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唐诗三首包括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锦瑟,这三首诗都极好地体现了作者的风格,像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隐喻难懂。诗言情,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定了基调也就找到了“披文入情”的门径。诗歌是含蓄的,讲究用形象说话。我们可以抓住意象来解读它。诗歌追求一定的境界,我们就要品一品它的意蕴。因此我将从“情语基调、意象意境、主题意蕴”三个维度设计这三首诗的教学。蜀道难主要析结构品全诗,后两首重在赏析意象。【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诗歌的一般方法。2扣住诗歌特点及内容赏析诗歌。【教学时间】 2课时。蜀道难1课时,后两首1课时。【教学过程】师:前段时间我国四川发生了大地震,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破坏,而且还给该地的地容地貌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所幸的是我们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地进行了灾后重建工作,四川又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很早的时候四川的风光又是怎样的呢?(展示幻灯片古蜀地山川风貌)师:看完此图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用一些词语准确概括这里的山川风貌特点。生:雄伟壮观。生:道路崎岖险峻。生:我想用巍峨来表达我的看法。师:好,看来大家还是观察比较到位的。我用“雄奇险峻”做一小结,那么就是这样的蜀地,“诗仙”李白是如何来描绘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用乐府旧题写的蜀道难。好先来集体朗诵一遍全诗,初步感受一下诗人对蜀道的感情。(生齐读全诗)师:读完后大家有没有发现蜀道在诗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生:它的路难走!师:你怎么知道它的路难走呢?有哪些词语句子能证明你的看法?生:诗中有三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并且还有“凋朱颜”“长咨嗟”“噫吁戏”这些直接表达感情的词。师:太好了,本诗基调基本可以定出来了,那就是“难”。可见抓住一些直接表情感的词是非常好的确定诗歌基调的方法。那么到底蜀道有多难呢?让我们细细分析一下。下面大家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1这诗中有三次重复了表达主旨的句子,那么如何来划分一下诗歌的结构?2每一个部分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好,下面讨论。(生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准备发言)生(一组):我们组通过讨论决定将本诗分为三部分。正好以三个主旨句分开,本诗的内容组织是以从秦地到蜀地沿途所经历的情景为线索来叙述的。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以手抚膺坐长叹”。写的是蜀道之高。(板书叹高)第二部分从“问君西游何时还”到“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写的是蜀道之险。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最后,写的是战祸连连。师:一组同学分析的较透彻,主要从三个主旨句中的关键词入手切分出了三大部分,那么每一部分又是如何描绘蜀道的呢,请大家分别谈谈看法。生:(三组)我们组来谈谈第一部分作者的写法。一开始作者用“危乎高哉”来突出蜀道之高,然后作者从蜀道的来历和他的险峻来写其高不可攀(板书来历和险峻)其中来历用了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和六龙回日,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险阻,又以虚写来映衬其高。黄鹤不能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最后从人物神情动作方面来突出其高,这既增加了蜀道的神秘色彩,又极好的突出了他的高峻,有力说明了蜀道自古难行。师:很好,准确抓住了主旨句中的“危乎高哉”,以此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行文手法及思路。那么我们来看第二部分哪个组分析一下。生(五组):我们组认为这一部分主要是写蜀道的险,用原话说是“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部分又从环境角度来描摹其险,先说的是周边的悲鸟和子规,这两种鸟叫声都非常凄苦。(板书环境凄清)接着说了这里的山水险恶(板书山水险恶)去天不盈尺,倒挂倚绝壁,瀑流争相撞击,江水轰然雷鸣,这是一幅多么惊险的画面啊,难怪作者发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感叹呢。此情此景让人想到蜀道自古可畏。生(六组)我们组很赞同五组的分析。看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战祸连连的蜀道。一方面作者抓住剑阁写其险要,(板书剑阁险要)一方面惨象环生(板书惨象环生)猛虎长蛇杀人如麻的环境,难怪作者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呢”,这一部分告诫有人早还家。关于这首诗的主题里来有不同看法,大家通过课下查资料来讨论一下本诗的主题吧生:我看的资料是李白为杜甫等人担忧而作。李白担心他们将遭危险故作此诗。生:我看到一种说法是为规劝唐明皇而作。安史乱起,明皇逃避入蜀。李白认为蜀地不可久居,故作此诗生:有人认为是歌颂蜀地山川而作。师:我们认为第三种更接近主旨,下面带着我们的理解来齐读一下全诗。(生齐读全诗)我们这节课大家要领会从词语定基调,从结构理诗意,从主题探意蕴的方法,多在诗歌鉴赏中加以运用。下课。第二课时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分析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将以“基调意象意蕴”为主线来把握杜甫的登高和李商隐的锦瑟。下面讨论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学生讨论)生(一组)我们认为登高的基调为“悲”,锦瑟的为“伤”。师:那么你的依据是什么呢?生:杜诗中“猿啸哀”、“悲秋”、“常做客”、“多病”、“艰难苦恨”等足以说明他的悲。李诗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足见其怅惘的心情。师:好,分析的有道理。他还是抓住了诗歌的意向来分析的谁来结合诗歌谈谈对意向的理解呢?生:意向我觉得就是形象。比如杜诗中的风、天、猿、鸟、落木、长江等等这些意向组合起来构成了诗歌的意境。比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锦瑟中的意向不很明显,看出是用的典故,但总体感觉其意境挺迷离的。师:你的感觉不错,意向是形象不错,那么你思考一下杜诗中为什么写“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写“风柔天蓝猿欢唱”呢?为什么选“落木”不选“新叶”呢?生:我明白了,这里还有作者的感情在里边,因为作者的悲情所以才选择这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很好的吻合了作者心情,可见,意象是主管情感和客观形象相融合的产物。师:这回理解的很到位了,锦瑟也是一个完整的意象,在这里它代表的是美好的年华,作者沉浸在以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当中,用了一些典故,谁来分析一下这些典故的用意呢?生:开头五十弦,是联想自己年过半百,颔联用庄生梦蝶的故事,表现浮生若梦,变幻莫测的感觉。下句用望帝化杜鹃的故事表达了一种苦苦追寻而又毫无结果的悲哀,颈联用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表达了一种极感伤的意味,下句用蓝田日暖玉生烟表达的是一种朦胧虚幻的感觉。总体来看感觉作者既有不懈追求之累,又有有终无果之苦。既有岁月蹉跎之感,又有人生如梦之慨。大有一种“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感慨。师:很好,锦瑟的主题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锦瑟是一个人名,有人认为是悼亡诗,有人认为是自伤生平,这一个还有待大家以后学习再研究,那么 登高是一个什么主题呢?生:杜诗中诗人有一种忧郁但不沉沦的感情,失意中还透出一种进取之情,总之是“哀而不伤,哀中有愤”的。师:很好我们今天这节课做一个小结。基调、意象、意蕴是分析诗歌的三个维度,希望大家领会并运用这种方法来解读诗歌。下课。【教学反思】诗歌教学更讲究个性化解读,但是并不是没有基本的解读方法。教学唐诗三首我打算从基调意象意蕴三个维度解读诗歌,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这种分析诗歌的方法。本课教学一下几点我感悟很深。1注重思路。诗歌解读也讲究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