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战术运用的实践体会.doc_第1页
乒乓球战术运用的实践体会.doc_第2页
乒乓球战术运用的实践体会.doc_第3页
乒乓球战术运用的实践体会.doc_第4页
乒乓球战术运用的实践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乒乓球战术运用的实践体会 乒乓球的确是一项迷人的运动,既要斗勇,还要斗智,一旦玩进去,你会感到这是一项充满趣味性和辩证法的智力游戏,玩味无穷。我很喜欢玩球,但随着身体老化,体能下降,球技停滞不前,终于意识到要想再提高单项技术已相当难了,于是就把注意力转到琢磨战术的运用上。根据多年打球的体会,从技战术运用的角度,我认为乒乓球比赛胜率的等式是:有限的技术 + 合理的战术 + 良好的竞技状态 = 最大化的胜率。围绕着这个等式,我的思路是:既然技术难提高了,竞技状态又是可遇不可求的,要想将乒乓球再玩出点新意来,只有战术运用这个环节是可以继续去琢磨和提高的,所以就在这方面下了些功夫,学着用“巧”劲、用智慧去战胜对手。当你实施有效战术成功战胜了一个很难对付的球手时,你会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是从另一个层面去玩球。 所有球手都应该掌握和运用战术。不要把战术看的那么神秘,我认为,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球员,只要比赛双方在同一水平线上,都有一个战术运用的问题,只要运用得当,肯定都会有好的效果。当双方球员状态都很好时,战术运用的得当与否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一类球手尤其要重视战术的研究和运用,这就是攻球力量不大、旋转不强,靠回合球取胜的球手,因为你攻球的杀伤力不强,即便每球都能抢先上手,也难以一板致胜,所以,必须特别注意击球的线路、旋转、节奏和落点,也就是运用战术球来取胜。我就属于这一类的球手,这也是我特别重视琢磨战术的原 因之一。 运用战术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点。不是什么情况都可以运用战术去取胜的,少体校的小球手们那里懂什么战术,他们只知道用已掌握的技术去打球,但即使是业余球手中的高手要想战胜这些小球手也是很不容易的。这说明,乒乓球胜负的决定因素还是技术的高低。所以,运用战术的前提条件是,双方水平必须相近或一方略高一些,球技悬殊太大,无战术可言;其次,必须用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找准对手的弱点,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战术;第三,必须十分清楚自己的特长和短处,知道我要打什么样的球才能占上风,什么样的球是我最怕打或最别扭的。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运用战术的关键点是:扬长击短。要以我之长,击其之短,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技术,避开对方的特长技术,才能争取主动。当你用强项技术猛攻对方弱点也无法取胜时,则说明对方肯定是技高一筹,你只有俯首称臣,认输的份了。 学习战术运用不能盲从。制定战术不能盲目套用专业球员的技术,专业球员与业余球手在战术的技术运用上是不同的,专业球员防守时主要采用对拉技术,迫不得已时才用快带、挡、切等技术,而业余球手多数用的是档、推、捂、兜,能对拉的是极少数,你可以借鉴专业球员和其他人使用战术的路子,但在使用技术上要有所区别。每个人掌握的技术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在使用战术时所用的技术也不同。王励勤打朱士鹤时的拉攻战术非常潇洒,拉住反手,突击中路,不给朱任何机会。我一度时期打削球时也想模仿王励勤的打法,可惜技不如人,手上的功夫和步伐都跟不上,反而失误频频,后来还是用拉搓结合突击两角和中路的战术,盯住其不善进攻的一面打,倒反而得心应手。