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宣宗时,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务。关于明代巡抚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 )a明代巡抚已正式演变为地方长官 b明初地方“三司”制不利中央集权c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镇压地方动乱 d利于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2.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4.“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c.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d.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5.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6.下列关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罗马的法律,表述最为合理的是( )a都维护了所有居民的利益 b都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护c都导致最终的衰落 d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工具7.公元前5世纪前,雅典人将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泛称为“智者”。后来,“智者”专指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这一变化是雅典( )a教育完善的反映 b经济发展的结果 c政治体制的产物 d文化繁荣的原因8.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经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9.“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10.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11.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12.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13.东周时期, 春秋等经传动辄将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斥为蛮夷,就连卫、郑、晋、鲁等国也不例外,而一些边缘部族却因为做了符合周礼的事而被赞许为华夏。 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c.儒家维护礼乐秩序的愿望 d.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14.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a.推崇绝对真理 b.具有理性精神 c.否定神灵存在 d.捍卫思想自由15.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比例下降了25%。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b.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c.工人斗争改善待遇 d.生产方式发生变革16.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提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这反映了该画家主张( )a.以写实手法来塑造形象 b.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 c.按规定的绘画原则创作 d.突破陈规充分表现自我17.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这一状况说明()a. 环境史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b.历史学科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c.社会发展影响历史研究视角d.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尚不发达18.“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19.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封建专制势如破竹的批判精神和在启蒙宣传方面娓娓道来的细腻风格,亦破亦立,向封建专制主义发动了全面的攻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为 ( )a.提出革命,反对改良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d.剑指儒学,全盘西化20.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着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性,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注重营造温馨气氛 b.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c.强调表达政治观念 d.受到了儒道思想的影响21.毛泽东指出:现阶段就是进行“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一思想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22.近代有学者指出“孝”与“忠”有连带关系,在家以事亲为孝,在朝以 事君为忠,“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 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此观点意在( )a.明确“孝”“忠”的逻辑关系 b.倡导运用暴力革命进行变革c.抨击君主专制,推翻清王朝 d.阐明改造中国伦理的必要性23.下图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在安史之乱时,他与堂兄颜杲卿同举义旗,抗击叛军,杲卿父子英勇就义。颜真卿感情激昂悲愤,墨妙通神,情切意真,写下此稿。对其评价最为贴切的是( )a.气粗字险,气郁字敛 b.矫若惊龙,飘若浮云 c.狂不离神,乱不离意 d.书写方正,而韵有余24.文艺 复兴时期,女诗人维托里亚科论娜曾因同情宗教 改革遭到宗教法庭的监视;女画家索芬尼斯巴安奎索拉曾应邀到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国王的宫廷,教授女王作画。这一现象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a.推动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 b.已从意大利扩展到其他国家c.使知识女性改变革命的策略 d.解放了上层知识女性的思想25.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b. 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d.孙中山、陈独秀二、材料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6)(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6)(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8)27.中国古代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和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14分)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容。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材料二 汉之刺史、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自辟”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郡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6)(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2)(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2)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摧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4)(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6)(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6)参考答案选择题dbbab dccac ddcbd dcddd cdaad 二、材料题26.答案: (20分)1.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6)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理由: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6)3.市民社会趋势: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 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 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8)27、答案(14分)1、加强对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