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答题技巧3.26一、说明文的定义与分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它的特点: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在使用上具有突出的实用性。二、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写作的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授人,记叙文在于以情感人。写作的内容不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而说明文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表达方式不同,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议论和抒情;而说明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和抒情。按内容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语言表达方式分:平时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如 只有一个地球注:什么是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平实性、简洁性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4、 分析说明语言准确的典型试题: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方法:1、解释词语意思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答:不能。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方法:1、表态:不能替换; 2、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3、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4、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答:不能删去。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方法: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3、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4、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若删去,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练习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可不可以去掉?【 “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 转站。“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问:将文中划线的“亟待”一词改成“需要”可以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不可以, “相当”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相当”表达准确、严密,所以不可替换。】 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据调查”一词,说明所列左撇子的数据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举例确凿可信,表达准确严密。】“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 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 “部分”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五、说明的方法及作用(打星号部分为小学考点)(1)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加具体形象,更有说服力,便于读者理解。(2)列数字:使说明更准确,有说服力。(3)打比方:使说明对象更加生动具体形象。(4)作比较:使说明对象更加通俗易懂,突出事物的特征。(5)分类别:使说明更具有条理。 (6)列图表:使说明对象更直观,使人一目了然。 (7)摹状貌: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 (8)下定义:使说明对象更科学,更严密。1、 体会句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方法:说明方法+结合句子内容谈作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体会说明方法及作用)这个句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地球比做了一叶扁舟,体现出了地球的渺小。使说明对象更加生动具体形象。2、 练习:体会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说明文阅读训练1飞船一般为多舱体结构,舱体之间要能分离,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神舟号”载人飞船为三舱段复合结构。最前端的一个舱体称为轨道舱,它具备可独立运行卫星的一切功能,与飞船分离后可在太空独立进行各种飞行试验;位于最后端的推进舱也称为设备舱(或资源舱),完成既定任务后,再入大气层自毁。居中的返回舱完成任务后,承载着航天员安全返回预定的着陆场。“神舟号”飞船从发射升空至返回地面,要成功地进行9次分离操作。 与俄罗斯正在使用的“联盟TM”飞船相比,“神舟号”比“联盟TM”尺寸大、重量重,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大,携带有效载荷的能力强。“神舟号”还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其设计方案在某些方面优于国外的第二代载人飞船,“神舟号”飞船载人发射成功后,其技术水平将达到或优于前苏联第二代载人飞船的水平。 1 第一自然段中首句画线的词“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_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重点是_3填空:(1)“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舱体自前往后依次是_、_和_。(2)中国从_年开始发射“神舟”一号到_年发射“神舟”七号,“神舟”系列一共进行了_次发射,其中第一次载人的是_,飞天第一人是_,“神舟”七号的三位航天员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发射“神舟号”飞船的是_火箭。4填写说明方法。(1)第二自然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2)“神舟号飞船从发射升空至返回地面,要成功地进行9次分离操作。”这句话用了_的说明方法。 “平台”,书面语中新热点2 时下,“平台”一词成了人们书面用语中的新热点,日渐流行开来。“信息平 台”“交易平台”“技术平台”“政务平台”等举不胜举,似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平台”一词并非新造词,古已有之。唐李白诗梁园吟:“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杜甫诗玉台观之二:“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这里的“平台”指的是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这种用法现今也有,如“记者现场看到, 经过修复,绿阴中的苏州河亲水平台重新焕发出了风采”。但这并非本文要说明 的时下流行的“平台”。 流行的新“平台”是什么意思呢? 改革开放后,电脑大量涌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它与人们工作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甚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许多电脑中的专业术语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也频频出现,如“菜单”“因特网”“点击”等。“平台”原先也是电脑中的专业术语。电脑常用英语中有个词语“sysLemplado胍”,解释为“系统平台”,意思是系统为应用软件所提供的基础的支持。这样的“平台”在许多电脑科技书中都可以看到。可见从英语“ph廿onn”翻译过来的“平台”,意思是电脑操作系统。