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 建置区划第一章 建置沿革与位置境域第一节 建置沿革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吴主孙休罢都尉,置建安郡,立昭武镇,后升为昭武县。西晋元康元年(291年),惠帝司马衷为避其祖司马昭讳,改名邵武县。其时建安郡属江州管辖。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又改邵武县为邵阳县(一作武阳)。南朝刘宋永初元年(420年),又改邵武县,仍属建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全国郡、县俱废,邵武改属泉州(即今福州)。开皇十二年(592年),恢复邵武县,并将绥城县(今泰宁县)并入邵武。其时,建安郡属抚州。大业元年(605年),抚州改为临川郡,邵武属临川。唐武德四年(621年),绥城从邵武分出,复立为县,邵武属建州。贞观元年(627年),建州归江西道管辖。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邵武县为昭武县。后汉乾佑元年(948年),改昭武县为邵武县。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邵武设军,县为军治,军属福建路辖。同年划邵武财演镇为光泽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县为路治,路属福建道管辖。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邵武路为邵武府,县为府治,府属福建布政使司管辖。清隶属关系不变。民国2年(1913年),废府存县,属福建省建安道。民国16年废道后直属福建省。民国23年(1934年),邵武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9月(1935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邵武县属福建省建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改南平专区,属之。1970年复名建阳地区,属之。1983年10月,撤县建市。1988年,建阳专区又改南平专区,隶属南平专区。1994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平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南平市(地级市),属之。至2005年,隶属关系不变。第二节 位置境域一、位置 邵武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闽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地跨北纬26552735,东经1170211752。东北邻建阳市,东南连顺昌县,南接三明市将乐、泰宁、建宁县,西与江西省黎川县毗邻,西北与光泽县交界。二、境域19902005年,邵武境域无变化,境内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71公里,总面积2836.73平方公里。最北端为水北镇邱家际,最东端为拿口镇华家山,东北与建阳市毗连;最南端为洪墩镇东乾山,东南与顺昌县接壤,南与三明市将乐、泰宁、建宁县交界;最西端为桂林乡盐隘,与江西省黎川县联接,西北临光泽县。第二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街道 乡(镇)区划1990年,邵武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13个乡,共19个乡(镇)、街道,即:昭阳、通泰、水北、晒口街道办事处,拿口、和平镇,城郊、水北、屯上、沿山、大竹、吴家塘、卫闽、洪墩、张厝、大埠岗、肖家坊、桂林、金坑乡。1992年7月,撤销水北、大埠岗2个乡建制,分别设立水北镇、大埠岗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同年11月,撤销洪墩、沿山2个乡建制,分别设立洪墩镇、沿山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1994年11月,撤销城郊乡建制,设立城郊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屯上乡,设立下沙镇,以原屯上乡行政区域为下沙镇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地下沙。1996年3月,撤销卫闽、肖家坊2个乡建制,分别设立卫闽镇、肖家坊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2000年6月,撤销大竹乡,设立大竹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同年7月,吴家塘农场改制,设立吴家塘镇,以吴家塘乡及吴家塘农场区域为吴家塘镇的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地吴家塘。2005年底,邵武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3个乡。第二节 村(居)区划1990年,全市共设169个村(居)委会,其中村民委员会130个、居民委员会39个。1991年3月,晒口办事处原煤矿居委会更名为煤南居委会,新设煤北居委会和新氨街居委会。同年9月,昭阳办事处新设古城路居委会,通泰办事处设立月山关居委会。2000年1月,调整城区3个街道部分居委会辖区。撤销昭阳办事处向阳、信义、后衙居委会,通泰办事处亨太、鹤林坪居委会,水北办事处药村、聂家巷、四板路居委会,新增设昭阳办事处熙春居委会。同年7月,吴家塘农场的吴家塘、坊上、行岭3个管理区分别改设吴家塘居委会和坊上、行岭村民委员会。8月,调整晒口街道部分居委会,煤矿居委会更名为云屏居委会,撤销红星、鹰山居委会。2002年1月, 街道居委会更名为社区居委会。同年6月,通泰街道城裕居委会更名为熙春社区居委会,昭阳街道熙春居委会更名为行春社区居委会。2005年6月,设置城郊镇紫金居委会,其管理范围为城南开发区及茅岗茶厂。至2005年底,全市共设168个村(居)委会,其中村民委员会132个、社区居委会30个、居民委员会6个。表1-1 2005年邵武市村(居)民委员会情况表 单位:个乡(镇)街道名 称政府驻地村(居)委会数村(居)委会名称昭阳办事处李纲中路9(社区居委会)城丰、大同、登云、新建、华光、公太、行春、五一九、古城路通泰办事处八一北路7(社区居委会)西门、五四、北门、熙春、城富、跃进路、月山关1(村委会)长坪水北办事处解放中路9(社区居委会)越王、水北、桥头、水东、车家园、王宝塅、飞机坪、太保路、小西门头晒口办事处晒口街5(社区居委会)碓下、晒口、下沙、云屏、洒溪桥1(村委会)新丰拿 口 镇拿口街2(居民委员会)拿口、泰安13(村委会)池下、加尚、朱坊、竹前、固住、山下、肖坊、册前、庄上、界竹、扁竹、三峰、南溪和 平 镇和 平1(居民委员会)禾凤10(村委会)和平、罗前、坪上、坎头、坎下、鹿口、危冲、茶源、朱源、黎舍水 北 镇解放中路11(村委会)大乾、龙斗、上坪、王亭、大漠、故县、一都、二都、三都、四都、杨梅岭大埠岗镇大埠岗11(村委会)芜窟、宝积、李源、河源、竹源、加洲、溪上、乌石、铁洋、大埠岗、松树坪沿 山 镇沿 山1(居民委员会)沿兴13(村委会)沿山、徐溪、沙坑、三元、古山、百樵、上樵、下樵、里居、红路、周源、下畲、危家窠洪 墩 镇洪 墩8(村委会)洪墩、桥头、王玢、尚读、宜坊、濠坊、水口寨、沙洲上城 郊 镇廖家排1(居委会)紫金9(村委会)莲塘、朱山、香铺、山口、隔应、高南、台上、芹田、莆明下 沙 镇下 沙5(村委会)屯上、洛田、胡书、分站、下沙卫 闽 镇卫 闽6(村委会)卫闽、外石、谢坊、王溪口、陈坊、高坊肖家坊镇肖家坊11(村委会)坊前、登高、将石、孙家、将上、新厝、琢石、中漈、肖家坊、黄家际、黄家山大 竹 镇大 竹6(村委会)大竹、官墩、谢墩、洋坑、吴坑、龚家排吴家塘镇吴家塘1(居民委员会)吴家塘5(村委会)铁罗、庄坛、坊上、行岭、杨家圩张 厝 乡张 厝6(村委会)张厝、祝岭、山源、九峰、黎村、俞厝墩桂 林 乡桂 林8(村委会)桂林、惠林、槎口、下岚、盖竹、余山、横坑、大岭金 坑 乡金 坑8(村委会)金坑、湖溪、重下、隘上、山隔、下堡、大常、下黄街第三章 街道 乡(镇)概况第一节 昭阳街道述要 1983年11月,邵武撤县建市,从原城关镇分离成立昭阳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市区东南部,东至316国道城丰社区莆常小组,南至福山寺,西至五四路与通泰街道相邻,北至富屯溪南岸。