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經濟地理學 EconomicGeography 第六章第三産業佈局 教学目的与要求 进一步理解第三产业涵义 特征 了解第三产业增长机理及发展趋势了解交通运输业生产特点和交通运输与产业布局的关系了解运网系统布局条件 理解和掌握运网中线及其布局 点及点布局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独特优势理解运输部门合理构成及运输结构的特点了解货流概念 理解不合理运输的种类及成因 掌握合理运输的途径理解商业职能及基本特征学习并掌握商业布局理论 中心点理论基本观点了解常见商业中心体系 如CBD 布局模式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第三产业增长机理运网系统布局的地域类型 点 线 运网 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评价货流不合理运输种类 成因和合理运输途径中心地理论难点 运网系统功能的定量分析 通达性指数 网尼克数 连接率的计算 及布局原理中心地理论 第六章第三产业布局 第一节第三产业概述第二节交通运输业布局第三节商业布局作业 第六章第三产业布局 第一节第三产业概述一 第三产业概念及其分类二 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三 第三产业增长机理分析四 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第二节交通运输业布局第三节商业布局作业 一 第三产业及其划分 一 概念 二 划分八五版 两部门四层次零二版 十五部门 二 特点 一 易行性 农工生产须具备多要素才能进行 资本和劳动可进入性 最容易生产 二 特点 二 服务性 本质 三 普遍性 普遍存在于一切时代一切地区 只是发展程度不同 服务性是第三产业唯一和本质特性服务商品 三 第三产业增长机理分析 平均增长 比例增长因子 超平均增长 非比例因子 人口数量增长工农业规模扩大生活水平提高 收入弹性特征技术创新城市化与服务社会化 一 收入弹性驱动 分析生活性服务需求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变化率 收入变化率 收入持续增加 需求层次提高 生存 发展享受 需求结构变弹性 必需品 相对奢侈品 奢侈品 二 技术创新驱动 分析生产性服务增长 消费趋向多样化 个体化发展 企业产品多样化 精细化生产 企业技术创新专业化生产 生产组织形态变化 福特式 机动式 企业内部服务社会化 内部服务 社会服务 诱发刺激服务业增长 三 城市化和服务社会化驱动 城市为人口与经济高度集聚体 1 城市化经济促进服务业增长 集聚产生市场 3 城市化的闲暇效应 需求 与服务社会化效应 供给 4 城市是创新和信息的中心 创新服务 城市化促进第三产业增长的途径 第六章第三产业布局 第一节第三产业概述第二节交通运输业布局一 交通运输概述二 运网系统布局的地域类型三 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评价四 运输部门的合理构成五 货流与合理运输第三节商业布局作业 一 交通运输概述 交通 运输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的布局 一 概念 一 概念 2 运输系统与运输方式 2 运输系统五大要素 线路 位移载体动力 位移力量运具 位移容器终端 位移起终点客货流 运输对象 3 五大现代化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4 运输方式四个发展时期 随生产力发展而变化根据运输方式 驱动力及国民经济中地位 帆船 马车时期 1830前 铁路运输时期 1830 1920 各种运输方式竞争与综合发展时期 1920 1950 运输方式变革时期 1950至今 三 运输发展与运输联系 1 运输发生基本前提 美 乌尔曼 1 互补性 2 干扰机会 可介入性 3 可运输性 满足供需双方导致两地发生运输关系因资源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间出现新生产地或消费地引起货物原定起止点变更 产生新的流向 克服时空阻力 与单位重量产品的价值相关 2 运输联系 1 概念 两地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客和货空间移动 2 衡量指标 客 货运量 单位时间 年 需要运输量运输工作量 运输周转量 客货运量 运输距离 单位 客 货运量 人次 年 t 年运输工作量 人 km t km 2 运输联系 3 引力模型与波动系数 英 瑞温斯坦 E G Ravenstein 据牛顿定律提出引力模型 波动系数 高峰时间的客运量 平均时间客运量 运输联系时间上的波动性 四 生产特点 1 运输产品的非物质性 2运输产品的非实体性 3 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五 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 二者密切相关 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命脉和先行部门 六 交通运输与产业布局 1 与制造业 2 与采掘业 主要指运费对产业区位的吸引作用 六 交通运输与产业布局 4 交通运输变革与生产分布大势 3 与农业生产区域化 专门化 交通运输与生产区位 图 a 原料产地是最佳区位 图 b 市场是最佳区位 图 c 转运点是最佳区位 二 运网系统布局的地域类型 运网由五大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系统 空间分布表现 研究点线空间分布和运网系统的地域类型 点 终端线 线路点和线的集合体 影响因素 布局条件 线及布局点及布局运网布局 一 布局条件 1 社会经济因素 2 自然环境因素 3 科学技术因素 二 运网中的线及其布局 一维空间线路 铁 公路陆运及河运 回路指数 1二维空间线路 海航与湖航 回路指数 1三维空间线路 空运 回路指数 1 1线路的类型和特点 2 交通线路布局 既定吸引范围内经济调查和运量科学预测根据当地条件 选择最经济运输方式和线路等级标准根据自然条件下有利 技术上可能和经济上合理原则 确定线路经由和走向 1 从需要与可能出发 