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疑点解析.doc_第1页
重点难点疑点解析.doc_第2页
重点难点疑点解析.doc_第3页
重点难点疑点解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这篇课文选了两首古诗,都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时所作的诗,相当于遗嘱。这首诗是写给他的子女的,交代了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全中国的统一,写出了他毕生的心事,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作。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被唐朝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四川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抒发了自己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2这两首诗前一首是七言绝句,后一首是七言律诗,内容明白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地爱国情感。我们学习时,不仅要把感情读出来,而且要注意诗的节奏和韵脚,要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3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但方式不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祖国统一,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透过这一悲一喜,我们可以体会到两位诗人的高尚情怀。4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了政治抱负,反映了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5句段赏析【例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临终时的遗憾和悲伤。诗人在临终时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这是多么豁达的情怀。“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但是诗人并非无一牵挂。他感到遗憾的牵挂的不是家常事,而只是看不见全中国统一,为此诗人感到悲伤。“但”,在这里相当于“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九州”,中国的代称。临终前念念不忘的是国事而非家事。可见,他是怎样的爱国啊!【例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析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定”,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乃翁,指陆游自己。“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到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作者明明知道人死后无知觉,仍再三叮嘱“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他的炽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的悲愤之情。【例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析 这两句是写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时的感情。“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蓟北”,指现在的河南省北部,是安史叛军的巢穴。前句一个“忽”字,写出了喜讯来得突然,“初闻”,刚刚听到。“涕泪”,因喜极而泪下。这两句的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从这泪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是多么渴望国家的统一啊。【例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析 这两句进一步写诗人及家人听到胜利喜讯后情绪的变化。“却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的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从上面的“忽传”“初闻”到这里的“却看”“漫卷”,诗人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一家人情绪的变化,抒发了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例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析 这两句写诗人的表现。“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例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析 这两句写诗人归乡的情景。“即”,就。巴峡,四川境内的一段山峡。巫峡,长江三峡之一。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一直奔向洛阳。这里用了好多地名,但因为贯穿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并不使人感到丝毫的累赘,相反,读起来感到格外亲切。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1介绍作者。(1)示儿作者宋代陆游。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父亲陆宰,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和他交往的也多是爱国志士。从小培养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陆游喜欢读书,早期的作品即表现了轩昂豪壮的气魄和爱国主义精神。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考进士,名列第一。第二年试于礼部,因名列秦桧之孙前,又因“喜论恢复”,触怒秦桧,遭到迫害。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被召见,赐进士。他提出许多政治、军事方面的建议,积极赞助张浚北伐。北伐失利后,陆游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官。后投身军旅生活,更加激发他的爱国热情,也扩大了他的诗歌领域,形成一种宏丽悲壮的风格。他一贯坚持抗金,深为当权者忌恨。晚年在家乡度过。八十五岁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与世长辞。陆游是一个有多面创作才能的作家,现存的诗有九千三百多首,内容丰富,差不多触及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诗歌。示儿这首诗,是陆游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唐代杜甫。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他早年的活动主要是读书和漫游。他有很大抱负,曾两度进京应试,但都未中。失意的仕途和贫困的生活,使他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促使他从感情上接近人民。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杜甫先困于长安,后逃入四川。在此期间,他饱尝了离乱之苦。759年他到四川,住在成都浣花溪边。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此称他为“杜工部”。770年,在自长江去岳阳途中的湘江船上病逝。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写的诗,思想深刻,境界宽阔,同情劳动人民,反映历史变化,因此,杜甫又有“诗史”之称。此外,他的诗融合了各家之长,风格多样,语言精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763年,叛军首领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被官军收复,“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兴奋的心情难以平静,于是,就写了这首诗。2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1)这两首诗的显著特点是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陆游在示儿中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杜甫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喜欲狂”“白日放歌”不仅因为诗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2)这两首诗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明白如话,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3)感情丰富,节奏鲜明,声韵铿锵。这两首诗感情丰富,达到很高的境界。读时要注意节奏和韵脚。“白日放歌须纵酒”与“青春作伴好还乡”,“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诗书喜欲狂”对仗十分严谨工整,又极其贴切自然。3先解释加粗的词语,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