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353.33公顷,耕地34.27公顷,下辖9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底,常住人口30607人,流动人口70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700人。区位优势 昭阳街道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商贸活动中心,是邵武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驻有省、设区市、市属机关行政事业单位144家,各类个体工商户1000余家。辖区内五一九路、李纲路、熙春路、华光路、中山路等主干道纵横交错;驻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驻有教育局、闽北高级技校、成人教育中心、邵武第四中学、昭阳中心小学、东关小学、托幼中心等教育机构;驻有博物馆、图书馆、文联、文化馆、艺术团、电影院、人民会场等文化机构和场所;驻有市立医院、昭阳卫生院、妇幼保健院、防疫站等医疗卫生机构;有喷泉广场、朱朝寺、福山寺、何公庵、民俗馆、基督教堂等人文景观;有东关、华光、城丰等3家大中型农贸市场;辖区内住宿、餐饮、休闲等第三产业发达,有李纲路、华光路餐饮业集中区,有大型休闲娱乐场所及宾馆20余家。1999年竣工的人民广场为闽北最大的广场,是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经济建设 1990年,全街农业总产值220.1万元,工业总产值1 3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73.75元。1990年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先后投资1200万元新建城丰蔬菜基地防洪堤1000米和5条排水渠,建成城丰13.33公顷蔬菜基地;投资300万元建成年出栏3万头生猪的莆常生猪基地;辖区内有养殖专业户120余户,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商品猪3万头、鲜奶356吨、禽类4.7万羽。工业方面,先后投资800万元新建猴子山工业开发区,投资2000万元建设溪北高标准防洪堤1500米及造地10公顷的锦溪开发区;街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规模以上企业29家,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13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1家,年创税920万元。2005年,全街工业总产值3.5亿元,农业总产值1530万元,是1990年的6.9倍;农民人均收入5097元,是1990年的4.34倍。基础设施 1990年起,先后投资近1300万元,陆续完成43条小街小巷、25个小区的路面硬化和改造;先后完成迎宾大道、人民广场、电视闭路光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基站等建设;完成市立医院住院部、四中教学综合楼、电信大楼、广播电视大楼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闽福花园、福航大厦、文化广场、佳阳大厦等商品住宅楼98栋,总面积100万平方米。社会事业 1990年起,街道组织辖区单位持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996年,该街道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街道之星”的称号,连续获第八、九届省级文明单位。2000年11月,该街道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的荣誉称号。20002005年,实现再就业1250人。20032005年,为309户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24万元;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大同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心等3个社区文化示范点,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组建有腰鼓队、太极拳队、健身操表演队、舞蹈队等各类民间文艺队伍22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并组建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32支542人。辖区内市立医院为卫生部首批命名的二级甲等医院,有病床位500张,拥有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等医疗诊断设备;投资4000万元建成的住院部,年可接纳住院病人1.2万人次,医疗业务辐射至黎川、南丰、鹰潭、光泽、泰宁等省内外县市。至2005年,共创建省级文明单位5个、地级文明单位38个、市级文明单位49个,占辖区单位总数的50%以上。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0年获市委市政府评定的一类先进单位。第二节 通泰街道述要 1983年11月,从城关镇分离成立通泰街道办事处,驻八一北路215号,街道位于市区西南部,东到五四路与昭阳街道办事处毗邻,南至水库部队与城郊镇接壤,西从原第一丝绸厂厂区沿316国道至长坪村,北倚富屯溪南岸。总面积16.7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250公顷,耕地96.5公顷)。辖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农村经济管理委员会和1个村民委员会。2005年,常住人口3643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178人。驻有省、设区市、市属单位110多个。区位优势 辖区是市商贸活动的中心地段,驻有各类个体工商户2000余家。