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一中2015年中考备考试卷--分析.doc_第1页
水口一中2015年中考备考试卷--分析.doc_第2页
水口一中2015年中考备考试卷--分析.doc_第3页
水口一中2015年中考备考试卷--分析.doc_第4页
水口一中2015年中考备考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中考备考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1、注重基础,强调主干内容的覆盖。在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内容和题材涉及课程标准中的五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和各个二级主题,涉及面广,且知识点考查不重复。2、试题题型稳定。设置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计算题五种题型,与2013年题型和题量相同。在选择题中,主要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在非选择题目中,综合性试题也包括基础知识的考查,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了解与掌握的程度及迁移整合的能力。 3、突出化学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试题在组织材料和设置问题,通过术语填空、简答、列式、画图等多种回答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特别是非选择题,重点考查了学生整合运用化学信息的能力,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贴近生活,注重实际应用。试题主要以应用型试题为主,寓知识于情境之中,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展示了化学的社会价值。 二、试卷评估指标小题号平均分得分率(%)标准差难度区分度12.72910.870.910.2721.73581.480.580.6432.2731.320.730.6142.48831.130.830.3651.51501.50.50.7261.39461.50.460.6872.04681.40.680.781.78591.470.590.792.75920.840.920.28102.36791.230.790.52112.49621.80.620.77121.79451.90.450.6613题1.54511.280.510.9114题2.57432.040.430.7415.(1)题1.78591.290.590.8915.(2)题1.59401.660.40.8816题2671.030.670.6617题1.22311.710.310.9118.(1)题0.9301.060.30.6918.(2)(3)(4)题0.78260.880.260.5819.(1)题1.45730.770.730.6219.(2)题3.18532.170.530.7819.(3)题0.36180.650.180.5520.(1)(2)题1.62541.150.540.7820.(3)题0.65330.890.330.920.(4)题1.49371.210.370.6221题1.65551.230.550.8722.(1)(2)题0.85211.260.210.6222.(3)题1.45212.490.210.69标准差是一群分数的离散状态的指标。若这群分数较为分散,则标准差较大,表示高分与低分之间能拉开距离;若这群分数较集中,则标准差较小,表示高分与低分之间的差距较小,形成“大家差不多”的感觉。难度是指试题或考试的难易程度,是考生对试题或考试是否适应的指标。在一个考生群体里总有上、中、下各水平的考生。试题太难了,优生与差生都做不出来,表明考生对试题不适应。试题太容易了,优生与差生得分都差不多,也是一种不适应。可见,试题太难或太易都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考纲要求整卷难度控制在0.6-0.65左右。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知识和能力水平考生的鉴别程度。总分高分学生比总分低分学生多得分的试题,区分性能好,反之,则其区分性能差;总分高分学生与总分低分学生得分都差不多的试题,则表示试题无区分或零区分。区分度要求在0.3以上,表示高分学生比低分学生能多得30%以上的分数,这样的区分度较佳。班别平均分标准差区分度难度信度优秀率(85%)及格率(60%)三(1)61.7826.480.630.620.9228.1254.89三(2)41.1826.520.630.410.9210.7725.25三(3)40.0226.750.630.40.9210.9425.11三(4)36.3424.660.560.360.928.4518.43三(5)36.5722.170.50.370.93.9117.57三(6)48.6624.90.590.490.9110.6934.51三(7)56.3328.550.690.560.9324.9545.86三(8)46.7127.330.650.470.9214.0933.59三(9)51.3125.60.610.510.9216.3534.86全校50.3427.230.650.50.9216.8236.92 三、答题情况分析13-14题分析 13-14题分值为9分,平均分3.87分(茂名市为3.9分)。标准差3.19(全市3.19)题号小题号出题情况学生答题情况13(1)构成物质的3种微粒都考查到。14.(1)是比较开放型的题目,从宏观微观考查化学符号,是很好的题目。错误:1.带2个负电荷的硫酸,硫酸离子2.硫酸根分子3.一个硫酸根带有2个阴离子(2)错误:1. HO2 2. H2O5(3)错误:1.3个铁分子,2.3个铁离子14(1)错误:O Fe Zn(2)错误:1. 原子核内没有“+”2. 原子核内用“Na”代替“+11”3. 核电荷数23错误:“阳”字和“阴”字书写看不清,可以看成“阳”字或“阴”字。(4)考查溶液方面的知识。刚看题时,本人短时间内也把握不了题目的意思。猜想出题者是想出区分题。但我认为更多的是考智力。15题分析本题总分为7分,考生平均分约为3.23分,得分率比较低,该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一小题考的是燃烧的三大条件,但不少学生是对课文内容不知道的,还有的是主观答题的较多,如:可燃物写成易燃物、燃料、燃烧物等,氧气写成氧、O等,达到着火点写成燃点。第二小题主要问题(1)是答案不全扣分比较多,如第一空答成或。(2)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不理解。在评卷中,我们对标准答案掌握的也不太全面,在改卷过程中还是有多样化的答案出现。因此在试评时多样化的试卷是有必要的。因此在授课期间,应多想办法加强学生对化学专用语言的表达和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16-17题分析题目情况:题目阅读量比较大,出现的化学情景切合生活,可是所考化学知识还是比较浅的。学生答题情况: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得分能力还是不错的。可是对于全体学生而言,平均分是3.01左右,显然与出题者用意有差距。 主要表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不了解,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质量分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化学用语不熟悉,造成了不得分。