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世界格局PPT幻灯片课件_第1页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PPT幻灯片课件_第2页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PPT幻灯片课件_第3页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PPT幻灯片课件_第4页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PPT幻灯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 美苏争锋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三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当今世界 必修三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四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20世纪世界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和与时俱进 世界文化更积极地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1 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 2 德国分裂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b 3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c 2 1945 1946 1947 3 1949 1955 1947 6 1947 9 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过程b 3 美苏两极对峙形成过程 重要史实和概念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 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 标志冷战正式开始和两极对峙出现 1949年1月 经互会 政治政策的经济运用 1949年成立 北约 1955年成立 华约 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进程 4 概念 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两极格局 是以美苏为中心 以两大集团 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冷战 泛指美苏为首两大阵营间除了 热战 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见P155 知识链接 国际关系体制 世界政治格局 主要表现 5 1 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2 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3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 遏制共产主义 与维护本国制造商 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7 2013 广东文综 23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 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 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 保卫性措施 是建立A 联合国B 欧洲共同体C 华沙条约组织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8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 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 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 每一缔约国 应单独会同其它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 包括武力之使用 A 华沙条约 B 北大西洋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凡尔赛和约 9 苏联 波兰 民主德国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奥地利 瑞士 瑞典 芬兰 法国 意大利 土耳其 西班牙 希腊 丹麦 英国 冰岛 挪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阿尔巴尼亚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设问 该历史地图可以作为北约成立时的地图吗 10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1月经互会1949年4月北约成立1949年9月联邦德国成立1949年10月民主德国成立1954年10月联邦德国加入北约1955年5月华约成立 民主德国是缔约国之一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战败国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 苏 英 法四国分区占领 美国力图分裂德国 把联邦德国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中 苏联采取对抗措施 于1948年封锁西柏林 美国利用 柏林危机 造成的紧张局势 渲染战争气氛 策划建立针对苏联的军事集团 1945年的德国1948年的德国 12 13 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争锋的热点表现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华沙条约组织 经济互助委员会 朝鲜分裂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德国分裂 14 H bomb1亿吨TNT当量氢弹 15 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全面冷战与局部 热战 相交织 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1 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相互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 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 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 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如亚 非 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 第三世界崛起 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6 2011 浙江文综 39 26分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 苏联解体20周年 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 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 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 杰里 本特利等 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 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 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 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 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1991年9月9日 2 根据材料二 联系所学知识 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 美苏冷战 的 8分 2 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国际局势紧张 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 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8分 17 50S中期 60S初 有缓和有争夺 美略占优势 60S中期 70S末 苏联攻势 美国收缩 80S末 90S初 美国扩张 苏联收缩 知识联系 美苏争锋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二战后 50年代中期 逐渐形成两极对峙 新中国成立 推行一边倒政策 抗美援朝 中美关系缓和 迎来外交新局面 中国新时期不结盟 新型多边外交 18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19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主要概括为 三三两两一 即三个国际关系格局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多极化趋势 三种重要的外交政策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二战后的冷战政策 两场世界大战两个主要的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一个中心 国际关系的中心由英国 美苏两极 一超多强 20 主线索 以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主线 把外交政策 世界大战和国际组织穿插在内 也可按大国关系的发展 法德 美欧 英法 美日等 演变为线把握不同时期 不同格局下和国际组织下的大国关系 以中国为线把握不同时期的大国关系 国际格局和战争下的国际关系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21 策略首先 理解几个有关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知识 外交政策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国家实力是决定外交成败的关键因素 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经济 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 是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 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 注意将现实国际大事与所学知识相联系 做到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 再次 理清基本线索 把握关键时期 要重点把握二战 二战后和两极格局结束三个重要时期 最后 复习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除了把握各时期的阶段特征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特点外 还要注意把握重要国际会议 