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近体诗排序》课件(定稿)_第1页
《如何为近体诗排序》课件(定稿)_第2页
《如何为近体诗排序》课件(定稿)_第3页
《如何为近体诗排序》课件(定稿)_第4页
《如何为近体诗排序》课件(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为近体诗排序 律诗的排序方法 例1 总为浮云能蔽日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三山半落青天外 晋代衣冠成古丘 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凤凰游 一水中分白鹭洲A B C D 点拨 这是李白的 登金陵凤凰台 诗 从所给诗句中 我们可以找出五个韵脚 游 流 丘 洲 愁 根据律诗的押韵规律 不押韵的诗句不能作偶句 所以 等句不能作偶句 据此 ACD三句都是错误的 只有B句是正确的 例2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丞相祠堂何处寻 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师未捷身先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A B C D 点拨 这是杜甫的 蜀相 一诗 从押韵的角度看 偶句都是押韵的 无法正确排序 如果分析其对仗的情况 我们就可以发现 句和 句都不是对仗的 因此 这两联是不能放在颔联和颈联的位置的 由此 可以断定 答案只能是A项 例3 莲动下鱼舟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王孙自可留 竹喧归浣女 空山新雨后 随意春芳歇 清泉石上流A B C D 点拨 这是王维的 山居秋暝 一诗 根据押韵和对仗的要求 我们可以轻易地排除A和D项 而B和C项都是偶句押韵 并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 到底该选哪一项呢 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分析判断了 首联 句是起始破题 交代了时间 季节 按规律 颔联应该是 承 描摹景物 而 句正是写秋天雨后清新自然的山中景色 然后是 转 由 句可以看出颈联由对自然景的描摹转入写人的活动 最后 两句作者水到渠成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表达了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如此一分析 我们就可以断定答案是C项 例4 下面以打乱次序的王禹偁的 村竹 为例 作排序说明 马穿山径菊初黄 万壑有声含晚籁 荞麦花开白雪香 棠梨叶落胭脂色 数峰无语立斜阳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信马悠悠野兴长 点拨 第一步 定韵脚 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 句的 黄 句的 香 句的 阳 句的 乡 句的 长 是韵脚 且首句入韵 句的 怅 不是 因是仄声 第二步 找对仗的两联 从词类性相同 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可看出 与 相对 属一联 与 相对 属一联 第三步 确定首 尾联 从意义上看 马穿山径 句是写景的开始 句的 信马悠悠 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 是意思上的承接 与 是一问一答 带有总结性质 因此断定 是首联 是尾联 第四步 确定颔联和颈联 利用相黏规则 首联的对句 句的二 四 六字的平仄为 仄平仄 而 句相同部分是 平仄平 句相同部分是 仄平仄 由此可断定 是颔联 是颈联 因此 此诗的正确顺序是 绝句排序方法 例1 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 把句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 A 杨柳青青着地垂B 借问行人归不归C 杨花漫漫搅天飞D 柳条折尽花飞尽 点拨 1 找韵脚 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 垂 飞 归 只有D句不押韵 因此确定D句第三句 2 确定第二句 D句的二 四 六字平仄是 平仄平 与A B C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较 A句的二 四 六字的平仄是 仄平仄 B句是 仄平仄 C句是 平仄平 根据平仄相粘可判定C句是第二句 3 确定首尾句 从内容看A句是写景的开始 可知A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 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 C D B 例2 柳宗元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的四句 A 破额山前碧玉流B 欲采蘋花不自由C 骚人遥驻木兰舟D 春见无限潇湘意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点拨 首先从 押韵分析法 入手 例6押ui韵 首句入韵 D句均不押韵 肯定排列在第三 A C两句明显构成了对偶 A B C三句又押韵 据格律知识可以推知 答案应为A C D B 拓展练习 1 下面是一首写 边事 的五言律诗 哪一种排列次序正确 1 调角断清秋2 征人倚戍楼3 春风对青冢4 白日落梁州5 蕃情似此水6 长愿向南流7 大漠无兵阻8 穷边有客游A 12567834B 56781234C 12347856D 56127834 点拨 3 5 7这些句子均不押韵 造成备选项的迷惑性较大 我们只得以第二步的 粘对分析法 来推敲 例7是一首律诗 其颔联和劲联必须对仗 其中1 2 3 4 7 8均构成对仗 惟有5 6两句不对仗 显然 5 6可能置于首尾两联的其中一个位置 故可先排除A项 我们还可从 情景分析法 来遴选或检验答案 古代诗歌以抒情释理为主 又往往结合写景 叙事 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化 而多以写景起始 起比兴作用 中间铺陈渲染 篇末议论抒情 画龙点睛 取材于唐末张乔的 书边事 1 2句勾勒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 好一个清秋季节 碧空万里 角声回荡 悦耳动听 征人倚楼 悠然自得 3 4句以虚写手法 承上层 所闻 转入所见 傍晚 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 梁州 时 夕阳西下 金光灿烂 正是一派日丽风和的景象 令人想见 即使在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 也是十分安定的 7 8两句在 无 与 有 兵 和 客 的对比中 渲染边关地区无蕃兵阻挠 所以才有游客到来的祥和气氛 这两句对前面的景物起到了点化作用 以上写景 由近及远 由浅入深 深化了全诗的意境 最后 诗人远眺黄河滚滚奔流 思潮起伏 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 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 金瓯无缺 海晏河清 它通过边塞的所闻 所见 所感 意境高远 气韵贯通 又而一波三折 盘屈跳荡 慷慨豪迈 神驰八极 分析至此 答案为C则可十拿九稳了 2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 梦回 一诗画横线处 恰当的一项是 梦回荒馆月笼秋 何处砧声唤客愁 水寒更有未眠鸥 A 玉簪花落野塘香B 碧云望断空回首C 客怀处处不宜秋D 深夜无风莲叶响 点拨 D 根据绝句的韵律特点和诗的意境内容可确定选项 3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 题稚川山水 一诗画横线处 恰当的一项是 松下茅亭五月凉 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 A 兵气消为日月光B 不知何处是他乡C 隔水青山似故乡D 离恨空随江水长 点拨 C A 不是 行人之思 B 与第三句断裂 且平仄不谐调 D 与一 二句意境不搭配 情绪过于强烈 4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南宋一位诗人写的 湖州歌 一诗画横线处 恰当的一项是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目断东西四百州 A 夕阳一片寒鸦外B 水天一色玉空明C 桨声深处听呜咽D 梦里依稀慈母泪 点拨 A 依据前后意境可以判断 5 下面是明朝沈周的 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