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高层跃廊疏散距离比较.doc_第1页
底层高层跃廊疏散距离比较.doc_第2页
底层高层跃廊疏散距离比较.doc_第3页
底层高层跃廊疏散距离比较.doc_第4页
底层高层跃廊疏散距离比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高规与建规的计算是不一样的:为了方便说明,加几个代号如下。1.跃廊式住宅的疏散距离:用L表示。2.入户门至小楼梯的距离:用A表示。3.小楼梯的水平投影长度:用B表示。4.户内小楼梯梯段上端到楼上的房间门的距离:用C表示。5.户内房间内任一点到房间门的距离:用D表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6.1.6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50倍水平投影计算。高层:L=A+1.5B+C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3.1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3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建规:L=A+B+C+D楼上的高层:L=A+1.5B+C,L20,这个20米是高规6.1.5条的安全疏散距离表吧。那个表指的是住宅户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与户内距离没有关系。我们这里审查经常按6.1.7条执行:LA+1.5B+C,L15米。依据如下:根据高规:6.1.7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个人认为:LA+1.5B+C+D,L20米。参照新建规以下条文的来理解:5.3.1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4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5.3.13 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只是高规对于户内楼梯的距离计算按6.1.6 条: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50倍水平投影计算。本条中的“其它房间”,是指面积较小的一般房间,由房内最远一点到房间门或户门的距离,是参照建规第5.3.1条的有关规定制定的,目的在限制房间内最远点的疏散距离。相应地对房间面积也有一定的限制,以利于火灾时的疏散安全。2001的第5.3.1条 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一、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显然高规是参照2001的建规。但是建规是指60平方左右。可是跃层一般大于这个数。我可以理解 房间门到外部出口的距离是20米那么这里的外部出口是否等于户门呢?这是个关键!高规要是能像新建规那么明确就好了。建规:L=A+B+C+D, L22这个没有疑义。高层1:L=A+1.5B+C,L15高层2:LA+1.5B+C+D,L20米。个人认为高层2比较正确。毕竟高层疏散难度比多层要困难的多。根据高规第6.1.7条规定,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米,那么实际上前面我们定义的D就应该是15米。这样的话1.跃廊式住宅的疏散距离:用L表示。2.入户门至小楼梯的距离:用A表示。3.小楼梯的水平投影长度:用B表示。4.户内小楼梯梯段上端到楼上的房间门的距离:用C表示。5.户内房间内任一点到房间门的距离:用D表示。高层1:L=A+1.5B+C,L15高层2:LA+1.5B+C+D,L20米。就有问题了消防逃生的基本流线为:非安全区域(一般为房间等)通过疏散出口半安全区域(一般为走道)通过安全出口安全区域。疏散出口与安全出口一般条件下是不同的,但住宅中,2者有时会重合比如高层住宅中,当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以取消楼梯间或前室处的防火门(户门设甲级防火门的情况,原理与此相同)这其实是消防对大量建造的住宅的一种妥协。注意看规范的区别:房间内最远点到疏散出口(住宅时为户门)的距离是直线距离(因此小楼梯B)主要为了控制房间的大小、比例,类似于控制消防分区面积的原理;同时兼顾逃生距离因此高层规定15M(留有一定余量);户门(疏散出口)到楼梯间安全出口的距离是行走距离(因此小楼梯1.5B)主要为了保证逃生路线的距离,这个是一般意义上的安全疏散距离。此时参照袋形走道的疏散要求控制(高层20M、多层22M)。从原理上住宅逃生分2种情况:1.户门是防火门则此时户门既是疏散出口,又是安全出口,应同时满足直线距离和行走距离的要求(2者并不冲突!)从住宅内逃到户门就视为安全疏散路线,即已从非安全区域逃至安全区域;2.户门不是防火门则此时户门仅是疏散出口逃生尚未开始,同志仍需努力计算距离分为2部分室内最远点至户门为直线距离控制;户门至安全出口为行走距离控制。公建也类似,比如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1.走道处设防火门,则底层的房间门为疏散出口室内最远点至房门为直线距离控制;2.走道处不设防火门,则底层的房间门应设防火门,既是疏散出口,又是安全出口室内最远点至房门应同时满足直线距离和行走距离的要求。建规:L=A+B+C+D, L22这个没有疑义。赞同。不过针对的是跃层式住宅(常说的复式)的户内最远一点到户门的距离。对于高层6.1.6指的是跃廊式住宅户门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并非是户内到户门的距离。那么高层跃层式住宅的户内最远一点到户门的距离如何理解?按照6.1.7提及的15m控制吗?这条我认为不如建规好执行。强烈建议明确其计算方式。可以参照建规来制定。现在就连高层户内小楼梯的计算方式都不明确了。高规防火规范图示,对于高规下面两条的理解很有帮助。请看预览图或者买书看更清楚。6.1.6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50倍水平投影计算。6.1.7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这个问题规范上的确是语焉不明!我们当地的图纸审查机构对于跃层住宅一般是根据高层1:L=A+1.5B+C,L15这一条来考虑。如果房间过大,可以加设隔墙和房间门来满足这一疏散距离建规已经明确。我们这里高规部分也是这么审查的,其实这样也给设计人员一些变通的地方,加设隔墙和房间门来满足其距离就大挺多,从理论上讲,可以比建规的距离更长点如上图所示,我们假设:1.跃廊式住宅的的户门到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的距离:用K表示。2.房间内最远点到户门的距离:用L标示。3.户门至套内楼梯的距离:用A表示。4.套内楼梯的水平投影长度:用B表示。5.套内楼梯梯段上端到楼上的房间门的距离:用C表示。6.房间内任一点到房间门的距离:用D表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6.1.6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50倍水平投影计算。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3.1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3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所以:高层:K=20米;L=A+1.5B+C+D,K=15米建规:K=22米;L=A+B+C+D,K=22米。