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资料语文版.docx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资料语文版.docx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资料语文版.docx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资料语文版.docx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资料语文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资料(语文版)第七单元背诵篇目:2论语十则26鱼我所欲也29诗词五首第2论语十则(背诵、默写)一、文学常识1、论语:先秦诸子散文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它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核心思想“仁”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著有尚书春秋等。二、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1、吾日“三省”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达观点相似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提倡做人要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句子: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对读书人的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屈原实践了这个观点,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辨别“君子”和“小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6、如何才能成为“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7、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相同观点的句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8、孔子的为官之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9、体现孔子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句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10、体现孔子安贫乐道的句子: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三、解释成语1、见贤思齐: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4、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四、读准字音三省(xn)吾身不成人之恶()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从吾所好(h)沂()雩()喟(u)恕(sh)五、通假字莫“通“暮“,傍晚。六、一词多义是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判断动词)2、小人反是。(这,此,代词)恶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厌恶)2、不成人之恶。(坏事,不好的事)道1、任重而道远。(道路)2、不以其道得之。(方法,仁义之道)行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遵循,奉行)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实行)而1、任重而道远。(表并列)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顺接)3、富而可求也。(表假设)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表顺接)、咏而归。(表修饰)之1、君子成人之美。(的)2、不以其道得之。(它,代词)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为1、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2、吾亦为之(做)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作,欣赏)七、词类活用1、成人之美(美德,形作名)2、成人之恶(恶行,形作名)3、冠者五六人(戴帽子,名作动)4、风乎舞雩(吹风,名作动)、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动作名)6、见贤思齐(贤人,形作名)八、翻译全文(内容理解与联系实际)1、(一)(三):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四)(八):讲人要有追求和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九)(十):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2、文涉及许多人生道理:修养、为官之道、金钱观、理想、艺术、自然等。请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谈理解与体会。答:例1、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时刻反省自己,因为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敌人。例2、人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合理合法获得财富,而不应财迷心窍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最后毁了自己。例3、人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艺术修养,这样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丰富和多彩。第26鱼我所欲也(背诵、理解)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后人称之为亚圣。他的思想与孔子合称孔孟之道。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与言论的书。二、理解性背诵1、文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表达孟子“人性本善”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故不为苟得”的原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4、“故患有所不辟”的原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生而有不用也”;“可以避患而有不为”的原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用也?三、读准字音箪(dn)羹(n)蹴()屑(xi)死亦我所恶()苟(u)欤()四、通假字: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感激(恩德)。五、一词多义(1)为:1、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介词;做,动词)2、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3、或异二者之为(指以上的两种心情)4、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得到)(2)得:1、故不为苟得也(得到)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感激恩德)3、得之则生(得到)(3)是: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2、是亦不可以已乎(这、这样)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判断动词)4、由是(这个原因)、小人反是(这,此)6、于是焉(这时候)7、是故(这)(4)生、1、生,亦我所欲也(生命)2、得之则生(活下来)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存的手段)4、乡邻之生日蹙(生活)、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来)()向:1、向为身死而不受(从前)2、向吾不为斯役(假如)3、寻向所志(原来的,旧的)4、向若而叹(对着)(6)之:1、蹴尔而与之(他,那人)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的)3、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得之则生(它,指食物)、人皆有之(这种思想,这种天性)6、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7、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它,指万钟)(7)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介词)2、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介词)3、生于忧患(由于,介词)4、苛政猛于虎(比,介词)、告之于帝(向,给,介词)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介词)(8)而: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修饰)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却,表转折)3、舍生而取义者也(表并列)4、向为身死而不受(表假设)、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却,表转折)6、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顺接)六、内容理解1、本文主旨:本文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赞扬重义轻身,舍生取义的人,斥责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2、文三段各采用的论证方法:一段: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二段:举例论证;三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文从“鱼”与“熊掌”导入的作用: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引出中心论点。