五一路、八一路,五一九路、李纲路、熙春路等几条市区主干道将辖区划出“两横三纵”。兴福兴、福万佳、苏宁电器等全市最大的3家购物超市,西门和南关2个农贸批发市场以及西门建材批发市场、城南茶叶交易市场、东南商业城等商贸区均落地辖区内。辖区是全市教育、体育、文化中心,有邵武一中、明鸿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8所中小学、幼儿园;有体育馆、田径场等体育设施;有华严寺、天主教堂、寿山寺等人文景观。各专业银行网点、宾馆、医院错落分布,为市民和投资者提供便捷的服务。经济建设 农业方面。1990年,全街农业总产值73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2元。1990年后,发挥城区近郊的优势,发展蔬菜、生猪、水产、禽蛋等菜篮子产业。2005年底,全街农业总产值达1610万元,是1990年的2.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162元,是1990年的5.9倍。发展企业和引进项目方面。1992年初,街道从白渚桥附近规划用地2万平方米,建立白渚私营工业小区。至1999年,陆续投入100多万元基本完成工业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至2005年,已入驻企业28家,年总产值1.2亿元。 20022005年,街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落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500万元以上的工业生产型项目13个,其中投资亿元企业2家、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7家,每年创税2200多万元。基础设施 1990年起,先后集资近200万元,陆续完成辖区36条小街小巷、26个小区的路面硬化和改造;先后投资30余万元,完成凹尾岭防洪坝、长坪村涵洞、税关河坝、开水坝的修复与建设。1996年,组织辖区单位集资110万元,实施市区“绿化工程”与“星光工程”。19982002年,投入240万元,先后在城裕石窠垅、邓家窠开发9公顷高标准蔬菜基地;投资40万元,为长坪村安装100门程控电话;投入220万元,完成6.34公里的长坪村四级乡村水泥公路硬化。全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建设 19931994年,投资近1000万元,兴建通泰综合服务大楼、城裕停车场、城富综合服务大楼。1994年,启动恒泰民营开发区,先后累计投资1700多万元。1995年,移山造地10.7公顷。1996年,着力整治市区周边环境,迁移坟墓1230座。19981999年,投资2100万元、总占地1.2 万平方米,集商贸、办公、住宅为一体的西门农贸市场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1公顷的“新苑工程”竣工,全街115户在1998年“6.22”洪灾中受灾的居民全部搬入新居;投资1300万元、占地3680平方米的“金秋公寓”落成。2000年,实现水、电、路、电话、电视“五通”。20002003年,投资750万元完成西门市场二期工程樵岚园的主体施工。2003年后,着力做好城南新区征地的协调、配合工作,共征用辖区土地34公顷,加快城市南进步伐。2005年,开发建成住房301栋,入驻居民886户。社会事业 1990年起,组织辖区单位持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0个、地级文明单位20个、市级文明单位27个,占辖区单位总数的50%以上。辖区8所中小学教育的各项指标达到省级“双高普九”水平,小学入学率、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97.8%、毕业率95.8%。2001年,辖区内的熙春花园小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七届省级文明安全小区;园丁新村小区获团省委、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授予“青年文明社区”称号。2002年,辖区内的熙春社区获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授予“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街道获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授予“文明社区建设示范街道”。19962005年,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一类先进单位,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省级文明单位,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辖区拥有南平市唯一1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全街近4万人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第三节 水北街道 述要 1983年11月,成立水北街道办事处,总面积7平方公里。 该街道地处市区富屯溪北岸,东、西、北与水北镇毗邻,鹰厦铁路纵贯全街。邵武火车站位于其中,是入闽第一大站。街道素称邵武的“十里长街”,辖区内有中央、省、地、市属单位132个,是全市交通枢纽、竹木集散中转地、粮食和燃料仓储地。2005年,街道有林地面积518.6公顷,其中国有林294.53公顷、集体林224公顷。耕地面积50.67公顷。辖9个居委会,其中8个社区居委会、1个农业居委会。总人口3.5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000人。 经济建设 1990年,街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4.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20万元、农业总产值6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5元。1990年后,街道集中各种有效资源,狠抓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入,大力引进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好的生产型项目。2001年起,街道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投资100万、300万和500万元以上生产型项目22个。其中500万元以上生产型项目6个,年创产值9900万元,实现税利1220万元。主要工业企业有竹木制品加工、建材、纺织、印刷、橡胶等。同时,街道还妥善解决历史遗留债务问题,偿还基建欠款和利息200万元,农村合作基金会欠款350万元。至2005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1.698亿元,是1990年的32.6倍;农业总产值1024万元,是1990年的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655元,是1990年的5.6倍。 