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知识:初唐四杰: 是指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四人。他们才华横溢, 但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比较低下, 在唐诗的开创时期, 努力摆脱南朝浮靡诗风的影响, 积极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 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新的探索。“四杰” 的诗歌创作不仅开阔了视野、 扩大了诗歌题材, 而且开始出现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昂扬的感情基调。“初唐四杰”对诗歌的贡献。1)发展了七言歌行。尤其是卢照邻、骆宾王的长篇歌行体力作出现了壮大的气势和力量。2)王勃、杨炯长于律诗,为五言律成熟作出了贡献。3)“四杰”的送别诗,于伤别之外,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使诗的格调变得壮大起来。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历十才子: 是指唐代宗大历年间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峒、耿湋、夏侯审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的,格律归整、字句精工也是他们作品中最明显的特点。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或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四人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杜审言最擅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均是江浙一带人,古称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遂露出中唐面目。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元白诗派:是指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他们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白居易的创作代表了元白诗派的最高成就。古文运动: 初唐陈子昂曾主张“复古”,是文体革新的先驱,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学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运动”。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等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大李杜:是指李白、杜甫,李白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是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二人因不凡的艺术成就,被称作大李杜。小李杜:是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与杜牧在晚唐的诗坛上各自绽放着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被后人并称为“小李杜”,以示与李白、杜甫的区别,也是显示出后人对其二人诗歌艺术的推崇。上官仪与上官体: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地位很高,名噪一时,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称为上官体。音义对称方面,上官仪曾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宋之问和沈佺期成为唐代五言律诗定型的标志性人物张若虚:“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陈子昂诗歌的创作倾向:具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的风雅传统。其中感遇38首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就是:“声律风骨兼备”,盛唐诗歌分为两大派即: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派。王维诗画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境界。诗歌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辋川集二十首盛唐边塞诗派的特点:慷慨悲壮。高适:盛唐诗人中,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杜甫诗歌总风格:沉郁顿挫唐代诗人:一、 陈子昂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汉族,梓州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生平: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686随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696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文学主张: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诗歌创作的两个标准:兴寄、风骨。所谓兴寄,是通过对事务的歌咏来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意见;而风骨,则是将明朗的思想感情透过质朴有力的语言表现出来,形成一种爽朗刚健的风格。陈子昂诗歌思想内容:抨击时政弊端和污浊世事“余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边塞诗,渴望挺身急难,为国安边;书写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登幽州台歌;赠别诗送客陈子昂诗歌艺术特色:善用比兴创造出一种寄予深远的意境感遇之二;清新质朴的形象凝练的文字把大自然的景色生动细致的描绘出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晴天”明快简练犀利劲健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现的鲜明爽朗,具有建安风骨特征二、王维:王维(701762)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生平:开元九年(721年)状元,为太乐丞;开元十四年(726年)春天辞去司法参军之职,离开济州;开元十七年(729年)赴长安,结识了诗人孟浩然;开元十九年(731年)妻子去世;735年拜右拾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没来得及逃走而被俘。