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假期作业 2.doc_第1页
九年级假期作业 2.doc_第2页
九年级假期作业 2.doc_第3页
九年级假期作业 2.doc_第4页
九年级假期作业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假期作业 2013、1、8一、鱼,我所欲也中考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贤者能勿丧耳。(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9.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10.请你从 甲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十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故患有所不辟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十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廪丘:地名。养:供养之地。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文: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十六、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1)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2)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辟:_)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译文:_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_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_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译文:_ (3)简答题(5分)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论证和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a_b_ _十七、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 11、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2 分)12、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 3 分)答: 十八、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题。(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此之谓 / 失其本心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分)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是故所欲有甚于生 同舍生皆被绮绣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分)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乡为身死而不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_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二十、(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乙) 晏子谏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景公:齐景公。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逸:安乐,安闲。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_ _(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译文: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1)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2(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1)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4)舜发于畎亩之中(5)人恒过(6)曾益其所不能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恒过,然后能改。 2饿其体肤。3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曾益其所不能。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三)简答题1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3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4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5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6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著作。7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8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9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10给下面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1文中“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面部表情两方面来论述的道理,进而提出了 的论断(用原文语句回答,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1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_,_,_;从而论证了 _;然后用_,_,_论证了_,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_,_。13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答:_14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答:_三、愚公移山练习题基础1、 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万仞( ) 荷担(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智叟( ) 雍南( ) 朔东(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杂然相许 ( ) 惩山北之塞 ( ) 且焉置土石( ) 何苦而不平( ) 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 )而山不加增(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词义:(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词义:(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词义:(4)甚矣,汝之不惠。 通 词义:4、 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1)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2)且焉置土石 ( ) 始一反焉 ( )(3)固不可彻 ( ) 固众人 ( )(4)杂然相许 ( ) 曳屋许许声 ( )(5)操蛇之神闻之 ( ) 不能称前时之闻(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 移风_ 俗 诉_ 法律 原形_ 露 付_ 实施 鞠躬尽瘁,死而后_ 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7、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8、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 和_ 。本文的体裁属于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阅读10、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与“始一反焉”中“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系向牛头充炭直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一狼洞其中1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厅事之东北角 B策之不以其道C杜少府之任蜀州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1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