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二语文集体备课资料 2019.092018级高二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一)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自近代科学兴起以来,人类见证了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充分享受到了科学成果带来的社会福祉。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自主性,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如何让科学始终朝着善的方向发展,是今天人类亟须解决的问题,科技伦理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科技伦理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有效的规范,保证科学研究的所有环节都处于伦理的规训下,使研究的整个链条都指向追求善的目的。科技伦理发生作用的空间结构包括政策环境、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等,这个研究链条的每个环节内都存在伦理缝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就会从人类福祉变成人类的噩梦。科学是探索未知的事业,其本性是喜欢自由的研究氛围。由此,人们自然会认为,不应该为科学研究附加任何约束,所有这些约束都是研究的障碍。这种说法在社会上很有市场。其实,这是一种短见。哲学家托德莱肯曾指出:“我们对人类的有限性的焦虑,致使我们设计出更高级的不变的实在,这就是上帝、形式、道德法则。”也就是说,我们要设计出一个远离我们的完美王国,去应对我们所面对的不确定现实。道理很简单,任何时代的人的认知都具有时代局限性,总有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出现。如果是好的倒也无妨;如果是恶的,其影响就很难消除。而且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种可能性不是小了,而是变大了。为此,预先设置一些高于当下实践要求的伦理规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对研究人员进行科技伦理的熏陶、规训,恰恰是引导他们追求善的有效手段,是给他们竖立向善的路标,而非设置研究的障碍。近代科学是西方的产物,对于中国人来讲,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舶来品,我们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传统与经验,因而在科技伦理上存在先天的不足。另外,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也缺少这方面的系统训练,从而导致我国科技人员对科技伦理的认识严重不足。这就意味着,随着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投入的增加与从业人员的大幅增长,以及功利主义评价模式的形成,部分科研人员完全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约束地从事后果高度不确定的研究。再加上国人对于前沿科技成果的极度期盼,促成需求的扩张,加剧了科技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这就无形中助长了科研人员冒险的热情。因此可以说,践行负责任的研究,恰恰是中国科技界应该展现给世界的一种形象。(摘编自李侠科技伦理:没有约束的科技是危险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具有强大的自主发展力量,既造福了人类社会,也有可能摧毁人类社会。B.科技伦理的目的是“追求善”,托德莱肯所说的“道德法则”就是“科技伦理”。C.科学崇尚自由,而科技伦理既可约束这种自由,也可引导科学研究。D.人类认识的局限使未来可能出现不确定的状况,科学的发展会加大这种可能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科学研究本身存在的不足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科技伦理的重要性。B.文章指出科学研究各环节中存在伦理缝隙,有助于理解科学伦理的目标和作用。C.文章第三段采用先破后立的方式,深人论证了设置科技伦理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D.对于中国科学界科技伦理欠缺的原因,文章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进行了剖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是因为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科技伦理才得以兴起,受到重视。B.西方文化有悠久的科技伦理传统,因此能有效避免科研中出现伦理失范的情况。C.中国科学界在科技伦理上先天不足,与中国在近代以前缺乏科学传统与经验有关。D.国内科研从业者大增、评价模式功利化等不良因素,增加了科研行为突破科技伦理的风险。(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材料一: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的积淀与升华,5000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卓越的过去与璀璨的今天。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该展望未来。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来源,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回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开辟了一条人类史无前例的高速和平发展之路。然而相对于物质财富的增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与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显得并不相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其核心内涵之一。而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可谓相辅相成,倘若对自身文化都产生了距离感、陌生感乃至排斥、厌恶,那么何谈文化复兴与民族崛起呢?因此,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意识到建立文化自信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据调查,中国公众的文化自信从文化自知、文化自豪、坚定信念、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发展、文化竞争等维度的认知如下图:(摘自人民论坛网人民智库研究员陈琳、贾晓芬)材料二:拥有悠久的文化传承,但却在很长时间中缺少社会文化氛围的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文化繁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说,首先应该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重新树立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发掘出中国文化中优秀的部分。