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吨位丈量计算.doc_第1页
船舶吨位丈量计算.doc_第2页
船舶吨位丈量计算.doc_第3页
船舶吨位丈量计算.doc_第4页
船舶吨位丈量计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 船舶吨位丈量计算复核表 编号: 复核日期: 一、基本数据船名船检登记号船籍港建造/改建完工日期船舶类型航区主机类型/数量/功率参考载货量总吨位净吨位吨位丈量时间及依据法规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吨位丈量机构二、复核记录 1.量吨甲板(上甲板)以下围蔽处所型容积V1(海船仅填写前三项,河船要求全部填写)技术参数满载水线长LS(m)或上甲板长度L(m)船宽B(m)型深D(m)满载吃水d(m)梁拱h(m)船首弧高hs(m)船尾弧高hw(m)水线面系数Cwp方型系数Cb修正型深DV1采用法规中吨位丈量篇章的-法,计算过程详见吨位计算书(附复印件)。计算结果:V1= (m3)2.量吨甲板(上甲板)以上围蔽处所型容积V2 处所尺寸首楼尾楼首升高甲板尾升高甲板甲板室1甲板室2载货处所平均长度l(m) 平均宽度b(m) a平均高度h(m)容积lbh (m3) 应用辛氏法计算容积处所不填平均宽度,计算过程详见吨位计算书(附复印件)。V2计算公式及结果:V2=lbh= (m3) 3.量吨甲板(上甲板)以上固定载客(载货)开敞处所型容积V3、V4(河船适用)处所尺寸无舱盖货舱口载货甲板处所超出舱口围板集装箱堆放处所载客处所a平均长度l(m)平均宽度b(m)平均高度h(m)容积lbh (m3)V3计算公式及结果:V3=lbh (m3)V4计算公式及结果:V4=lbh (m3)总容积V计算公式及结果:V=V1+V2+V3+V4= (m3)总吨位计算公式及复核结果:GT=K1V=净吨位计算公式及复核结果::NT= K2GT=复核结论及处理结果: 复核人:附件2 船舶吨位丈量检查登记表 编号: 检查人员: 检查地点: 检查时间: 一、基本情况船名船检登记号船籍港建造/改建完工日期船舶类型航区主机类型/数量/功率参考载货量总吨位净吨位吨位丈量时间及依据法规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检验发证机构二、检查项目记录项目 记录情况 1.量吨甲板(上甲板)以下围蔽处所型容积V1技术参数船舶总长L(m)船宽B(m)型深D(m)满载吃水d(m)型容积V1(m3)证书记载实船测量-2.量吨甲板(上甲板)以上围蔽处所型容积V2实船测量(以平均值计算)首楼(m3)lbh尾楼(m3)lbh首升高甲(m3) lbh尾升高甲(m3) lbh甲板室1(m3) lbh甲板室2(m3)lbh载货处所(m3) lbh实际计算V2(m3)证书记载V2(m3) 3.量吨甲板(上甲板)以上固定载客(载货)开敞处所型容积V3、V4(河船适用)实船测量(以平均值计算)无舱盖货舱口(m3) lbh载货甲板处所(m3) lbh超出舱口围板集装箱堆放处所 (m3) lbh载客处所V3(m3)lbh实际计算V3(m3)证书记载V3(m3)实际计算V4(m3)证书记载V4(m3)实际计算总容积V=证书记载V1+实际计算V2+实际计算V3(V4)实际计算总容积与证书记载的误差值处理结果: 检查机构:(盖章)注:计算实际总容积是用于判断吨位丈量是否有误,其中型容积V1所要求记录的参数误差较大可初步判断吨位丈量有误,V2(V3、V4)测量的数据可大致判断船图一致性。附件3 船舶吨位丈量督查登记表 督查机构: 编号: 一、基本情况船名船检登记号船籍港建造/改建完工日期船舶类型航区主机类型/数量/功率参考载货量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检验发证机构二、督查项目记录船检机构吨位丈量复核情况满载水线长(河船)或上甲板长度(海船) V1船宽V2型深V3(河船)满载吃水(河船)V4(河船)总吨位净吨位吨位丈量时间依据法规管理机构吨位丈量督查情况满载水线长(河船)或上甲板长度(海船) V1船宽V2型深V3(河船)满载吃水(河船)V4(河船)总吨位净吨位吨位丈量时间依据法规图纸资料有效性船图一致性执行吨位丈量及证书签发程序符合性督查结果及问题描述:整改情况:注:船图一致性可用船舶吨位丈量检查登记表所测量数据作判断,必要时可登船核实。督查人员: 督查时间: 附件4 船舶吨位丈量专项检查表1.