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教学大纲(本科).doc_第1页
植物学教学大纲(本科).doc_第2页
植物学教学大纲(本科).doc_第3页
植物学教学大纲(本科).doc_第4页
植物学教学大纲(本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学教学大纲(本科)课程编号:415021011、415021012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学时数: 64+64 学分数: 4+4 执笔者:焦云红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由植物学(一)(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学(二)(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孢子植物分类学、种子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章次内容四年制上册课堂讲授实验总学时绪论221植物细胞2352植物组织4373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412264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141024合计362864下册课堂讲授实验总学时1藻类植物门5382菌类植物门4373地衣植物门114苔藓植物门4265蕨类植物门4266裸子植物门4267被子植物门141630合计362864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总体要求:1、在学习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2、在孢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对孢子植物中各大类群和门的特征,以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有所认识,从而建立起植物界演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3、在种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各类群特征的同时,也应掌握有关的名词术语,基本概念,尽可能熟记若干著名属、种的拉丁学名。4、在讲授各大类群时,既要指出各类群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同时应注意有关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获得较完整的系统分类概念。5、要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综合应用学到的形态和分类学知识,掌握识别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方法,了解检索表的不同编排方法,能应用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常见的植物。通过课堂和野外实习,认识300种常见的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了解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压制方法。具体要求:绪 论 (一)目的要求 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植物学的发展及其分科以及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三)教学难点植物的多样性、生物学通则的理解和运用(四)学时 2学时 (五)教学内容 1、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2、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3、植物学的发展概况及分科 第一章 植物细胞与组织(一)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组织的类型;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二教学重点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建立;原生质及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包括质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等)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及其附属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区别;理解细胞的生长与分化;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与类型(三)教学难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区别;分生组织与输导组织(四)学时 12学时(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细胞 l、细胞的研究简史 2、细胞的形态特征、原生质及理化性质、原生质体、细胞质及膜系统、细胞壁 3、植物细胞的繁殖 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第二节 植物组织一、植物组织的概念二、植物组织的分类 1、分生组织2、薄壁组织 3、保护组织 4、输导组织 5、机械组织 6、分泌组织三、维管束、维管组织第二章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一)目的要求了解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基本形态和功能;掌握种子与营养器官的发生、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区别:理解根茎叶维管组织的联系、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以及营养器官的变态(二)教学重点根尖、茎尖的结构与发展、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及次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根茎叶维管组织的联系;营养器官的变态(三)教学难点 单子叶有胚乳种子的构造;根尖茎尖的结构与发展;凯氏带;双子叶植物维管形成层的细胞组成及分裂;髓射线与维管射线的区别;木材三切面; 根茎叶维管组织的联系(四)学时 26学时(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根1、根的类型及生理功能2、根尖的发育及结构3、根的结构4、根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第二节 茎 l、茎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2、茎的发育 3、茎的结构第三节 叶 1、叶的形态 2、叶的结构 3、叶的生态类型 4、叶的生活期和落叶 5、叶的生理功能第四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1、根的变态2、茎的变态3、叶的变态4、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 第三章 被子植物繁殖和繁殖器官 (一)目的要求 理解并掌握花的组成;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 传粉和受精过程;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二)教学重点 花的组成;心皮的概念;花药的发育、构造与花粉粒的形成;胚珠和 胚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的概念;传粉的方式;受精的过程;种子和果实的 形成 (三)教学难点 心皮的理解;花粉粒的整个形成过程;成熟胚囊的形成与结构;被子植 物的双受精过程;胚及胚乳的发育(四)学时 24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 植物的繁殖1、繁殖的概念和意义2、植物的繁殖类型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花1、花的概念2、花的用途3、花的组成4、其他一些名词术语5、禾谷类作物花的组成6、花程式、花图式7、花序及其类型第三节 雄蕊的发育及结构1、花药的发育及结构2、减数分裂和花粉粒的形成3、花粉粒的形态、结构4、花粉粒的生活力和影响因素5、花药的离体发育及应用第四节 雌蕊的发育1、胚珠的发育及结构2、胚珠的类型3、胚囊的形成4、成熟胚囊的结构第五节 开花、传粉、受精1、开花2、传粉3、受精4、离体受精5、多胚现象和无融合生殖第六节 果实和种子的发育1、种子的发育2、种子的结构与类型3、种子的寿命和种子休眠4、种子萌发和幼苗类型5、果实的发育及结构6、单性结实7、果实类型8、果实和种子的传播下册 第四章 植物类群 (一)目的要求 理解并掌握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的命名、生物界的划分、植物界的类 群与分类等相关知识;熟悉植物各大类群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掌握其生 活史特点、规律以及低等、高等植物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重点 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的命名、生物界的划分、植物界的类群与分类等 相关知识;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无胚植物与有胚植物、孢子植物与种子植 物、隐花植物与显花植物、原叶体植物与茎叶体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 物等的概念;植物的演化规律、生活史特点及代表植物 (三)教学难点 配子体、孢子体;配子体世代;孢子体世代;植物的演化规律 (四)学时34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l、植物分类的方法 2、植物的分类单位和阶层系统 3、植物的命名4、植物检索表 第二节 植物的基本类群 引言:植物进化概述 一、低等植物 l、藻类植物 2、菌类植物 3、地衣植物 二、高等植物 1、苔藓植物 2、蕨类植物 3、种子植物第五章 被子植物分科(一)目的要求 掌握被子植物分类方法及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区别以及被子植物主要科的特点和代表植物。(二)教学重点被子植物的的分类原则,被子植物的分纲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科、毛茛科、蓼科、藜科、石竹科、十字花科、杨柳科、蔷薇科、豆科、葡萄科、锦葵科、伞形科、旋花科、唇形科、茄科、桔梗科、菊科等);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莎草科、 百合科等)(三)教学难点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分纲,各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科属概念的建立。(四)学时 30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 总论 一、被子植物的发展简史及其分布 二、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被子植物的的分类原则四、被子植物的分纲五、被子植物的概念 第二节、双子叶植物纲 l、木兰科 2、毛茛科 3、锦葵科 4、十字花科 5、蔷薇科 6、豆科 7、葡萄科 8、伞形科 9、茄科 10、旋花科 11、唇形科 12、菊科 13、石竹科 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纲1、泽泻科2、百合科3、禾本科4、莎草科5、石蒜科 四、实验内容以原教育部全国高师植物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课题为蓝本,同时参照北师大、华中师大等院校的植物学实验教材,并根据我院植物学教学大纲,将实验课题进行调整(合并、补充、删减)。本课程分一学年完成,全学年安排19次教学实验,56学时,具体安排见表。在执行过程中,实验教师可根据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实验课题顺序和实验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表章次内容三年制上册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32植物组织33根的结构34茎的结构35茎、叶形态观察46叶的结构27花及花序的形态及结构解剖48花的发育29胚的发育210种子及果实结构2合计28下册实验1藻类植物观察32菌类和地衣植物观察33苔藓植物观察24蕨类植物观察25裸子植物观察26被子植物分类(一)47被子植物分类(二)48植物检索表编制与蜡叶标本的制作49校园植物观察及样方测定4合计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