基础设施 19902005年,街道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改造解放中路旧民房2万平方米;投入43万元,改造解放中路路灯;投入411万元,建设太保路下立交接线防洪、路面硬化工程;投入110万元,兴修越王防洪堤坝和农业抗旱饮水工程;投入430万元,建设街道社区综合服务办公大楼;投入200万元硬化白石前、机坪路、石化路、飞达路等10余条街道路面,优化街道社区生活、创业和发展环境。 社会事业 19902005年,街道加大对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先后建立和完善9个社区科普教育基地,1个综合性文化、体育休闲中心,3个精品文化社区,有网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健身房、门球、晨晚练等文体活动场所80余处,获省委文明办、省体育局评定的“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的荣誉称号。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辖区有邵武职业中专、邵武第五中学、第七中学、水北中心小学、越王小学以及10所幼儿园。医疗卫生体系完善,拥有邵武市第二医院、水北卫生院和3所社区医疗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单位3个、地级文明单位9个、市级文明单位23个。获全国妇联、文化部、民政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环保总局评定的“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的荣誉称号,省委、省政府授予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社区计划生育“全貌划片、户况显示”工作机制在全市进行推广,获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定的“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398人,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定的“省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街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第四节 晒口街道述要 1983年10月,成立晒口街道办事处。街道位于市区东部,与大竹镇、吴家塘镇、下沙镇、城郊镇、昭阳街道毗邻,总面积36平方公里。境内海拔480米的高峰生态旅游公园,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高岭土、石英石及砂石料等,其中煤储量最大,境内的省属邵武煤矿为全省重点煤矿,最高年产量达25万吨。水利资源丰富,鹰山溪、同青溪及新埔九龙瀑在境内共同汇入富屯溪,水资源储量0.92万千瓦时。2002年,高峰农场及下属高峰村划归晒口街道,街道总面积扩大到65.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3535公顷、耕地面积294.4公顷,辖1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1个农场。辖区内企业多,是邵武老工业基地和市重点工业园区之一。2005年,全街总人口10294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7人。经济建设 1990年,街道农业总产值466.71万元,工业总产值1310万元;财政收入3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4元。1990年后,街道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突破口,从单纯种养业向多种经营转移,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推广新技术,成立果业协会、茶叶协会,茶业种植面积30公顷,果树种植面积27.7公顷。境内高峰“绿栗香”、“乌龙茶”获得2001年度省优质产品荣誉称号。全街有养猪专业户5家,养鸭专业户3户,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境内有国有企业7家(邵武煤矿、邵武氟化厂、邵武化肥厂、邵武冶炼厂、邵武第二化肥厂、邵武木工机厂、邵武轮胎厂),形成煤碳、建材、装卸、冶金、化工等工业生产体系。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先后改制、搬迁、破产,逐步被私有企业取代,新兴的3家大型私营企业在邵武私营企业中均处龙头地位。2000年后,街道利用资源优势,盘活闲置厂房和资产,招商引资,相继引进34家私营企业,形成化工、机械制造、木制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2005年底,街道工业总产值12.7亿元(含中竹纸业、邵武化肥厂、正兴轮胎厂、永飞化工等企业),农业总产值1411.39万元,财政收入1500.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13.5元。 基础设施 1990年起,街道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997年2月,总造价800万元的晒口同青溪自来水厂建成投产,解决辖区居民的饮用水问题。1998年,福州知青林文建捐款24.5万元,投入新丰村商场和道路硬化建设。19992005年,投入242万元,用于境内4条道路的建设改造工程,在鹰山建造1个福利公墓;筹资225万元,开通高峰村闭路电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信号,全街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 1990年以来,境内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拥有一幢“街道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楼,2个村级“文化俱乐部”,闭路电视覆盖率达100%。辖区拥有1所中学、2所小学。2000年6月,邵武煤矿小学与新氨小学合并,港商林文建先生捐款52.5万元设立善德基金,学校更名为善德小学,2004年8月,高峰农场小学与农场剥离,纳入善德小学管理;中、小学入学率均达100%。境内的煤矿医院设备齐全、管理有序、技术力量雄厚 ,1994年12月,院内开设精神病分院。2001年,医院通过南平地区“一级甲等”医院评审。2002年,医院被确定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2004年,医院纳入地方管理。至2005年,全院拥有病床80张,承担全街1万多人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晒口煤炭(矿) 1980年,晒口煤矿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466.71万吨,井田面积5.3平方公里,主要煤层厚度3米6米,属于中灰、中硫、低磷、高熔灰分、中高发热量的无烟煤。境内的福建省邵武煤矿,1958年建矿,生产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两对矿井生产。