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7.5极地地区(商务星球版)ppt课件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7.5极地地区(商务星球版)ppt课件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7.5极地地区(商务星球版)ppt课件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7.5极地地区(商务星球版)ppt课件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7.5极地地区(商务星球版)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极地地区 第五节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位置 P46 47 1 位于纬度地区 2 环绕北冰洋的大陆 3 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 高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第五节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位置 P46 47 1 位于纬度地区 2 环绕北冰洋的大陆 3 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 高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一 独特的自然环境1 范围 P48 2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P48 地势 平均海拔 冰层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以陆地为主 包括南极大陆 南极洲 及其周边海洋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主体是北冰洋 以北冰洋为核心 被大陆和岛屿环绕 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北极圈穿过 高 厚 冰雪高原 冰盖 平均1720米 四大洲海拔对比 非洲 南极洲 亚洲 欧洲 气候寒冷 冰雪高原 海拔高 冰雪高原 气候寒冷 冰天雪地 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尝试分析 南极地区地理位置对环境的影响 纬度高 南极地区 第五节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位置 P46 47 1 位于纬度地区 2 环绕北冰洋的大陆 3 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 高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一 独特的自然环境1 范围 P48 2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P48 地势 平均海拔高 冰层厚 冰雪高原 气候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以陆地为主 包括南极大陆 南极洲 及其周边海洋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主体是北冰洋 以北冰洋为核心 被大陆和岛屿环绕 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北极圈穿过 最高风速92 5米 秒 是12级风的3倍 泼水成冰 最低气温 88 3摄氏度年平均气温 30摄氏度 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 酷寒 泼水成冰 干燥 烈风 白色荒漠 杀人风 合作探究 南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第五节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位置 P46 47 1 位于纬度地区 2 环绕北冰洋的大陆 3 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 高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一 独特的自然环境1 范围 P48 2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P48 地势 平均海拔高 冰层厚 冰雪高原 气候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以陆地为主 包括南极大陆 南极洲 及其周边海洋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主体是北冰洋 以北冰洋为核心 被大陆和岛屿环绕 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北极圈穿过 酷寒 世界的 寒极 干燥 白色荒漠 烈风 风速最大 风力最强劲 酷寒 世界的 寒极 干燥 白色荒漠 烈风 风速最大 风力最强劲 2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P48 地势 平均海拔高 冰层厚 冰雪高原 气候 代表动物 居民 3 北极地区地自然环境 P49 气候 终年 南极酷寒 降水比南极 居民 代表动物 冰雪覆盖 不像 多 因纽特人 北冰洋北美洲沿岸 捕鱼和狩猎 北极熊 南极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代表动物 北极熊 企鹅 无常住居民 衣 食 住 行 北极地区的居民 独特的极地文化 冰天雪地 北极地区的植物 地衣 苔藓 海豹 驯鹿 北极狐 北极熊 北极地区的动物 独特的动植物 冰天雪地 耐寒 二 极地科学考察 P50 1 20世纪以来 人类的极地活动进入科学考察阶段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为气象 冰川 地质 海洋 生物等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自然资源的 大仓库 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 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成的 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 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质疑解惑 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 冰川 地质 海洋 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钻取冰芯 收集陨石 气象观测 极地没有国界她属于全人类 独特南极 南极地区拥有全球最极端的环境因素 南极地区拥有世界三极 寒极 风极 旱极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最后一片净土 南极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 奇特的自然景象 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目光 成为科研领域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资源南极 南极地区是资源 大仓库 矿产 生物 淡水等资源丰富 南极地区是高新技术产品的试验场 其科技成果转为民用将造福社会 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几乎涉及气象 冰川 地质 海洋 生物等每一个科学领域 科研宝地 二 极地科学考察 P50 1 20世纪以来 人类的极地活动进入科学考察阶段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为气象 冰川 地质 海洋 生物等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 科学考察站 南极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 北极 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 于2004年7月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建立 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 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高风险的南极科学考察 冰缝 暴风雪 坠机 二 极地科学考察 P50 1 20世纪以来 人类的极地活动进入科学考察阶段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为气象 冰川 地质 海洋 生物等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 科学考察站 南极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 北极 黄河站 三 极地保护在行动1 极地环境的破坏 P51 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O2增加 气候变暖 冰川 海冰消融加快 极地生物受到危害 臭氧层空洞 燃油泄漏 过度捕杀 发射捕鲸炮 捕杀鲸鱼 SOS 滥捕滥杀 消失的家园 信息链接 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 这意味着有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面 紫外线对人的皮肤 眼睛 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 强烈的紫外线还会影响鱼虾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 乃至造成某些生物灭绝 二 极地科学考察 P50 1 20世纪以来 人类的极地活动进入科学考察阶段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为气象 冰川 地质 海洋 生物等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 科学考察站 南极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 北极 黄河站 三 极地保护在行动1 极地环境的破坏 P51 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O2增加 气候变暖 冰川 海冰消融加快 极地生物受到危害 臭氧层空洞 燃油泄漏 过度捕杀 2 极地环境的保护 P52 建立科学考察站 并签订 南极条约 北极熊保护公约 北极地区的国家签署了保护北极熊的国际公约 严格控制买卖 贩运自然熊皮及其制品 南极条约 主要内容是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 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对缓和有关国家对南极的领土纷争 促进各国在南极考察方面的合作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保护极地世界在行动 于1982年成立了南极海洋生态资源保护委员会 主要是为响应人们对南极海洋越来越严重的磷虾捕捉情况的关注而成立 北极海洋环境保护组织成立于1993年 是北极环境保护策略 AEPS 的一部分 保护极地世界在行动 1983年6月8日 中国正式成为 南极条约 缔约国 1985年10月7日 被接纳为 南极条约 的协商国 2007 2008年中国将实施国际极地年 PANDA 计划1996年我国制定了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垃圾管理措施及溢油应急计划 从1997年底开始对长城站进行了彻底清理 我国还任命了环境官员 指定了环境日和南极环境保护年 制定了队员教育和培训计划 印发队员手册 对第一个到南极进行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