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ppt课件_第1页
最新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ppt课件_第2页
最新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ppt课件_第3页
最新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ppt课件_第4页
最新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第一节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概述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节食品生产经营的其他法律法规 食品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食品行政法规1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2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3 认证认可条例 4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5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食品部门规章1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 2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3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 4 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 建国初期 我国实行的是食品卫生行政管理制度 到60年代国务院制定了 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 1979年 国务院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 1982年11月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试行 标志着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由传统的卫生行政管理转向法治管理 1995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9年6月1日实施 食品安全法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2015年10月1日实施新法从104条增加到154条 新增50条 对原有70 的条文进行了实质性修改 法律文本从1 5万字 增加到3万字 法律责任从15条 增加到28条 新的 食品安全法 被称为 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一 二 总体变化 修订概况 五 监管措施 四 1 原 食品安全法 2009 6 1实施 出台后 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问题燃点低 触点多 折射出政府信任危机社会公众希望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党中央将食品安全工作提到前所未有高度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 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 用最严谨的标准 最严格的监管 最严厉的处罚 最严肃的问责 保障老百姓 舌尖上的安全 新一届政府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了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9 一 修订概况 2 修订 食品安全法 的需要 以法律形式固定监管体制改革成果 完善监管制度机制完善监管制度 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最严厉的惩处制度 发挥重点治乱威慑作用 10 3 本法主要定义 食品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 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 指食品无毒 无害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 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预包装食品 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 容器中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 香 味以及为防腐 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包括营养强化剂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指包装 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 竹 木 金属 搪瓷 陶瓷 塑料 橡胶 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 设备 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 销售 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机械 管道 传送带 容器 用具 餐具等 用于食品的洗涤剂 消毒剂 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 餐具 饮具以及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 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 食品保质期 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食源性疾病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 中毒性等疾病 包括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事故 指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 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3 本法主要定义 4 新 食品安全法 七大亮点 中央文件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5 新 食品安全法 内容 二 总体变化 1 明确工作原则2 体现责任分担3 完善制度设计4 加大惩处力度 23 1 明确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 采取预防措施 采用先进管理规范 建立自查制度等 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管理 根据食品安全状况等 确定监管重点 方式和频次 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全程控制 建立全程追溯制度 企业制定实施原料控制要求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社会共治 强化行业协会 消费者协会 新闻媒体作用 鼓励公众投诉举报 查实有奖 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建立和公布企业信用档案 严重违法行为的通报 24 2 体现责任分担 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 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保证食品安全 诚信自律 对社会和公众负责 接受社会监督 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自查报告制度和事故处置方案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制度的落实政府属地责任县级以上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负责统一领导 组织 协调监管工作以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25 2 体现责任分担 行业主管责任学校 托幼机构 养老机构 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协会自律责任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食品安全信息 技术等服务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 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社会监督责任媒体监督 公众监督 信用档案 26 3 完善制度设计 完善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增设生产经营者自查制度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加强网络第三方平台监管调整保健食品注册制度强化婴幼儿配方食品监管建立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食品安全责任约谈制度监管部门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制定 27 4 加大惩处力度 刑事责任首先要求判断非法行为是否为刑事犯罪涉嫌刑事犯罪的 由公安部门直接侦破行政责任对食品安全犯罪 有期徒刑以上 增加 终身禁入 的资格罚规定针对7类最严重的违法行增加行政拘留处罚大幅度提高行政处罚幅度 罚款上限30倍 50万 增加了对屡罚不改违法者的从重处罚 一年内3次受到警告 罚款行政处罚的 给予停产 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的处罚 28 4 加大惩处力度 民事责任增设消费者赔偿首负责任制 接到消费者赔偿请求 应先行赔付 不得推诿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 消费者受到损害的 除赔偿损失外 还可主张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 最低1000元 食品标签瑕疵除外完善连带民事责任 集中交易市场 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 检验机构 认证机构 广告经营者 发布者 广告中食品推荐者 为违法行为提供场所或其他条件者 29 三 食品安全法适用范围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 应当遵守本法 一 食品生产和加工 以下称食品生产 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 以下称食品经营 二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三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 容器 洗涤剂 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 