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理解由具体实例引出论点的写法。2、 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围绕中心讲道理,摆事实,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3、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 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理解由具体实例引出论点的写法。2、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围绕中心讲道理,摆事实,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课文看图说话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变化,知识积累的差异等的原因,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检查预习1、检查字音恭喜(gng) 根深蒂固(d) 依赖(li) 孜孜不倦(z) 汲取(j) 持之以恒(hng) 锲而不舍(qi) 渊博(yun b)2、词语解释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三、 介绍文体常识议论文:论点 论据 论证事实论证 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四、整体感知全文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认真朗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那几个问题,在文中划出概括性的语句。3、用浪线划出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五、分析课文指导回答问题的思路:问题-观点-论证方式1、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是哪一句?明确: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很重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由对四个图形分类的不同答案引出,这样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哪几个问题。a、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因素?b、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4、提出这两个问题,作者运用什么句式?明确:设问句。它的作用有:引出下文,引发思考,使文势有变化。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六、深入感悟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观点1.渊博的学识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事实论据: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论证方法: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2、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观点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2.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3.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细小的想法。)事实论据:举例论证: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4、最后,作者是如何总结的?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a.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b.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 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七、小结1、文章结构提出问题 ( 1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分析问题 (4-12段)第一层(4 8段):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第二层( 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2、议论方法引证法、例证法八、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文体常识二、本文的论证方法:(1)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2)引证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三、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1、做一个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讨论)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2、思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尽量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因为: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2、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变化。3、如果认为答案是唯一的,找到答案就会止步不前。3、思考:“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教师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1.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四、思维火花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过程。n 广博的知识与浓厚的兴趣n 克服思维定势n 克服“中庸之道”、“枪打出头鸟”n 善于抓住灵感五、本文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1.充分利用了事实论据 ,有力的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2.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六、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 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 用美德 去占领它。 1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4个字以内)2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为什么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无论是从表面上除去杂草,还是连根挖出杂萆,都只是暂时性的,而不能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3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它改变成良田,种上庄稼。4文中说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 是哲学家用一年时间把荒地开垦成农田种上的谷子。5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因为哲学家把旷野改造成农田,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学生们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必再赴约作口头回答了。6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 要除掉头脑中错误的、肮脏的思想,只有用正确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装。 七、总结课文本文围绕中心,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进行了论述,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法的变化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八、布置作业完成同行板书设计: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提出问题 ( 1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分析问题 (4-12段)第一层(4 8段):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第二层( 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一、熟读课文,探究下边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此题意在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第一问。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渊博的知识。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第二问。因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不是伟人名人才有。(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的体会来谈。)二、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此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了解课文结构上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路。第一问。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第二问。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第三问。关于创造性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三、议论文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例如课文第四段末尾提出设问:“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引导读者去思考,然后作者又对此作了回答。请从课文中再找出几个设问句,仔细体会这种修辞方式的表达作用,并且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用好设问句。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设问句。设问句是常用的句式。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前列腺炎的护理与保健
- 复古端午节总结汇报
- 四川省望子成龙学校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滨州惠民县联考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五中学九上化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2025年导游资格岗位从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年急救方面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6届贵州省7月普通高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区化学九上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第13章第2节 人体免疫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 2025上海科技馆招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线路维护材料管理办法
- 2025年外企面试英语常见问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6月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民宿课程题目大全及答案
- 2025年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财务审计员竞聘考试指南
- 洗煤厂冬季三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批招聘(42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