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计量学课件05-第3章.ppt_第1页
信息计量学课件05-第3章.ppt_第2页
信息计量学课件05-第3章.ppt_第3页
信息计量学课件05-第3章.ppt_第4页
信息计量学课件05-第3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计量学 郑重zhengzhg 第三章文献信息老化规律 2 3文献信息老化规律 3 1文献信息老化的基本概念3 2文献信息老化的量度指标3 3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数据3 4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3 5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3 6文献信息老化规律的应用 3 3 1文献老化的基本概念 3 1 1文献老化的概念3 1 2 文献老化 与 情报老化 3 1 3文献老化的表现形式 4 老化 3 1 1文献老化的概念 I Obsolescence 逐渐变得过时 becomingoutofdate 某物被使用得越来越少 Somethingislessandlessused 文献老化 是什么 文献的内容逐渐变得过时 文献被利用得越来越少 文献老化 与 情报老化 信息爆炸 带来的 情报危机 5 3 1 1文献老化的概念 II 文献老化 DocumentObsolescence 起源 1944年 美 C F Gosnell 在 大学图书馆中文献老化问题 一文中正式提出 定义 科学文献随其 年龄 的增长 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 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家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 苏 米哈依洛夫 6 3 1 1文献老化的概念 III 要点 文献老化 必然会导致其被使用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但文献使用次数减少却并不一定意味着老化 文献老化 是其使用价值逐渐减少的阶段 而不是文献诞生之后被利用的全部过程 一般而言 文献老化 是针对某一类文献群体而言的 而不是指某一篇或少量具体文献的 老化 7 3 1 2 文献老化 与 情报老化 概念的比较 文献老化 科学文献随其 年龄 的增长 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 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家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 苏 米哈依洛夫 情报老化 情报的有效价值随时间流逝而衰减的现象 M B Line A Sandison 参照系不同 文献老化 针对情报用户情报老化 针对情报对象 客观事物 一般来讲 情报老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而文献老化的速度较快 8 3 1 3文献老化的表现形式 文献所包含的信息失效 不可靠 不准确 错误等 文献被替代 知识更新 文献再版等 文献中的知识成为常识 文献的内容不再是研究热点 实例 伽利略 与 物体下落速度 实例 染色体 与 DNA 实例 牛顿的经典定律 实例 结核病 与 链霉素 9 3 2文献信息老化的量度指标 3 2 1半衰期 Half Life 3 2 2普赖斯指数 Price sIndex 3 2 3有益性 Utility 10 3 2 1半衰期 Half Life I 起源 1958年 英 J D Bernal 在 科技情报传递 用户分析 一文中首次提出 定义 某学科已发表的文献中有一半已不再使用的时间 问题 文献的 半衰期 并不是常数 文献的 半衰期 难以测定 改进 1960年 美 R E Burton R W Kebler 在 一些科技文献的 半衰期 一文中提出 定义 某学科正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也被称为 中值引文年限 MedianCitationage 区别 历时半衰期 与 共时半衰期 11 其他改进 1960年 D J Price 定义 引用某篇论文的所有文献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3 2 1半衰期 Half Life II 1970年 M B Line 半衰期 是文献老化与增长的综合结果 也被称为 被引用半衰期 CitedHalf life 与 引用半衰期 CitingHalf life 相对 也被称为 论文半衰期 与 学科半衰期 相对 12 意义 科学文献的 半衰期 反映了科学学科的稳定性 半衰期 短 该学科的文献新陈代谢频繁 新文献得到大量应用 半衰期 长 该学科文献更新缓慢 文献时效性长 比较稳定的学科 比 正在经历重大变化的学科 长 基础理论学科 比 应用技术学科 长 历史悠久的学科 要比 新兴学科 长 3 2 1半衰期 Half Life III 不同类型的文献 半衰期 也不同 专著 比 期刊论文 科技报告 会议文献 长 经典论著 比 一般论著 长 理论型刊物 比 报道型刊物 长 13 3 2 2普赖斯指数 Price sIndex I 起源 1971年 D