设备 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 的生产经营 四 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 五 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六 对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 以下称食用农产品 的质量安全管理 遵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的规定 但是 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 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 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 适用范围调整 进行了三处修改 一是将 食品流通 修改为 食品销售 二是增加规定 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适用食品安全法 三是明确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以及食品安全法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 适用食品安全法 明确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适用 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 以下称食用农产品 的质量安全管理 遵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的规定 但是 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 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 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 四 重点制度 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评估和交流2 食品生产经营3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4 食品检验5 食品安全标准 33 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评估和交流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定义 系统和持续收集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的信息目的 为风险评估 标准制定和评价食品安全状况提供依据与监督抽检的区别监测要求有代表性 通常随机采样使用最灵敏的方法 有时与标准方式不同 卫生部门会同食药监等部门开展监测监测发现隐患的 食药监等部门应开展调查 34 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评估和交流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定义 对食品 食品添加剂中的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科学评估 是一项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作目的 制修订标准和采取监管措施的科学依据提出 监管部门 实施和公布 国家卫计委评估得出不安全结论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或者使用确保停止生产经营必须时制修订标准 35 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评估和交流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定义 各利益相关方 风险评估者 风险管理者 产业界 学术界 新闻媒体 消费者等 就食品安全风险 风险认知 风险所涉及的因素 风险管理决策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的过程内容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原则 科学客观 公开透明 及时有效 多方参与 36 2 食品生产经营 1 食品生产经营基本要求 2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等 3 企业和食品等产品许可 4 企业食品安全自身管理 5 食品安全追溯 6 标签 说明书和广告 7 不安全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 8 食品交易市场和网络交易平台 9 食品经营者特殊要求 37 1 食品生产经营基本要求 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各类卫生规范 并符合下列要求 场所 污染源防护距离设备 设施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管理制度布局 流程餐饮具 接触即食食品的容器 用具清洗消毒 储运食品的容器 工具和设备 避免污染 保证温湿度条件 第三方物流也应符合 接触即食食品的包装材料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和食品销售食品加工用水洗涤剂 消毒剂 38 食品安全法 第33条 2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等 使用非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 如 罂粟成分 甲醛 以回收食品为原料 如 地沟油 超过标准限量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营养成分不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等人群食品 如 阜阳奶粉 用超期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生产 如 福喜超期肉 超范围 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如 染色馒头 病死 毒死 死因不明的肉类 如 病死畜禽肉 未按规定检疫 或检疫不合格 的肉类 未经检验 或检验不合格 的肉类 如 无检疫证明肉类 39 2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等 腐败变质 混有异物 掺杂掺假等食品 如 假羊肉 被包装材料等污染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保质期或者超期食品 食品添加剂 如 改包装 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食品添加剂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如 河豚鱼 违禁生食水产品 其他不符法律 法规 标准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使用未经批准新原料的食品 新品种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添加药品的食品 如 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 40 食品安全法 第34 37 38条 3 企业和食品等产品许可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食品生产 食品销售 餐饮服务 应当依法取得许可 但是 销售食用农产品 不需要取得许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的规定 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要求的相关资料 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 准予许可 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 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食品安全法 第35条 实施新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和 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食品流通许可与餐饮服务许可两个许可整合为食品经营许可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纳入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许可原则 食品生产许可实行一企一证原则 即同一个食品生产者从事食品生产活动 应当取得一个食品生产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实行一地一证原则 即食品经营者在一个经营场所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应当取得一个食品经营许可证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的风险程度对食品生产经营实施分类许可 分类许可 一是食品生产分为粮食加工品 食用油 油脂及其制品 调味品 肉制品 乳制品 饮料 糕点 豆制品 蜂产品 保健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婴幼儿配方食品 特殊膳食食品 其他食品等31个类别二是食品经营主体业态分为食品销售经营者 餐饮服务经营者 单位食堂 食品经营项目分为预包装食品销售 散装食品销售 特殊食品销售 其他类食品销售 热食类食品制售 冷食类食品制售 生食类食品制售 糕点类食品制售 自制饮品制售 其他类食品制售等10个类别 申请通过网络经营 建立中央厨房或者从事集体用餐配送的 应当在主体业态后以括号标注 许可证编号规则 一是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SC 生产 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 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数字从左至右依次为 3位食品类别编码 2位省 自治区 直辖市 代码 2位市 地 代码 2位县 区 代码 4位顺序码 1位校验码 二是食品经营许可证编号由JY 经营 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 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数字从左至右依次为 1位主体业态代码 2位省 自治区 直辖市 代码 2位市 地 代码 2位县 区 代码 6位顺序码 1位校验码 许可证载明事项 一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 生产者名称 社会信用代码 法定代表人 住所 生产地址 食品类别 许可证编号 有效期 日常监督管理机构 日常监督管理人员 投诉举报电话 发证机关 签发人 发证日期和二维码 二是食品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 经营者名称 社会信用代码 法定代表人 住所 经营场所 主体业态 经营项目 许可证编号 有效期 日常监督管理机构 日常监督管理人员 投诉举报电话 发证机关 签发人 发证日期和二维码 食品经营许可申请提交材料 一 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书 二 