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验报告.doc_第1页
城市体验报告.doc_第2页
城市体验报告.doc_第3页
城市体验报告.doc_第4页
城市体验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体验报告深圳经济特区规划浅析城市建设概况深圳改革开放已三十余载了。从一个渔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 与今日的经济特区深圳相比,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那时的房屋结构形式基本上只有两种,即纵向式屋和大齐头屋。本地人(讲粤语的人)的住房,多为纵向式,入大门为厨房,接着是天井,越过天井是正厅,厅后是卧室,卧室有楼廊。富裕之家,再加一天井,天井前建一厅一房。前者称纵向式“二进”,后者称“三进”。建筑材料多以三合土(黄泥、沙、石灰)砌墙,房顶光线极暗。客家人的住房,多为大齐头式,一进门为厅,两边为厢房,用作卧室及厨房,以靠墙开一小窗和明瓦采光,光线不足,建筑材料与本地人建材相同。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房屋结构被淘汰,农村的房屋全都盖成二三层以上,样式别致,色彩绚丽,空气流通,采光良好,还有精心培育的小花园。城区居民住宅,都是成片的新式的五六层以上的楼宇,内设若干单元套房(二房一厅)、三房二厅、四房一厅),旧式瓦房已不存在。深圳规划历程深圳规划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中国的城市规划由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翻开了新的一页深圳是我国自力按照规划建设起来的城市,也是新中国第一个按市场经济体制规划建设起来的城市。特区建设初期,一位知名港商曾经提出由其开发福田20km2土地,建设田园式新城的意向,特区总体规划开始编制后,根据福田所处的地位,确定将这片土地建设成为未来深圳的中心区,港商的建议未被采纳这个事例说明两个道理:一是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统揽作用,二是在那个时期,城市建设的方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在这两个原则下 ,特区初期的每次总体规划均发挥了有效作用。一开始的罗湖,蛇口和沙头角在总体上放眼全特区狭长用地进行开发,在具体规划上均采取高密度小尺度路网 , 至今还能较好地发挥效用。1982年“总体规划图”提出“组团式”格局,为罗湖上埗组团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依据。1984 年总体规划对特区城市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使政府得以从容地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组团的开发, 坚持保留了福田中心区,将当时远离罗湖上埗组团的区域成片划给国营企业,建立了蛇口工业区,南油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华侨城、莲塘工业区和盐田港城等,很快将特区建设在全境展开,为城市的快速形成奠定了基础。深圳在 20年的发展中曾经数次调整产业结构和配套功能,经济发展和建设速度数次起伏,正是由于采用“组团式”城市结构,能够从容地应对建设的节奏和功能的置换而保持整体架构的完整与有序但其中有一段插曲至今令人心悸:深圳机场筹建时,有关部门违背规划,将机场选址于中心区南部的深圳湾,在规划界的据理力争下才改回原规划选址,避免了深圳城市发展的一场灾难。布局结构图交通分析近几年来,深圳市机动车总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正在接近和突破城市的容量极限,如不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控制措施,将面临严重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管理问题。一是交通拥堵。如果交通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将直接导致城区主干道交通流量全部饱和,行车缓慢,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将变得异常脆弱,一旦出现主要干线拥堵或事故,极易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全市性塞车,交通瘫痪,深圳将变成一座“堵城”。 二是环境污染。深圳灰霾天气从八十年代初的一年不足10天,到2007年一年竟达226天。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空气污染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已开始困扰市民,并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可分为四个研究阶段,分别是:发展背景分析、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规划、轨道交通线网综合规划以及分期建设规划等。第一阶段:发展背景分析。首先进行区域及城市发展定位和交通发展趋势分析,在新形势下,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本次规划的新理念,进而得出深圳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和策略。第二阶段: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规划。在轨道发展目标和策略指导下,研究符合深圳特点的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方法;根据客运交通需求走廊,考虑轨道交通线路的功能层次和布局架构,提出远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方案,并进行客流测试和评价。第三阶段:轨道交通线网综合规划。在推荐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基础上,进行轨道制式选择、敷设方式规划、联络线规划、车辆基地规划、换乘枢纽规划以及运营管理规划等综合性规划;并提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及其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建议。第四阶段:轨道交通线网分期建设规划。进行轨道交通发展阶段分析,并估算各发展阶段轨道交通的发展规模,形成分阶。绿道网分析总体规划以绿为脉,串联山,水,园,路生态空间要素,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绿道网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连接了全市13座山体,15个风景名胜区,1000个公园,12条河流,总长度超过252km的海岸线,深南大道,宝安大道等重要的景观性道路,串联起破碎化的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有助于完善生态网络,增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以特色为核,挖掘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特色内涵,彰显城市特色精髓。绿道网串联起全市1000个公园,广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村等兴趣点,对城市中显散点分布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特色资源加以组织,实现对特色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城市的文化精髓,提高居民的地方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规划顺应城市地形,地貌,形成16条指状的由自然生态过程向城市肌理延伸,渗透山海风光绿道,强化城市山-海-城市特色体验,突出深圳独具特色的“组团一轴带式”的城市空间格局。结合深圳独具特色的“组团-轴带式”城市空间布局特征,规划以“四横八环十六纵”来构建绿岛网络的骨架。总体看来,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