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务员制度 秦朝 秦帝国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6年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 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 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 中央集权制国家 行政划分 秦朝建立之后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 取消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 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废诸侯 立郡县 分天下为36郡 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 置南海 桂林 象郡三郡 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 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 恒山 济北 胶东 河内和衡山等郡 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 而是采用郡县制 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 后来增加至四十六个 创立皇帝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 秦王赢政 前247 前210年在位 统一六国 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疆域 东起辽东 西至玉门关 陇西 北抵长城 南达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带 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秦王采取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 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 后世子孙代代相承 递称二世皇帝 三世皇帝 乃至万世皇帝 废除谥号 规定皇帝自称曰 朕 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 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 长治久安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凡行政 军事 经济等一切大权 均由皇帝总揽 秦朝首都咸阳及其附近关中平原由内史直接管理 中央制度 秦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 互相没有统属关系 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 三公 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太尉 负责管理军事 御史大夫 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召令 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九卿 卫尉 掌管皇宫保卫 郎中令 掌管警卫事务 太仆 掌管宫廷车马 廷尉 掌管司法诉讼 典客 掌管外交事宜 奉常 掌管宗庙礼仪 宗正 掌管皇室内部事务 少府 掌管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 治粟内史 掌管财政税收 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 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 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 在这个机构中 中央设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丞相有左右二员 掌政事 太尉掌军事 不常置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 掌图籍秘书 监察百官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以下 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 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 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 掌京畿警卫的中尉 掌刑辟的廷尉 掌谷货的治粟内史 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 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 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 掌宗庙礼仪的奉常 掌皇室属籍的宗正 掌舆马的太仆等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 皇帝作裁决 郡县制度 始皇二十六年 前221年 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 齐 楚王 得到群臣的赞同 廷尉李斯力排众议 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 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 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 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 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 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 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 始皇二十八年 前219年 的峄山刻石辞说 追念乱世 分土建邦 以开争理 乃今皇家 壹家天下 兵不复起 这说明秦始皇认为废分封行郡县是消除各地兵争所必须的 郡 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其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 设郡守 郡尉 郡监 监御史 郡守 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掌全郡政务 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 郡尉 辅佐郡守 掌管全郡军事 郡监 掌监察工作 郡以下设县或道 县是秦朝统治机构中关键的一级组织 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构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单位 内地设县 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 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 不满万户的设县长 令 长为一县之首 掌全县政务 受郡守节制 县令下设尉 丞 尉 掌全县军事和治安 丞 为县令或县长的助手 掌全县司法 郡 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县以下设乡 里和亭 乡和里是行政机构 亭为治安组织 乡设三老 啬夫和游徼 三老掌教化 啬夫掌诉讼和税收 游徼掌治安 乡以下为里 是秦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里设里正或里典 后代称里正 里魁 以 豪帅 即强有力者为之 其职能除与乡政权职能大体相同外 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 此外 还有司治安 禁盗贼的专门机构 叫做亭 亭有长 秦规定 两亭之间相隔十里 设亭长 亭遍布于城乡各要地 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 为巩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汉朝 汉朝 前202 公元220年 分为西汉和东汉 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 六月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后 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进一步推动大一统事业 汉朝达到极盛时期 公元九年 王莽篡夺政权 西汉结束 25年 皇族刘秀称帝 建立东汉 定都洛阳 开创了 光武中兴 汉朝时期 民族融合空前发展 对外交流频繁 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 并且文化的统一 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朝共历400多年 24位帝王 220年被魏国曹丕篡权而灭亡 中央制度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 丞相管行政 是文官首长 太尉管军事 是武官首长 御史大夫掌监察 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 而在汉朝 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 而在御史大夫之下 还设有御史中丞 掌管宫内事务 九卿则是太常 掌祭祀鬼神 光禄勋 掌门房 卫尉 掌卫兵 太仆 掌车马 廷尉 掌法律 大鸿胪 掌礼宾 宗正 掌皇帝族谱 大司农 掌全国经济 少府 掌皇室财政 汉武帝时期 为了巩固皇权 皇权开始大幅膨胀 尚书令的地位大幅抬升 汉武帝将身边重臣如严安 主父偃 朱买臣等为郎加以侍中 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 组成中朝 又称内朝 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 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 以地方推荐为主 考试为辅 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 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 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 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 还是岁举孝廉 茂才 西汉时称秀才 东汉避光武帝名讳改为茂才 均须经过中央覆试 武帝时期设置太学 是中国古代第一所公办学校 专门培养才学之士 东汉时期 为纠正察举荐人之滥 开始注重考试 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士制度 而且考试成份日益增加 在推荐基础上加强考试 这是汉代察举制发展的新趋势 荐举为主 考试为辅 是两汉察举制的基本特点 也就是说你举荐个人 我还要看看他有什么本事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 公元589年 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 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 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 佛教的输入 道教的勃兴及波斯 希腊文化的传入 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 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 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 交相渗透的结果 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又名九品官人法 分为九个等级 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 九品中正制是针对察举 征辟制选举权流失的弊病 而采取的选举改革 其目的就是要将选举权收回中央 便于皇帝控制 重新建立士人与朝廷官僚制的正常关系 以逐步削弱地方化的倾向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 先在各郡 各州设置中正 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 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 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 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 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 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 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 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 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 其标准有三 家世 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 道德 才能 中正对人物的道德 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 称为 状 中正根据家世 才德的评论 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 称为 品 品共分为九等 即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但类别却只有上品和下品 一品无人能得 形同虚设 故二品实为最高品 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 上品 以后降为卑品 下品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 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 乡品 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 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 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 又称 起家官 往往为 清官 升迁也较快 受人尊重 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 浊官 升迁也慢 受人轻视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3年调整一次 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 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 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 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 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 但中正如定品违法 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九品中正制的发展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 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 道德 才能三者并重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 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 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 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 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 家世则越来越重要 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 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 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南朝时期 在中正的评议中 所重视的只是魏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幻星际战争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科研成果翻译与分享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车辆速度控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业生态修复与节水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直播内容版权监测与维权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革新与成本效益对比报告
- 2025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资金申请项目申报流程与政策支持分析报告
- 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市政)考试市政工程设计专项训练试卷 提高市政工程设计能力
- 2025年高考物理电学基础专项训练试题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篇章结构分析试卷 深度理解
- 2025至2030中国舆情大数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 高三职业生涯规划课件
- 铅锌行业规范条件 (一)
- 高一2024岳阳期末数学试卷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地理 【教学课件】1.3《民族》
-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课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 施工项目会议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 教学勇气课件
-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