营业执照或者其他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申请食品经营许可 应当先行取得营业执照等合法主体资格 第九条 机关 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企业等申办单位食堂 以机关或者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 社会团体登记证或者营业执照等载明的主体作为申请人 三 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主要设备设施布局 操作流程等文件 四 食品安全自查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进货查验记录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 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 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 无毒 无害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食品摊贩等进行综合治理 加强服务和统一规划 改善其生产经营环境 鼓励和支持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 进入集中交易市场 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 或者在指定的临时经营区域 时段经营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 自治区 直辖市制定 食品安全法 第36条 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 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 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公布 食品安全法 第38条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 2014年征求意见稿 101种 丁香 八角茴香 刀豆 小茴香 小蓟 山药 山楂 马齿苋 乌梅 木瓜 火麻仁 代代花 玉竹 甘草 白芷 白果 白扁豆 白扁豆花 龙眼肉 桂圆 决明子 百合 肉豆蔻 肉桂 余甘子 佛手 杏仁 苦 甜 沙棘 芡实 花椒 赤小豆 麦芽 昆布 枣 大枣 黑枣 罗汉果 郁李仁 金银花 青果 鱼腥草 姜 生姜 干姜 枳椇子 枸杞子 栀子 砂仁 胖大海 茯苓 香橼 香薷 桃仁 桑叶 桑椹 桔红 橘红 桔梗 益智仁 荷叶 莱菔子 莲子 高良姜 淡竹叶 淡豆豉 菊花 菊苣 黄芥子 黄精 紫苏 紫苏子 籽 葛根 黑芝麻 黑胡椒 槐花 米 蒲公英 榧子 酸枣 仁 鲜白茅根 或干白茅根 鲜芦根 或干芦根 橘皮 或陈皮 薄荷 薏苡仁 薤白 覆盆子 藿香 乌梢蛇 牡蛎 阿胶 鸡内金 蜂蜜 蝮蛇 蕲蛇 人参 山银花 芫荽 玫瑰花 松花粉 粉葛 布渣叶 夏枯草 当归 山奈 西红花 草果 姜黄 荜茇 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 应当具有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场所 生产设备或者设施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制度 并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程序 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生产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法律 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法 第39条 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 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根据技术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修订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法 第40条 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制度 生产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法律 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等具有较高风险的食品相关产品 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实施生产许可 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相关产品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 食品安全法 第41条 4 企业食品安全自身管理 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制度主要负责人应落实制度 全面负责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职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应配备经考核具备能力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药监部门随机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 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上述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 59 4 企业食品安全自身管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管理规范鼓励企业符合GMP要求 实施HACCP体系 通过认证的跟踪调查 特殊食品 包括其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生产企业 应按照GMP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定期自查并向食药监部门报告产品检验原料检验 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检验出厂检验 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 应当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证后出厂 婴幼儿配方食品应逐批检验检验记录内容 名称 规格 数量 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 保质期 检验合格证号 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 地址 联系方式 60 4 企业食品安全自身管理 制定实施控制要求生产企业 原料控制 生产关键环节控制 检验控制 运输和交付控制餐饮服务提供者 原料控制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应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安全要求的 应立即整改有事故潜在风险的 应停止经营并报告监管部门 食品安全法 第11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5 59条 5 食品安全追溯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国家建立全程追溯制度企业建立追溯体系 保证食品可追溯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食品生产者采购查验记录查验供货商的许可证 产品合格证明 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应检验生产企业应记录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信息 名称 规格 数量 生产日期 保质期 进货日期等 供货者信息 名称 地址 联系方式等 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不少于保质期满后6个月 没有保质期的不少于2年 5 食品安全追溯 食品 食用农产品 经营者进货查验记录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 合格证明文件经营企业应记录食品及其供货者信息 并保存相关凭证 具体内容和保存时限同上 食用农产品不需记录生产日期 保质期 统一配送的企业可由总部统一查验记录批发企业应记录批发食品以及购货者的信息 并保存相关凭证 同上 食品添加剂经营者采购查验记录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 产品合格证明文件记录食品添加剂及其供货者信息 并保存相关凭证 同上 63 食品安全法 第42 50 53 60 65条 6 标签 说明书和广告 标签 说明书的总体要求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 治疗功能清楚 明显 生产日期 保质期等应显著标注 容易辨识 预包装食品标签包装上应有标签9项内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婴幼儿和主辅食品等 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散装食品标识销售时在容器 外包装上标明食品及生产经营者信息 64 6 标签 说明书和广告 转基因食品标识按规定显著标示保健食品标识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适宜人群 不适宜人群 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声明 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食品添加剂标签应当有标签 说明书和包装与食品标签相同的8项内容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用量 使用方法 食品添加剂 字样 65 6 标签 说明书和广告 食品广告食品广告基本要求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 治疗功能保健食品广告声明 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取得省级食药监局广告批准文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 适用药品广告规定 66 食品安全法 第73 79 80条 7 不安全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 食品生产者主动召回发现食品不符标准或有证据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 立即停止生产 通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 停止生产经营 和消费者 停止食用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严重和紧急程度 实施分级召回食品经营者主动召回对因自身原因所导致的 应当在经营的范围内召回食品经营者主动停止经营立即停止购进 销售 封存不安全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配合生产者召回 