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单元小结(一).docx_第1页
必修一第四单元小结(一).docx_第2页
必修一第四单元小结(一).docx_第3页
必修一第四单元小结(一).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考复习资料第三单元补充资料:一、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1)进步性: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2、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经历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确立了联邦制,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4、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2)局限性:1、没有反映人民的权益;2、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3、妇女、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二、本单元常见政治制度要点1、君主立宪制(英国):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2、邦联:多个主权州之间的松散政治联盟,中央权力小,地方权力大;3、共和制: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治组织形式(防止独裁,保障民主);4、总统制: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使联邦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5、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七、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史中的作用。1、历史意义: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变为时间,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避免了专制独裁,代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发展进程。2、现实作用:有利于欧美资产阶级巩固革命成果,是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途径和保证。世界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3、局限性:政党在代议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在胜选后的掌权期间,往往以本党利益为先 ,损害了民众利益而被在野党攻击,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第四单元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一)第七课 鸦片战争课程标准: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影响。一、 鸦片战争前中英对比、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见第二张复习资料)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1、时间:1842年8月2、内容:(割港岛,赔军费,五口通商定关税)(1)割香港岛给英国;(2)拍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3、影响:(1)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了破坏;(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打开了中国大门,便利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4)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4、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权以及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18602、结果:(1)1858天津条约(一开二赔三外):十口通商(深入内陆、腹地);赔偿英法巨额白银(英法各200万军费,赔英商200万);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以到内地经商、游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2)1860北京条约(化工出国,天经地义):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3、影响: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半封的程度加深了。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战争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发动者英国英法发动,美俄帮凶侵略时间1840-18421856-1860开放区域东南沿海五口沿海沿江十一口且深入长江中下游结果及影响领土完整、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丧失更多领土、主权、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变乱及天京陷落等史实;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内容及影响;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于局限性。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阶级矛盾尖锐(根源)2、外国侵略加剧了矛盾3、自然灾害激化了矛盾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1、前期:金田起义(1851年) 永安封王建制 (初步建立政权) 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立政权) 北伐、西征(进入全盛时期)-2、后期:天京变乱(由胜转衰) 提拔青年将领,资政新篇 后期防御 天京陷落(失败标志)三、太平天国的纲领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主要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分配方法:以户为单位,按人口来分,不论男女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分配方法:每户只留口粮,其余归国库。(平分土地和圣库制)(2)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天国(3)评价: 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绝对平均主义不切实际,具有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也不利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维护的还是小农经济,与近代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相违背,具有落后性。2、后期:资政新篇(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2)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不具备实施的条件,未能实行。四、失败的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启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五、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意义:1、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指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2、时代赋予了它反侵略的新任务;3、后期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时代赋予的新内容;4、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产生之前,农民阶级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六、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时代背景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2、起义原因新: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加剧矛盾;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时反侵略;4、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宗教发动农民反封建;5、治国方案新:发展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甲午中日战争1.日本的以侵华征韩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爆发:1894 年丰岛战役;第一阶段:平壤战役、黄海海战;第二阶段: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及影响(辽台澎,二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马关条约危 害 及 影 响割地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赔款二亿两白银;三千万两赎辽费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使日本侵略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口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其他特权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产品免收内地税便利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4、列强对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 列强对华的大规模侵略,从鸦片战争开始,以马关条约为界,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之前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之后是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帝国主义阶段。相同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本质都是为了实现列强掠夺中国财富的目的。不同点:商品输出:主要是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因此,在不平等条约中,体现为要求清政府开放口岸、降低关税,以便于对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后,列强除继续进行商品输出外,还要求对华投资,通过对华政治贷款、开矿、修路、建厂、开银行等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起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 评价:爱国性,落后性。2、内容:(赔款划界准驻兵,惩办官员改衙门)(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为抵押;(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3、危害及影响: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2)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3)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至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4)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影响: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知识要点补充: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北京条约:使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3课 辛亥革命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简述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影响;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1、辛亥革命的酝酿(基础)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指导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兴中会),在此基础上中国同盟会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群众掀起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2、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 湖北军政府成立 各省宣告独立二、辛亥革命的成果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体现的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公民权利、三权分立、议会内阁(总理负责)。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意义: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三、辛亥革命的结局及意义1、结局: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