实践使我认识到:要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特点来使用战术,有什么样的技术,就打什么样的战术,你手中只用长枪,却想用导弹去攻击对方是不现实的。 制定战术要注意技术细节。在很多情况下,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对手的技术特点要分析的细一点,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球手,也有其个性的技术特点。如:同是弧圈爆冲型球手,但擅长的攻球点也有所不同,有的擅长侧身拉斜线球,有的擅长在正手位拉直线球,实施战术压制或防守时,千万不要把球送到其擅长的攻球点,那等于羊入虎口,自己找死。所以说,遇到不同的对手要用不同的战术,一个对手一个打法。与我经常打球的一个直拍弧圈球手,他从正手位和侧身位只会拉斜线球,而不会拉直线球,这个规律一旦被我掌握后,运用调右压左的战术就成为比较容易的事情了,我经常先劈或挑一板球至其正手底线,再跑到正手封一板直线球至其反手,他的进攻就终止了,后面的球就轮到我来进攻了。 制定战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与一个直拍左推右冲的球手曾有过数次交锋,第一次3:0惨败,第二次3:1胜,第三次3:0胜,此后,他就很难再赢我了。该球手的特点是正手侧身位的拉球稳健,反手推挡好,还有一板凶狠的直线弹击球,很有特点。初次与其比赛时,我按照与这类球手打球的常规战术,先用快搓和快拨斜线球压其反手,结果他又能拉又能弹,整场球没有给我任何机会。后来,我就注意观察他与其他人的比赛,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左半台技术好,右半台技术差,由于他跨步击球的发力动作有问题,凡送到右半台的球,都打不出力量和旋转。第二次与其比赛时,我果断实施调右压左,突击中路和两大角的战术,先将球凶送其正手底线,让他拉质量不高的球,再回到反手位,或者先凶压一板反手斜线大角度,第二板立即凶变正手直线,再回送反手,结果,对方被我牵制的疲于奔命,不仅高质量的弧圈球没了,其特长技术反手弹击直线球也没了。从这个战例中,我悟出一个道理:不要被貌似强大的表象所迷惑,特长技术也是相对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你将球直接送到他擅长的线路和进攻点上时,它就是特长技术,而当你调动开对手,从他不习惯进攻的线路、节奏和点再给他球时,其特长技术就不见了,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我们在制定战术时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 运用战术要注意灵活性。战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随机应变。谁也不是傻子,当其弱点被盯住时,他会千方百计的设法摆脱,特别是技术比较全面的球手,弱点并不是太明显,运用各种技术与你周旋的余地较大。当一种战术在对垒中占不到上风时,要迅速改变战术思路,另辟蹊径战而胜之,千万不要一味死打,一条道走到黑。我最怕与防守好的球手打球,原因是我攻球力量不大,对手容易防,开始与这类球手打比赛时,我都是竭尽全力连续猛攻,比赛看似很精彩,但多数情况是我将球打丢送分给对方,因为每球都发力,失误率必然高,结果是拼的筋疲力尽还是胜少负多。多次受挫后,我意识到这样打既费力又难以奏效,就改为变换节奏的打法:一是发抢突击,力争快速打死,避免与对手打多拍相持;二是一旦打成相持球,就不断变换击球节奏,用忽重忽轻忽放短球的攻球节奏,打乱对手稳固防守的节奏;三是先慢拉1-2板,然后突然加快攻球速度和击球力量,全力猛攻,用速度撕开对手的防线。之所以这样打,也是出于无奈,如果有一板大力爆冲,何须这样费事,还是发力不足的技术缺陷造成的。所以,有什么样的技术就用什么样的战术。 实施战术时要迫使对方打我方擅长的球路。每个球手都有自己擅长的技术,也就是你主要用那种技术去得分。