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5189检验领域关键技术要求评审原则解读ppt课件_第1页
Iso15189检验领域关键技术要求评审原则解读ppt课件_第2页
Iso15189检验领域关键技术要求评审原则解读ppt课件_第3页
Iso15189检验领域关键技术要求评审原则解读ppt课件_第4页
Iso15189检验领域关键技术要求评审原则解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关键技术要求评审原则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检验科贾克刚 5 3 2分析系统校准5 3 7设备故障修复后验证5 5 1内部检验程序的确认5 5 5生物参考区间评审5 6 1室内质控5 6 3溯源及结果可信度证明5 6 5实验室间比对5 6 6实验室内比对 新修订内容 生化学 免疫 定量 检验领域关键技术要求评审原则 5 3 2分析系统校准 1 分析设备 a 检定 强检设备按国家相关要求执行 b 外部校准 按制造商校准程序进行 c 校准基本项目 加样系统 光路系统 温控系统 d 实验室提供材料 校准程序文件 校准记录 校准结果和 或结论 生化分析仪检定规程 卫生部的行业标准JJG464 1996 生化分析仪 其中规定要做9项指标 1 外观 2 零点漂移 3 波长准确度和重复性 只适用于新制造仪器 4 杂散光 5 吸光度的准确度 6 吸光度的重复性 7 线性误差 8 交叉污染率 9 水浴温度 生化分析仪检定规程 药监局的行业标准 YY T0654 2008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规定要做13项指标 1 环境 2 杂散光 3 吸光度准确度 4 吸光度稳定性 5 吸光度线性范围 6 吸光度重复性 7 温度准确度与波动度 8 样品携带污染率 9 加样准确度与重复性 10 临床项目的批内精密度 11 外观 12 环境试验要求 13 安全要求 酶标仪 只有检定规程 JJG861 2007 酶标分析仪 其中规定了9个指标 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验外观检查 示值稳定性 波长示值误差 吸光度示值误差 波长重复性 吸光度重复性 灵敏度 通道差异 绝缘电阻 生化学 免疫 定量 检验领域关键技术要求评审原则 5 3 2分析系统校准 2 辅助设备 a 检定 强检设备按国家相关要求执行 容量瓶 定量吸管 加样器 天平 pH计和温度计等计量器应每年进行一次计量鉴定 b 内部监测 核查 实验室制定程序 c 实验室提供材料 监测 核查SOP 记录 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目录 玻璃液体温度计体温计天平与砝码秤 台秤 电子秤等压力表 氧气表血压计 血压表酸度计 密度计分光光度计医用辐射源 眼压计 屈光度计心 脑电图仪听力计医用超声源验光仪 验光镜片组电离辐射防护仪血球计数器医用激光源接地电阻测量仪 计量检定印 证管理办法 计量器具经检定合格的 由检定单位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 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合格证或加盖检定合格印计量检定印 证包括 一 检定证书 二 检定结果通知书 三 检定合格证 四 检定合格印 錾印 喷印 钳印 漆封印 五 注销印 检定证书 检定结果通知书必须字迹清楚 数据无误 有检定 核验 主管人员签字 并加盖检定单位印章 5 3 7设备故障修复后验证 故障原因分析 确定受故障影响的方法学性能 5 3 7设备故障修复后验证 根据故障原因 进行相关的性能验证 校准 a 故障直接影响检验结果时 实施校准 b 质控品检测 结果在控制范围内 c 与其他仪器的检测结果比较 偏差在实验室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d 使用留样再测结果进行判别 结果应满足实验室允许偏倚的要求 e 前一批检测标本的结果确认 结果应满足实验室允许偏倚的要求 实验室提供以上活动的记录 5 5 1内部检验程序的确认 非配套检测系统 a 评价内容 应评价检验方法适用的全部性能指标 包括正确度 精密度 准确度 线性 测量区间 检出限等 b 评价方法 推荐按CLSI相关文件执行 c 确认标准 实验室内部标准 术语和定义 1 接受参照值acceptedreferencevalue用作比较的经协商同意的标准值 它来自于 a 基于科学原理的理论值或确定值 b 基于一些国家或囯际组织的实验工作的指定值或认证值 c 基于科学或工程组织赞助下合作实验工作中的同意值或认证值 d 当a b c 不能获得时 则用可测量的期望 即规定测量总体的均值 2 准确度accuracy一次测试结果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 