国际条约和重大战役等知识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22 整合一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世界现代史重点知识剖析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23 整合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及冷战后的国际政治 经济 世界现代史重点知识剖析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一 一次大战 战前 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美德英法经济迅速发展且不平衡 世界一体化形成 政治 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战前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加紧军备竞赛战后 经济 交战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大战后欧洲经济危机 世界金融地位下降美国迅速崛起 在欧洲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得以发展和扩张 独占中国东北市场 24 世界现代史重点知识剖析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一 一次大战战后 经济 政府机构职能改变 对经济进行干预科技 新科技发展 生产流程改进 生产管理革新政治 同盟国集团战败 英法被削弱 欧洲中心动摇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建立 德国被处置 日本被限制 国联成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十月革命 苏俄建立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观念 社会主义影响人类 和平主义盛行 整合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及冷战后的国际政治 经济 25 世界现代史重点知识剖析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二 二次大战战前 经济 30年代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 市场战 列强极力转嫁危机 世界经济秩序混乱 胡佛政府顽固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罗斯福新政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形成经济新模式 政治 政治危机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激化 列强间的矛盾激化 列强与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矛盾激化 德日法西斯乘机上台 对外侵略扩张 战争策源地形成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 中国 埃塞俄比亚 西班牙展开反法西斯斗争 局部战争不断升级 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 制造慕尼黑阴谋 苏联中立自保政策 签订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整合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及冷战后的国际政治 经济 26 世界现代史重点知识剖析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二 二次大战战后 经济 战争使交战国经济损失惨重 美国实力上升 确立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英法元气大伤 经济衰退 德日战败 经济受重创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复兴欧洲经济 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西欧开始走向联合 法德和解 建立煤钢联营 政治 国际政治格局根本变化 欧洲大国中心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形成雅尔塔体系 德日被处置 联合国建立 美苏冷战对峙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 整合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及冷战后的国际政治 经济 27 二 二次大战战后 政治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越出一国范围 开创新局面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新兴民族国家出现 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发展 科技 为战后科技革命奠定基础 计算机技术 原子能技术发展 世界现代史重点知识剖析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整合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及冷战后的国际政治 经济 28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整合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及冷战后的国际政治 经济 三 冷战结束后政治 呈现动荡与和平 紧张与缓和的基本特点 地区性冲突不断 史实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海湾战争 美国作用加强 阿拉伯世界分裂国际政治格局暂时形成 一超多强 的局面 多极化趋势加强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史实 苏联解体后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洲加快一体化进程日本经济发展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从困境走出低谷中国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9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整合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及冷战后的国际政治 经济 三 冷战结束后经济 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区域集团化史实 1993年欧盟成立 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合作为主演变为经济和政治双重区域合作组织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加快了美墨加经济的发展 加快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 促进亚太地区多边经济联系与合作 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经济全球化史实 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 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又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0 整合三重要的国际组织 31 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密切关系 可以说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是小政治 而国际政治格局 或政治形势 是大政治 小政治是大政治的细胞 大政治是小政治的聚合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往往会影响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而世界政治格局又往往会决定一个国家内部政治状况 例如 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导致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的崩溃 二战后的 雅尔塔体系 导致了朝鲜的南北分裂 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原因有二 第一 世界政治格局是国家政治的组合形式 当一个国家的政治变动打破原有政治均衡时 必然会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波动 第二 当国际政治格局处于较稳定状态或被有实力的大国所操纵时 它往往会决定一些弱小国家的政治命运 这里 我们提出大小政治关系的目的 在于提醒大家分析政治现象时 不要单纯地囿于国内政治 经济的考究 而是应注意把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结合起来分析认识 以增强观察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现代史重点知识剖析 从现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角度 32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 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 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请根据相关史实 说明两极格局的 相对的稳定性 及其作用 并分析导致两极格局 受到撼动 和 挑战 的因素 P163 两极格局的 相对的稳定性 及其作用 P157 因素 1 美苏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 2 其他力量 33 两极多极化 新兴力量崛起 1 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 2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3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4 一超多强 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 5 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 6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7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4 哪些新兴力量 各自崛起的原因 过程表现和影响作用 35 说明 学习本课要抓住 新兴力量 和 崛起 这两个关键词 了解战后出现了哪些新兴力量及它们崛起所产生的影响 理解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 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历史阶段特征 36 1946年 丘吉尔提出 三环外交 基本构架 一个英美联盟 一个联合的欧洲 一个英联邦 英国在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 王斯德主编 世界通史 1960年 英国组织了更具限制性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英国 