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经济体制改革》(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经济体制改革》(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经济体制改革》(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教学设计】《经济体制改革》(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教学设计】《经济体制改革》(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体制改革本课时编写: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 沈宝莉老师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本课内容上承十一届三站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从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验证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伟大的理论反过来指导伟大的实践。这节课在本单元教学内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了解国企改革的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那么我国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的?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中的“老人”是谁?“春天”是什么意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果吧。【设计意图】由历史事件直接导入,再加上用歌曲渲染气氛,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调动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二、讲授新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欣赏历史剧三个农民,从中探寻原因。三个农民甲(扮演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头遍哨子我不买账,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还得慢慢晃。”乙(扮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民):“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丙(扮演农民乡镇企业家):“大锅饭越吃越少的日子过去了,咱们农民终于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走上富裕的道路了。”教师设疑:这三位同学扮演的是上世纪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三位农民,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学生回答: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可以发展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不同时期农业的发展状况。教师讲解:民以食为天,农民没有了积极性,农业生产自然下降,生活就难以保障,所以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1)农村的改革何时从哪里开始的?(2)这一农村改革是如何实行的?(3)这一农村改革的作用?教师讲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安徽小岗村开始,在1978年逐步向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1978年,安徽省一些地区遭遇大旱,田地干裂,农村秋收难以进行,经济形势异常严峻。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回到那艰难的岁月。播放大包干视频节选,了解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大包干的故事,体会敢为人先的精神。出示图片18个红手印。出示小岗村大包干前后粮食产量变化表、小岗村旧貌新颜,以上数据和图片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材料,总结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材料一: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凤阳县农民歌谣材料二:在这种受欢迎的责任制下,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时间、地点: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2)推行情况:这一农村改革在中央指导下,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3)作用: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数据、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展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影响,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拓展延伸:建国后我国在农业政策上有哪些变化?农村改革的实质是什么?(1)1950-1952年,土地改革(2)1953-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运动(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4)1978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设计意图】归纳建国以来农业政策的调整,让学生对知识有系统化的了解,认识农村政策调整的实质。(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的城市改革为我国的改革开了个好头,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为其他各方面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出示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相关的材料: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材料二:1956年夏,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教师讲解:材料一中所说的这种情况,出现在30年以前青岛电冰箱厂,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端。教师设疑:材料二中进一步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还存在什么弊端?学生回答:工厂没有经营自主权。教师讲解:改革前的国企不但起不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反而成了国家发展的累赘。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材料分析的能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3)改革获得了哪些成果?学生分析后归纳发言:(1)内容: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成果: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教师讲解:刚才我们看到的工人没有生产积极性的“青岛电冰箱厂”,三十年来,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家喻户晓的海尔集团。2016年海尔家用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3%,居全球第一,自2009年以来第八次蝉联全球第一,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示图片: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当时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资料实行统购统销、统一分配、限量供应,许多产品都由国家统一定价。出示图片:超市。教师设疑:从粮票、布票等发展到可以凭喜好购买商品,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思考后回答: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分析归纳:(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什么目标?(2)如何进一步确立基本框架?学生分析后回答:(1)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教师补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本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经历了各种曲折,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历史性转折。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全面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这一改革冲破了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