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在人生中的意义.doc_第1页
大学生活在人生中的意义.doc_第2页
大学生活在人生中的意义.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活在人生中的意义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学生活不过只有四年的时间,但这四年确是人生旅途最为重要的转折阶段,值得很好珍惜。许多人以为,大学不过是相对高级的教育阶段,是进入社会职场之前最后的轻松时光。于是,一些在高中阶段勤奋学习、终于通过了高考独木桥的年轻人,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后,就开始“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这些学生每天或是沉湎于电脑游戏、与那些网络上的虚拟人物整天杀个昏天黑地;或是仰仗家里较好的经济条件,整天游手好闲,肆意旷课,流连于酒店歌厅夜总会之间;或是陶醉于儿女情长,整天朝三暮四,追逐着空泛的爱情而不能自拔。这些的确是当今大学校园中灰色的一面,由于数量不占多数,也许还不足为虑。真正令我们担心的是那些进了大学、却仍简单延续着原有学习习惯的那些大学生们。这些学生习惯于听命于老师、习惯于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每天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取得所谓的好成绩,进而顺利地在毕业时拿到大学文凭。至于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毕业后如何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些似乎是别人的事情,与己无关。显然,这种状况是非常有害的,这也是目前大学毕业就失业的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症结所在。 大学生活对于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对此,我在自己30年前上大学的时候也没有认真思考过,事实上也处于十分模糊的状况。因此在自己的大学四年期间,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很多无用功。例如,当时对于能够幸运地获得上大学的机会很珍惜,简单地认为,只有门门功课都取得好成绩,才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幸运。于是自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背概念、做习题、机械地应付考试上面,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功夫下的的确比较冤。 因为我们是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恢复高考进入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教材完全是老师临时应急编写的试用教材,许多内容甚至还沿袭了文革前的一些旧有套路,与当时已经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基本是脱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去准备考试,尽管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那些临时教材的内容很快就被中国的改革实践证明,是不符合实际的。好在我们这些大学生中的多数都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毕业后进入社会,很快就能够适应社会的现实,通过自身所具备的边实践、边学习的能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此,大学生活对于人生的意义,首先就体现为是使大学生成为一个为社会所欢迎的人的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一共只有四年的时间,要使这个准备很充分,就必须富于计划性,此前我曾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对大学生职业准备若干指标的解读”为题,侧重社会实践提出了应该如何进行这些准备的一些建议。其中非常强调计划性的重要,如果没有计划,或是执行计划的力度不够,缺乏具体定量的明确要求,那么这个准备可能就会严重不到位。而准备工作的偷工减料将肯定会使你在进入社会职场之后屡屡受挫,因为你打的是无准备之仗,接受失败的惩罚自然就具有某种必然性。 为了提高这种准备的针对性,首先就要清楚社会职场对人才的真实需求是怎样的,从而通过与现实需求的对照,知道自己究竟在那些方面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以便在大学的几年中,在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堂和书本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有目的地、按照社会实践的要求,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效缩短自己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 同时,大学阶段也是按照社会实际需要形成对环境适应性的重要阶段。在谈到大学生面对社会需要的选择时,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竞争力。客观地说,对一个尚无工作经验、刚出校门的学生,就一味地要求其要具备多么强的职业竞争力,是不大现实的,用人单位也并非都那么苛刻和不切实际。但一个已经完成大学学业的大学生,应该对自己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和工作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从而可以经过不长的时间,就能够很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较快地进入基本的职业状态。 这样的大学生就是社会所欢迎的,而要做到这一点,自然就要求大学生要很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与短。在工作中切实戒除浮躁心态,完全以学习的心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岗位要求,虚心地向同事学习和讨教,而不论这个同事的教育背景、文化学识如何不如自己,从而真正使自己融入一个新的团队氛围之中。