黄会林说:“当代中国的文化正处在一个转折性的发展关头。一方面,以扩大物质生产、加快消费为主的发展方式不可能无限延伸,忽视文化力量的社会将面临着精神缺钙的危险。而在今天,文化艺术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也自然显现出来。物态、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文化,为心态层面的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一直都处于弱势地位。全球化一方面带来所谓的文化趋同,但另一方面更加凸显了各自的差异性,并带来了危机感和紧迫感。独立和自觉是融入世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费孝通曾经明确提出应该立足21世纪,加强文化自觉。因此,我们必须有自觉的文化发展思维和战略。在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缺乏足够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中国文化被歪曲、降格、肢解,存在着被通俗文化、高度发达的美国文化日益同化的危险。面对强势文化的包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忽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自我更新能力,而应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加强文化自信,寻找中国文化的坐标,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精神与时代要求接轨。”(摘自冰点文库)材料三:青年必须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在某些方面不够自信。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发展出了一个根植在中国土壤上的文化体系,它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中影响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东圣西圣,其揆一也”,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优秀基因,对当下的世界有着不可估量的正向引导力量,正可大放异彩,却见不少青年言必称西方,对自己的宝藏视而不见。相反,倒是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来中国寻找发展的钥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青年应首先熟习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再图融汇异邦文化之所长,才能真正成为有文化自信与根基、又有世界眼光的“新青年”。又比如,面对纷繁复杂、真伪难辨的信息潮流,不少年轻人放弃了对信息甄别、筛选、判断的权利,拱手让于网络舆论,这也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网络上所谓的真假代替了事实的真假,网络上所谓的对错代替了事实的对错,任凭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被裹挟而不自知。一个成熟的社会,首先要有成熟的公民,公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而理性来自定力。(摘自人民日报李林)4.下列对材料一关于中国公众文化自信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公众的文化自豪感最强,主要体现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最不自信的是文化国际竞争影响力。B.中国公众在文化特色、发展趋向以及对外来先进文化借鉴等方面的意识理念较差。C.中国公众对自己的文化发展信念坚定,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文化自信和热情。D.中国公众非常需要借鉴学习外来文化,促进多元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是(3分)A.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并没有与物质财富同步发展。B.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具备文化自信的根基。C.中国文化由于被通俗文化、美国文化等强势文化包围,缺乏足够的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D.如果年轻人没有定力,不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缺乏甄别判断能力,就没有文化自信。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潘良贵,字子贱,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时宰相蔡京方以爵禄钩知名士,良贵屹然特立,亲故数为京致愿交意,良贵正色谢绝。靖康元年,钦宗问孰可秉钧轴者,良贵极言:“唐恪等四人不可用,他日必误社稷。陛下若欲扶危持颠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宋鼎。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黄潜善、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除考功郎,迁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谓良贵曰:“旦夕相引入两省。”良贵正色对曰:“亲老方欲乞外,两省官非良贵可为也。”退语人曰:“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若士大夫受其牢笼,又何以立朝。”以直龙图阁知严州。到官两月,请祠。起为中书舍人。会户部侍郎向子入见,语言烦亵,良贵故善子,是日摄起居,立殿上,径至榻前厉声曰:“子以无益之谈久烦圣听!”子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且款语子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良贵求去,既归,不出者十年。李光得罪,良贵坐尝与通书,降三官。卒,年五十七。良贵刚介清苦,壮老一节。为博士时,王黼、张邦昌注俱欲妻以女,拒之。晚家居贫甚,秦桧讽令求郡,良贵曰:“良贵不敢为也。”其谏疏多焚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朱熹为之序。(选自宋史潘良贵传,有删改)【注】王黼、张邦昌,当时朝廷权臣。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且款语子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B.