至德二年(757年)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上元元年(760年),转尚书右丞;762逝世王维诗歌思想内容:游侠诗少年行;边塞诗,反映盛唐精神使至塞上;政治诗,揭露黑暗斗鸡二首;送别思乡送元二始安西;山水诗终南山王维诗歌艺术特色:山水诗描绘了缤纷多彩的大自然,具有丰富的意境和风格,一部分作品从大处着手写出对大自然的总体感受,气象宏大、雄浑刚健,意境开阔;王维的作品则或以清灵的笔触和或以纷繁的景物中摄取某个最鲜明、最引人入胜的镜头加以刻画,或细致的表现景物在瞬间的声息、动态的微妙变化;诗中有画,王维的诗同他的画一样常表现一种幽清静穆、深妙空灵的境界。诗人将色彩。线条。构图等本来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面地融入诗中,使他的诗具有格外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取得了写意水彩画和水墨画的效果;诗中有乐。王维是个音乐家,对声音的感觉敏锐而精细,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感觉的音响声息更善于将声音和画面结合构成有声有色的胜景;诗中有禅,“不用吾禅,时有禅意”;丰缛而不华靡的语言风格揭露不合三、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平:出生于公元689年,开元二十五年735,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公元740年食鲜疾发逝世。孟浩然诗歌思想内容:表现早年政治抱负和积极进取精神洗然弟竹亭;理社会现象岁暮终南山;送别赠答诗送席大;歌颂重然诺的侠义精神送朱大入秦山水田园诗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诗歌艺术特色:长于表现大自然清幽的景色,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清幽境界;对自然景物观察入微,曲折委婉,曲尽其妙;孟对景物的描写有时不做细致的勾画,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却在若有若无中创造出浑然一体,引起读者无穷的想象和回味的意境;将田园风光和自己隐居生活相结合有意向陶潜学习,书写和农民共同劳动、相互交往的情节;孟诗富有音乐美。四、高适:高适(703765)字达夫、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系河北景县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生平: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751年辞官,752长安漫游,753入哥舒翰幕府,安史之乱后756,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765年卒。高适诗歌思想内容:抒发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生活落拓的诗歌“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感慨那些有济世高才而被埋没的人“谁谓多财富,却近家道贫”;书写归隐的无奈“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黑暗“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边塞诗,三次出塞的经历抒发真情实感,有现实针对性“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高适诗歌艺术特点:总“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真情流露、意胜于词燕歌行情感复杂、处处流露爱憎之情;诗人披露胸襟、抒写怀抱皆率直无隐,不假雕饰而且往往采用写实手法不做多余的夸张、想象“世人向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适诗常采用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而且多以饱含感情的语言夹叙夹议;精心提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诗歌语言质朴有力、思想感情表现鲜明爽朗,具有刚健特色。严羽“高参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五、岑参岑参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迁居江陵。汉族,荆州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生平:744进士及第,749年(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757年(至德二载)才回朝。766年(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770年客死成都旅舍。岑参诗歌内容分早、中、晚三期:早期,仕途失意“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道归”;山水诗“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中期,边塞诗反映边疆战争,书写报国安边,描绘边疆奇异风光以及怀乡之情“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晚期,直接反映现实、讽刺和批判现实“圣朝不用武,诸将皆承恩”写景诗“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岑参诗歌艺术特点:总“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岑参很善于发掘刻画自然景物的奇特;边塞诗“奇特峭拔、度越常情”在真切的边塞生活做基础“奇而入理,奇而实确”有人评价“耳闻目见得知,非妄语也”,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激昂高亢,豪迈雄壮,义气干云却有俊丽清新。“方抱关西月,旗翻渭水南”六、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汉族,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生平:贞元十六年803年进士,805年封县尉,807翰林学士,808左拾遗,810京兆府户曹参军,811母丧守制,815太子左善大夫,贬江州司马,818忠州刺史,824太子东宫,825苏州刺史,828刑部刺史,842刑部尚书致仕,846去世白居易诗歌内容:讽喻诗,出自作者“自拾遗以来,凡所适所感,关于比兴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体,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闲适诗出自“或退功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感伤诗出自“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杂律师“或用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物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好,但亲明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白居易诗歌艺术特点:尚通脱,以通俗的语言抒发内心情感,揭露社会黑暗;叙事和议论上像卖炭翁不着议论,褒贬自现的很少,像重赋那样夹叙夹议 的也不多。