4、“非贤者有是心”中的“是心”和“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可以理解成:“舍生取义”之心:或“善心”。孟子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表达这种思想。、第二段举的是: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6、文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当的句子,它们局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其作用: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情感强烈,使道理说得更清楚,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7、指出下列句子包含“义”的实际内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谓大丈夫。(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1、大丈夫不被富贵、贫穷、武力改变的骨气。2、自由。3、爱国赤诚之心。4、革命信仰。)第27订鬼一、文学常识1、作者:王充,(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字仲任。无神论著作论衡。2、“订鬼”的意思: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二、读准字音寝(qn)衽(rn)庖(p)丁椎(zhu)三、通假字1、梦见夫人据案其身:“案”通“按”,按着2、昼日则鬼见:“见”通“现”,出现四、一词多义(1)若:1、若见鬼把椎(或者)2、若有所畏惧(如果)3、仿佛若有光(好像)4、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指海神)(2)精:1、二者用精至(精神)2、夫精念存想(专一、纯正)(3)用:1、二者用精至(使用)2、俱用精神(因为)(4)传:1、传曰(指古代的文字记载)2、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自:1、自见异物(自然)2、身自疾痛(由于)3、自此(从)(6)实:1、未必有其实也(真实的事)2、畏惧存想,同一实也(真相,本质)(7)见:1、昼日则见鬼(同“现”,出现)2、存想则目虚见(看见)3、路转溪头忽见(同“现”,出现)(8)为:1、非人死精神为之(变成)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作,欣赏)3、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9)之:1、非人死精神为之(指鬼)2、见鬼之击(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欧击之(他,指病者)4、何以效之(这种事)、犹伯乐之见马(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6、宋之庖丁解牛(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五、主旨王充认为鬼是不存在的。鬼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致”,是“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王充的认识是科学的,而且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在两千多年前就否定鬼的存在,是非常了不起,这对现代人中迷信鬼神者,是一个极大的讽刺。第28马说一、文学常识1、作者韩愈,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世称昌黎先生。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杂文。“马说”就是谈马或论马。二、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句子回答)、中心论点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写千里马悲惨的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或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写出食马者愚昧昏庸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三、读准字音祗(zh)骈(pin)槽()枥(l)才美不外见(xin)其真无马邪()食(s)之不能尽其材粟(s)四、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饲养、喂养。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吗”。五、一词多义常1、千里马常有。(经常)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其1、安求其能千里也?(它,指千里马)2、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3、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4、策之不以其道?(它,指千里马)食1、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饲养,喂养)2、食不饱,力不足(吃)3、一食或尽粟一石(顿)4、身上衣裳口中食(食物)能1、食之不能尽其材(能够)2、虽有千里之能(才能)策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动词)2、执策而临之(鞭子,名词)3、策勋十二转(记载)之1、策之不以其道(它,指千里马)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3、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4、虽有千里之能(的)、何陋之有(提宾助词,表宾语前置不译)而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顺接)3、执策而临之(表修饰)4、而山不加增(然而,表转折)、富而可求也(表假设)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以1、不以千里称也(用、按照)2、策之不以其道(按照)3、以啮人(如果)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6、以君之力(凭借)六、词类活用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分发挥出来。3、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4、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完。七、指出句式1、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日行千里的马。八、内容理解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会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2、文三个自然段末字“也”表达的语气,分别是:一、陈述语气,二、反问语气,三、感叹语气。包含的情感对应是一、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之情,二、对埋没人才的愤怒,三、对愚妄无知的统治者的嘲讽。3、文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起的作用是:是立论的依据,说明伯乐对于千里马起决定的作用,有提挈全文的作用。4、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三种修辞是:排比、反问、引用。作用:增强语势,把愚妄无知的统治者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作者辛辣的嘲讽。、举两个“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故事;(1)萧何月下追韩信,使韩信成为汉代著名的将领。(2)、舜在田间耕作的时候被尧发现并起用。6、应该如何对待“千里马”:要善于发现千里马,要善待千里马,让它充分施展才能。(或要善于识别人才,善待人才,善用人才)7、结合实际,谈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理解。(答:它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在封建君主专政的社会里是很有道理的。但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下,人才不能坐等机遇,而应毛遂自荐、自我推销、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主动去发现“伯乐”,做时代的弄潮儿。)九、熟记下注解,翻译文十、积累成语1、头字马:马到成功、马失前蹄、马首是瞻、马革裹尸2、二字马:快马加鞭、万马奔腾、走马观花、老马识途3、三字马:车水马龙、人高马大、兵荒马乱、蛛丝马迹4、后字马:千军万马、青梅竹马、塞翁失马、害群之马第29诗词五首(背诵、默写)一、文学常识1、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的唐代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他被人称为“诗圣”。2、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写的七言绝句,属于山水诗。3、约客作者赵师秀(号灵秀),南宋词人,与徐玑(号灵渊)、翁卷(号灵舒)、徐照(号灵晔)合称“永嘉四灵”。4、如梦令作者李清照,南宋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的代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号稼轩,字幼安,豪放派的代表。二、理解默写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能体现“快”的诗句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颔联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春望中表现忧国思家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望岳中富有哲理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滁州西涧同情无声无息者的诗句:独怜幽草涧连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暗示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找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