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 二 三 四 一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思考讨论 俗语 沧海桑田 和 水滴石穿 各是受哪种地质作用的结果 提示 沧海桑田是内力作用 水滴石穿是外力作用 一 二 三 四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一 二 三 四 1 板块名称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 B为太平洋板块 C为印度洋板块 D为美洲板块 E为非洲板块 F为南极洲板块 3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 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如图中b c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形成了深邃的海沟 岛弧 海岸山脉 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张裂地带 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一 二 三 四 2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地质构造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 弯曲 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2 主要类型 褶皱 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 使沉积岩发生弯曲 形成褶皱 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断层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 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形态 一 二 三 四 3 火山 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 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 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 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思考讨论 日本境内地震多发 世界上6级以上地震20 都发生在日本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 地震 提示 位于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活跃 一 二 三 四 三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 流水作用 一 二 三 四 2 风力作用 链接生活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一首 长江之歌 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试分析说明长江上 中 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 1 上游地区 侵蚀 搬运为主 多峡谷 2 中游地区 搬运 堆积作用为主 多冲积平原 3 下游地区 堆积作用为主 多冲积平原 三角洲 一 二 三 四 四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青藏高原号称 世界屋脊 白雪皑皑 冰川广布 为人间圣境 一位在青藏高原上的旅行者 捡到一块石头 他惊奇地发现 这块石头中含有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结合材料探究 1 青藏高原上能捡到含有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说明在青藏高原抬升之前 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是陆地还是海洋 提示 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 青藏高原所在地区为海洋 2 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青藏高原是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特别提醒板块的特征 1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多火山 地震 2 六大板块中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 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中南半岛属于欧亚板块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例题1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 写出板块名称 A C E 2 在板块的张裂地区可能会形成 A 海沟B 海岸山脉C 岛弧D 裂谷 3 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边界附近B 新西兰南 北二岛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壳都比较稳定C 印度 巴基斯坦位于板块的交界附近D 太平洋沿岸广大地区主要为生长边界 4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日本群岛的形成 苏门答腊岛的形成 大西洋面积的变化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解析 解答该题主要抓住三点 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 如A为欧亚板块 B为非洲板块 C为印度洋板块 D为太平洋板块 E为美洲板块 F为南极洲板块 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分布 即板块碰撞为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答案 1 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 2 D 3 C 4 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大西洋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未来可能会继续变大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材料一褶皱示意图 材料二断层示意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结合材料探究 1 材料一图1中A B分别属于褶皱的哪种基本形态 如何区别它们 提示 A是背斜 B是向斜 一般情况下 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 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 也可以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2 材料一图2中甲 乙从地貌形态上分别是什么 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甲为谷地 成因是背斜的顶部受到张力作用 岩石破碎 容易被侵蚀 成为谷地 乙为山岭 成因是向斜的槽部受到的是挤压力 岩石坚硬 侵蚀的速度很慢 形成山岭 3 材料三中的 地质构造分别是什么 各自形成怎样的地貌类型 提示 为地垒 为地堑 地垒往往发育为山岭或高地 地堑形成谷地或低地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地质构造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地质构造类型的判读 1 区分背斜和向斜 当岩层形态完整时 可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 如下图中 为背斜 为向斜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 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部分岩层较新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部分岩层较老 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科学的依据 如下面四幅图中A C为背斜 B D为向斜 2 断层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否为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是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 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若只有断裂但无错动 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例题2 读某地地质地形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地地形成因是 A 向斜成山B 向斜成谷C 背斜成山D 背斜成谷 2 下列叙述不可信的是 A 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 B处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C 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D 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信息提取由图中可以看出 该地的岩层中间老 两翼新 