瑞典 挪威 丹麦 奥地利 瑞士和葡萄牙 称为 外七国 以区别于 内六国 这一联盟规定 逐步取消内部关税 但和共同市场不一样 它没有规定超国家的控制手段和协调手段 也没要求对外部世界设立一种共同的关税 外七国 并未有效地起作用 这反映在英国较低的经济增长率中 1962年 英国开始进行谈判 要求加入 内六国 但有关英联邦经济关系的问题引起了麻烦 另外 还有政治上的难题 戴高乐在1963年1月不批准英国的申请时阐明了这一点 他解释说 如果让英国及其 外七国 伙伴加入 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 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 这是不能接受的 他想要的是一个由他扮演领导角色的 严格的欧洲组织 斯 全球通史 37 38 1950年5月9日 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 当时 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 舒曼提出以煤钢联营作为发展欧洲一体化的小规模试验厂 这一建议旨在将为法国 德国 比利时和卢森堡这四个国家所分割的莱茵河流域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 做到使战争象舒曼所说的那样 不仅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是不可能的 从而减轻法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忧 斯 全球通史 39 2010 全国 卷文综 22 1951年 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 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 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 其委员实行招聘制 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 这表明 该共同体是 A 政府之间的合作B 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 企业之间的联合D 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D 40 这些成员国给了欧洲煤钢联营以决定价格 确定进出口税和分配原料的全部权力 它们还成立了一个管理机构 高级委员会 其总部设在卢森堡市 重大的政策性决议由经成员国议会选举产生的欧洲煤钢联营联合大会作出 各成员国之间的争端则由联营机构自己的法院解决 欧洲煤钢联营在短期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它不仅去掉了联营成员国中煤 钢产品的所有关税 而且消除了各种限制 如定额 进出口许可证 差别性运价或价格级差等 斯 全球通史 41 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 即共同市场 欧洲原子能联营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将来同核大国之间的能源差距而做好必要的准备 它包括共同进行原子能研究 自由交换原子能情报和建立一个共同市场进行原子能装备及物资的贸易等 欧洲原子能联营与美国的原子能委员会相似 所不同的仅在于它只关心将原子力量用于和平目的 共同市场的建立更为重要 园为它的目的是将欧洲煤钢联营的工作扩大到所有产品和所有部门 在规定的时期内减少所有的内部关税 到1969年12月31日时 取消所有这些关税 使6个成员国组成一个巨大的自由贸易区 斯 全球通史 42 我的问题 6 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这里的 政治一体化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3 二战后 欧洲各国为什么要选择联合 国家利益 经济和政治经济 想一想必修2 专题8第1 2课政治 想一想必修1 专题9第1 2课 44 1 美国利用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主导控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西欧各国力图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2 世界银行对西欧经济的援助 促使西欧经济恢复 为欧洲走向联合奠定经济基础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元的主导地位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欧洲经济发展 欧洲各国力图建立以自己的货币为主导的货币体系4 关贸总协定体现自由贸易精神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推动了西欧之间通过联合 实现自由贸易 二战后初期建立的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总协定与欧洲走向联合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45 二战后 欧洲各国为什么要选择联合 在我们的时代 大量的贸易 国际共同事业 没有国界之分的科学技术 迅速发展的交通 频繁的旅行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推动欧洲各民族向着这个方向迈进 因此 我的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欧洲国家的协调 以便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各种联系 来扩大它们的团结 我们可以设想 以此作为出发点 尤其是如果有一天它们受到威胁时 那么 这种演变的结果就有可能使它们联合起来 戴高乐 希望回忆录 20世纪50年代初 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 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必修1P159 46 我们 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 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 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 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前言 材料中的 根本利益的融合 指什么 2分 欧洲 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 在20世纪最典型的表现有哪些 2分 经济合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47 欧洲人的欧洲 欧洲逐渐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48 1951 1958 1967 1991 1993 1973 1975 1999 2002 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共体到欧盟 1961不结盟运动兴起 1992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阅读课前提示 49 必修1 P165 两极格局终结后 欧共体成员国更加感到有必要加快一体化的进程 必修2 P153 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 欧共体在诸多方面 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 并不断推行共同体的政治一体化 欧盟成立的原因 标志和影响c 必修1 P165 1991 12 签署 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 必修2 P153 1991 12 签署 从而使该组织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课前提示 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1993 11 得到成员国的批准并正式生效 标志欧洲联盟成立 必修1 P166 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必修2 P154 成为与美国 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 在世界格局日益多极化的今天 欧洲联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50 一超多强 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 1 形成 P167最后一段2 表现 1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试图建立自己领导的单极世界 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2 欧盟 俄罗斯 日本 中国等各种政治力量不断壮大 3 反对一国独霸世界 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51 日本 战后废墟 经济大国 谋求政治大国 52 二战后各国经济增长率 比较 53 P163 材料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1950 1975年间 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 8 英 法 联邦德国平均为5 4 日本为12 4 1951 1977年 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 2 日本为8 8 联邦德国为4 4 法国为4 3 材料二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 单位 亿美元 注 为顺差 为逆差 54 经济发展 或停滞 原因 政治前提 国际格局 国内政局 路线方针政策 如经济制度 经济政策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等 经济要素 资金 原料 市场 劳动力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教育因素 多元解读经济发展或停滞之原因 55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整合必修一 二和其他教材 国际角度 1 国内外政治局势相对和平 2 经济全球化趋势 3 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4 美国扶植 如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 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 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 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 特需 收入 朝鲜战争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 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 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56 必修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日本政府实行 统制经济体制 战略 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逐步确立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战略 设问 