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有的人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有的人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有的人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有的人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有的人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有的人 1教案 长春版【教学目标】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教学难点】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四年多的小学生活,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二、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教师范读。2.再读课文(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2)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3.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4.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5.欣赏诗歌。某人泰戈尔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入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对本诗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请学生用图示法将各个诗节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注意,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齐读诗歌。 2品读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3)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诗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但每一次对比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各诗节对比的角度各是什么。 3品读诗歌语言,要求学生体会以下语句的修改的妙处。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曾经臧克家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2)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倒。 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垮。 (3)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改句: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朗读示例: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对于其他诗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指名部分学生朗读,以检查效果。六、学习迁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谈自己的体会:这篇散文怀鲁迅是郁达夫的一篇纪念鲁迅的散文,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感情也基本一致。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发出了贩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教学反思: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有的人 2教案 长春版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熟读全诗,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深刻内涵,体会这首诗所运用的对比的方法。3.通过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2.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理解了诗的深刻哲理。教学准备:臧克家的资料以及鲁迅的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基础知识:鲁 l 鲁莽、粗鲁呵 h 呵斥、呵呵、呵护俯 f 俯冲、俯伏、俯拾即是、俯视、俯首贴耳朽 xi 不朽、腐朽、老朽、永垂不朽、朽木、朽迈摔 shui 摔打、摔跟头、摔跤垮 ku 打垮、垮台正音字:摔倒(shui)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本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学习本课生字。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二、熟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可分为几个部分。三、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 1.出示鲁迅的自题小像中的名言:“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学生读一读,结合了解到的鲁迅的资料,说一说鲁迅这个人。2.鲁迅先生以他博大深沉的爱,为人民牺牲献身的精神,博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爱戴。在他逝世以后,许多人以不同的方式怀念他、赞颂他。臧克家诗人在参加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的活动时,参观鲁迅的故居后,写下了这首诗。二、研读课文1.诵读全诗,整体把握。(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2)学生自由读。(3)指名读,学生评议。(4)划分为三个层次。(5)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具体研读,突出重点。 方法:朗读、讨论、明确第一小节: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可以结合自己了解到的人物实例说一说。第(2-4)小节:读了这几节诗你联想到了哪些人?结合你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7)小节:你发现了什么?(第三部分逐一对应第二部分回答,强调了两种不同做法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对比朗读。3.讨论以下问题:(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义有何不同?(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2)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的执着。)(3)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能唤起我们读鲁迅野草题辞时的激动。“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四、小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的人永生,压迫人民的人速朽。这种人生观念在诗人心底是深刻的,早在1936年鲁迅逝世时,他就写过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五、背诵全诗,把感受特别深的句子抄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