由等高线可以判断该地中间高 四周低 该地分布的岩石有石灰岩 大理岩和花岗岩 解析 第 1 题 根据岩层的分布及新老关系以及等高线的分布状况 可以判断该地为背斜成山 第 2 题 B处为大理岩 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变质岩曾经过高温 高压的环境 不可能有煤炭资源的分布 A处有大面积的石灰岩 石灰岩形成于热带浅海环境 石灰岩分布区 多地下溶洞 且地表水易下渗 易造成塌方 答案 1 C 2 B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材料地貌景观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结合材料探究 1 黄山怪石的形成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 风化作用 2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 流水侵蚀作用 3 尼罗河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从三角洲的顶端到边缘 颗粒物的大小有何特点 为什么 提示 流水的堆积作用 三角洲顶端的颗粒物较大 边缘的颗粒物较小 因为流水堆积作用过程中 颗粒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后沉积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其分布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例题3 自然界鬼斧神工 形成了许多天然的 桥 下列图片所示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 天生桥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 图3所示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 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A 变质岩B 花岗岩C 玄武岩D 石灰岩 2 关于图中 天生桥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B 图2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 图3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 图4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解析 黄土桥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海蚀桥是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喀斯特溶蚀桥是石灰岩经溶蚀作用形成的 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 风蚀桥是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在气候干旱及沙漠地区常见 答案 1 D 2 D 1 2 3 4 5 6 7 8 9 读地貌景观图 完成第1 2题 1 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甲和丙 答案 D 1 2 3 4 5 6 7 8 9 2 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A 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 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 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 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 属于内力作用 峰林为喀斯特地貌 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 以化学作用为主 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成 属于内力作用 V 形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而成 以机械作用为主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下图为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 4题 3 甲 乙两地分别属于 A 欧亚板块 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C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D 美洲板块 欧亚板块 解析 第3题 读图可知 图中甲地属于欧亚板块 乙地位于非洲大陆 属于非洲板块 答案 A 1 2 3 4 5 6 7 8 9 4 下列正确表示M 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的示意图依次是 A B C D 解析 第4题 M边界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是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 红海面积会逐渐增大 符合 N板块为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 为消亡边界 板块相互挤压 符合 答案 D 1 2 3 4 5 6 7 8 9 下图中 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 读图 完成第5 6题 5 图中 P处属于 A 断层B 海岭C 背斜D 向斜 答案 D 1 2 3 4 5 6 7 8 9 6 图中 M处属于 A 冲积平原B 冲积扇C U 形谷D 谷地解析 P处岩层向下弯曲 可知P为向斜 从剖面图上可知M为谷地 U 形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D 1 2 3 4 5 6 7 8 9 读阿尔卑斯山区某地景观图 完成第7 8题 7 形成图中 U 形谷的主要外力是 A 风B 流水C 冰川D 海浪 解析 第7题 阿尔卑斯山区冰川较多 图中 U 形谷是冰川作用形成的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8 形成图中 U 形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搬运作用B 侵蚀作用C 变质作用D 风化作用解析 第8题 侵蚀作用指流水 波浪 潮流 冰川和风等外力对地表冲刷 磨蚀和溶蚀等的总称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蚀地貌有冰斗 U 形谷 角峰 峡湾等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9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在地质剖面图上 甲 乙 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2 图中陡崖出现在处 3 乙处成为山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甲 乙两处中 可以找到石油的是 适合建采石场的是 为什么 5 修建工程隧道应选址于 填 甲 或 乙 水库选址时 应避开 为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第 1 题 根据岩层的连续性可知 丙处为断层 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 甲为背斜 乙为向斜 第 2 题 陡崖出现在断层构造的断层线附近 第 3 题 乙处为向斜 反而成为山地 是因为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亳州尘肺医师鉴定考试(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题库及答案
- 锯材切割刀具磨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交出租公司9月安全生产教育考试
- 2025年银行从业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真题及答案
- 矿山生产集控员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商法总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眼镜架制作工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数控研磨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产前诊断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护患冲突与沟通管理要点
- 2025年公文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云浮市检察机关招聘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17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西南昌市西湖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4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工程物探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招聘面试中常见陷阱问题解析与应对方法
- 《丹青意蕴》第三课《国色新尚》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参考答案
-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主流理论 ppt课件
- 大学生采访策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