日本在二战后先后制定了哪些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57 1 政治制度 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 以铲除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 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这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经济制度和政策 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制定一系列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战后初期 政府实行 统制经济体制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 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 3 外交政策 在国际事务采取低姿态 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 依赖美国保护 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4 重视教育和科技 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国内角度 58 1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 60年代末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 1987年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4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日本迎来 泡沫经济 时代 经济发展速度有较大幅度下降 但日本作为经济强国地位没有动摇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 59 推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多极化 1 改变了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与美国 西欧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中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本的经济地位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 2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推动着日本谋求 政治大国 日本政府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试图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要求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 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 60 日本谋求 政治大国 的表现 日本政府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试图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束缚加强日美关系同时 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 在欧美面前以 亚洲代表 自居 1992年通过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方案 为其在联合国名义下向海外派出军事力量打开大门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日本武器装备现代化和高技术化发展迅速 陆海空军全部实现了指挥控制自动化 信息化 61 腾飞的中国巨龙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前提 一五计划 十年探索 十年文革改革开放新时期 具体表现 综合国力 农业 粮棉 工业 项目 外贸 教科文 生活水平 第二经济体 62 苏联 波兰 民主德国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奥地利 瑞士 瑞典 芬兰 法国 意大利 土耳其 西班牙 希腊 丹麦 英国 冰岛 挪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阿尔巴尼亚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63 2009 山东文综 16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 它 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 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B 不结盟运动C 世界贸易组织D 欧洲联盟 64 资料卡片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 经济和政治集团 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 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 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 和平共处的原则 是代替 冷战 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因此 这些原则 包括人民享有自决 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 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 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1961年9月 现有的军事集团 指的是什么 和平共处的原则 的内涵是什么 这种原则的提出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65 2012年浙江样卷材料三从 20世纪 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 大约30年左右时间 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 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吴于廑等 世界史 现代史编 下卷 3 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影响 8分 66 2012年浙江样卷材料三从 20世纪 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 大约30年左右时间 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 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吴于廑等 世界史 现代史编 下卷 3 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影响 8分 现象 二战后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 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影响 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 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 联合国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 67 2013 四川文综 10 1960年 联合国正式通过了 反殖民主义宣言 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 但是还是有法国 葡萄牙 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 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 B C D 解析 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任何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因此法国 葡萄牙 西班牙做为旧的殖民国家不愿放弃即得的殖民利益 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但在世界非殖民化趋势下的不得不投了弃权票 因此 正确 不正确 同苏联冷战的国家主要是美国 也不正确 排除含 的选项 68 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 联系中国外交 69 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力量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 1992年9月雅加达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地图册P59 接纳了一些新成员和中国在内的观察员国 70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1 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 1992年9月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1990 1997年 中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下 连续七次挫败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 4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 为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竭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危机恶化做出贡献 71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P164课前提示 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72 二战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 1 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雅尔塔体系确立 两极 美苏为中心 格局形成 取代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两级对峙开始2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 多极化趋势出现 西欧 日本 中国 广大发展中国家 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华约解散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终结4 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两极格局解体后 多极化趋势加强 但由于 一超多强 局面的存在 呈曲折发展态势 73 经济发展 或停滞 原因 政治前提 国际格局 国内政局 路线方针政策 如经济制度 