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定位复位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_第1页
旋转定位复位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_第2页
旋转定位复位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_第3页
旋转定位复位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_第4页
旋转定位复位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 附170例临床分析李小群 韩钢 杨利学 杨富国 王晓玲 张快强 1 临床资料 寰枢关节半脱位在颈椎上段损伤中较为常见 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本病认识不足 加之起病隐匿 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 很容易造成误诊 漏诊 延误治疗时机 1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170例中 男94例 女76例 年龄最大61岁 最小10岁 平均年龄29 4岁 病程1天 2年 平均15天 颈部劳损 姿势不良者110例 有慢性咽部炎症史者87例 有外伤史者76例 其中12例有枢椎先天变异 1 2临床表现 17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部疼痛 头部偏斜 头晕头疼 恶心呕吐 颈部肌肉紧张 伴颈部活动受限 压痛多位于颈枕交界处 其中7例伴一侧上下肢麻木 1 3诊断 X线检查符合测量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间距 3mm 齿状突与两侧块间差值 2mm 两寰枢关节面差值 1mm 或齿状突与二侧块间隙不对称并侧块不等宽 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为本病 CT MRI检查可以更明确齿状突偏移方向及有无其他病变和脊髓压迫 颈椎开口位X线片 齿突与侧块的间距 寰枢关节面的间距 颈椎侧位X线片 齿突与寰椎前结节的间距 2治疗方法 2 1旋转定位复法 齿突向右歪斜 先用滚 拿 揉 一指禅等法充分放松颈枕肩部软组织 结合X线提示齿状突偏斜方向 结合压痛部位 在偏斜侧 右侧 操作 2治疗方法 术者位于患者身后 用左手拇指放于患侧颈2 右 侧方横突上 使头前屈 并向对左侧屈 2治疗方法 术者使患者头前屈 并向对侧屈曲 左侧 角度以左手拇指处有微动为准 2治疗方法 术者左手不动 右手使患者头向右旋转 2治疗方法 术者用右手掌扶患者对侧 左侧 下颌部 同时左手拇指不动 其余四指扶在患者右侧颞部 2治疗方法 两手协助用力使头部沿颈部轴线向患侧 右侧 旋转至最大限度 待有阻力时稍停 然后做一小幅度超限旋转活动 约10 20 多可听到关节弹响声 同时可觉拇指下有错动感 2治疗方法 纠正错位后 再用放松手法 充分放松颈肩枕部软组织 每日1次 7次为一疗程 2治疗方法 2 2治疗时配合枕颌套牵引 以充分松解颈部肌肉及关节囊挛缩 为手法复位创造条件 复位后用颈托固定1月 以巩固疗效 7次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症壮与体征消失者82例 明显减轻者40例 改善者32例 16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0 59 治疗结束后复查X线片示齿状突与两侧块间距对称者93例 差值 2mm者47例 差值 2mm者30例 平均治疗11次 4讨论 病名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上有多种名称 如旋转性脱位 旋转性半脱位 单侧寰枢关节半脱位等 本病最早由Lumer在1907年首先报道 此后 国内外文献报道屡见不鲜 1968年由Wortzmam命名为寰枢关节旋转脱位与固定 国内刘润田教授1981年在其主编 脊椎外科学 潘之清1999年在其主编 实用脊椎病学 中 均提出此病 笔者以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称寰枢关节半脱位为宜 病因 头颈创伤直接造成寰枢关节挫伤移位 或引起关节囊 韧带的部分撕裂 颈部上呼吸道炎症可诱发本病 至今为大多数人认同 是本病常见的发病原因 炎症可引起寰枢关节滑膜充血水肿 韧带松驰 颈部肌肉痉挛从而即使较小的外力也可使寰枢关节错位导致本病的发生 寰枢关节先天性畸形 如齿状突发育不全 寰枕骨先天融合 以及横韧带与翼状韧带先天性发育缺陷等 均可造成寰枢间的不稳定 在轻微损伤或颈部过度劳累时 就可导致脱位 诊断 临床上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 特别是颈椎开口位片检查 正常人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隙并不完全相等 张佐伦等对100例正常人寰枢椎X线开口位片观察 齿突距二侧块间隙不等者有56例 差值范围0 7mm 平均差值0 9mm 其中差值大于3mm的仅占5 完全相等的有44例 3 可见正常人齿突偏移现象并不少见 这在临床诊断时可作为参考因素 诊断 可见正常人齿突偏移现象并不少见 故季波等提出加拍头左右旋转10 15 张口位片 结果正常开口位X片有齿突偏移 头左右旋15 张口位片也提示 齿突固定偏移一个方向 此时侧位片多见寰齿间隙正常 说明寰椎侧块与齿突的不对称关系持续存在 不能用旋转的方法来矫正 4 临床上沈宁江等很多医生提出 患者有症状时 拍张口位片 测量齿突与侧块间距 二者差值 2mm 环枢关节面两侧差值 1mm 且齿突与环椎前结节间隙 3mm 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5 由于本病的外伤轻 或仅注重治疗颈及上呼吸道的炎症 许多人因症状轻 未引起重视而漏诊 或临床上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等致误诊 诊断 为尽早诊断 夏磊等提出 颈椎除常规拍正侧位片外 加照颈椎开口位及左 右旋转10 15 位片及过屈过伸位片 必要时做CT扫描 若齿突与侧块间距差值 3mm 环椎前弓与齿突呈 形间隙 环椎关节面移动者均可诊断此病 6 我院近几年来已把颈锥开口位片列入颈椎常规全套拍片 拟定本病诊断标准为 颈椎开口位片示齿突距两侧块间差值 2mm 环枢关节面差值 1mm 侧位片示齿突与环锥前弓间值 3mm 无脊髓受压症状者 即可明确诊断 4 2手法治疗的要点 采用旋转定位复位手法纠正错位时 参照开口位片上齿状突偏移方向 多为这一侧的侧块向前旋转移动 导致寰枢椎关节位置错乱 颈枕部压痛多位于此侧 严重者双侧均压痛 复位时以这一侧颈2橫突为支点 在寰枢关节向前 侧屈 旋转的失稳情况下 用手法把寰椎向移位的反方向旋转纠正错位 临床上病程越短则复位效果越好 时间较长的则难以完全复位 甚至个别不能复位 但临床症状多得以明显缓解 本组有11例属此类情况 可能是因为病程太长 关节周围韧带 筋膜 长时间痉挛紧缩 适应了错位关系 复位时必须解除肌肉痉挛 松解小关节囊 韧带的挛缩 须反复多次的手法整复 才能纠正错位 个别严重的患者则手法整复不能获成功 4 2手法治疗的要点 治疗时对颈咽部有感染的患者 须对症抗感染处理 临床观察手法整复后用颈托或围领固定1 3月 病情即可稳定 治疗后不易复发 否则过早恢复正常工作 生活后容易重新发生半脱位 再次治疗时效果多不佳 本组有好多人整复满意后 没有遵医嘱固定 过早活动 导致再移位 2次治疗时复位艰难 费时较长 甚至个别人整复失败 临床上现代医学对急性早期的患者采用牵引法效果较满意 但对因种种原因失治的陈旧性 慢性病人 即便用颅骨牵引也不能复位 对此类病人推拿复位治疗比西医更具不可比拟的优势 只要正确掌握操作方法 禁用粗暴手法复位 临床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 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 简便 实用 效优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之清主编 实用脊柱病学 M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6 340 2 周秉文主编 颈肩痛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335 3 张佐伦 王德杰 赵安仁 等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解剖变化及X线诊断 中华骨科杂志 1990 10 1 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