你正手弧圈球冲力大旋转强,你所运用的战术就要围绕着正手的拉冲来制定;你反手快撕或推挡好、速度快,是得分的主要手段,你就要围绕反手来设定战术。比赛时,你要围绕自己的特长技术来实施战术,要迫使或引诱对手打到自己的球路上来,这样,执行战术意图就比较容易。我有一个老对手,直拍快拉打法,站位近台,速度快,前三板压制性很强,尤其擅长发球抢攻和进攻性的挤搓,但其相持能力比较差,而我的特点是擅长打相持球,为迫使其打我的球路,我在发球时尽量发急奔球和上旋球,接发球尽量用撇、挑、拧、拉等技术打成上旋球,避开其擅长的抢拉下旋球和挤搓,这样就破了他的发抢,迫使其与我打上旋相持球,后面的球就好打了。兵乓球首先要学的并不是技巧,首先要学的就是基本功!兵乓球虽然不像篮球足球那样需要大幅度的跑动,但是反应和动作的速度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一帮的基本训练中是少不了“划步”训练的。在生活中多注意一下,时不时的练练反应习惯了也能把速度和反应提升!在打球前,要多多的“高抬腿”,提高血循环,让腿部的热量上升。不要以为在打球前是浪费体力,相反的,对打球中的肌肉收缩恨有帮助!是打球的热身一种!接下来说说打球的技巧!在准备接对方球员的发球时,腿步要上下微微的起伏,肌肉不要绷太紧,但是也不能放松。脚尖定点,脚后跟摆动,眼镜看好对方的球,注意球拍的触球切面和位置。经验多的人会看球的寻转角度。抽球。抽球主要的是要注意动作的标准,触拍的位置,掌握好击球点,看准对方球员的漏洞,同时脚步也要控制好,力度适当,球拍面不能过度朝下。要有节奏,节拍。握拍的手臂的肌肉收缩不能突然加快,不然会有损伤,加速要以2度加快。打久了就要学好抽球的:快 狠 准!想要打出旋球其实不难。动作在打旋球中就比较次要了,要的是多加的练习!最主要的就是球拍触球的角度,和球在球拍上所移动的界面,还有在看到击球方位的方向和角度,来控制球拍面和旋转方向。此外还有上旋球和下旋球,打的技巧都差不多。不要忘啦!一定要多加的练习!一时一会是打不出旋球的!想开个漂亮的球,这就不是技巧的问题啦。在与对手打球中不要先想着要赢,要先去拭球,看对方习惯于用那个方向,正手反手。攻对方的的漏洞。但是还是要多多的练习,提取经验。要想让对方打不了抽球,那还在于自己怎么把球打回给对方,如旋球就是打不出抽球的,特别是上旋球,对方一般都用削球还回击,好的球手还会用拉球来回击。如果对方真的打了抽球,回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拉球,在抽球过程中由于肌肉在紧张的收缩中是不可能马上“吊矮子”的,所以不用当心拉球距离远了而接不到较近的球了,要根据对手球力判断距离。在“抽”与“拉”中一帮都持久些。要是技术好的话还可以与对方对抽,这中速度与速度之中是很有快感的。不要想输赢,快乐至上嘛!以上为个人的经验总结!可以试试看哦。技巧随好,但基本不好,学好技巧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要多多的练习动作哦!比赛小提示!:要是在比赛中遇到对方或本方因事暂停,要稍后再比,这个时候就要派上MP3或MP4啦,注意,一定要听很有节奏的歌,比如摇滚的。坐下更好,脚后跟跟着音乐的节拍上下提吊。这样可是很有好处的,在比赛中脚力是很重要的,肌肉是热的,这样就是为了让肌肉保持比赛时的良好状态,不让肌肉冷却下来,影响比赛!(有科学根据的哦) 怎样学好乒乓球主要发球抢攻战术技巧,是我们很多业余朋友都想求到的战术打法。其实学好乒乓球主要发球抢攻战术从5点出发。而且这五点战术打法,也是我们经常所见识到的,也许练习起来会更容易些。 1、反手发侧上、下旋长、短球至对方中间偏右近网处,配合发大角长球伺机抢攻这是横拍两面拉弧圈和直拍快攻打法常用的发球抢攻战术。具体运用如下:无论是直横握拍,用反手发侧上、侧下旋球至对方中部偏右近网处,并配合发大角长球伺机抢攻。要求发至对方中间偏右近网,球一定要短。球在对方球台的第二跳不能从边线或端线出台,而且球的反弹弧线要低于网,并且有明显的旋转反差变化。手法要隐蔽,并有反手位长球加以配合。以达到制约对方接发球抢攻,迫使对方搓接,然后,根据对方回球落点伺机抢攻的目的。