67 7 不安全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 召回食品的处理无害化处理 销毁 防止再次流入市场因标签 说明书不符被召回的 采取补救措施保证食品安全的 可销售 销售时明示补救措施 报告监管部门食品召回情况 召回计划 公告等 召回食品无害化处理的时间 地点 监管部门可进行监督未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监管部门可责令召回 68 食品安全法 第63条 8 食品交易市场和网络交易平台 市场开办者 柜台出租者 展销会举办者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检查 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 并报告监管部门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检验机构进行抽样检验发现不符合标准的 应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 并报告监管部门 69 8 食品交易市场和网络交易平台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 真实名称 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 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 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明确入网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发现入网食品经营者有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 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食药监部门有严重违法行为的 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70 食品安全法 第61 62 64条 9 食品经营者特殊要求 食品贮存定期检查库存 及时清理变质 超期食品散装食品贮存位置标明食品名称 生产日期 保质期 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餐饮具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委托符合规定的集中消毒单位 具备相应的场所 设备或者设施 出厂餐饮具逐批检验合格 并随附消毒合格证明 在独立包装上标注单位名称 地址 联系方式 消毒日期以及使用期限倡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公开加工过程 明厨亮灶 公示食品原料及其来源 71 食品安全法 第54 55 56 58条 3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1 基本概念和工作原则 2 各级政府责任 3 政府部门责任 4 医疗机构责任 5 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 6 可采取的措施 72 1 基本概念和工作原则 基本概念食品安全事故 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 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源性疾病 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 中毒性等疾病 包括食物中毒 工作原则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及时 准确查清事故性质和原因认定事故责任事故单位的责任监督管理部门 食品检验机构 认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责任提出整改措施 73 食品安全法 第106 150条 2 各级政府责任 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成立事故处置指挥机构 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上报食品安全事故 74 食品安全法 第102 103 105条 3 政府部门责任 食药监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向本级政府和上级食药监部门报告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采取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措施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责任调查 设区的市级以上 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食药监部门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 卫生部门相关信息通报食药监部门疾控中心开展事故现场卫生处理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向同级食药监 卫生部门提交报告 质监部门和农业部门相关信息通报食药监部门 75 食品安全法 第103 104 105 106条 4 医疗机构责任 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救治事故病人 76 食品安全法 第103 104条 5 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定期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立即采取措施 防止事故扩大及时向事故发生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禁止行为隐瞒 谎报 缓报隐匿 伪造 毁灭证据阻挠 干涉事故调查处理 食品安全法 第102 103 108条 6 可采取的措施 应急救援 组织救治封存可能事故食品及其原料 并立即检验确认被污染的 责令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 并责令清洗消毒发布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 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 说明 78 食品安全法 第105条 4 食品检验 检验机构和人员食品检验机构按照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 从事食品检验活动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监管部门抽样检验定期或不定期进行 不得免检依据有关规定公布检验结果购买抽取的样品 不得收取检验等费用生产企业自检自行检验委托检验机构 79 食品安全法 第5章相关规定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 国家总局令第11号 5 食品安全标准 性质强制性标准 其他食品标准不得为强制 分类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国家卫计委制定地方食品安全标准 地方特色食品且无国标 省级卫生部门制定 国家标准制定后即废止企业标准 严于国家或地方标准 省级卫生部门备案制定和备案的标准的公布在卫生部门网站公布 供公众免费查阅 下载 5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中的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食品添加剂的品种 使用范围 用量专供婴幼儿等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与卫生 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 标志 说明书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其他 81 五 监管措施 1 风险分级管理2 可采取的监管措施3 食品安全信用管理4 举报投诉处理5 食品安全信息发布6 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7 责任约谈 82 1 风险分级管理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状况等 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 方式和频次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应向社会公布重点监管领域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保健食品违法添加 违法宣传 违法生产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隐患的 83 食品安全法 第109条 2 可采取的监管措施 现场检查抽样检验查阅 复制资料 查封 扣押产品查封违法场所 84 食品安全法 第110 112条 3 食品安全信用管理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 日常监督检查结果 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实时更新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 通报投资主管部门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的金融机构 85 食品安全法 第113条 4 举报投诉处理 公布电子邮件地址或者电话 接受咨询 投诉 举报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处理 答复 不得推诿查证属实的 给予举报人奖励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举报人举报所在企业的 该企业不打击报复 86 食品安全法 第115条 5 食品安全信息发布 基本原则 统一公布 分级发布 准确及时 避免误导国家总局发布 总体情况 风险警示 重大事故 其他信息省局发布风险警示信息和重大事故信息的影响限于特定区域的总局授权发布县级以上监管部门发布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公布可能误导信息的核实 分析结果 87 食品安全法 第118 120条 6 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 监管部门对于涉嫌犯罪的 应当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及时审查移送案件认为有犯罪事实的 应当立案侦查认为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应当及时移送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商请监管部门提供检验结论 认定意见以及对涉案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协助的 有关部门应当协助 88 食品安全法 第121条 7 责任约谈 企业负责人约谈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本级政府约谈 监管部门未及时发现系统性风险 未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的上级政府约谈 下级政府未履行食品安全职责 未及时消除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被约谈的监管部门 