1986年始,邵武煤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原煤年产量达46.42万吨,创历史以来最高,企业最高年平均职工人数3845人。1991年起,限产为25万吨/年。1996年起,邵武煤矿进入煤炭资源枯竭时期,省政府决定于2004年关井闭坑。2005年起,开始三年尾矿回收,人员分流,全矿职工降到522人。第五节 水 北 镇述要 水北镇位于市区北部,南邻水北办事处及富屯溪,东北与建阳市交界,西北与光泽县连接,东南与下沙镇毗邻,西南与沿山镇接壤。富屯溪、鹰厦铁路、316国道、205省道穿越境内。总面积512.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52.48公顷。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黄铁矿、硫铁矿、莹石矿、白云母矿、钾长石矿、高岭土矿、石英岩矿、粘土矿及建筑石材。其中王亭村石英岩矿床的石英岩含量达100%,储量约940万吨。富屯溪沿途汇集大乾溪、龙斗溪、高阳溪、一都溪、四都溪5条支流,水利资源丰富。全镇林地面积44393.33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20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700万根;生态公益林面积73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71.6%。1992年7月,撤乡建镇,辖178个自然村,划分为11个村委会,镇政府址设水北解放中路375号。2005年,全镇总人口1998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9人。经济建设 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438.5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128.56万元、企业总产值3309.96万元。财政总收入357.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5元。1990年后,全乡在农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侧重发展粮食、蔬菜、瓜果、烟叶等高产优质绿色农业,打造品牌农业。1997年,享誉省内外的大乾水蜜桃通过国家“绿色食品”验证,获农业部“A级优质桃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大乾牌”商标。工业方面。1991年,乡第一、二木筷厂成功开发竹筷切片新技术,被福建省企业局评为“优秀QC成果”。1992年起,投资1000万元兴建紫东工业园区。1997年,镇农机修造厂研制生产的PW560型脱谷机被福建省科委评为“1997年新产品开发项目”。2004年起,创建龙斗工业走廊,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20022005年,共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引进投资3.97亿元;兴建中小型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15100千瓦时。至2005年底,有集体企业26家、私营企业20家、个体独资企业39家、个体工商户400余家。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9亿元,是1990年的5.2倍。其中,农业总产值1.8亿元,是1990年的4.4倍;企业总产值2.08亿元,是1990年的6.4倍;财政总收入916万元,是1990年的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727元,是1990年的5.2倍。基础设施1990年起,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911992年,投资8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2700多平方米的镇科教文化中心大楼;投资20万元,修建二都、三都、故县3个农贸市场;投资15万元,架设上坪等4个村的卫星地面接收站。19921993年,投资50万元,新开公路11公里、修复公路78公里、修复桥梁32座,实现村村、村组通公路。19941999年,投资1401万元,安装程控电话,装机总量2100门,覆盖率100%。20002002年,投资2600万元,完成全镇通村、通组道路硬化,通村公路硬化率100%,通组道路硬化率87%;投资2300万元,新建镇政府综合办公大楼2栋,建筑面积3186平方米。20032005年,投资80万元,完成故县、三都、龙斗3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建设;投资26万元,完成故县、王亭、龙斗3个村的公益性公墓建设;投资200多万元,完成8个村电视光缆联网,联网率达68%;投资500多万元,改造农田水利及机耕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1990年12月,该乡通过省级科技示范乡镇建设验收,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科技示范乡镇”。1992年,科教文化中心大楼建成后,举办各类种养实用科技知识培训学习活动,培养农民技术师、助理农技师、农技员37人。1995年,有线电视收视率100%。1998年,成立闽北首家“邵武市精神病防治院”,新增病床60张,为闽赣两省8个县市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2002年,有8个村电视光缆联网,收视率68%。同年,投资2万元为文化中心户购置电脑8台,服务“三农”。全镇初级中学1所、小学11所。至2005年,镇政府共投入中小学教育办学资金1210万元。其中91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维修和购置各类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2005年,全镇中小学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率100%。辖区内有1所一级甲等卫生院,为全镇近2万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第六节 拿 口 镇述要 拿口镇位于邵武市东部,距市区36公里,与大竹镇、吴家塘镇、卫闽镇、张厝乡毗邻,和建阳市书坊乡、顺昌县仁寿镇接壤。鹰厦铁路、316国道、富屯溪贯穿全境。总面积3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66.67公顷。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莹石、花岗岩和硫、铁、锰、铅、锌、铜等,其中莹石和铅锌矿储量较大。林地面积22666.67公顷,林木蓄积量143万立方米;竹林面积3600公顷,毛竹蓄积量1860万根,年产毛竹200万根。森林覆盖率72%,木、竹资源丰富。辖1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茶果场、1个镇办采育场。