考查了 文明开化 日本节日改革在日本近代化的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应注意从引进西方近代文明 促进日本近代化的积极作用和具有浓厚专制色彩 神权色彩两个角度来分析 提示 积极 引进了西方近代文明 改造了日本落后的传统文化 有利于实现日本的近代化 局限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神权色彩 5 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在军事方面又有哪些体现 提示 对军队灌输武士道精神 要求军人效忠天皇 军队只对天皇负责 不受内阁控制 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知识点拨 2 殖产兴业 明治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 以各种政策为杠杆 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 按照西方的样板 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4 明治政府首先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1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日本当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发达 需要借助地税改革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 5 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1 主导力量 政府主导型的近代化模式 2 推进步骤 国营企业示范作用 引进西方技术 兴办国营企业 兴建近代交通通信业 国营企业的转让 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政府扶植和保护 3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发展速度较快 4 企业归属 得到政府扶持的大资本家控制了大部分近代工业 知识点拨 1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 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自然发展的结果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是在外敌当前 变革图强的结果 2 时间 日本发展工业之际 英国等国已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为了赶上发达国家 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 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3 内容 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设备创办工厂 建设交通通信事业 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 4 特点 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 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 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 2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 社会背景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迅速壮大 2 领导力量 倒幕派实力较强 有自己的武装 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 3 改革措施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 行之有效的 大刀阔斧的改革 4 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有利 外部干涉较少 3 明治维新的特点 从改革的领域 方式 措施 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