此外,在运用此套发球抢攻战术时还应根据对方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对方是削球打法,有时可发至中路偏右刚出台处,使对方既难加转、又不易回短,利于抢攻。对方是两面拉打法,有时可发中路长球,待对方轻轻将球托起时再进行抢攻。2、正手高、低抛发转与不转球,配合发长球伺机抢攻目前在国内外乒乓球比赛中,运用这套发球抢攻战术的选手最多。一般选手在运用此套战术时,都是先发高、低抛的下旋加转短球,使对方回接感到很转、很沉,稍不加力搓、摆就会下网。然后,再用极相似的手法发不转球。由于发转与不转球的动作相似,但旋转变化大,故容易使对方回接下网或接出高球,甚至有时接出界外。此种发球以发至中路偏右近网处为佳,使对方正手搓球不易控制;有时亦可发出台长球,由于有反差较大的旋转变化,可造成对方直接失分。3、侧身高、低抛发左侧上下旋球进行抢攻目前,各类打法运用这套发球抢攻战术选手也比较多。采用此战术时,站位偏左角,发球落点以对方左大角为主,迫使对方不能侧身抢攻而只好用反手搓或挤,然后再进行抢攻。同时,要尽量把旋转发足、角度发开,控制对方用拉回接。只有发足了旋转,才能限制对方的发力拉或使其拉球失误。如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便可以主动反攻或主动加力,形成相持。4、左手握拍运动员侧身发高抛球进行抢攻左手持拍运动员,站在侧身位发出直、斜线相配合的长球要比右手持拍运动员发出的两条线长球更具特点。尤其是侧身回接左手持拍发出的直线长球难度更大,球出台后向右拐出,对方如不适应很容易漏接,若再配合发出高抛侧身位直线球就更有威胁。5、正手发下蹲式左、右侧上、下旋球后抢攻下蹲式发球抢攻战术,多半为横握拍选手所运用。他可以利用球拍正、反两面来摩擦球,发出的球旋转强、变化多,球飞行弧线向左、右两侧拐 ,造成对方不适应,在关键时刻运用此球尤显威胁效果。 运用这套发球要求能发出强烈侧下旋和侧上旋两种不同的旋转变化球,落点要左、右,长、短结合。由于弧圈球技术的提高和接发球能力的增强,下蹲发球已不多使用。但此种发球动作舒展、利于发力,在提高发球质量上是很有潜力的。以上几套发球抢攻战术,要求运动员至少应掌握两套以上,并加以灵活运用。学好乒乓球主要发球抢攻战术技巧,以上方法就是你目前加强的最好练习方法。直板反手正面弹球,还分:*台内拌弹,类似于快点,用手腕发力抖动弹球的中下部,不过比快点速度更快,更狠。*还有中路球的加力弹,引拍动作大而且类似加力推,不过是在偏正手的身前引拍,挥拍时从中路偏正手位置向前猛烈弹击。除了很转的弧圈球以外,基本上什么球都可以发力弹击;* 还有一种很少人用的侧切弹,与加力弹引拍动作近似,不过拍面略后仰,从侧面发力猛烈切击球的侧中部或者侧下部,对付偏长的下旋球,甚至一般的前冲弧圈都可以,弹切过去的球剧烈侧旋,速度也快,非常难回接直板横打十几年,说说体会一;源流篇开始接触乒乓球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是一个浑身血液里都流淌着争强好胜的年龄,有余自幼身体素质一般,三大球和田径项目自然首先被PASS掉,偏重技巧的乒乓球项目于是顺理成章地变成了首选。最初学球只一味胡打,直板横拍,正胶反胶长胶都曾经玩过,最终选择了比较容易掌握的直板反胶,废寝忘食,不务正业地打了两三年野球之后,居然赢了打过体校的前任校冠军。欢欣鼓舞之余,是变本加厉地不好好学习,与成绩直线下降相对应的是球技的飞升,高中一年级,当同龄人都在苦心经营数理化时,我则把自己的几乎全部经历转向了今天要谈的主题直拍横打技术。 今天很多学习直板横打的球员或球迷都以刘国梁为最初样板,而启发我开始练这项技术的球星却是手持横板的瑞典名将佩尔森,89年时看世乒赛,当时心中的直板正胶偶像被两面弧圈打得满地找牙,边看边哭(一点不夸张,当年手帕为证)之余,忽发奇想,要把佩尔森独步天下的反手技术移植到自己正在练的仿陈龙灿打法中岂不是一件比上学更有挑战性的事情?