1990年起,该镇先后获省政府授予“省科技示范乡镇”、“省工业卫星镇”、“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5年,获“省明星乡镇”、“全国体育先进镇”、“省重点工业卫星镇”、全国“五百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等荣誉称号。1998年,列入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镇。2001年,被国家计委列为“省级科技星火技术密集区”、“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和“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2005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称号。是年,全镇总人口255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4人。经济建设 199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94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923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3020万元,财政收入2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8元。是年,水稻种植面积2400公顷,粮食总产3.18万吨。1990年后,根据市场需求,粮食生产向发展优质稻转变,同时大力发展烟叶种植,优质稻、烟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引导农民发展水果、茶叶、珍珠蚌、食用菌等种、养项目。2005年,优质稻种植面积2600公顷,粮食总产量2.6万吨;烟叶种植431.27公顷,总产值829万元,种植面积和效益列居全市第二位,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工业方面,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91年,有镇办企业23家、村办企业18家、个体企业40家,乡镇企业总产值3901万元。1992年,引进台商独资企业1家,集体股份制企业1家;成立拿口经济联合公司,下属企业19家,固定资产投资1200余万元。199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227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至1995年,工业出口产值占全市乡镇企业出口总值的33左右,镇、村企业进入昌盛时期。1996年后,由于企业创新力不强,产品形式单一,在市场竞争中部分企业被淘汰,企业开始滑坡。2001年,在庄上、下村316国道沿线建设总规划面积80公顷的工业园区。2002年,入园企业2家,其中中英合资企业1家。2005年,该工业平台规划面积扩展到200公顷,完成开发面积40公顷,落户个私企业26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13家。是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2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91亿元,二、三产业总产值5.36亿元,财政收入8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59元。基础设施 1990年起,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91年,完成旧街拓宽改造和旧镇区拓展工程,拓宽改造后的拿口街长1020米,宽12米;建成日供水量2000吨的自来水厂。1992年,完成拿口电站扩建,新建朱坊商业街。1993年,完成拿口电站右岸扩建,新建1800千伏变电站。1997年,创建拿口镇第二工业区。1998年,“622”洪灾过后,实施“新苑工程”,新建庄上新村,时任省委书记陈明义题写村名。1999年,完成庄上八一小学、三峰中山小学、迎宾街和富裕路建设以及11个村的通讯光缆建设。2000年,安装程控电话2000余门,实现村村通电话。2001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和拿口至采育场公路硬化改造,开发规划面积200公顷的下村、庄上工业平台。20022005年,实施朱坊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完成拿口电站和金九电站改扩建,并新建际下岭电站、龙凤电站、三丰南排电站;在一居村凉粉排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先后完成12个村的闭路电视并入市网工作,完成16个村(居、场)总长106公里的通村公路硬化改造工程。社会事业 教育方面。1990年起,先后新建拿口中心小学教学楼、教工宿舍楼;完成庄上“八一”小学和三峰小学教学楼建设。1999年,邵三中恢复高中部。2001年,新建邵三中综合教学楼。2005年,完成朱坊中学撤并邵三中工作。是年,全镇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6.3、初中毕业率100。文化卫生方面。1991年,新建冬瓜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1993年,500门程控电话模块投入运行,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2002年后,先后新建镇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新建庄上、加尚、池下村农民俱乐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辖区拥有1所设施完善的中心卫生院,22个医疗服务点。1998年,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创一级甲等卫生院验收。1999年,总投资100多万元的镇卫生综合门诊大楼竣工。旅游业 拿口镇立足“三千”(千年古刹、千年银杏、千岭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千年古刹宝林寺始建于公元944年,前身为南目庵。古刹与3棵千年银杏树相依相伴,四周群山环绕,万亩竹林随风起舞,风景迷人。1991年,宝林寺改扩建后,寺内设施完善,环境幽雅闲适,香火旺盛,游客众多。1997年5月,利用千岭电厂的库区风光和南宋著名文学评论家严羽故居等资源,开发集水上娱乐、人文景观、森林园艺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度假区,取名千岭湖度假区。该度假区规划总面积112.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6.25公顷,分三期开发。一期开发项目于1998年正式营业,设有水上游艇、娱乐、餐厅等游乐项目。2002年,因资金困难等原因,水上游艇、娱乐、餐厅等设施撤除。2005年,仅存对岸餐厅继续维持营业。第七节 大埠岗镇述要 大埠岗镇位于邵武市西南部,距邵武市区32公里。东邻张厝乡、大竹镇,西北与和平镇毗邻,北与城郊镇接壤,西南与泰宁、将乐两县交界。205省道(邵泰公路)贯穿全境,福银高速公路邵武连接线和即将动工兴建的武邵高速公路途经该镇,交通便利。