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2.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2.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2.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八中教师备课纸课题: 15、最苦与最乐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3. 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 设 计学 生 活 动 设 计二次备课课文精讲:1默读课文,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3)作者如何阐述“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4) 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未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教 师 活 动 设 计学 生 活 动 设 计二次备课3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4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气。“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其作用。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