船舶基本情况船名初次登记号船型航区检验机构船籍港2.船舶吨位证书信息船长型宽型深总吨净吨3.现场勘验记录船长型宽型深上层建筑长上层建筑宽上层建筑高4.吨位核准评估5.实船估算吨位是否与证书标注明显不符 是 否 6.船舶在一个月内向船籍港检验机构申请复核 船长签字执法人员填写说明:应依据船舶国籍证书、检验证书簿中的相关项目,填写检查表第1项“船舶基本信息”和第2项“船舶吨位证书信息”;应按照检查表第3项“现场勘验记录”的内容,完成船舶现场勘测;依据“船舶吨位丈量计算参考指南”(见附件3)的办法,对船舶总吨、净吨进行简单计算,并将适用方法及计算过程填写在检查表第4项“吨位核准评估”一栏中;对发现计算结果与证书标注吨位明显不符(误差超过10%),应在第5项“是”一栏标注“”,否则在“否”一栏标注“”;在第5项“是”中标注“”的船舶,在第6项中标注“”。附件5 专项检查缺陷船舶汇总表 海事局编号船名初次登记号船籍港检验机构附件6船舶吨位丈量计算参考指南“大船小证”问题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船检证书上的船舶尺度与实船不一致,本身就偏小,从而计算的吨位偏小,这是主要现象;另一种情况是船舶尺度没有太大的误差,但计算误差较大,结果偏小造成“大船小证”问题。(一)经验判别方法:为了积累甄别“大船小证”的基本知识和经验,监督人员在进行船舶安全检查和签证时,可记录下船舶的“船长”、“型深”、“型宽”以及船舶种类和船舶总吨、净吨。通过积累,找出船舶尺度、种类与吨位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以便从中找出定性判断“大船小证”基本经验。 下面表格是部分船舶主尺度与船舶吨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该表可以总结出定性大致判断船舶吨位的基本经验。船舶尺度与船舶吨位序号船舶种类船长型宽型深总吨净吨1油驳41101.8223813324591.95231129343101.822021134油船49.683.242623857213.63.29905546干货船7013.23.81331781757.610.5583446787214.24.81572880912819.811.257303209106612.86.215248121148.458.84.1549827812集装箱/干货船6813.24136480513半舱货船6712.63.61268739147413.23.814058241581.06153.815969371675.313.23.81454853177913.83.815939341881.06153.815588721974.713.23.8146586020甲板货驳7213.33.4117741221甲板货船7913.83.8159393422散货船10217.57.64449249123104.117.57.64560255324垃圾船19.975.51.3935325耙吸式挖泥船69.6145.2186556026抓斗式挖泥船40.6116.83.4982294(二)实际丈量估算方法:各级海事监督部门在现场检查中,对一般货船吨位确有怀疑的,可以用下列估算公式对船舶总吨和净吨进行大致的估算(这个公式不适用于川江汽车滚装船、集装箱船等在量吨甲板以上仍然载货或载客的船舶。这些船舶还应计算量吨甲板以上的开敞载客、载货处所)。在签证中,对船舶吨位有怀疑的,应通知安检人员进行现场检查。1、GT(总吨)=K1(VI+V2)其中VI是量吨甲板以下围蔽处所的容积,近似计算为:V1=0.7x船长x型宽x型深船长是指量吨甲板长,一般取船检证书中的“船长”,或者量取主甲板长,有升高甲板的也应一并量取,然后乘以0.95。V2是主甲板以上上层建筑的容积,近似计算为:即V2=上层建筑的“长x宽x高”简单地讲,V1,V2就是船舶量吨甲板(一般船舶就是主甲板)以下和以上的不规则几何体所围的容积。 K1的取值见下表:V1+V2K1V1+V2K1V1+V2K1500.2575000.27310000.2781000.2626000.27420000.2832000.2677000.27530000.2853000.2698000.27640000.2874000.2719000.27750000.289该估算公式计算的结果可能会偏大1%-5%,那么估算的结果与证书上标明的吨位相差较大的,可以怀疑其存在“大船小证”问题。2、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