全镇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3933.34公顷,森林覆盖率84%。森林植物品种繁多,其中用材林、经济林居多;毛竹林2666.67公顷,毛竹蓄积量500万根,年采伐量25万根,是邵武市重点林区之一,被誉为“闽北竹乡”。林副产品如杨梅、榛子、茶叶等资源丰富,盛产香菇、锥栗。地下矿产主要有石灰石、莹石矿、铅锌矿、硫铁矿、高岭土、钼、石英矿等,尤以花岗石储量最多,约600万立方米;还有少量的铀、钨等矿藏。境内有全市最高山撒网山,海拔1523.9米。道峰山崖、峰、洞自然成趣,四季阴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和避暑胜地。1992年7月撤乡建镇,总面积192平方公里,辖76个自然村,划分为11个村委会。2005年,全镇总人口1519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9人。经济建设 199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87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712万元、工业总产值1163万元,财政总收入9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6.3元。1990年后,该乡农业方面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侧重发展烤烟支柱产业,种烟面积逐年增加。2005年,种烟面积发展到383.2公顷,总产值921万元,实现烟叶特产税203万元。工业方面。1990年,全乡有工业企业9家。1990年后,注重招商引资,培育支柱产业。2005年,全镇拥有工业企业35家,其中镇办企业5家、村办企业5家、个私企业25家,固定资产总量3000万元,从业人员800多人。是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149万元,是1990年的8.4倍。其中农业总产值10833万元,是1990年的6.3倍;工业总产值13316万元,是1990年的11.4倍;财政总收入617万元,是1990年的6.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039元,是1990年的5.6倍。 基础设施 1990年起,该乡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19921993年,投资80万元,对700余米旧街进行拓宽改造;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安装程控电话,装机总量1550门,覆盖率达100%。1995年,投资60万元,修建大埠岗自来水供水工程。1999年,投资67万元,铺设大埠岗街水泥路面1公里。20042005年,投资30万元,完成大埠岗镇公益性公墓建设;投资490万元,对竹源、李源、河源、加洲、松树坪等通村通组道路进行硬化建设,建设总长19.9公里。社会事业 1990年,大埠岗乡创办“一分钱读书社”。1991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下文在全省推广读书社经验。1994年,大埠岗文化站被省政府授予“百强文化站”荣誉称号。1995年,大埠岗镇通过省级科技示范乡镇建设验收,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第二批科技示范乡镇先进单位”。先后投入资金239万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新建、扩建校舍5119平方米。2005年,全镇有小学12所、中学1所。19972005年,连续9年镇中学的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农村中学前茅。辖区拥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医疗卫生所14所,医务人员45人。第八节 和 平 镇述要 和平镇别称禾坪,位于邵武市区西南部,距市区40公里。距省道邵泰公路1.5公里,距福银高速公路互通口2公里。辖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全镇面积192平方公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硫铁矿、花岗岩石、高岭土、钨、白石粉、长甲石、水晶、锌铅瓷土、云母等,据专家测定认为均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全镇耕地面积1875.6公顷;林地面积7126公顷(其中毛竹700公顷),森林覆盖率48%。水电资源比较充沛,有小()型坪地水库1座、小()型水库2座(梁家坪与长寿山水库),蓄水量310万立方米;有石杉等一、二级小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1200千瓦。2005年,全镇总人口20564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7人。是年,荣获“国家群众性体育先进乡镇”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经济建设 199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2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90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95万元;财政总收入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7元。1990年后,该镇农业方面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烟叶、茶叶生产逐步成为农业支柱产业,食用菌、大棚蔬菜、芋子等特色种植逐步发展。大坪山茶叶相继被省农业厅和国家农业部绿办评为省级、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拥有绿色使用权。养殖业平稳发展。2005年,生猪存栏10081头,仔猪出售5万头,家禽饲养73203万只,渔业养殖面积68.8公顷。该镇工业方面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先后引进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初步形成竹木加工、食品加工、铸造工业等支柱产业,产品远销国外。此外,利用地处邵南区域中心优势,发展墟场和仔猪特色市场建设,吸引邵南各乡镇和毗邻的泰宁县等地商贩和农民前来赶集。2005年底,全镇工业总产值9947.82万元,比1990年增加6.7倍;农业总产值1.19亿元,是1990年的6.2倍;财政收入721.94万元,是1990年的7.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707元,是1990年的7倍。基础设施 1990年以来,和平镇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至2005年,先后建成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厂,开通程控电话1200门,覆盖率100%。建有两个移动电话基站和一个联通基站。