由于电脑的普及与广泛运用,普普通通的“平台”摇身一变成为人们热衷的一个“新词”,一个与高新信息技术相关的时髦词语。 这个“平台”在电脑行业中运用最广泛,如:“构筑这数字化的多彩生活平台, 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介质来实现和高科技生活接入的方式,那就是网络接入和支持平台。” 如今,“平台”的运用范围日益宽泛,扩展到电脑业以外的许多行业。同时它的意义也从“电脑操作系统”扩大到“一切虚拟的为某项工作提供支持的系统或层 面”。在物流业,“上海构建国际物流运输平台”;在科技界,“西门子运用Javs技术平台为手机用户开发多种无线服务”;在文化艺术界,“上海、巴黎架起交流平台卫星双向传送音乐会将举行”,“阳光新浪并购 共建国内最大跨媒体平台”; 在工商界,“共建企业电子商务智能平台”;在卫生、教育界,“国内外中医药共建平 台”,“为孩子们提供平台”。 电脑的普及促使了“平台”在许多领域中的流行。由于它简洁又形象,渐渐成了书面语中的新热点。 1快速浏览全文,写出“平台”一词的本义和在电脑业、其他行业中的不同含义。 (3分)本义: 。 电脑业:_ _其他行业: 2文章以 为说明顺序,主要运用了_ _和_ _的说明方法。(3分) 9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原意为_ ,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 _ ( 4分) 10由于“平台”一词具有 的特点,又有 作为促使其流行的条件,因而成为书面语中的新热点。(2分) 12有关电脑术语,除了文中提到的“菜单”“因特网”“点击”“平台”之外,请你再写出两个。(2分)示例: 人的潜力3(1)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2)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3)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 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4)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_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_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5)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6)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7)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500多个突触。而人的每个元与10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8)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9)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成就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1、 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总计不超过50个字)(1)_;(2)_;(3)_。2、(2)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代的是_。3、(7)段运用了列数字、_和_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_。4、 对(6)(7)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 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C. 列宁的大脑中有1015个神经元D. 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5、(6)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删去?答: _。 二氧化碳4 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它是呼吸器官排出的废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把一只小白鼠放入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不到几分钟,这只小白鼠就会一命呜呼,人如果进入这种环境中,情况也是如此。但是,你可知道: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的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二 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在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时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动物所需要的氧气的含量却微乎其 微,后来,在生命的发源地海洋中出现了植物,绿色的生命。它们吸收了水、二氧化碳,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于是,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提高,而 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慢慢减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动物,最后出现了人,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于是,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就基本 不变了。可以设想一下,打起重要是不存在二氧化碳,那么,地球上便不会出现了彩色的生命,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也就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更不会有 人类这样发达的社会。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二氧化碳还能为我们做许多事。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也比较稳定,把一个充满二氧化碳和一些灭火剂制成的泡沫灭火机,成了人们灭火时的有效工具。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当它从灭火机中喷射出来,就迅速覆盖在火的上面,隔绝了火与大气中氧气的联系,火得不到氧气的助燃,最终只有熄灭了。用机器把二氧化碳制成晶体干冰,用飞机把它撒在干旱地区上空的云层里,可以吸收周围的水分,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消除旱情。夏天,清凉可口的饮料汽水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人喝汽水时,二氧化碳能带着大量热量从人体中跑出。总之,别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但它却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1、第一自然段中“此”指的是( )。本段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人们对二氧化碳作为废气的看法。(2分)人们为什么总把二氧化碳当做“废气”?(2分) 3、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 )作用,“但是”一词将文章转入到说明的正题上,否定了人们对“废气”的( )认识。(2分)4、第三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二氧化碳与( )之间的密切关系。绿色植物和二氧化碳进行( )时放出氧气,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此循环,保持了( )。(3分)5、二氧化碳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请简要回答。(3分) 6、用“ ”找出短文的中心句。(1分)7、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它的特点是( )。(2分)说明文阅读训练5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么相当瑰丽的。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发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或海水被污染处最多。