子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且款语子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C.子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且款语子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D.子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且款语子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有帝王都有庙号。B.钧轴:钧以制陶(钧,制陶所用的转轮),轴以转车。比喻国家政务重任或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C.起居:宋史(起居郎)御殿则侍立,行幸则从,记录皇帝日常行动、所发命令及国家大事等。D.请祠: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请求辞去官职的一种说法,相当于“乞骸骨”。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潘良贵有操守,有主见。宰相蔡京拉拢名士,通过潘良贵的亲戚朋友表达愿意和他交往的心意,被他拒绝。B.潘良贵敢于直言。他大胆指出何、唐等人不能任用,否则,会误国。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他被贬官。黄潜善、汪伯彦厌恶他的话,改任工部。潘良贵因进言没有实行,请求离职。C.潘良贵忠于国家。他请求朝廷清除奸臣,惩罚叛徒,威慑敌人;他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他建议养精蓄锐,恢复国家。D.潘良贵不攀附权贵。他做博士时,权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被他拒绝;晚年在家很贫穷,秦桧暗示让他求官,也被他拒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0题。伤 春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注】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官,汉武帝时有所增筑。向延阁,名子,当时做长沙太守。9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B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上。C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来D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金人的蔑称。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成都的诗的传统,()。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诗的传统,()。它靠的不是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悠闲自得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B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C悠闲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D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B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C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D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景和心情。B要得益于杜甫 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C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 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D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2018 级高二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参考答案 1. (3 分)B(概念理解错误。“托德莱肯所说的道德法则就是科技伦理”不当。根据文意,托德莱肯所说的“道德法则”是针对人类的“有限性”而预设的完美的伦理规范,它包含 了“科技伦理”,“科技伦理”是“道德法则”的一种。) 2. (3 分)C(无中生有。文章第三段并未论证“可操作性”。) 3. (3 分)C(A.归因不当。根据文章第一段,科技伦理兴起的原因是科技发展有潜在的危险, 而非科技发展已经“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B.说法绝对。“因此能有效避免科研中出现伦 理失范的情况”不当。D.曲解文意。“国内科研从业者大增”不能视为“不良因素”。) 4. D(学习的是“外来先进文化”,扩大范围。) 5. B(A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来源而不是国家软实力。C“缺乏足够的定力,模仿、照搬 之风盛行”的原因是“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D“年轻人没有定力,不具有独立思考 的理性精神,缺乏甄别判断能力”是没有文化自信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6.D(原文标点:子欲退,高宗顾良贵日:“是朕问之。”又谕子且款语。子复语,久不止, 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7.D(请祠: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亦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8.A(是“亲威朋友多次替蔡京表达愿意与他交往的心愿,潘良贵严肃拒绝”) 参考译文: 潘良贵,字子贱,婺州金华人。凭着上舍生的身份(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开始做官,担任辟雍博士,升任秘书郎。当时宰相蔡京正用官爵和俸禄笼络出名的士人,潘良贵操守、意志坚定不可动摇,亲戚朋友多次替蔡京表达愿意交往的心愿,潘良贵严肃拒绝。靖康元年,钦宗问谁可以胜任宰相,潘良贵极力进言: “唐恪等四人不可以任用,以后他们肯定误国。陛下如果想要扶危持颠的宰相,不广泛询问下面官吏的意见,使地位卑微的人都知道,不能如意。”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泊口排岸。 高宗继承皇位,召入朝廷担任左司谏。拜见皇帝后,请求剿灭奸党,让叛徒在国门处决,敌人就不敢轻视宋朝。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皇帝巡视维扬,培养兵威来图谋恢复国家。黄潜善、汪伯彦厌恶他的话,改任工部。