评卷出现的问题:评卷前我们都已做好准备工作,学生可能出现的答题情况我们都已考虑进去,评前我们都已统一,没有出现可争议的问题。出现的情况有试卷模糊不清,让评卷老师无法看清;老师在评卷过程中,既要讲速度,又要讲质量,且工作时间长,容易造成疲劳,所以就难免出现些不应出现的错误。建议和希望:初三是初中学生最后一年接触化学,所学内容不少,有些内容拓展开来,难度比较大,现在高考试题难度都已降低,所以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中考化学试题还是应降低点难度。让学生们都感觉学有所成,有点成功感,对于他们的高中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18题分析18(1)(4)题:简单题,属于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易得分,但有部分考生写错字。注意加强基础识记及名称规范书写。 (2)(3)题:综合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及物质间的反应,综合性较强难度大,考生考虑不全面造成(2)只写一种金属而失分;对流程图理解不透彻对(3)答题含糊,失分够多 ;审题不够细心,写Fe十CuSO4反应而失分亦不少。19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实验题,考查了几方面的内容:1.学生对仪器的认识。2.化学方程式。3.选择及组合装置制取气体。4.对所使用装置的评价。5.实验基本操作。答题情况是: 第(1)、(2)小题答得比较好;第(3)小题答得不够好,学生的得分率不高。评卷中出现的问题:1.仪器名称写了错别字。2. 写化学方程式时化学式写错、没有配平、反应条件以及标注没有写好。3.估计有些学生没有深入读题,导致做第(2)小题把装置的顺序倒过来了。4.本大题最难做的就是第(3)小题了。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表述不清楚;可能是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动手操作的机会少,没有体会过如何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建议和希望:1.设置问题时语言表述希望更清晰些,如19的(1)。2.建议该题的考试难度在今后的中考出题还要降低些,本大题的得分率也不高,为47.2%。20题分析本题探究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设计实验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题目考点主要源自书本第十一单元“复分解反应条件探究”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的实验探究的变形。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小组真的去深入讨论和在实验探究这个环节真去做实验才容易得分。难度一般,但得分平均分不高。第(1)问:本问得分率较高。第(2)问:实验1的现象有部分同学错将结论当成现象答,如答“有二氧化碳生成”、“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或“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也有部分同学不认为有沉淀生成。实验2的结论出现部分同学表达不准确,如答成“发生了置换反应、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第(3)问:得分率较低,较多同学不会交换成分,也有部分同学出现化学式书写不正确或是漏写沉淀符号。第(4)问:第一个空得分率较高,填写表格得分率很低,学生出现的答案也很多,但大多不严密或不够准确,如:1、没有看清“可用试剂”这个前提,用了酚酞或PH试纸(计);2、取实验3中混合后的溶液滴加石蕊或先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后再滴加石蕊;3、操作与现象不对应,尤其是较多同学出现“由蓝色变无色或由红色变无色”的情况,忘记石蕊溶液是紫色的了;4、结论也有部分同学答成“石蕊与盐酸或石蕊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也有部分答成发生了化合反应、置换反应或分解反应。第(4)问的评分标准较难统一。希望中考多出现像这类紧扣课本实验或探究的探究题,这也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多让学生去讨论和分小组探究实验。21-22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计算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1.化学式的计算。2.溶液稀释的计算。3.溶液稀释的实验操作。4.pH曲线的画图。5.有关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综合计算答题情况:1. 零分卷占了全部卷的20%-30%,满分卷不到5% .2. 第21题得分相对高一些。3. 22题(1)得分比较低,说明溶液稀释的计算是学生的薄弱的环节,22题(2)小题十分率也比较高,主要错因是:图像的走向;图像画过了;没标注4. 22题(3)问虽然得分率低,但与往年比较,满分也不少评卷中出现的问题:1质量比写成了原子数目比。2写化学方程式时化学式写错、没有配平。3小数位标错,相对分子质量算错,格式不规范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的计算大多数学生没掌握好,两种方法的应用很多学生混淆了。建议和希望: 1题目考的内容比较全面,有基础题像21题,有基本操作像22(1),有综合计算,像22(3),希望再接再厉。 2希望教学时重视全体学生,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持久兴趣,其实有些计算题大多数学生是能掌握的,像21题,只是他们对化学没了兴趣3希望我们教学时候严谨一些,尽可能避免知识上的错误,如pH的规范书写,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忽视了它。五、教学建义1认真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茂名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价段学生招生考试考试(考查)大纲。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要让学生手、脑动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讲练结合,要防止满堂灌、上课简单对答案、没有重点要点的错误做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严防三个误区:以讲为懂,以懂为会,以会为通。关键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能否做对题、能否说得清楚。要加强训练、运用,要让学生对所讲所练的内容进行思考,领悟、消化、反思、订正。注重把握复习课的深度和广度。该讲就讲,该舍就舍,确保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备课组要有目的、有组织、有研究地提供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考点的复习展示课,以备学科教研研究。3加强试题研究。课堂练习、周测、月考试题编制的试题质量要高,避免过偏、过难、过多,提高练习的效果和效率。以课后习题及茂名市历年中考题作参考。4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