J Price首次提出 出发点 现时有用文献 与 档案性文献 的数量之比 可以反映文献的老化速度 现时有用的文献 出版年限小于5年的文献 档案性文献 出版年限超过5年的文献 14 3 2 2普赖斯指数 Price sIndex II 普赖斯指数 与 半衰期 区别 文献的 半衰期 只能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 普赖斯指数 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 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 某一机构 某一作者 某篇文章的老化特点 联系 文献的老化速度越快 则 半衰期 越短 普赖斯指数 越大 文献的老化速度越慢 则 半衰期 越长 普赖斯指数 越小 15 3 2 3有益性 Utility 定义 期刊有益性 某一年份某一期刊被用户所利用的文献数 剩余有益性 经过若干年后 期刊还保留的有益性 起源 1970年 B C Brookes首次提出 局限 只对于满足一定类型和内容的情报需求的具体期刊来说 才是适用的 16 3 2文献信息老化的量度指标 3 2 1半衰期 Half Life 3 2 2普赖斯指数 Price sIndex 3 2 3有益性 Utility 17 3 3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数据 I 如何统计文献的被利用情况 流通量 借阅次数 销售数量 归架数据 复制次数 等 被引文献 18 3 3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数据 II 文献老化研究中的 引文分析 将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在一定时间之内的全部文献收集起来 通过统计每一篇文献的参考文献的发表时间或者被引用时间等数据来研究该领域内文献老化的情况 共时法 在某一确定的时间间隔内 选定某一专业领域在该时间间隔内所发表的全部文献 对这些文献的全部参考文献的出版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符合文献老化的 状态观 固定了 引用文献 施引文献 的出版时间 又被称为 引用文献分析法 历时法 首先选定某一专业领域一定数量的文献 然后再对这一确定的文献集合在以后各年被引用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符合文献老化的 过程观 固定了 被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的出版时间 又被称为 被引用文献分析法 19 JCR 期刊引用报告 JournalCitationReports 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 运算 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 ImpactFactor 等指数加以报道 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 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 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 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 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因此 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 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 图书馆可根据JCR提供的数据制定期刊引进政策 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 20 SSCIJCR 2007 图书馆学情报学源期刊解读 SSCI2007版的JCR共收录社会科学期刊1866种 其中收录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期刊56种 占全部期刊的3 在全部学科领域收录期刊数量排序中仍属于收录较少的学科之一 从收录期刊的国别看 美国和英国仍处于强势地位 分别为30种和17种 分别占53 6 和30 4 收录德国期刊4种 荷兰3种 日本和加拿大各1种 从期刊的语种分布看 1种为德语 4种使用多语种 其余均为英语 可以看出 在SSCI中 英语作为国际学术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其被重视程度 远非其他语种所能比拟 21 22 3 4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 3 4 1负指数模型3 4 2Burton Kebler老化模型 23 3 4 1负指数模型 I 1970年 英 B C Brookes 提出了文献老化的 负指数模型 描述 科学文献的被引用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衰减的过程服从负指数规律 表达式一 C t Ke at k 0 a 0 t 文献的出版年龄 一般以年为单位 C t 出版年龄 