潘良贵因进言没有实行,请求离职。授任考功郎,升任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对潘良贵说:“(您)早晚将引入两省任职。”潘良贵严肃回答说:“父母年老正想请求到地方任职,两省的官不是我能做的。”潘良贵退下对人说:“宰相掌 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如果士大夫接受他的笼络,又凭什么在朝廷立身。”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担任严州知州。到任两月,请求担任祠禄官。起用为中书舍人。恰好户部侍郎向子入宫拜见皇帝,说话繁冗芜杂,潘良贵以前与向子交好,这天潘良贵暂代起居官,站在殿上,径直走到榻前严厉地说:“向子用没有用的话长久打扰皇帝!”向子想退下,高宗看着潘良贵说:“是我问他。”又告诉向子慢慢道来。向子又说,长时间不停止,潘良贵多次呵斥他退下。高宗变了脸色,于是两个人都等待治罪。潘良贵请求离去,回来后,十年没有出京。李光获罪,潘良贵因曾与李光通信获罪,降三级官。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潘良贵刚正清廉,保持晚节。做博士时,王舫、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都被拒绝。晚年家居非常贫困,秦桧婉言劝潘良贵,劝他要求任州职,潘良贵说:“我潘良贵不敢这样做。”他的谏疏多数焚烧草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人朱熹替他写序言。9.C 错在“烟花燃放”,此处“烟花”指春日美丽的景物。 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诗,实质上却在感伤时势,表现出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全篇雄浑沉郁,忧愤深广,跌宕起伏,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首联“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二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叙国事的危急。上句“庙堂无策可平戎”,是说朝廷对于金兵的侵略不能也不敢抵抗,下句“坐使甘泉照夕烽”,是以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宫,来表示由于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抵抗,因此使得金兵长驱直入,从边境到达内地。这两句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皇帝,此为首顿。颔联“初怪”二句,承上直写南宋小朝廷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把“坐使甘泉照夕烽”具体化。对这种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忧心如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而国势却如此危急,就更增加了诗人的伤感。这两句以“初怪”、“岂知”的语气,造成更强烈的惊叹效果,显得感情动荡,表达了局势出人意料之外的恶化,流露了诗人对高宗的失望之情,再次跌宕。颈联“孤臣”二句,是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名句,直接抒发感慨,扣着题目写“伤春”。“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上句写伤,下句写春,由“每岁烟花一万重”的春,引起“孤臣霜发三千丈”的伤。作者用“孤臣”自指,一是表示流落无依,二是表示失去了皇帝。诗人把“白发三千丈”与“烟花一万重”两句李白,杜甫的名句合为一联,对仗贴切、工整,表现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杜甫有诗说:“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至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陈与义在别的诗中也说:“天翻地覆伤春色。”都是由春光烂漫与家国残破的对比之中,产生了莫大的忧伤。这也可以看出陈与义学习杜甫与江西诗派的不同之处。杜甫伤春,一方面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一方面说“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尽管为外族的入侵深深地忧虑,但还是相信国家终究是会恢复的。陈与义在这首伤春诗中,也从“万方多难”的现状中看到了希望。尾联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二句,落笔很有力量。诗人对向子諲是歌颂的,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冒犯野兽一般的金国侵略军的锋锐之气,是具有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诗人在这里显然是以在长沙的向子諲与在“庙堂”的当权派作对比,向子諲“疲兵敢犯犬羊锋”,而“庙堂”都是“无策可平戎”。所以对向子諲的歌颂,就包含了对“庙堂”当权派的批判。“疲兵敢犯犬羊锋”,不仅笔调苍凉悲壮,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向子諲卫国精神的无限崇敬之情。“敢犯”二字,气势凌云。诗人用“稍喜”二字就表明了他的讥讽的意图。“稍喜”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投资限公司招聘1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安徽省烟草局招聘考试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宁波报业传媒集团限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大连庄河市乡镇属事业单位定向招三支一扶1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国家电网公司(第二批)招聘安徽省电力公司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农村电站防台协议
- 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合同
- 2025年农产品品牌授权使用合同协议
- 绿色购物盛典
- 环保行动力介绍
- (新版)2025年6月25日生效的欧盟REACH法规250项SVHC高度关注物质清单(可编辑!)
- 市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10月月考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中国石化2026年度毕业生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宁德时代shl测试题库以及答案解析
- 子路背米孝双亲课件
- 广州铁路局笔试考试题目及答案
- 冬季堤防施工方案
- 绳索安全培训课件
- 台球厅吸引人活动方案
- 2025“黑龙江人才周”绥化市事业单位招聘269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