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江南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江南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江南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1、多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2、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475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抗震设防烈度即基本烈度3、地震概念:地球内某处岩层突然断裂,或因局部塌陷,火山爆发发生了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的地面颠簸和摇晃,从而引起地面的运动4、地震类型(按震源深度):浅源地震60,中源300,深源300以上 按地震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地震 按震级分类:微震2,有感地震4,破坏性地震5,强烈地震75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为次声波分为乐府波和瑞雷波。面波破坏性大6纵波周期短,振幅小,横波周期长振幅短。地震波速:纵波大于横波大于面波7地震震级:表征地震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多少能量的尺度,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是地震预报和其他有关地震工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全部采用面波震级上报8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现象。表示某一区域范围内地面和各种建筑物收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的一个指标9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地表破坏,工程建筑物破坏和因地震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10抗震设防要求概念: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伤或不需修理扔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的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至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第二章1地段类别的划分: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古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滨沟谷及半挖半填地基)等 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一般地段:不属于上述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其他地段2场地的分类:分为四类,依据场地土的类型和覆盖层厚度3场地土的类型(依据土的剪切波速):岩石800,坚硬土软质岩石500,中硬土250,中软土150,软弱土4场地覆盖层厚度:是指地面至坚硬土的距离。坚硬土通常是指剪切波速大于500的土层和岩石5液化概念:地震运动使得饱和粘土或粉土颗粒间发生相对位移,土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在地震作用的短时间内,急剧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得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土体抗剪强度等于0,形成犹如液体的现象6地基液化影响因素:土层的地质年代,土的组成和密实程度,液化土层的埋深,地下水深度,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7液化判别: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实验 初判概念:液化与土层的地质年代,地貌单元,年粒含量,地下水深度,上付非液化土层厚度等有密切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即可对土层液化进行判别第三章1抗震设计反应谱概念:根据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求出该结构体系的惯性力,将此惯性力视作为一种反映地震影响的等效力,即地震作用,在进行结构的静力计算,求出各构件的内力,进行抗震验算,从而使结构的抗震计算这一动力问题转化为相当于静力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计算问题2地震影响系数:作用于单质点弹性体系上的水平地震力与该质点的重力之比3地震系数: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4动力系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的比值第四章5正交振型:是指在多自由度体系中,任意两个不同频率的主振型间,都存在这下述互相正交的性质6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采用平方和开平方法确定7底部剪力法:适用条件:a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b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米c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d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时的扭转效应可以忽略不计第五章1建筑分类:依据建筑的重要性,在地震中和地震后建筑物损坏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大小以及在抗震防灾中的作用。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即甲乙丙丁四类2三水准、两阶段(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分)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2分)第二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如特别重要或抗侧能力较弱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1分)3抗震概念设计 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A预防为主全面规划b选择有利的抗震场地,做好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c建筑布置宜规则d选用良好的抗震结构体系e重视防止非结构构件的震害4抗震计算四个原则:a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和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全部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b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考虑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c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可以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d8度和9度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5抗震计算方法:a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的简化方法b除上述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以及部分高层建筑,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计算第六章1抗震等级:a平面不规则的主要类型: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b竖向不规则类型: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2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根据设防类别、建筑场地的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奖结构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最高3剪压比:界面上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说明界面上名义剪应力的大小4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第七章1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抗震强度验算,抗震构造措施2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房屋倒塌,墙体开裂局部塌陷,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