改自GB T3358 1 1993 注1 术语准确度 当用于一组测试结果时 由随机误差分量和系统误差即偏倚分量组成 术语和定义 3 偏倚bias测试结果的期望与接受参照值之差 注1 与随机误差相反 偏倚是系统误差的总和 偏倚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系统误差引起 系统误差与接受参照值之差越大 偏倚就越大 4 绝对 测量误差 absolute errorofmeasurement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5 测量区间measuringinterval测量仪器的一组被测物的数据 预期它们的误差在特定限度内 注1覆盖了达到方法要求的可接受标准数值的区间 范围 注2在一些标准中 使用 可报告范围 或 分析测量范围 术语和定义 6 客观证据objectiveevidence建立在通过观察 测量 试验或其他手段所获事实的基础上 证明是真实的信息 7 离群值outlier样本中的一个或儿个观测值 它们离开其他观测值较远 暗示它们可能来自不同的总体 通常用术语偏倚表示 术语和定义 8 精密度precision在规定条件下 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9 正确度trueness由大量测试结果得到的平均数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 注1 正确度的度量通常用术语偏倚表示 精密度 正确度和准确度之间的关系 检测系统的概念 检测系统 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所需要的仪器 试剂 校准品 质控品 操作程序等的组合 配套检测系统 整个检测系统由同一厂商或仪器的指定厂商提供并配套使用 若该系统经FDA认可 使用这样的检测系统对病人标本进行检验 其结果具有溯源性 自建检测系统 实验室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建立的检测系统 其检验结果往往不可溯源 不同检测系统间缺乏可比性 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 精密度 不精密度 重复性 重现性 正确度 不正确度 偏倚 偏差 准确度 不准确度 总误差 分析测量范围 线性 临床可报告范围 分析灵敏度 检测限 临界值 分析特异性 分析干扰 参考范围 参考区间 参考值 参考限 其他分析性能 携带污染 稳定性 分析总误差的因效图 正确度性能评价方法 NCCLSEP9 A2 MethodComparisonandBiasEstimationUsingPatientSamples 2002 利用病人标本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 NCCLSEP15 A UserDemonstrationofPerformanceforPrecisionandAccuracy 2001 用户对精密度和正确度性能的核实 ComparisonofPatient SpecimenResultstoAnotherMethod 病人标本结果与其他方法的比对 RecoveryofExpectedValuesfromAssayedReferenceMaterials 测定定值参考物质 EP9 A2方案设计要点OverviewoftheEP9 A2protocol Sufficienttimefortheoperatorstobecomefamiliarwiththedevice soperationandmaintenanceprocedures 检验人员有足够的时间熟悉仪器的操作 维护与保养 Sufficienttimefortheoperatorstobecomefamiliarwiththeevaluationprotocol 检验人员有足够的时间熟悉评价方案 Assurancethatboththetestandthecomparativemethodsareinproperqualitycontrolthroughouttheevaluationperiod 在整个实验中 保持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都处于良好的质量控制之下 EP9 A2方案设计要点OverviewoftheEP9 A2protocol Sufficientdatatoensurerepresentativeresultsforboththetestandthecomparativemethods 试验方法和比较方法有足够的数据确保实验结果具有代表性 Analyzeeachpatientsampleinduplicateusingboththetestmethodandthecomparativemethod