此后的高中生涯中,对这项技术的痴迷变成了生活中的主旋律,没有场地,没有陪练,没有练习新技术必要的多球和基本功,全靠平时打比赛时敢用,两年下来,居然练成了自己的特长技术,高三暑假时凭借这项当时大家不太熟悉的把戏,生生干掉了当时县里的第一高手体校教练,这也成为当时高考落榜之后,唯一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后来的经历就比较简单了,来北京上学之后,经历了大多数业余爱好者走过的苦练痴迷降温三步曲,如今人到中年,乒乓球已经变成了生活中很不重要的一部分,但出于对少年时代的怀念,横打技术始终没有放下,高校比赛和行业比赛中,也时不常地扮演着黑马的角色,或多或少地给一些高手添添堵,但总的来说,对横打已经是说得多练得少,夜深人静之际,跟有同样爱好的球迷们聊聊技术心得,似乎已经成了唯一能够打发长夜的办法了。二;技术篇1, 关于第一板上手的横拉:我对横打的理解全是来自于野球实战,以我的体会,直板反面技术中最实用也是最容易练的莫过于对下旋球的一板横拉,出手快(对一般下旋球甚至可以抢拉上升点),动作隐蔽(引拍的准备动作和搓球有点相似,迷惑性十足),再加上带有侧拐,熟练掌握之后,这项技术在业余圈里的杀伤力不亚于全台正手攻。初学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敢于发力,充分发挥腰腿特别是小臂和手腕的爆发力,别想什么反手只是过渡之类的教条,能不遗余力地用反手冲死一定不要在浪费体力侧身使正手(别忘了,我们不是国家队,业余选手的真谛就在于前三板斧),什么时候能够在对付机会球时能拉出不遗余力的反手侧拐爆冲恭喜你,横打第一关你已经过了,你只需解决下一个难题:节奏变化。2, 反手位的连续进攻和变化;必须声明,这是一项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有点超前的技术,胆小者勿进。针对下旋球的一板抡只解决了上手的问题,顺便还能吓对手一跳,但如果对手有一定实力(特别是防守实力)的话,一锤子买卖式的横打就不起作用了,当年的世乒赛三冠王老庄曾经说过,能上手而无连续攻,如同有剑锋而无剑柄,难以致敌死地,对于腿脚灵活者如马琳阎森之辈,反手横拉上手后自然可以转到全台正手连续拉,老刘不幸身高体胖,不良于行,一来没有专业运动员那么好的基本功和步伐,二来不想在勉力全台跑动中累断了老腰-因此选择不那么狠毒的反手位连续攻(主要是为了省体力),办法有三,一是拉后用正面推挡变线,此举的好处是节奏变化明显,拉左推右,既稳定又有变化,但缺点在于杀伤力小,且横打与推挡手型不一,变换之际不但容易失误,且极容易拉伤手腕血的教训,历历在目啊(老刘的手腕在十年前因此受伤,至今未愈),感觉得不偿失,于是渐渐放弃,只在生死关头,无计可施时作为变化使用,已不作为自己的主流技术。二是反手位连续拉,第一板高吊之后,提高引拍位置,第二扳发力冲或继续发力弹打,其技术关键在于击球位置(由第一板的中部变成第二板的中上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站位和发力方向的变化(重心提高,第二板发力向前),这一技术的优点自不待言,但不足在与过于难练,熟练掌握的话,非有多球和高手陪练不可,老刘还要挣钱养家,对这种需要耗费极大精力财力的技术还是敬而远之的为好。第三,也就是本人正在苦心修练的一门本领,就是反手第一板上手之后的相持转攻,具言之就是横拉一板之后,用拨(站位近台时)或反手贴(离台时)对付对方快速回过来的推挡球,周旋一两板之后,调整好重心和板型,再发力进攻(或正手或反手,看你喜欢了),此举貌似中断火力,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提高成功率,试想除非对方是专业好手,否则不可能在反手位第一板被横拉后迅速组织有效的反攻,中等速度的拨或贴一样能把握相持中的主动,以为自己迎来更多的从容,在此之后不用我说了吧随便你用什么技术一锤定音,让对手死得很难看。在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反手位的弹击技术,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门很“飒”的绝活,干脆利落,潇洒自如,我本人也经常能打出很高质量的这一板球,但如今已经被渐渐扬弃,究其原因无非是老问题易学难精,比赛中失误率过高,得不偿失,不练也罢。其实从横板专业选手的技术发展中也不难看出,弹打的运用已经更多地让位于更加保险的快撕技术,正规军尚且如此,游击队如我辈何必还要知难而进,抱残守缺呢。