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的妙用——辛弃疾《青玉案》新解_第1页
互文的妙用——辛弃疾《青玉案》新解_第2页
互文的妙用——辛弃疾《青玉案》新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文的妙用辛弃疾青玉案新解赵仁珪“互文”是“互文见义”或“相互为文”的简称,是在行文上可通过上下关系相互省略,而在理解时又必须相互补充的一种修辞手法。这是中国语言独特的修辞手法,尤其常见于骄文和诗词中。这种特有的修辞方法又有各种形式。有一句之内相互见义者,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行文上它说月是秦时之月,关是汉时之关;但理解上必须解为明月和关塞,皆如秦汉之时。类似的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之类,俯拾皆是。有两句之内相互见义者,如“战城南,死郭北”。行文上只说战于城南,却死于郭北;但理解时必须解为在城南城北战斗,亦在城南城北死亡。类似的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之类,亦难遍举。这种两句之内的互文见义,由于内涵多,容量大,往往能产生更深入、更细微的艺术效果。正如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七所举之例那样:“杜少陵诗云:风含翠筿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杨诚斋诗云:绿光风动麦,白碎日翻池亦然。上句风中有日,下句日中有风。”以此类推,更大跨度的互文见义当能产生更大的艺术效果,但可惜传统观点只把互文限止在两句之内,这不能不影响我们对很多诗词作品的深入鉴赏。而辛弃疾的千古名作青玉案最值得挖掘之处恰在这里。其词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以独特的风情,高远的格调,千百年来倾倒无数读者,因而对它进行赏析的文章也一直不绝如缕。但笔者发现,这些赏析大多从最后数句的意境立论,虽发挥出不少新意,但对形成这种高远意境的结构特点却认识得不够深入。这首词从立意上看应分两大层,而其划分处却不同于音乐上的两大层之分,即上下阕之间,而是以“众里”之后为第二大层,以期达到“那人”与“众里”的强烈对比。这是辛词注重内容,敢于打破形式上的限制的优秀例证。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共十句,从音乐上分是上下阕各五句,按意义分却是上九下一,以期达到九“壮事”与一“悲声”的强烈对比。对青玉案结构之美认识的关键在第一大层之内。第一大层除开头三句之外又可以分为两小层,而这两小层之间正是大跨度的“互文”形式。两小层写了两种人,一是“宝马雕车香满路”,一是“蛾儿雪柳黄金缕”;又写了两种活动,前者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后者是“笑语盈盈暗香去”。读者如稍一马虎或忽略,就会认为这两种人、两种活动都差不多,甚至进而认为作者的描写有些重复。殊不知这正是巧妙的大容量的互文手法。从行文上看,所谓“宝马雕车香满路”者,乃指大家闺秀也;“蛾儿雪柳黄金缕”者,乃指小家碧玉也;所谓“凤箫声动”云云,是写贵妇人兴高采烈之来也;“笑语盈盈暗香去”者,是写小家碧玉余兴未尽之去也。尤其是这个“去”字,更明确点出是离开,这就更含蓄地点出前面的“宝马雕车香满路”者,乃指来时。因此在两者之间才用“一夜鱼龙舞”相钩连,表明来到此地,经过一夜的嬉闹之后,方才离去。在理解时,读者必须把这两层含义互合在一起,即在元宵佳节这一天,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兴高采烈地前来游玩,在热闹了一夜之后,才陆陆续续、余兴未尽地离去。这样才反衬出第二大层作者所要描写的心目中的情人“那人”的形象:既不同于“众里”泛泛的大家闺秀,也不同于“众里”云云的小家碧玉;既无所谓乘兴而来,也无所谓乘兴而去。她一直是以一个清醒的旁观者站在一旁,冷眼地观看着这场人间的悲喜剧。笔者认为只有把这一大层中互文见义的两小层理解透了,才能看出它对第二大层的反衬意义,也才能看出辛词高度的经济手法和高度的修辞技巧。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孤证或拔高,其实不然,很多大家都有此手法。如李白的答王十二,先说“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后说“鱼目亦笑我”,虽然行文上分说君我,但实际上是相互见义,共说贤才志士之不遇,所以后文才有“(我)与君论心握君手”的合写。又如杜甫的丽人行,先泛写一般的丽人,重点在描写其体态服饰之美;然后用“就中”一转,专写扬氏姊妹的奢华与骄淫,行文虽分写两种人的两种特点,但泛写中有专指,专指中含泛写,也可视为相互为文。透彻理解了“众里”互文见义的形象,就能更深入理解“那人”的意义。如果把“那人”理解为一个实有之人,那么在“一夜鱼龙舞”的元宵佳节,只在“灯火阑珊处”冷眼旁观的“那人”,必定是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式的清醒冷静之人,也显然是一个不满意那些在国难当头时,还一味沉浸于醉生梦死,“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人。她必定是一个高标独立、自甘寂寞,不肯、也不屑于随俗合众、趋炎附势之人。也必定是一个饱经忧患、内心有着深刻创伤的人,她不无感慨地远观着眼前的喧闹,这种举动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易安居士所深慨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悲哀。如果把“那人”理解为一个虚有的比喻形象,那么,她就有如苏轼笔下充满幽怨而又洁身自好的孤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她又如陆游笔下孤独寂寞而又品格超拔的红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她更如杜甫笔下贫贱不移、贞洁如故的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那么,她到底是实有之人还是虚有的象征呢?答曰:这正是此词的高妙之处。说她是实有的吧,辛弃疾生平中实无此际遇;说她是虚有的吧,她却是和“众里”截然不同的活生生的性情中人。实中虚,虚中实,正是这个艺术形象令人倾倒的媚力所在。像李清照那样,将个人经历和感慨真实地写入永遇乐固然不易;但像辛弃疾这样,将自己的感受寄托在一个虚有的“那人”身上尤属难得。像苏轼、陆游的卜算子那样,在纯象征与比喻中见出超凡脱俗的特色固属不易;但像辛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