Analyzetheduplicatesforeachmethodwithinthesamerunforthatmethod 每个标本用试验方法和比较方法作重复测定 EP9 A2方案设计要点OverviewoftheEP9 A2protocol Theworkinggrouprecommendsthatatleast40patientsamplesbeanalyzedoveratleast5operatingdays 至少做40份病人标本 实验至少持续5天 Wheneverpossible atleast50 ofthesamplesrunshouldbeoutsidethelaboratory sreferenceinterval 尽可能使50 的实验标本分析物的含量不在参考区间内 各个标本分析物含量越宽越好 EP9 A2方案设计要点OverviewoftheEP9 A2protocol 6 尽可能使50 的实验标本分析物的含量不在参考区间内 各个标本分析物含量越宽越好 7 不要使用对任一方法有干扰的标本 8 每份标本应有足够的量 以便使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都能做双份测定 9 将标本按1 2 3 4 5 6 7 8顺序排列先测一遍 然后将顺序倒过来做双份第二次测定 10 应在2个小时内两种方法对同批标本分别开始实验 最好使用当天采集的标本 5 5 5生物参考区间评审 1 适用性评审 应有临床科室参加 且性能验证完成 a 参考区间来源 5 5 5生物参考区间评审 1 适用性评审 应有临床科室参加 b 参考人群 没有任何影响检测结果的生理指征未服用过药物或进行饮食治疗发育 精神正常 无心血管 肺 肾和肝胆 胰等器质性疾患3个月无输血和手术史 1个月内为患任何疾病妇女不在月经期 妊娠或哺乳期无酗酒史 5 5 5生物参考区间评审 1 适用性评审 应有临床科室参加 c 检测方法 d 分组因素 年龄 性别等 5 5 5生物参考区间评审 2 建立参考区间 n 120例 3 验证参考区间 n 20例 收集20例符合建立参考范围要求的标本 对此参考范围进行验证 分析结果只允许有5 的数据超出所验证的参考范围 否则须重新建立参考范围 可参见CLSIC28 P文件 5 6 1室内质控 1 执行GB T20468 2006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 2 实验室应提供室内质控图 执行GB T20468 2006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了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C24 A2文件 定量测定统计质量控制 原理和定义 批准指南 第二版 NCCLSC24 A2StatisticalQualityControlforQuantitativeMeasurements PrinciplesandDefinitions ApprovedGuideline SecondEdition 该指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多年实践已得到认可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治国 王清涛 李小鹏 杨振华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 计划 分析区间 质控品 质量控制应用 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间比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检验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实验室的定量测定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 1偏倚bias试验结果偏离可接受参考值的系统偏离 带有正负号 2 2不精密度imprecision一组重复测定结果的随机离散 其值由统计量定量表示为标准差或变异系数 2 3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GB T19000 2000 3 2 10 2 4质量控制策略qualitycontrolstrategy质控品种类 每种检测频次 放置的位置 以及用于质控数据解释和确定分析批是在控还是失控的规则 2 5随机误差randomerror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2 6系统误差systematicerror在重复性条件下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2 7可报告范围reportablerange在仪器 试剂盒或系统的测定响应之间的关系 