科学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2 单一线路布局 理论 现实 耗量最小原则和交通流量最大原则即处理好线路长度和交通流量的关系 二者往往是对立的 寻求二者最佳结合点 案例 AB两城市之间修建一条公路 理论 两间确定一直线 符合耗费最小原则或者考虑经过所有城镇 以实现交通量最大原则 实际上 要发生偏离 1 正偏离 positivedeviations 为增加交通量而导致线路增长使之与理论最优值 两点之间的直线 发生的偏离 2 负偏离 negativedeviations 为了避开障碍或者缩短通过高造价地区的距离导致线路增长 使之与理论最优值发生偏离 三 运网中的点及点的布局 指线路终端的港口 车站 航空港及由它们组成的运输枢纽 1 运网中点的功能 2 运网中点的布局 1 原则 要与城市规划和工农生产布局相适应 既要满足运输要求 又要防止它们对城市和生活干扰要保证港 站 枢纽对自然环境要求 尽量节省建设成本要位于运网中总运量最低点既要保证港 站枢纽与城市联系 又要注意城市环境 2 廖什 折射法则 AB两城被陆海相隔在海岸线选择新港口 最优区位条件 3 运网功能与运网布局 1 运网系统即运输网络 点 线集合体 国家或地区各种交叉衔接的种类交通运输线路总称 三维非平面网络 管道网与航空网两维平面网络 铁路网 公路网 内河航道 平面网络类型 运网示意图 2 运网的扩展 塔费 EdwardTaaffe 理论 4 运网功能衡量 指运网中各点连接程度和通达状况取决于运网中点和线的数目以及它们之间连接程度 图6 12 1伦斯基运网连接率 图6 12 2不同国家运网连接率 经济越发达交通越便捷 指数越高 图6 13瑞士铁路网的通达性Ai 322 2333 表6 3瑞士铁路网连通矩阵 某点通达性Ai 网尼克指数 4 运网布局 作为点的城市位置既定的情况下 寻找接合这些城市的最短径道 基本原则 线路建设投资最少和运输成本最低 哈格特运网布局方法 1 动点布局 floatingpointlocationproblems 指在定点之间再寻找一个新点 并通过它实现联系各点的网络总距离最小 哈格特运网布局方法 2 定点布局问题 fixedpointlocationproblems 在节点既定情况下 根据网络布局原则寻找接合定点的线路问题 三 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评价 运网系统的基本职能 改变人和货物的空间位置 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铁路运输 1 牵引重量大 2 输送能力强 3 长途运输成本低 4 运输连续性强 公路运输 1 公路汽车运输具有直达性 有门对门特点 2 汽车运输机动灵活 水路运输 1 线路投资少 2 运载量大 3 运输成本低 航空运输 1 速度快 2 径路短 3 基建成本低 4 客运能力大 管道运输 1 连续性好 2 运输量大 3 运价便宜 4 管理方便 四 运输部门的合理构成 指满足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组合和它各自所承担的运输任务的数量比例 要求 由国家自然和社会经济决定的运输系统特征国家经济系统所产生的运输对象的特征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确定每种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范围 并以此选择运输方式和确定运量分配比例 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比较 数字表示优先顺序 四 运输部门的合理构成 影响运输方式使用范围最重要因素是由装卸费和线路运行费构成总运费 各种运输方式的使用范围 胡佛 五 货流及合理运输 一 货流 概念 指货物在地域上的定向移动 要素 名称 数量和规模发点 起点和距离方向和速度 计量单位 t km 货流密度 线路上某一段 km 单位时间 y 货流量 t 1 货流种类及其分布 货流种类 货流移动方向 上行货流下行货流 货流内容 煤炭原油及其制品金属矿石 货流移动和区位 区内货流区间货流过境货流 货流发展 历史货流现状货流规划货流 1 货流种类及其分布 货流时空分布不平衡 森林 矿山 工厂和消费市场 工厂 农场 消费市场 货流分布取决于生产和消费的地理分布 工厂 工厂 货流主导流向 空间不平衡 生产分布不平衡引起 时间不平衡 季节性 运输 生产 消费 2 货流预测 1 指标系数预测法 是选择运输方式和确定线路质量及布局的基本依据 2 运输系数预测法 二 合理运输问题 1 种类 1 不合理运输的种类及成因 2 成因 3 后果 对流运输重复运输迂回运输过远运输短途运输长途运输 生产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电设施运维服务合同
- 2025公务员求职面试题及答案
- 刑法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酒店专业英语试题及答案
- 建筑设计院年中工作总结
- 2025至2030中国商用组合炉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 品质转正工作总结
- 贴片车间年度工作总结
- 科研合作合同:量子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
- 美缝施工合同
- 食品生产许可品种明细表优质资料
- 屎壳郎的大粪球教学
- 浙科电子商务模拟教学软件用户手册
- 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工作管理办法(修订)
- 2022年江门市新会区自然资源局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SB/T 10379-2012速冻调制食品
- GB/T 23902-2021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超声衍射声时技术检测和评价方法
- 医疗保险学导论课件
- 喷砂除锈防腐施工方案
- 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控制培训教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