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资和氧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鱼群游动时所产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选自语文报) 1、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 2、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 3、“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 4、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 说明文阅读训练6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公里,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更加重了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请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若干原因。(3分) 2 文中对“水资源”有两种定义,请指出它们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2分) 3、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4、简要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绿色塑料7 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 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对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阅读第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4仔细阅读第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 5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南 海8 南海,外国人又称“南中国海”。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我国沿海渔民就开始在南海捕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了南海郡,马可波罗游记中也多次提到过“南海”。 南海以我国大陆及台湾岛为北界,南抵印尼加里曼丹岛,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它比渤 海 、 黄 海 、 东 海 面 积 总 和 还 大 得 多 。 南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它的北岸是我国南部一段漫长的海岸线,排列着汕头、深圳、广州、湛江、海口、北海等一系列重要港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黄金海道。南海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红树林生长岸区和珊瑚礁区,它也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南海出产的龙虾、海马、玳瑁闻名于世。沿海的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合浦出产的珍珠称为“南珠”,称誉全球。南海的丰富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一带,专家预测,它将会成为 波 斯 湾 那 样 的 大 油 气 田 。 在人口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南海和渤海、黄海、东海一起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空间,它是中华民族怀抱中一个巨大的聚宝盆。1, 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南海?(3分) 2,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3分) 3, 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两种)1, 南海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海;(2)南海的地理位置、面积;(3)南海丰富的资源或“南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11不能。因为存在特殊结构的飞船。2“神舟号”的结构和性能3(1)轨道舱返回舱设备舱 (2)199920087“神舟”五号杨利伟 (3)长征二号4(1)作比较(2)列数字21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电脑操作系统。 一切虚拟的为某项工作提供支持的系统或层面。2时间下定义举例子3以春景写冬景,形容万树挂雪好像梨花盛开一样形象比喻“平台”一词在众多领域中流行之快、运用之广。4简洁又形象 电脑的普及(或电脑的普及与广泛运用)5示例:下载;粘贴;复制;拷贝;启动41、第一自然段中“此”指的是(像白鼠一样死掉)。本段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人们对二氧化碳作为废气的看法。(2分)解析:本题考察我们对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的把握。在说明文中我们应对一些指示代词敏感起来,以就近原则在其周围来找;对于常见的六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我们更应该掌握。2、人们为什么总把二氧化碳当做“废气”?(2分)因为二氧化碳的含量过多会导致动物或人死亡。解析:本题考察我们对文章说明内容的把握,第一段讲的便是人们将二氧化碳看成废气的原因。做题时我们可以抓住其中的中心句,围绕中心句作答。3、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过渡/启示下文)作用,“但是”一词将文章转入到说明的正题上,否定了人们对“废气”的(片面)认识。(2分)解析:本题考察我们对文段作用的理解,很显然这段话告诉我们二氧化碳不仅仅只是废气,还有很多作用,因此人们以前的认识都是片面,不完整的。4、第三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二氧化碳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绿色植物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氧气,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此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气体含量稳定/生态平衡)。(3分)解析:本题考察我们对说明内容的把握,第三段主要讲了二氧化碳对人类的作用,并且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达对此题并不难,理清说明顺序为上策。5、二氧化碳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请简要回答。(3分)用途有灭火、人工降雨和做饮料。解析:本题考察我们对说明对象的用途的把握,文章4、5、6段分别介绍了二氧化碳的三个用途:灭火、人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细化快递末端网点承包管理与效益提升协议
- 体育赛事策划执行与赞助商合作协议
- 体育赛事替身保险补充协议针对运动员保障
- 介入治疗防护规范与实施
- 高效生物医药专利整合与商业化运营合作协议
- 仲裁裁决书翻译与执行合同
- 美容美发行业连锁经营与品牌拓展合同
- 股权补偿款担保及股权激励计划解除实施协议
- 物联网设备数据访问安全保证协议
- 红木家具修复与品牌形象设计合同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医院培训课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
- 石油工程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完整版本课件
-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分析课件
- “安全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参赛队伍报名表
- 老化箱点检表A4版本
- 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199页PPT_ppt
- 视觉心理学(全套400页PPT课件)
- 设计学概论设计批评课件
- 教你如何填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