建成近300米长、23米宽的商业街“聚奎路”、2.3公里的迎宾路和0.5公里的府前路。完成镇区至危冲村、坪上村6.1公里,和平至下炉洋10.46公里的水泥路硬化工程。相继完成坎头、危冲、和平、罗前等村基本农田改造工程。社会事业 教育方面。1990年起,该镇先后筹措资金1700万元,新建、扩建、修建校舍4.5万平方米,购置各类先进的教学仪器及电视等多媒体教学设备。1996年,邵武二中停办高中部。2003年,邵武二中复办高中部。2005年,全镇中、小学入学率、初中毕业率均达98%以上。文化体育卫生方面。1993年,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民间有舞龙队、锁呐队、铜管乐队、秧歌队,经常开展体育比赛,举办农民运动和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全民体育活动蔚然成风。2005年,荣获“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乡镇”荣誉称号。辖区拥有1所设备比较齐全,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中心卫生院,有村级医疗点9个。古镇开发 和平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专家学者称和平古镇为“福建第一街”,是迄今为止中国保留最好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级旅游资源。2002年,邵武市成立南武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平分公司,对和平古镇进行开发利用。2003年,聘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和中国建筑大师、东南大学教授蔡镇钰,为和平古镇编制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该镇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告牌、推介会、明信片等形式宣传和平古镇,开通和平古镇网,在福建通讯、福建经济等刊物上刊登宣传资料,在邵武市内及建阳、泰宁、顺昌等周边县市交界处设置和平古镇大型广告牌。邀请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夕阳红栏目、潇洒走四方专题组和福建电视台文化生活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到和平古镇拍摄风光片。多次参加上海旅博会和福建省项目成果交易会,推介邵武南武夷和平古镇。同年6月始,先后完成李氏大夫第、县丞署、和平书院、谢氏庄仓、旧市义仓等古建筑收购,重点旅游景点民居和古镇老街沿街店面收购工作正在协调中。2005年,福建大境堂旅游公司在和平设立古镇导游服务中心,年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旅游收入10万元。和平特产 邵武碎铜茶、和平游浆豆腐、和平稻田鲤鱼称为“和平三绝”。邵武碎铜茶为“和平三绝”之首,产于和平镇坎下村、坪上村海拔1414米的观星峰、刘仙峰山脉。这里远离工业区,土质、气候没有受到污染,纯属无公害绿色品质茶。碎铜茶中的氨基酸比当地普通茶叶要高上2倍,茶多酚高3倍。此茶具有祛风清热、解暑消气、凉血润肝、止渴生津之功效。只要将一小撮放入嘴中咀嚼片刻,再取一枚铜钱一起咀嚼一两分钟,在取出的茶渣中便能看见闪光的小碎铜,故称“碎铜茶”。和平游浆豆腐历史悠久,其制作方法世代相传。制作游浆豆腐不用石膏或卤水点聚,而是采用陈豆浆作为酵母,把煮熟的豆浆倒入木楻中,按照比例加入适量发酵变酸的母浆,然后慢慢游动,待豆浆凝聚成块后,将木楻盖紧片刻,豆腐脑沉淀下来和浆水分离,再把豆腐脑舀起分成若干板,压干后即成游浆水豆腐。游浆水豆腐经食用油加工成油炸后,即成油炸豆腐。游浆豆腐味道纯正、鲜嫩、可口,是游客到和平古镇必先品尝的特色佳肴。游浆豆腐加不同配料可做各种名菜小吃,其中泥鳅豆腐汤尤能体现和平特色。和平盛产稻田鲤鱼,和平农民以种单季水稻为主,和平农民的先祖历来有稻田养鱼,稻鱼兼作的习惯。农户在水稻生长期内需要灌水育稻时,在田里放入鲤鱼苗,再投入一些油菜饼、猪粪等为养料。待水稻临近成熟,需排水烤田时,鲤鱼即可捕捞,每尾半斤左右。煮熟的鲤鱼肉质细嫩、口感香甜,令人回味。第九节 沿 山 镇述要 沿山镇位于邵武市西北部,东邻城郊镇,西接金坑乡,南依和平镇,北与光泽县交界。全镇总面积261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3万公顷、耕地面积1730公顷。境内毛竹、木材资源丰富,毛竹蓄积量310万根,木材蓄积量140万立方米,是邵武市林业重镇之一。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主要有钨矿、石英石、硫铁矿、高岭土等。旅游资源有广福山、锅顶山、云锦山、狮子崖等一批自然景观,古山溪穿境而过,山环水绕,美不胜收。1992年11月,撤乡建镇,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6个村民小组。镇政府址设沿山街31号。2003年,该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乡镇”荣誉称号。2005年,全镇总人口17804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8人。 经济建设 19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银行2025酒泉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楚雄彝族自治州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医疗设备制造
- 2025年3D打印的3D打印技术
- 建设银行2025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交通银行2025衡水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农业银行2025驻马店市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江西地区
- 农业银行2025淮南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GB/T 31341-2014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 GB/T 29114-2012燃气轮机液体燃料
- GB/T 24218.3-2010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 GB/T 18690.1-2009农业灌溉设备微灌用过滤器第1部分:术语、定义和分类
- GB/T 12470-2018埋弧焊用热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
- GB/T 10799-2008硬质泡沫塑料开孔和闭孔体积百分率的测定
- GA/T 1193-2014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
- FCI测试试题附答案
- 博微配电网工程设计软件
- 教育科研:教师职业成长的阶梯课件
- 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