多是卒章显其志,篇末议论;除了直赋其事外,还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有时用自然物象以寄托作者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借鉴和感慨“狐假龙种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平易通俗,浅近明畅七、元稹: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生平:739明经及第,806制科入等授左拾遗,815回京继而被贬,831卒于武昌元稹诗歌内容:乐府诗,元稹乐府诗创作受张继、王建影响他的“新题乐府”源于李绅;男女相恋诗;悼亡诗;表现友谊的诗歌元稹诗歌艺术特色: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状态,借古讽今;形象生动有感染力;善用比喻;抒发哀思和怀念超脱自然,感情深厚,动人肺腑;寓言诗托物言志;同白居易、韩愈有着深厚的感情八、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生平:792中考,803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被贬为山阳令,805大赦天下做江陵官,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820任国子祭酒,821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822吏部侍郎韩愈散文内容:论说文,包括明道之文,即用文章阐明儒家思想,提出“文以明道”论政之文、不平之文、论学论文之文;抒情文,潮涌赠序、祭文书信等题材,抒发骨肉情情;记叙文,包括碑文、传记、墓志铭。韩愈散文艺术特色: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成就自己。在各种文体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使文章富有表现力,从而开创了散文创新的局面,如叙记文夹叙夹议,可以议政讽俗,可以论道斥佛打破了那种流连光景,刻画山水,叙事说功的传统俗套;手法创新,韩愈文章“不专一能,怪怪奇奇”具有一种融会经典,超越传统,打破惯例而使人为之惊讶的独创性语言创新,韩愈极重视语言的功用强调“词必己出,文必字顺”的主张自筑新词,喜用口语,多用虚词,因事造言,颇多创新;风格创新“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奇崛险怪与文从字顺的统一。韩愈诗歌内容:时事诗,韩愈提倡仁义,以杜诗为楷模,诗歌自然会涉及民生疾苦 “彼州之赋,去汝不顾。此州之赋,去我奚适”;悲愤诗,“悲啼乞就别,白诸不颔头”;山水诗韩愈好奇,多贬谪,经历很多,常用汉赋铺张的手法描壮山水,记叙游程,抒发感情。山石韩愈诗歌艺术特色:尚奇,尚奇求新 是韩愈自觉的审美追求,经常以匪夷所思的想象和夸张怪诞的变形塑造出雄奇的景象;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赋为诗即经常使用赋的铺张手法、以非诗为诗,以散文的叙事结构、铺张手法、句式结构和硬语险韵写诗。“多谐言以写情韩愈诗歌壮浪,摆去拘束,诚不减李,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诚不减杜;而风骨峻増,腕力矫变,得李杜之神而不袭其貌,而自成一家”九、柳宗元柳宗元(773 819)字子厚,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生平:785柳宗元随父亲宦游,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803监察御史里行,805参与王叔文改革贬为永州司马,814召回,819被贬柳州柳宗元散文分类:论说文,天说;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传记顾太尉轶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骚体杂文悼屈原赋柳宗元散文艺术特色:“雄浑雅健,似司马文长”,命意深封建论涉及到政体问题;蕴含深,捕蛇者说蕴含深刻的社会现象;牢骚深,满腔悲愤,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寓言都满含悲愤柳宗元诗歌内容:反映社会现实,直接反应剥削压迫,外族入侵,歌颂祖国统一谴责藩镇作乱,歌颂平叛功绩,咏史寓言讽刺时政,体现诗人弼时及物的情怀;抒发悲愤的诗歌,这是柳宗元艺术成就最高也是最代表他独特风格的诗歌“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诗歌艺术特点:风格与散文相似“似淡似浓,清俊简洁”苏轼评价“发纤秾于古简,寄全味于淡薄;他的诗以简峻的笔法写深邃之情“激而发之欲其情,固而存之欲其金”十、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祖籍陇西郡成纪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生平: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745赐金放还,756年永王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762逝于当涂李白诗歌内容:描写盛唐气象、都市繁华、城邑富庶“鱼盐满市井,布皋如云烟”;报国立功愿望“长歌行”借草木欣欣向荣抒发建功立业之情;李白敏锐感到盛世即将过去,对黑暗给予无情的讽刺和鞭挞“萧萧长门宫,昔是今是非”;感不遇是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也是天宝胸怀济世的知识分子经常发的感慨,具有特殊的时代特色。行路难;表现广大善良、美好人民的现实生活秋浦歌;抒发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山水诗,描绘壮丽山河,爱国主义的表现,千百年来,这些诗歌与日月并存,与山河争辉。