经济政策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等 经济要素 资金 原料 市场 劳动力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教育因素 多元解读经济发展或停滞之原因 74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整合必修一 二和其他教材 国际角度 1 国内外政治局势相对和平 2 经济全球化趋势 3 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4 美国扶植 如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 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 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 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 特需 收入 朝鲜战争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 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 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75 必修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日本政府实行 统制经济体制 战略 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逐步确立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战略 设问 日本在二战后先后制定了哪些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76 1 政治制度 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 以铲除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 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这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经济制度和政策 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制定一系列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战后初期 政府实行 统制经济体制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 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 3 外交政策 在国际事务采取低姿态 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 依赖美国保护 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4 重视教育和科技 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国内角度 77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 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 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请根据相关史实 说明两极格局的 相对的稳定性 及其作用 并分析导致两极格局 受到撼动 和 挑战 的因素 P163 两极格局的 相对的稳定性 及其作用 P157 因素 1 美苏 2 其他力量 因素 美苏对峙 双方力量相对削弱 苏联政治 经济弊端严重 国家日益陷入困境 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在经济上与美国竞争 政治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联合起来与美国相抗衡 不结盟运动兴起 有力冲击两极格局 中国在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以及 两弹一星 等国防军事科学发展 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 经济振兴 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8 P163 材料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1950 1975年间 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 8 英 法 联邦德国平均为5 4 日本为12 4 1951 1977年 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 2 日本为8 8 联邦德国为4 4 法国为4 3 材料二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 单位 亿美元 注 为顺差 为逆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谈谈20世纪50 70年代西方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79 变化 西方经济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影响 西欧 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格局由战后美国独霸逐渐形成美 日 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经济发展 日本 西欧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倾向加强 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课前提示 在两极格局下 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80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国际关系方面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表现如何 其中的主要矛盾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了什么结果 前两问的答案 1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表现在凡尔赛体系的一系列条约 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 加深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2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表现在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中所签署的一系列条约 是战胜国之间暂时妥协的产物 分赃不均使得这种国际新秩序中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3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表现在一战后期及战后初期 协约国对苏联的三次武装干涉 二战前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4 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表现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宰割 后两问的答案 1 战胜国再次分化 日本 意大利走向法西斯侵略扩张道路 英 法 美采取绥靖及中立政策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 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加深 在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同日本 意大利结盟 挑起二战 3 苏联失去对英 法 美的信任 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二战爆发前就遭到法西斯国家的进攻 由于英 法 美推行绥靖中立政策 使它们孤立无援 反法西斯战争处于失利状态 81 82 必修2P89地图 1750年 17世纪下半叶 英 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矛盾渐趋尖锐 英国发动对法国的战争 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 1763年 英国取得 七年战争 的胜利 签订 巴黎和约 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 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 并成为海上霸主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83 1 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前 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进行了野蛮的掠夺 屠戮和不平等贸易 必修2P89 2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19世纪中叶 亚 非 拉的多数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 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必修2P97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垄断 组织 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 西方大国的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 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引发了列强重新分配世界的激烈斗争 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 美国1899年提出 门户开放 政策 必修2P102 103 84 3 随着垄断资本对世界统治的确立和金融资本向全球的扩张 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 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 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 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必修2P105选修3P31 一战后 列强在瓜分殖民地时采取了较为隐蔽的 委任统治 形式 但并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选修3P47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 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 倾销 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 人民生活困苦 经济临近崩溃 85 选修3P19 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