显示是有效的期间内试验值范围 2 8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观察值或测定结果中不精密度的统计度量 变异性 离散的度量是总体方差的正平方根 3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方法是用来监测检验方法的分析性能 警告检验人员存在的问题 质量控制一般通过检测质控品来实行 根据统计量来判断检验结果的质量 是否需要做系统的纠正 患者检验结果是否可接受 4质量控制的计划4 1规定质量要求根据允许总误差来规定质量要求 允许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即方法的不精密度和偏倚 超过此限说明检验质量不可接受 4 2确定方法性能确定分析方法的关键指标 不精密度和偏倚 除了这二者外 还需了解方法的不稳定性 如 分析误差预期的类型 大小和产生的频率 4 2 1不精密度对质控品进行重复检测可求出不精密度 可以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 EP5 A求出不精密度 4 2 2偏倚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测定值与室间质评 能力验证 PT 的均值的差值作为偏倚的估计 4 3制定质量控制策略应确定 a 检测不同浓度质控品的种类及每种的次数 b 质控品放置的位置 c 选择的质控规则 4 4预测质量控制的性能质量控制性能的指标是误差检出概率和假失控概率 可根据功效函数图预测出不同质控规则在不同质控测定结果个数时的误差检出概率和假失控概率 4 5设定质量控制的性能根据预测出的不同质控规则的多种特性 结合临床要求和检验工作实际情况 可选定出合适的误差检出概率和假失控概率 4 6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规则基于功效函数图 临界误差图和操作过程规范图选择适当质量控制规则 质控品的测定数 具体的方法见文献 1 1和 2 5规定分析区间5 1分析批分析批是一个区间 如 一段时间或测量样本量 预期在此区间内检测系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是稳定的 在检验工作中 每个分析批必须检测质控品以评价该批次的性能 5 2分析批长度应对特定的分析系统规定适当的分析批长度 5 2 1厂家推荐批长度 Manufacturer sRecommendedRunLength MRRL 厂家应说明测定系统准确度和精密度稳定的时间或序列 5 2 2用户规定的批长度 User sDefinedRunLength UDRL 用户除了根据厂家推荐的批长度外 还应根据患者样本稳定性 患者样本数量 重复分析样本量 工作流程 操作人员素质来确定分析批长度 UDRL不应超过厂家推荐的批长度 除非用户具有足够的科学数据才能修改 6质控品6 1应用每一分析项目在用户规定的分析批长度 UDRL 内必须检测质控品 6 2特性质控品的成分应与检测患者样本的基质相似或一样 质控品应该均一和稳定 条件允许 可储存一年的用量 瓶间变异性应小于分析系统的变异 如果没有商品的质控品 实验室可以自制质控品 6 3与校准品的关系质控品不同于校准品 质控品绝不能作为校准品用 6 4质控品中分析物的浓度所选质控品的浓度应反映临床有意义的浓度范围的变异 7质量控制应用7 1质量控制策略实验室应规定 a 使用的不同浓度的质控品种类 b 每个质控品测定次数 c 质控品的位置 d 决定分析性结果可否接受的判断规则 7 2质控品检测的频次在每一个分析批长度内至少对质控品作一次检测 分析系统或试剂的厂商应推荐每个分析批使用质控品数量及放置位置 用户根据不同情况 可增加或减少质控品测定次数和改变放置位置 7 3质控品的位置用户应确定每批内质控品的位置 其原则是报告一批患者检测结果前 应对质控结果作出评价 质控品的位置须考虑分析方法的类型 可能产生的误差类型 例如 在用户规定批长度 UDRL 内 进行非连续样品检验 则质控品最好放在标本检验结束前 可检出偏倚 如将质控品平均分布于整个批内 可监测漂移 若随机插于患者标本中 可检出随机误差 在任何情况下 都应在报告患者检测结果前评价质量控制结果 注 常规工作中将质控品放在校准品之后 得到的质控结果是对分析不精密度的不真实的估计 对批量标本检测时出现的偏倚或漂移无法作出估计 7 4质控规则7 4 1质控规则的表示用方式表示质控规则 A 代表质控测定值个数 L 是从正态统计量得到的质控界限 例如 质控规则指的当一个质控结果超出了均值加减3倍标准差界限后 须采取措施 质控规则指的是在同一批检测的两个质控结果同时同方向超出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的界限 或者两次不同批的质控结果同方向超出均值2个标准差的界限 常用的失控规则是和 其他质控规则参见有关文献 1 2 极差质控规则可表示为 R 是同批检测中两个质控结果的绝对差 