地方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进行整改约谈和整改情况应当纳入工作评议 考核记录 89 食品安全法 第114 117条 食品安全 我们在路上 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于1993年2月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 1993年9月1日实施 2000年7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通过 关于修改产品质量法的决议 修改后的 产品质量法 自2000年9月1日施行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制定 实施 产品质量法 的意义明确产品责任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强化产品监督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法律武器 产品质量法 的特点 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产品质量中的工作责任 必须组织 督促生产经营者提高产品质量 对假冒伪劣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地方保护 建立企业产品质量的约束机制 防止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赋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要的行政制裁措施 加大了对产品质量的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 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认证机构的约束 建立了产品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 产品质量法 是全面 系统地规范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经济法 是一部包含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产品质量责任两大范畴的基本法律 产品质量法 的范畴及意义 产品质量法 是调整产品的生产 流通和监督管理过程中 因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本法所称产品 是指经过加工 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其范围包括 产品质量法适用的产品 是经过加工 制作的产品 适用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 必须是用于销售的产品 练习 以下哪些适用于 产品质量法 1 花生 2 花生油 3 教学楼 4 教学楼里安装的电梯 5 家里酿制馈赠亲朋好友的葡萄酒 产品质量法 的基本内容 产品质量法 共有六章七十四条 主要对立法的目的和意义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规范的建立 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及责任要求等做出规定 对产品责任的标准 企业产品质量体系的认证制度 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的监督检查制度 质量监督部门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查处时行使的职权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问题的申诉等做出规定 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等做出规定 对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及赔偿要求等做出规定 对生产 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 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产品的处罚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和认证机构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违反本法的处理等做出规定 对军事产品和本法的实施时间做出规定 该法重要内容体现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是指对质量监督活动的计划 组织 指挥 调节和监督的总称 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有以下主要制度 标准化管理制度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奖惩制度 生产者和销售者应承担的产品质量义务 产品质量义务 是指产品生产者 销售者在产品质量方面应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一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二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 并符合要求 生产者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规定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销售者应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 保持销售产品的质量 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失效 变质的产品 不得伪造产地 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 厂址 销售者销售产品 不得掺杂 掺假 不得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 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销售者应执行产品质量标识制度 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一 行政法律责任 二 刑事责任 一 行政法律责任 1 生产 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 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的产品的 责令停止生产 销售 没收违法生产 销售的产品 并处违法生产 销售产品 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 下同 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 吊销营业执照 2 在产品中掺杂 掺假 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 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 责令停止生产 销售 没收违法生产 销售的产品 并处违法生产 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 以上 倍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情节严重的 吊销营业执照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 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 责令停止生产 销售 没收违法生产 销售的产品 并处违法生产 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情节严重的 吊销营业执照 4 销售失效 变质的产品的 责令停止销售 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 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 倍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情节严重的 吊销营业执照 5 伪造产品产地的 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 厂址的 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责令改正 没收违法生产 销售的产品 并处违法生产 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情节严重的 吊销营业执照 6 产品标识不符合要求 责令改正 有包装的产品标识不符合要求 情节严重的 责令停止生产 销售 并处违法生产 销售产品货值金额30 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上述处罚中 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其他行政处罚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范围决定 法律 行政法规对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关另有规定的 依照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二 刑事责任 与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比 产品质量法 的许多条款都涉及刑事责任 上述列举的应受行政处罚的六种行为中 除第 3 5 6 三种行为外 其他的行为若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 均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规定如下 生产 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生产或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 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 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其他特别严重危害的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 生产 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的产品的处罚 生产 销售假药 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单处罚金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其他特别严重危害的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生产 销售劣药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销售失效 变质产品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 销售伪劣产品的处罚 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包庇 放纵产品生产 