3:反手反面防御技术。我自己的感受,不管专业还是业余,这项技术是现在最不被重视的一个环节,事实上由于板型下压的天然优势,顺关节的横打在防守时要比逆关节的正面推挡和反手攻更有空间,反面的盖挡,快带,快撕和敲击能够带来传统推挡无可比拟的稳定性和威胁性,同时可以丰富直板的技术体系,使直板在相持中手段更多,从而为第四板以后的进攻赢得更多的主动。 下面说两条实用战术,一是在对方侧身抢攻凶狠时,我一般会在前三板主动送对方正手底线长球(搓或推要有一定质量),之后用反面贴带对方扑正手拉过来的一板球(回对方反手),此球一般会有些发飘,对手难以借力,之后在和对方拼反手(我的反手比正手好)或正手转攻,效果会很好。其二;在对推挡比较好的对手时,用正反手拉起高吊后,退到中近台,用反面贴(或挂)住对方的反手,令其难以借力,之后再发力,打乱对方节奏。有兴趣的球友不妨试一试,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4;反面发球技术,对此老刘研究不深,只会用反面发一般的右侧旋球和下旋球,对刘国梁式的背面逆旋转发球始终没能学会,故不加妄言,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直板背面下蹲发球是一项很有潜力可挖的技术,老刘资质驽钝,这辈子恐怕是掌握不了了,只有留待后来的有志者发扬光大。三,意识篇猪往前拱,鸡往后扒,狗改不了吃屎这说得都是意识,会家子都知道,掌握技术容易,培养意识则是难上加难,直板横打与其说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反手位技术,倒不如说是一套具有革命性的直板意识它改变了以前三板和正手单面为核心的传统直板意识形态,将两面上手,两面相持转换等全新的意识移植到了直板体系中,使这种濒危打法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蔡振华曾经说过,王皓和马琳的打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此话虽有偏颇,但仍不无道理,理论上讲,反手能强相持,全台能进攻的直板的确是没有漏洞的,反手位引入横打的优越性已不容怀疑,只不过在实践中,一些半路出家的横打实践者还是会面临一些意识上的问题。1, 横打与推挡的使用比例问题,这也是目前大家论争的焦点,我觉得这要因人而异,站位近台,偏快攻的多用推挡,中近台拉弧圈的多用横打,这种配置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前者重速度,反手拉一板之后直接进入快攻体系;后者重相持,离台后的横打技术无论攻防都会比推挡多一些回旋余地,两种打法各擅胜场,没有优劣之分,至于我本人,更倾向于后者。2, 反手使用与侧身的关系,王皓之所以给人诟病,恐怕更多的是因为这一点,平心静气地说,王皓的反手使用率的确是多了点,但要他从此向马琳靠拢,弃反手优势不用而改成全台单面“背”,恐怕会死得更快毕竟打法已经定型,很难有突破性的改动,马琳尽管在变化和正手使用率上好于王皓,但反手横打技术还是过于薄弱,无法进入上旋相持层面,因此无论马王,都不能说是中国直板反胶今后的发展样本,倒是广东女队的曹幸妮打出了几分理想化的味道,正手超强,反面能相持(偶尔还会发力),我心目中,这也许是今后此类打法的一个发展方向。 回过头来再说意识:我觉得作为专业选手,突出正手是天经地义的,但在业余圈里,多用横打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罪过,某种程度上讲,两面上手会在节省体力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威胁尽管经常泡在球馆里,或者球龄很长,但球技总没提高,或者无明显提高,是不少业余球友的通病。今天是这个水平,明天还是这个水平,三五个月后依然是这个水平,甚至一年半载的,还是这个水平,都打成老球油子了,还是涛声依旧,是什么原因呢?很少有人去总结,特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