有些大学生在寻求自己最初的就业机会的时候,总是挑三拣四,以致长时间不能进入职业状态,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而我却认为,对于刚出校门的学生而言,尽快开始新的生活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你往往无法知道,怎样的工作是你最适合的,惟一现实的选择就是,在实践中去发现。 如果说,中小学阶段的价值是人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全面学习和积累,那么大学阶段则是人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地进行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准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强调的是主动地学习,有选择地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以往学习阶段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它的实践性,如果你未来的职业选择不是当老师或搞专业研究,而是进入企业之中寻求自身的人生价值,那你的努力目标就不应当是单纯考高分、全面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我认为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出发,主要的目标应该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切实认清自己,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与社会实践的要求有较大的欠缺,以便在大学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提升自己的弱项;二是进行清晰的职业目标定向,完成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是怎样的,比如自己适合怎样的职业,从事怎样的岗位工作,确定怎样的职业奋斗目标,实现怎样的职业理想等等。 如果在大学学习期间,这些问题就能够解决的话,我相信你的大学四年的时光效率一定会很高,因为你走的每一步都在朝着自己既定的努力方向在接近。作为高等教育的神圣殿堂,在大学的特定环境中,有着太多的学习机会可供你选择。如果你今后的职业目标不够明确,仅凭一时的兴趣或被动地随和别人,那些富有很大价值的图书馆、校园网、选修课、讲座、沙龙、座谈会、报告会等学习机会,都会大为贬值。因此,面对大学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只有自己心中的定位清晰,你才可能有效作出正确的个性化选择,大学阶段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准备的价值才会得以充分实现。 大学是个人才聚集、知识密集、精神营养丰富的地方,这个阶段是每个大学生人生中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阶段,是人生获取能量、积累资源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兼收并蓄,广泛寻求与老师、同学、校友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从而既获得一面面立体的镜子,清晰地认清自己;又获得各类精神营养的滋润;更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奠定一个极富价值的关系网络基础。有些大学生的大学四年,连本班的同学的熟悉程度都很不足,更不要说与本年级、本校其他专业同学之间的相识与相知了。这种状况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茫茫人海之中,能够彼此在一个大学、一个专业、一个年级共同学习生活了四年,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啊。毕业之后大家各奔东西、志在四方,彼此又有着怎样的互补互助的资源关系可以相互借助啊。 如果你是一个志向远大、目标明确、未来职业选择坚定的学生,在大学的四年中,一定会非常珍惜学校各方面的宝贵资源。即便是毕业之后,也必然会很积极地通过参与校友会、学校周年校庆等活动,盘活这个宝贵的社会资源,为自己今后的职业人生积蓄能量、储备机会的。由于大学生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彼此又均已成年,因此此刻结下的友情纯洁而又成熟,比中小学生的感情牢固,又比社会上的关系简单淳朴。我的大学生涯开始于30年前,即便如此,同窗们的每次相聚也总是恍如昨日,彼此亲切有加,相互之间信任绝非其他社会关系所能比拟。然而,我也总是有些遗憾的。当年在校时,同学间交往的范围过于局限了,基本就是在本班、本专业几个班同学的范围之内,如果范围再扩大一些,这个同学网络的价值显然会更加巨大。 大学生活对人生的价值,还非常鲜明地体现在它为我们赋予了可以终生受用的再学习能力。以往曾经简单的以为,大学是通常教育的最高阶段了,上了大学在教育的问题上似乎就到顶了。后来慢慢地才知道了这样一个其实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因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习将贯穿人整个生命的始终。大学生活是人在进入社会职场前的最后一个准备阶段,学习更多地是靠自我把握,没有人看着你、强迫你。尤其是当你将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社会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样的学习更体现为一种自觉地学习,一种对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规律的掌握与感悟。 尽管书本上、课堂上的一些内容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成为历史,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你所获得的一种学习能力的练就,却已经融入到你的思想深处,成为你能够融会贯通、头脑内在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你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在应对各种陌生复杂的挑战时,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