P.S.本内容我已经另发一帖。感谢时代新人,我修正了帖子的错误。按楼上的假设。建规是对的。高规L里面的D项去掉就差不多了。即高规:L=A+1.5B+C,L15米。突然发现你的图示与最后的假设及公式表达都不符合,K与L混淆了楼上的说法我比较赞同,,建规强调的是户内的疏散距离,而高规强调的是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两个不一样应区别开。另跃层和跃廊含义也不同,跃层一户占两层,有户内楼梯且独用,出户门即可通过廊道进入安全出口;跃廊一户占一层,各户内没有楼梯。两户或多户共用外楼梯进入跃廊,此时疏散需下半跑楼梯才到外廊并进入安全出口。高规的图释很清楚。若单算高层跃层式户内的疏散距离就应15M。这是小弟的凿见。以下是依据:1。王宗存-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消防规范研究室-(新防火规范的编制人之一) 2009年10月21日讲课。提问: 商业服务网点的疏散距离回答: 商业服务网点的安全疏散距离应按规范第5.3.13条表5.3.13中“其他民用建筑”有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的规定执行。 2。上海市消防局关于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技术规定3.1 商业服务网点不应设置在地下室。3.2设置在首层的商业服务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3.2.1 建筑面积不超过200m2,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3.2.2 建筑面积超过200 m2,应设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两个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小于5m。3.2.3 商业服务网点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最远距离不应大于22m,当设置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3.3 设置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商业服务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3.3.1可设一部楼梯间。3.3.2当楼梯为敞开楼梯间时,室内从最远点算起(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倍计算),到底层的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22m。当设置了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3.3.3 当疏散距离超过上条规定时,楼梯应设置成封闭楼梯间或设置房间门与楼梯分隔开,且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3.3.4 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面积超过200 m2的,底层应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楼梯间在底层距离直接对外出口不应超过15m。3。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3.2 设置在一层的商业服务网点和商业并联店其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建筑面积200M2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2、 当建筑面积200M2时,应设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其相邻二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3、 室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22.0m。8.3.3 设置在二层的商业服务网点当二层设有一个疏散楼梯,底层设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其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楼梯为敞开楼梯时,其二层商铺内最远一点(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计算)到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距离不应大于22.0m。 2.当楼梯为敞开楼梯间时,其二层商铺内最远一点到敞开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20.0m。疏散距离超过上述规定的营业区域应设置隔墙和门与敞开楼梯间分隔开,且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房间门到敞开楼梯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3.0m。A 由于近年来小型商业网点火灾时有发生,各地都出台了许多相应细则,拿上海为例,早在2003年就专门出台了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技术规定(大中型商场、租赁式公寓等亦有相关细则),一般说来,商业网点建筑面积超过200平米就必须设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且两个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小于5m;商业服务网点室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最远距离不应大于22m,当设置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对于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倍计算(这点全国都适用).B 曾经有专家告诉我,高层底部,如果与塔楼完全分隔,不共用疏散通道(公共建筑),消防可以按建规设计,C 高规条文说明:将流入梯井底部的水直接排向室外,有两种方法:消防电梯不到地下层,有条件的可将井底的水直接排向室外。为防雨季的倒灌,排水管在外墙位置可设单流阀。不能直接将井底的水排出室外时,参考国外做法,井底下部或旁边设容量不小于2.00m3的水池,排水量不小于10L/s的水泵,将流入水池的水抽向室外。D 有效容积是指水泵吸水口以上的部分,而不是“水坑内低于消防电梯基坑底标高以下的部分”所以消防电梯集水井放在消防电梯一侧是可以减少结构开挖深度达到节约目的。E 我们的地方消防规定: 非机动车库(点)设置标准: 1、出入口个数及通道宽度: (1)当停车数小于等于500辆,至少应设置一个通道宽度不小于2。5M的出入口 (2)当停车数5001000辆,至少应设置两个通道宽度不小于2。5M的出入口 (3)当停车数大于等于1000辆,至少应设置三个通道宽度不小于2。5M的出入口。当出入口和坡道宽度超过4。5M且中间设不小于1M的推车斜坡时,该出入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