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 2 向从事违反本法规定的生产 销售活动的当事人通风报信 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3 阻挠 干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产品生产 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造成严重后果的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 徇私舞弊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构成犯罪的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对国家工作人负违法行为的处罚 以暴力 威胁方法阻碍从事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拒绝 阻碍从事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 威胁方法的 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案例 2002年8月 某县工商局接到群众举报 反映某乡副食品商店出售的白酒可能是用工业酒精勾兑而成 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迅速查处 工商局接到举报后 立即派人前往调查 后查明 这批散装白酒共1000公斤 系从一个个体酒商那里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批发而来 购销人员去购买时怀疑有假 个体酒商开始不予承认 但在购销人员的一再追问下 承认这批白酒是用工业酒精勾兑而成 但保证不会出问题 并当场喝了几两 购销人员认为有利可图 且风险较小 便一下购买了1000公斤 然后商店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出售 至工商局调查时 这批白酒已售出425公斤 经有关部门鉴定 这批白酒甲醇浓度严重超标 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虽正常饮用对人体尚构不成严重损害 但过量饮用 将造成较大危害 请问 某县工商局应对谁做出处罚 可做哪些处罚 产品质量法 规定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应当 不存在危及人身 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的 应当符合该标准 同时又规定 销售者销售产品 不得掺杂 掺假 不得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 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因此 某县工商局应对假白酒生产者个体酒商进行处罚 同时 鉴于副食品商店明知用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仍然购进出售 牟取不正当利益 也应给予严惩 据 产品质量法 规定 本例个体酒商 副食品商店明知用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对人体会有一定危害 不符合国家标准 但为了牟取暴利置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于不顾 生产 销售假酒 对此种违法行为 工商局应处以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 并处违法生产 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但因尚未直接造成消费者的伤亡 故可以不吊销营业执照 也不须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简析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6年4月29日通过 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维护公众健康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制定本法 本法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 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 安全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共八章五十六条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第三章农产品产地第四章农产品生产第五章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 一 总则的内容主要说明制定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的目的 农产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定义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 法律的实施主体 经费投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 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 公众质量安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农产品的定义 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 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 动物 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 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 安全的要求 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该部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性质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 发布 实施的程序和要求等进行了规定 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性技术规范 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并听取农产品生产者 销售者和消费者的意见 保障消费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及时修订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三 农产品产地该法对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确定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 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县级以上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 土壤 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 认为不适宜特定农产品生产的 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县级以上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 改善农产品的生产条件 县级以上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 推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 示范农场 养殖小区和无规定动植物疫病区的建设 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 捕捞 采集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禁止违反法律 法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倾倒废水 废气 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农业生产用水和用作肥料的固体废物 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合理使用化肥 农药 兽药 农用薄膜等化工产品 防止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 四 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第四章对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制定 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许可与监督检查 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与推广 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 农产品生产者自检 农产品行业协会自律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 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 兽药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肥料 兽医器械 依照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许可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 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 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 动植物病虫草害 收获 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等内容 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二年 禁止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 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 五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第五章规定 农产品生产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农产品 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 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 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 产地 生产者 生产日期 保质期 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 使用添加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