L 是由正态统计量得到的界限 例如 质控规则指的是在两个质控值之间的差值超过4个标准差 须采取措施 质控规则须设计成为可检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一般用和可检出随机误差 用或连续4个质控值超过了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的某一侧 或有连续7个到12个质控值在均值的同一侧 可检出系统误差 规则亦可检出非常大的系统误差 应根据每个检测系统和临床目标去选择质控规则 必须是不同的检测系统和不同的临床需求选择不同的质控规则 7 4 2误差检出质控方法应具既能灵敏地检出分析误差 即具有较高的误差检出概率 又能特异地识别误差 即具有较低的假失控概率 使用多规则方法可改善误差检出 同时具有低概率的假失控 7 4 3假失控规则可警告检测系统有倾向于失控的表现 但若依此作为失控规则 会造成过高的假失控的可能性 概率 因此 一般不将它作为失控规则 特别当质控品检测次数大于1时更应注意 7 5质控图以质控图形式表示质控结果 有助于对质控数据的解释 最常用的是Levey Jennings质控图和Z 分数图 7 6设定质控界限7 6 1平均数和标准差由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出质控界限 表示实验室使用的分析方法对某质控品作分析具有的变异 例如 质控规则的质控界限为均值加减3个标准差 质控品的均值和标准差应建立在实验室常规使用方法对质控品重复测定的基础上 7 6 2定值质控品若使用定值质控品 使用说明书上的原有标定值只能作参考 必须由实验室作重复测定来确定实际的均值和标准差 7 6 3新批号质控品均值的建立新批号质控品的每个项目都应和现用的质控品作平行检测 最好是在不同天内至少作20瓶的检测 若无法从20天内得到20个数值 至少在5天内 每天作不少于4次重复检测来获得 7 6 4新批号质控品标准差的建立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操作稳定 有大量质控数据 则由此确定的标准差估计值应可用于新批号 但对标准差估计值应定期重新评估 若无较好的资料 则应重新作估计 最好是在20天得到至少20个数据 在以后能有较长的稳定操作的数据时 计算的估计值更好 用其替代前者 7 6 5累积值由每个月质控数据对标准差的估计 对均值亦有一定影响 常因检测数的固有困难 造成月与月之间的变异较大 例如 由20个检测数估计标准差 它和标准差真值间的差异可达30 由100个检测数估计标准 估计值和真值的差异还要大于10 较好的估计是将较短时间周期内的质控数据累积起来 例如 累积6个月连续每月质控数据成为6个月累积值 要注意的是作为每个月周期的均值没有持续下降或上升的改变 7 7失控情况7 7 1消除问题的原因对失控的最佳处理是确认问题的原因 发现问题并提出妥善解决办法 消除失控的原因 并防止以后再次发生 7 7 2验证患者结果实验室应建立制度 在出现质控失误时 有相应措施验证患者检测结果 8对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若多个实验室共用同一批号的质控品 可将报告结果组织一个实验室间比对计划 由该计划的数据获得统计资料 用来确定 1 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不精密度 2 实验室间同一方法组的偏倚 3 精密度和相对偏倚的分析和统计参数 与医学要求的关系 作为实验室自我评价 相对于方法学组的偏倚及相对不精密度是有用的参数 对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对完善室间质量评估提供了有效的补偿 因此 应鼓励实验室积极地参与室内质控数据的实验室间比对计划 5 6 1室内质控 实验室应保存相关质控的原始记录 5 6 3溯源及结果可信度证明 1 配套分析系统 制造商提供的溯源性声明 2 非配套分析系统 采用以下任一方法 a 采用有证标准物质 CRM 进行正确度验证 b 与经确认的参考测量程序进行比对 3 如以上无法实现 则通过如下方式提供结果可信度的证明 a 参加适宜的能力验证 PT 或室间质评计划 且在近期一个完整的周期内成绩合格 b 与已获认可的实验室或其它使用相同检测方法的配套系统的同级别或高级别实验室进行比对 5 6 3溯源及结果可信度证明 1 配套分析系统 制造商提供的溯源性声明 2 非配套分析系统 采用以下任一方法 a 采用有证标准物质 CRM 进行正确度验证 b 与经确认的参考测量程序进行比对 3 如以上无法实现 则通过如下方式提供结果可信度的证明 a 参加适宜的能力验证 PT 或室间质评计划 且在近期一个完整的周期内成绩合格 b 与已获认可的实验室或其它使用相同检测方法的配套系统的同级别或高级别实验室进行比对 配套检测系统的溯源性 供应商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