t年的文献的被引用次数 e 自然对数的底 e 2 7183 a 文献的老化率 又被称为 相对衰减率 K 常数 随不同学科而异 实质 已发表了的科技文献的价值将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均匀地减少 相对衰减率 为常数 24 3 4 1负指数模型 II 表达式二 C t Kbt k 0 1 b 0 t 文献的出版年龄 一般以年为单位 C t 出版年龄 t年的文献的被引用次数 e 自然对数的底 e 2 7183 b 文献的老化系数 b e a a为老化率 K 常数 随不同学科而异 文献老化的 负指数分布 几何级数分布 K Kb Kb2 Kb3 Kb4 Kbt t 1 2 3 4 25 3 4 1负指数模型 III 表达式三 累积指数模型 Y t Mbt M 0 1 b 0 t 文献的出版年龄 一般以年为单位 Y t 出版年龄 t年的文献的被引用总次数 e 自然对数的底 e 2 7183 b 文献的老化系数 b e a a为老化率 M 常数 统计时刻的引文总量 26 3 4 1负指数模型 IV 研究实例 1987年 R Bottle等人 对1972 1982年间生物化学期刊 Cell 的论文引文频次分布进行了研究 1971年 M R Oliver对半导体领域的文献老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1979年 B C Griffith利用 SCI 进行了大规模的期刊老化研究 1992年 丁学东 利用 SCI 对1970 1989年间的引文逐年分布数量进行了研究 27 3 4 1负指数模型 V 半衰期 的计算 方法一 作图法 定义 某学科正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28 3 4 1负指数模型 VI 半衰期 的计算方法二 数学模型法累积指数模型 Y t Mbt M 0 1 b 0 半衰期 T1 2 ln2 lnb 其中 b为老化系数 老化系数 的计算 文献老化的 负指数分布 几何级数分布 K Kb Kb2 Kb3 Kb4 Kbt t 1 2 3 4 老化系数 b Ni M 1 i 其中 M为统计时刻的引文总量 Ni为出版年龄 i年的引文总量 i为出版年龄 一般取值为6 7 8 例题 设在某一时刻 统计某一专业领域所有文献的引文数量为100000件 其中 6年以前出版的引文数量为40000件 据此计算该领域文献的老化系数和半衰期 29 3 4 2Burton Kebler老化模型 I 1970年 美 R E Burton R W Kebler 提出了文献老化的 R E Burton R W Kebler方程 表达式一 a 0 x 文献的出版年龄 一般以10年为单位 y 出版年龄 x年的文献的相对数量 比例 e 自然对数的底 e 2 7183 a b 常数 随不同学科而异 特性 0 y 1 且x 时 y 1 x 0时 y 0 a b 1 30 表达式二 a 0 x 文献的出版年龄 一般以10年为单位 y 出版年龄 x年的文献的相对数量 比例 e 自然对数的底 e 2 7183 a 常数 随不同学科而异 3 4 2Burton Kebler老化模型 II 半衰期 的计算 其中 a为 半衰期系数 例题 设某一专业领域的文献半衰期为5年 请写出该领域文献老化的 Burton Kebler方程 31 3 4 2Burton Kebler老化模型 III 1980年 苏 莫蒂列夫 提出了 莫蒂列夫修正式 表达式 实质 对文献发表时滞 1年 的修正 半衰期 的计算 其中 a为 半衰期系数 32 3 4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 3 3 1负指数模型3 3 2Burton Kebler老化模型 33 3 5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 I 影响因素 科学文献的增长 静态老化 不考虑文献增长因素影响动态老化 考虑文献增长因素影响 学科性质的差异 基础理论学科的半衰期较长 文献老化较慢 而对应的应用技术学科半衰期相对较短 文献老化较快 经验与事实性学科的半衰期较长 文献老化较慢 学科的发展阶段不同 在学科诞生和高速发展阶段 文献老化较快 在学科稳定成熟阶段 文献老化较慢 34 影响因素 科学文献的出版类型不同 3 5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 II 科技期刊 科技报告 专利文献 学位论文等老化速度较快 而科技专著 科技档案等老化速度较慢 会议文献的老化速度因其内容变化形式不同而区别较大 用户需求与情报环境的影响 对不同素质和研究目的的用户而言 相同的文献的老化速度不同 相同的文献在不同的情报环境中的老化速度不同 35 3 5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 III 影响因素 科学文献的增长学科性质的差异学科的发展阶段不同科学文献的出版类型不同用户需求与情报环境的影响 文献信息老化的根本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科学知识的更新 36 3 6文献信息老化规律的应用 I 在科学学和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 在文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指导剔出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