李白诗歌艺术特点:风格:不拘一格,各体兼备,李诗雄奇、开放、壮丽、多变的奇逸风格,足以代表盛唐精神“白发三千丈”,含蓄委婉意远情遥的婉丽风格“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典雅华美庄严的富丽风格艺术特征:大胆想象与夸张创造出神奇莫测的艺术效果;李诗往往起句突兀,以惊人的语句先声夺人,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增我情”;富有游仙色彩,在现实的描写中插入非现实的仙境和环境借此摆脱现实生活的羁绊,以尽情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十一、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生平:744遇李白,同游梁宋,安史之乱后,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758 759,任华州司功参军,768应邀到江陵,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杜甫诗歌思想内容:抒写自己抱负和人生道路,极富盛唐精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预言灾难即将来临壮游;自诉经历兼抒忧家年园之情羌村;书写人生坎坷、屈辱遭遇内心凄苦寓居同谷县歌七首;时事见闻与反映社会的新乐府“三吏”蕴含忧国忧民的山水诗、边塞诗秦州杂诗;揭露讽刺军阀宦官贪官丽人行杜甫诗歌艺术特色:总风格:沉郁顿挫;杜诗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为基础,以丰富的圣湖体验为感受经过长期的积累酝酿、笑话,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力量。当这种情感力量如火山般喷发出来的时候,诗人又以理智加以规范和压制,这两种能量相互碰撞,形成一种浑厚悲壮完整的意境。然后用慷慨铿锵嘹亮的音调,顿挫变化的节奏,锤炼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与内容相适应,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造成先声夺人的气势。大气磅礴的艺术概括能力与细致入微的描写相融合,从而使得诗歌有巨大的社会能量;简洁生动但内涵深刻的人物形象塑造“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诗用赋的手法把概括性的叙述和细致性的描写结合起来,把包罗了社会现象和他拨打身后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融化在极其精练的诗句中“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精简凝练却生动形象的语言“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了新的内容,将诗情画意以及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诗篇题目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诗人入手擒题,开篇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张若虚在此处别开生面,翻出新意: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令人心醉神迷。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的景物诗、哲理诗、爱情诗。诗人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唐代诗歌选:还陕述怀 李世民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经破薛举战地 李世民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秋晚登古城 李百药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出塞 虞世南上将三略远,元戎九命尊。缅怀古人节,思酬明主恩。山西多勇气,塞北有游魂。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轻赍不遑舍,惊策骛戎轩。凛凛边风急,萧萧征马烦。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雾锋黯无色,霜旗冻不翻。耿介倚长剑,日落风尘昏。春日山庄言志 王绩 平子试归田,风光溢眼前。 野楼全跨迥,山阁半临烟。入屋欹生树,当阶逆涌泉。剪茅通涧底,移柳向河边。崩沙犹有处,卧石不知年。 入谷开斜道,横溪渡小船。郑玄唯解义,王列镇寻仙。去去人间远,谁知心自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采莲曲 (乐府作采莲归)王勃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掉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不借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裴回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使自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送元二十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凉州词二首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兵车行 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会计继续教育试题参考答案
- 2025年四川事业单位电子商务类招聘考试专业能力测试试卷及解析
-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消毒技术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商业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农业用地使用权流转协议
- 公司防水知识培训心得课件
- 2025新商场店铺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搅拌工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插画排线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光接入系统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土地 赠与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吉林十二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教师专业标准》《指南》模拟测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全国招标采购专业技能大赛(央企组)复习题及答案-竞赛类
- 疾病诊断讲课
- 2025年武汉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
- DGTJ08-85-2020 地下管线测绘标准
- 端粒长度预测模型-洞察及研究
- 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答案
- 执法办案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